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无论是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患者还是鼻咽癌患者治疗前、中或治疗后都可能出现 ,由于其严重影响患者的听力 ,因此鼓膜切开或 /和鼓室置管术作为改善听力之有效的方法已普遍应用。但鼓室置管术后听力恢复的程序和感染的问题尚未引起耳科医师足够的重视。现将我科 1995~ 1998年间治疗的 2 7例 30耳分泌性中耳炎诊治的情况报告如下。资料及方法  1995~ 1998年我科共诊治 2 7例30耳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有由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单纯性组 (12耳 )和鼻咽癌所致的鼻咽癌组(18耳 )。两组病人共有的临床症状有耳闷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综合治疗。方法:对286例(366耳)患者分别采用药物治疗、鼓膜穿刺、鼓膜置管、邻近病灶治疗。结果:286例患者中,药物加骨膜穿刺治疗治愈189例,占66%;46例鼓膜置管,43例治愈,占93.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要在早期治疗,均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传导性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本病根据其病理过程某些特点命名甚多。本病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人群,是引起听力下降常见原因之一。其病因为咽鼓管阻塞、感染、免疫反应,但咽鼓管阻塞是本病的基本原因。我科自2005年11月~2007年11月期间行鼻内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综合治疗的手术效果。方法对62例(113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同时行扁挑体肥大切除术,后给予常规应用抗生素、激素、抗组胺药、黏液促排剂治疗。结果 62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经治疗后听力均有改善,耳闷、耳鸣程度减轻或消失,术后随访6~12月,55例(104耳)听力恢复正常,耳堵塞感消失,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测试检查示听力曲线及鼓室功能曲线恢复正常,3例(5耳)术后听力提高(平均1710dB),4例(4耳)听力无改善。结论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儿童SOM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安冉 《中国医药指南》2013,(24):418-419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140例(214)耳分泌性中耳炎(SOM)患儿行纤维鼻咽喉镜等检查找出病因,针对病因行鼓膜置管术等综合治疗。结果140例(214)耳SOM患儿中,治愈116例,好转15例,无效9例,治愈率82.9%。结论针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病因进行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隘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护理体会,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09年10月~2012年6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在护患满意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护患满意率较高,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过程中强化健康教育,有助于增进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 1998~ 2 0 0 0年 3 2例 48耳分泌性中耳炎病人行鼓膜穿刺术治疗 ,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8~ 2 0 0 0年门诊诊治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病人 3 2例 48耳 ,其中男 18例 ,女 14例 ;年龄 6~ 5 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 10~ 2 0d。1 2 临床表现  3 2例病人均有感冒病史 ,7~ 15d后出现患侧耳痛、耳闷、耳聋。 2 5例病人有耳鸣 ,为低音调“呜呜”声。检查见全部病例鼓膜失去正常光泽 ,呈桔红色 ,鼓膜向外膨隆 ,活动受限。电测听检查示患侧传导性耳聋 ,听力损失在 10~ 3 0dB。1 3 治疗方法  3 2例 48耳…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经单纯的西药治疗其疗程较长,顽固性的更加难治。我们在临床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其疗效较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好,疗程短,并且对较难治愈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有更好疗效。1临床资料患者100例(124耳),男女比例1∶1,年龄最小5岁,最大82岁,主诉均有耳痛、耳闷、听力下降,纯音测听检查以气导下降为主,在30~40dB,骨导曲线基本在20dB以上,阻抗测听检查鼓室压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某院2012年11月~2014年12月期间经鼓膜穿刺术治疗的7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前检查、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遵医用药等常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开展护理,试验组则加强术前心理护理、体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饮食干预、出院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过程中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临床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我们将兰勃素胶囊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 ,取得了一定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中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4~12岁。均为病程迁延 2月以上 ,最长 8个月。多数患儿经过长期抗生素及激素治疗 ,半数患儿经过 3~ 5次鼓膜穿刺治疗。 9例患儿行扁桃体切除术和增殖体刮除术 ;5例患儿单行增殖体刮除术。治疗前纯音测听检查都呈传导性听力减退 ,平均语频听阈为 5 5dBHL ;声导抗检查 18例B型 ,12例C型。1 2 治疗方法 兰勃胶囊 (Lanbronol) 75mg ,每日一次口服。辅以氟嗪酸麻黄素滴鼻剂和 0 …  相似文献   

13.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以鼓室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中耳疾病,儿童多见。大约80%儿童都患过分泌性中耳炎,多数在6个月~4岁时发病,常引起小儿听力下降、语言发育迟缓及增加中耳炎急性发作的危险。因此积极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现对2007年5月-2010年3月所治疗的53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治疗效  相似文献   

14.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以鼓室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中耳疾病,儿童多见.大约80%儿童都患过分泌性中耳炎,多数在6个月~4岁时发病,常引起小儿听力下降、语言发育迟缓及增加中耳炎急性发作的危险.因此积极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现对2007年5月-2010年3月所治疗的53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分泌性中耳炎最早由奥地利耳科医生POLITZERZAI在1867年所描述,其主要特点是鼓室积液,听力下降。本文以1987~1995年的国内外有关分泌性中耳炎的文献,就其发病原因机理及其针对的相应治疗予以综述如下。1 病因和发病机理 1.1 感染 感染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过程考虑是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引起鼓室粘膜的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大,血管内物质由血管内到血管外进入鼓室,引起腺体及杯状细胞增生,分泌增加而鼓室内原有的纤毛排泌系统亦遭受细菌及其产物的破坏,使积液难以顺利排出,形成鼓室积液,耳鸣可能是鼓室积液对听小骨及其韧带肌肉的刺激引起。而积液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 ,发病率高 ,治疗困难。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5月对 6 6例门诊患者 ,用地塞米松及α—糜蛋白酶行中耳腔冲洗治疗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6例 ,男 31例 ,女 35例。年龄 11岁~ 6 3岁 ,平均 37岁 ,单侧发病者 6 4例 ,双耳 2例 ,发病后 1周~ 2周就诊者 5 6例 ,30d内就诊者 8例 ,2例为反复发作0 .5a以上者。患者均以耳闷 ,听力下降为主诉。耳部检查 :透过鼓膜见到液平及气泡的并不多见 ,仅占 8% ,大部分患者鼓膜弥漫性充血 ,向外膨出 ,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7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与中耳穿刺加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微波治疗,治疗10d,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耳穿刺加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显著,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刘佳辉 《河北医药》2009,31(2):214-215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otitismedia,sou)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该病可分为急、慢性两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与恰当的治疗,或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目前认为主要的病因有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但大多研究倾向于咽鼓管功能障碍是最主要的病因。对SOM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对防治耳聋有重要意义,现就SOM的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指导下切除腺样体及鼓膜切开正负压灌洗后置管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转归影响。方法 33例伴有腺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在鼻内窥镜指导下行腺样体切除术及鼓膜切开正负压灌洗后置管,再辅以药物治疗,观察其分泌性中耳炎的转归情况。结果 31例患儿听力得到改善,打鼾停止或消失,总有效率93.85%2,例无效于术后6个月行鼓膜激光造孔治疗,以上病例均无腺样体残留及并发症发生,无中耳感染及遗留穿孔。结论鼻内窥镜下切除腺样体及鼓膜切开正负压灌洗后置管是一种微创手术,对于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其形成原因较为复杂,一般是因为中耳局部发生感染、免疫变态反应及咽鼓管功能性障碍等引起的[1-2].选择有效的临床治疗方式,最大限度恢复患者耳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研究的热点问题[3-4].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0例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