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Fastin锚钉已被广泛用于肩袖损伤、韧带损伤等治疗,但用于半月板修复方面国内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带线锚钉治疗外侧半月板前角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诊断并经关节镜下确诊外侧半月板前角损伤适合行缝合修复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固定缝合,通过症状、体征、Lysholm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28个月(平均19.3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45.20±7.47)分和(41.55±8.91)分升高到治疗后的(90.60±5.46)分和(91.85±1.09)分(P<0.05),说明关节镜下应用带线锚钉治疗半月板前角损伤能够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关节镜下腹壁吻合器辅助修复半月板前角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5月32例行关节镜下腹壁吻合器辅助治疗半月板前角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体部损伤患者应用全内缝合,所有患者应用腹壁吻合器辅助行外向内缝合。临床治愈评价标准为:无膝关节前方疼痛,关节无交锁和肿胀,关节间隙无压痛,且McMurray试验为阴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2个月。每例患者缝合2~4针,平均每针操作时间2 min;住院时间为3~7 d,平均4.2 d;术后1年手术成功率为92.5%。术后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44.13±11.65)分增加至术后的(88.56±13.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P <0.01)。结论 关节镜下腹壁吻合器辅助修复半月板前角损伤,简便快捷,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孙超  张康鑫  李荣强 《临床医学》2014,34(10):35-36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半月板撕裂损伤的29例患者行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修复,并进行随访及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半月板缝合修复手术,平均缝合手术时间40 min,随访6~18个月进行评估,所有患者绞锁症状消失,疼痛缓解,按照Lysholm评分,术前(49.4±8.7)分,术后(92.6±5.3)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缝合修复半月板损伤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5例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行关节镜手术治疗,其中完全型151例,不完全型24例。行部分切除成形79例,次全切除14例,完全切除54例,成形缝合28例。结果随访6~28个月,平均18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术前平均58.3分(45~80分),术后平均91分(70~100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膝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5例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5.4±2.8(8~72)个月。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平均(47.5±24.1)分,术后(83.7±18.6)分,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创伤小、恢复快、疗效佳,能最大程度保留半月板并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杨彬  杨军  彭朝华 《华西医学》2010,(8):1455-1456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经腘窝小切口应用锚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粉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2月-2008年12月对22例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经腘窝小切口切开复位,利用缝合锚钉重建止点,固定治疗后测试交叉韧带的张力和稳定,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周,平均屈膝活动度(120±3)°。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2±2)分。结论关节镜辅助经腘窝小切口锚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粉碎骨折,可协助诊断关节内韧带及骨折损伤情况,对韧带止点进行重建,操作简便,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损伤手术治疗的最佳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3年4月,41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手术,其中38例患者采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钉行半月板缝合.术后1个月内卧床进行关节功能锻炼,1个月后开始下地不完全负重功能锻炼,3个月后完全负重功能锻炼.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无术后并发症.术后41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0~18.0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为(68.28 ±8.04)分,术后3个月为(88.17±7.49)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9,P<0.05).临床疗效:优28例,良10例,一般3例,差0例,优良率92.7% (38/41).结论 膝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具有手术创伤小、半月板结构正常及功能保留完整、康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目前关节镜下成形缝合术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关节脱位致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损伤后一期修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膝关节脱位致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及合并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或完全断裂的患者行Ⅰ期修复重建的疗效。其中车祸事故伤22例,军事训练伤4例,高台坠落伤2例。损伤至手术时间6~17(平均7)d。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21.7±6.52,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为17.42±11.56,关节活动范围为(27.2±19.6)°。合并内外侧半月板复合裂伤15例。通过关节镜下探查清理关节腔周围合并损伤后,采用患者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人工韧带(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 cruciate ligament,PCL),并使用带线锚钉修复内侧副韧带(medial cruciate ligament,MCL)。结果:患者出院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4(平均18.2)个月。术后2年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9.23±9.23,关节活动范围116.56°±12.8°,IKDC评分为88.74±8.74,与术前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脱位致多韧带损伤的治疗方案中,Ⅰ期关节镜下行ACL和PCL重建术,并使用带线锚钉修补MCL断端,患者受到的损伤小,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恢复佳,通过进一步的康复理疗,关节粘连发生率较低,可得到相对满意的近期疗效,此方法值得临床参考并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在半月板缝合器辅助下关节镜全内缝合法治疗膝关节外侧腘肌腱裂孔处半月板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该院确诊为腘肌腱处半月板撕裂并行关节镜下全内缝合的患者32例。患者年龄20~47岁,平均(33.75±8.21)岁;男21例,女11例;左膝损伤14例,右膝损伤18例。术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关节活动度评估患者疼痛及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患者均得到6个月的随访,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56.80±10.34)分提高至(89.56±5.71)分,Tegner评分由(2.47±0.78)分提高至(5.63±1.21)分,KSS由(42.28±4.75)分提高至(89.28±3.95)分,VAS由(5.03±1.77)分降至(1.85±0.54)分,关节活动度由(51.34±16.19)°扩大至(126.38±6.03)°,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腘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囊肿切除局部关节内过线缝合技术治疗半月板前角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9月~2012年1月,14例患者,15侧前角囊肿的半月板用囊肿切除局部关节内过线缝合技术治疗,于术后平均12个月进行临床随访,依照Barrett标准评价半月板缝合的临床愈合情况,并对随访患者进行IKDC和Lysholm评分。结果 15侧缝合的半月板有14侧得到了临床愈合,临床愈合率为93.3%。平均IKDC评分由术前的(53.8±4.25)分提高至术后的(81.5±3.69)分,平均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54.4±6.27)分提高至术后的(80.6±6.58)分。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前角囊肿切除后局部关节内过线缝合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关节镜技术的一项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背景:膝关节内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多采用关节镜下单束单隧道重建及双束双隧道重建,目前单隧道双束重建也已应用于临床,但具体疗效尚不明确。目的:比较单隧道双束和单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07-03/2009-06选择21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单隧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同期18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单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两组患者均采用异体胫前肌进行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分级及Lysholm评分等评估两组患者重建疗效。结果与结论:单隧道双束组随访12~25个月,平均(18.0±3.3)个月;单隧道单束组随访13~27个月,平均(19.8±3.6)个月。末次随访时单隧道双束组与单束组Lysholm评分平均分别为(87.0±2.2)分、(87.5±2.3)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单隧道双束和单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隧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也是一种可靠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吴磊  徐斌  徐洪港 《中国临床康复》2011,(15):2685-2689
背景:固定移植腱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系统各有其优势,对于用何种方法固定移植的肌腱,目前国际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横杆悬挂固定法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09/2010-01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二科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股骨端横杆悬挂固定和胫骨端界面螺钉组成前交叉韧带固定系统行自体腘绳肌腱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重建后随访6~16个月(平均10个月),评估患者的关节活动度、稳定性等指标。结果与结论: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重建后膝关节活动度均正常。所有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60.20±11.54)分,重建后6个月为(92.95±3.55)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截至重建后6个月,IKDC评分18例正常,其余2例接近正常。说明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横杆悬挂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疗效确切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背景:传统的前交叉韧带重建为单束重建,不能改善膝关节的旋转不稳定性和本体感觉。目的:观察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重建前磁共振检查均报道有前交叉韧带损伤。采用自体腘绳肌双束4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结果与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随访≥3个月。KT-2000测量结果显示重建后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较重建前减小(P〈0.05),Lachman试验检测结果显示重建后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阳性率下降(P〈0.05)。国际膝关节功能评分分级评定结果显示,21例患者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P〈0.01),结果证实,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陈刚  叶永杰  阳波  罗斌  银毅  冉俊辉  张晓 《华西医学》2009,(11):2954-2956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手术对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18~46岁,平均33岁;病史2~60个月,平均16个月;其中左膝8例,右膝4例;初次就诊11例,外院开放手术后复发1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MRI检查,并行关节镜检,滑膜切除,记录该病在关节镜下的表现形式(局灶型或弥漫型),样本全部送病理检查。术后加压包扎、局部冰敷并按计划功能锻炼,术后3~4周行患膝放射治疗。结果:本组12例,其中局灶性病例8例,弥漫性4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所有病例获得了3~21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未见复发;术前Lysholm评分(62.3±2.4)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56.4±3.1)分;术后3月复查Lysholm评分(82.5±3.2)分;IKDC主观评分(85.3±2.5)分。除1例开放手术后复发病例术后3月膝关节屈曲受限(80°)外,其余患者功能良好。结论:关节镜手术创伤小,显露充分,病灶切除彻底,术后功能恢复理想,辅以放射治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对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具有较高的诊治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下标尺定位方法辅助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3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据镜下标尺测量前交叉韧带胫骨印迹长径将患者分为双束重建组(21例)和单束重建组(15例),采用标尺测量前交叉韧带胫骨、股骨解剖印迹中心结合局部解剖标志及钟表法确定重建位置后,取自体胭绳肌腱解剖重建损伤前交叉韧带,术后随访23.26个月,采用IKDC评分、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方法评价术后疗效。结果双束重建组术后IKDC评分优良率90.4%(19/21),术前、术后Lysholm评分分别为(62.5±6.5)、(93.8±9.9)分,Tegner评分分别为(4.2±1.3)、(6.6±1.9)分;单束重建组术后IKDC评分优良率86.7%(13/15),术前、术后Lysholm评分分别为(61.7±7.1)、(94.2±9.6)分,Tegner评分分别为(4.1±1.5)、(6.5±1.7)分。两组组内术前、术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7.82、6.33,t值分别为2.31、5.60,3.55、7.09,P均〈0.05),两组组间术前、术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35、2.04,t值分别为0.64、1.23,0.48、0.09,P均〉0.05)。结论采用关节镜下标尺测量结合其他传统方法定位解剖重建损伤前交叉韧带,简便、直观、有效,可个体化调整韧带的重建位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伴有内侧半月板半脱位的膝关节MRI影像学改变,探讨内侧半月板半脱位与膝关节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内侧半月板半脱位的膝关节MRI表现。结果:①韧带损伤:26例前交叉韧带断裂(4例完全断裂、22例部分断裂),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88.8%;26例后交叉韧带断裂(3例完全断裂、23例部分断裂),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95%;17例内侧副韧带损伤(1例Ⅲ级损伤、13例Ⅱ级损伤、3例Ⅰ级损伤);13例外侧副韧带损伤(8例Ⅱ级损伤,5例Ⅰ级损伤);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90%。②半月板损伤:73例内侧半月板损伤(50例Ⅲ度损伤、13例Ⅱ度损伤、10例Ⅰ度损伤);30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0例Ⅲ度损伤、8例Ⅱ度损伤、12例Ⅰ度损伤);MRI对半月板诊断结果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90.5%;46例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92.21%。③软骨损伤:68例软骨损伤(1例4级损伤,21例3级损伤,46例2级损伤);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73%。④骨质增生:40例骨赘形成。结论:半月板半脱位是膝关节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软骨损伤及骨质增生的重要间接征象。重视MRI内侧半月板半脱位,对于上述膝关节损伤的检出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防止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300例陈旧性ACL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重建ACL,均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利用RigidFix /Endobutton和Intrafix/可吸收挤压钉+门形钉系统对移植物进行固定.按照Lysholm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主观评估;按照Lachman试验、PST试验和KNEELAX3检查进行客观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10~48个月,平均24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评分平均(50.2±6.4)分,术后最终评分平均(93.3±3.5)分,术前术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KDC评分总体优良率为90.00%;KNEELAX3测量结果:术前差别为5~15 mm,平均(9.85±1.4)mm,术后最终测量为0~5 mm,平均(1.46±1.3)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ACL是一种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运用FasT-Fix经半月板内缝合损伤半月板的方法和常见问题。方法关节镜下对77例确诊为半月板体部或后角损伤的膝关节实施半月板缝合,FasT-Fix数目1~3个,缝合长度15~17 mm。结果术中1例出现植入体2(T2)"卡壳",3例植入T2后回抽锚枪过程中T2从种植部脱落。术后按Lysholm评分标准:优69例,良8例,中0例。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具有微创、显露清楚等优点,FasT-Fix缝合半月板快速高效,经修整后的纤维软骨比较牢固,术后愈合率高。FasT-Fix缝合适应证相对严格,以内侧半月板体部、后角纤维损伤类型为佳,亦可适度调整穿刺方向对外侧半月板体部和体部-后角交界部损伤实施缝合。操作时需做到"稳、轻、准"和"动静结合",避免植入体"卡壳"、"绕结"和"脱落"等。  相似文献   

19.
背景:膝关节内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多采用关节镜下单束单隧道重建及双束双隧道重建,目前单隧道双束重建也已应用于临床,但具体疗效尚不明确。目的:比较单隧道双束和单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07-03/2009-06选择21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单隧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同期18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单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两组患者均采用异体胫前肌进行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分级及Lysholm评分等评估两组患者重建疗效。结果与结论:单隧道双束组随访12~25个月,平均(18.0±3.3)个月;单隧道单束组随访13~27个月,平均(19.8±3.6)个月。末次随访时单隧道双束组与单束组Lysholm评分平均分别为(87.0±2.2)分、(87.5±2.3)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单隧道双束和单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隧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也是一种可靠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