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在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中超声造影(CEUS)的价值。方法 筛选100例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为研究样本,均实施平扫CT、增强CT、CEUS检查,分析检出率及符合率、不同分化程度小肝癌的造影时间及造影前后诊断评分变化。结果 平扫CT检查透明细胞癌病灶检出率为12.50%,高分化癌病灶检出率为20.00%,中-低分化癌病灶检出率为86.96%;增强CT检查透明细胞癌病灶检出率为25.00%,高分化癌病灶检出率为40.00%,中-低分化癌病灶检出率为97.83%个;CEUS检查透明细胞癌病灶检出率100%,高分化癌病灶检出率100%,中-低分化癌病灶检出率100%,3种方案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诊断方式符合率依次为75.45%、87.27%、100.00%。结论 将CEUS应用在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中,可提高诊断率,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87例,均行超声造影和二维超声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分析不同分化程度超声造影时间。结果: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95.40%(83/87)较二维超声74.71%(65/87)高(83/87)较高(P<0.05);高分化癌超声造影开始减退时间较中-低分化癌短(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诊断肝硬化合并小肝癌中具有较高准确率,可判断病变类型,评估病情程度,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早期诊断与鉴别检查小肝癌的可行性。方法使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超声造影等对肝内小占位病变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12例肝小占位病变确诊为小肝癌8例,误诊4例,误诊中3例为肝低回声小血管瘤,肝腺瘤样增生结节1例,误诊原因主要是因为低回声型血管瘤声像图酷似小肝癌,有时周边也可见彩色血流信号。结论超声诊断小肝癌具有方便,可动态观察,彩色多普勒见病灶内测及彩色血流信号,并有动脉血流频谱,RI≥0.6应考虑小肝癌可能,结合超声造影、超声引导穿刺细胞学检查可对小肝癌做出早期诊断,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贾继东  尹珊珊 《新医学》2003,34(5):289-290
1引言早期诊断是在疾病的早期确定其性质、部位的过程。但肝癌早期常常没有明确的症状,病人亦不主动就诊,直至症状出现时常常已非早期。我国肝癌筛查发现的肝癌患者,其癌肿直径小于5cm者近50%,切除后病人的5年存活率为50%;肝癌直径大于5cm者,其5年存活率接近0。由此看来,确定高危人群、制定筛查方案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改善肝癌病人预后的关键。2早期诊断问题2.1确定高危人群原发性肝癌患者绝大部分伴有肝硬化,而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食物中含有黄曲霉素,长期嗜酒等目前已被公认是肝癌发生的最危险因素。我国对3631例肝癌患者统…  相似文献   

5.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40,自引:9,他引:40  
目的观察肝硬化背景下不同组织类型小肝癌(≤3.0cm)的超声造影灌注时间及增强模式,探讨超声造影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46例肝局灶性病变行超声造影,其中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肝硬化合并小肝癌(≤3.0cm)42例48个病灶;记录分析48个病灶造影增强模式,并进行造影前后良恶性诊断5级评分比较。全部病例造影前、后半个月内行增强CT检查进行对比。结果造影后中~低分化肝癌38个病灶(79.2%)动脉期发生快速强化,实质期快速消退,呈“快进快出”型;6个高分化小肝癌呈“快进慢出”型;4个肝透明细胞癌中3个≤1.5cm灶呈“慢进慢出”型,另1个2.2cm肿瘤呈“快进快出”型。造影前仅27个病灶(56.0%)超声作出正确诊断或诊断恶性倾向;造影后14个病灶(29.0%)评分提高2~4分,17个病灶仅提高1分。最终有2个病灶仍未能获得定性诊断,有4个病灶仅诊断恶性倾向,余42个病灶被确认恶性,诊断正确率达87.5%(42/48灶)。结论灰阶超声造影对肝硬化背景下不同组织类型小肝癌增强模式的初步研究,可为小癌灶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作为CT等影像诊断的互补手段,超声造影可成为诊断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灵敏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甲胎蛋白异质体(alpha-fetoprotein heterogeneity)作为一种特异、敏感的原发性肝癌(hepatocpllular carcinoma HCC)_标志物已为人们所认识。它在原发性肝癌尤其是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扁豆凝集素(LCA)民泳印迹法测定病人血清AFP-L3,根据AFP-L3的百分含量作出是否为HCC的初步诊断。结果提示,AFP-L3的百分含量对H  相似文献   

7.
肝癌早期发现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秉辉  徐耀昌 《临床》1996,3(2):67-69
为探讨肝癌早期发现工作的价值,于1992 ̄1995年间在上海市民中进行了一次前瞻性的随机分组研究。将35 ̄55岁有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证据或有慢性肝炎患者17,920名随机分为监测组与对照组。监测组每6个月作一次AFP与实时超声检查,在经平均1.2年监测后,共检出肝癌38例。而对照组则有18例肝癌自发产生,监测组检出的肝癌I期病例占76.3%,手术切除率70.6%、1年生存率88.1%、2年生存率7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性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肿瘤之一。HCC高发于非洲东南部和东南亚,我国多见于东南沿海。在我国,HCC的死亡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2位。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HCC,其中男性约8万,女性约3万,占全世界HCC死亡人数的45%。  相似文献   

9.
随着肝癌患病率的逐年增加,肝癌诊治的时机对患者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肝癌的早期诊治也得到越来越多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重视。超声造影技术在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消融术后疗效评估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超声造影在早期肝癌诊断和消融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方面予以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CT灌注成像在肝硬化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85例疑似肝硬化患者,均于早期行CT灌注成像检查,依据临床最终诊断,分析CT灌注成像诊断早期肝硬化的价值;再根据Child-Pugh分级法将肝硬化患者进行分级,将ChildA、B级患者列入轻中度肝硬化组,C...  相似文献   

11.
DTLPCT,DSA和CDFI对小肝癌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肝内小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CDFI初筛,结合DSA、DTLPCT等项特殊检查,对肝癌病危人群、干部体检和普通B超所发现各种良恶性肝内≤3cm小结节进行联合检测,发现48例SHCC,并与50例肝硬化结节、炎性肉芽肿或腺瘤样增生等良性病变进行对照。结果:CDFI可见两组血流信号、多项血流参数等均有显著差异。DSA检查,80%SHCC可见特征性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LPCT反DTLPCT对SHCC检测率高达94.7%,直径最小仅2~3mm。DTLPCT除可见癌灶内碘油进一步聚集增浓外,其周边及子灶部分显示更为完整。并提出SHCC大体可分成包膜完拉和不完整两种类型,其临床表现、Child分级、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等均有很大差异。结论:上述多种方法联合检测,可起到互补和提高早期诊断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肝癌是消化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因大多数患者在肝癌早期并无临床症状,在就诊时已多是晚期,死亡率高特点决定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最有效手段。如何提高微小肝癌的早期诊断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微小肝癌早期新生血管关键分子则成为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的一步。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部分微小肝癌早期诊断关键分子-Prox1、Glypican-3、上皮细胞黏附因子、趋化因子受体4的研究现状和不足进行综述,旨在为微小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的新方向及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CT检查联合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对于早期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涟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疑似肝癌患者,患者均进行CT检查与MRI检查,对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T检查、MRI检查、CT联合MRI检查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确诊肝癌42例(59.15%)、肝良性病变29例(40.85%);肝癌类型主要是肝细胞癌28例、胆管细胞癌6例、转移性肝癌5例、混合细胞癌3例。CT联合MRI诊断同病理结果一致率最高,CT联合MRI诊断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62%、100.00%、98.59%,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与准确度均显著高于CT检查、MRI检查(P<0.05),而CT检查与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应用不同检查方法诊断不同肝癌类型的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T联合MRI诊断肝癌病灶直径<2 cm的准确度显著高于CT、MRI单一检查(P <0.05)...  相似文献   

15.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因其无特征性症状而不易早期发现。随着健康普查的开展和医疗设备的进步,已有越来越多的小肝癌被检出,同时手术技术的迅速提高也使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和预后大为改善,更多的被用于肝原发或转移癌的治疗。许多报告〈5cm的小肝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和生存期都大大优于中、晚期肝癌。这就提出了尽可能早期做出诊断的要求。但由于对早期症状不重视,未及时选择正确的辅助诊断方法。就容易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期。这里就我院普外1985年5月~1993年9月的165例肝癌住院病人的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肝脏CT灌注成像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肝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研究对象术前使用肝脏CT灌注成像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肝癌早期影像特征。结果:肝脏CT灌注成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的诊断符合率为84.00%,病灶多为多发灶、结节型。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为主治医生提供有效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新的血清唾液酸测定法用于肝癌与肝硬化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的血清唾液酸测定法用于肝癌与肝硬化鉴别诊断的价值孟泽(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检验科,南京210002)关键词唾液酸,肝癌,肝硬化,鉴别诊断,血清国内外研究表明(附表),肝癌病人血清唾液酸常见增高,且与AFP结果阳性或阴性关系不大;肝硬化病人血清唾液酸不...  相似文献   

18.
19.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是肝癌诊疗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近些年来,对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研究的不断深入,为肝细胞癌的早期检测和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相对于传统的磁共振对比剂钆剂,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具有很多优点,能够产生磁共振负性强化。在生物医学领域,超顺磁性氧化铁的应用很多,可以作为载体应用在多个方面,例如靶向探针的载体、携带药物的载体等,作为科研热点在分子影像学方面被充分关注。本文通过总结既往的研究,对SPIO纳米颗粒在肝癌磁共振早期诊断的基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莫迪司造影剂进行核磁共振增强扫描在早期肝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3月到我院就诊的肝脏占位病变患者5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了莫迪司核磁共振增强扫描,对500例患者的核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并将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参与本研究的500例患者中,采用莫迪司核磁共振增强扫描确诊为肝细胞腺瘤63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71例,胆管细胞癌200例,肝细胞癌159例,诊断准确率分别是96.92%、98.61%、98.52%、99.38%,总的诊断准确率达到了98.60%。结论:采用莫迪司造影剂进行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能有效提高早期肝癌的诊断准确度,并且对于肝癌与腺瘤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将其作为早期肝癌患者的诊断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