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均可抑制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转换,增加骨矿物密度.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治疗患有严重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严重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治疗2年.结果与结论:相比治疗前,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治疗后患者腰椎骨密度增加(P<0.05),随后尿Ⅰ型胶原N末端肽水平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减少(P<0.05).证实,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治疗患有严重的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出现轻微的骨溶解,如果能找到理想的药物治疗,不但可减轻痛苦,还可节省医疗费用。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应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效果。方法:7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后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给予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口服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氨基酸螯合钙胶囊口服治疗,空白组正常饮食。随访1,3,5年,检测假体周围骨密度值变化、髋关节功能评分,5年后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与结论:髋关节置换后3,5年治疗组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置换后5年治疗组骨溶解率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结果显示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应用,在预防髋关节假体置换后继发骨溶解发生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法骨化醇胶丸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70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法骨化醇治疗,研究组采用阿仑膦酸钠+阿法骨化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翻身、负重、前屈后伸及自发性痛)、骨密度(BMD)、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骨代谢指标[血钙(Ca)、骨钙素(OC)、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研究组治疗后疼痛评分(翻身、负重、前屈后伸及自发性痛)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股骨颈、腰椎L2~L4、ward三角区BMD和Ca水平高于对照组,ODI评分和血清OC、TRACP-5b、BAL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相当(5.71% vs 8.57%,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法骨化醇胶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增加骨密度,缓解患者疼痛,改善骨代谢,提高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刘维峰  李艳艳 《新医学》2012,43(4):261-263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阿法骨化醇联合钙剂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方法:应用阿仑膦酸钠、阿法骨化醇联合钙剂治疗68例老年性OP患者,阿仑膦酸钠70 mg,口服,每周1次;阿法骨化醇0.5 μg,口服,每日1次;钙剂600 mg,口服,每日1次.所有患者连续服用3种药物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所增加,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骨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不良反应轻.结论:阿仑膦酸钠、阿法骨化醇联合钙剂治疗老年性OP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阿法骨化醇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OP)的效果及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18例老年OP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阿法骨化醇)和试验组(59例,阿法骨化醇联合阿仑膦酸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S-Ca、S-P、BMD、TGF-β1及IGF-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OC、BALP、TRACP-5b、TNF-α水平及VAS、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法骨化醇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OP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体内骨代谢指标和细胞因子水平,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思瑶  曹杰男  刘菜芬 《系统医学》2024,(3):185-187+195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采用阿法骨化醇软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维D3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收治的116例老年OP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n=58,阿法骨化醇软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维D3片治疗)和对照组(n=58,阿仑膦酸钠维D3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骨密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56/58),较对照组的84.48%(49/58)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1,P<0.05)。治疗后,两组骨密度增加,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VAS、ODI评分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老年OP患者采用阿法骨化醇软胶囊与阿仑膦酸钠维D3片联合治疗,能够促进临床疗效提高,改善其骨密度水平,降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7.
背景:阿仑膦酸钠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首选药物已被临床广泛应用。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阿仑膦酸钠组。模型组及阿仑膦酸钠组于卵巢切除后4周进行右股骨干中段横行骨折,克氏针固定。阿仑膦酸钠组建模后皮下注射阿仑膦酸钠。结果与结论:骨折造模后3及6周,阿仑膦酸钠组右股骨整体骨密度和远段骨密度高于模型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阿仑膦酸钠组骨折端骨痂体积大、骨痂数量多,软骨性骨痂向骨性骨痂转换过程延迟,骨折愈合过程减慢,破骨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5)。结果证实,阿仑膦酸钠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阿仑膦酸钠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使骨痂钙化过程减慢有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出现轻微的骨溶解,如果能找到理想的药物治疗,不但可减轻痛苦,还可节省医疗费用。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应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效果。方法:7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后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给予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口服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氨基酸螯合钙胶囊口服治疗,空白组正常饮食。随访1,3,5年,检测假体周围骨密度值变化、髋关节功能评分,5年后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与结论:髋关节置换后3,5年治疗组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置换后5年治疗组骨溶解率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结果显示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应用,在预防髋关节假体置换后继发骨溶解发生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联合阿仑膦酸钠和碳酸钙维生素D对非绝经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GCS)所造成的骨量丢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16例绝经前期SL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均每日2次给予碳酸钙维生素D300mg治疗,观察组同时加服阿仑膦酸钠70mg/周。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血钙、血磷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碱性磷酸酶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含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检测2组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女性SLE患者联合阿仑膦酸钠能有效改善GCS长期应用所造成的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最大限度的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入选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患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确诊患者56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入观察组30例,对照组26例,观察组进行阿仑膦酸钠十钙剂十阿法骨化醇联合疗法,对照组仅进行钙剂+阿法骨化醇疗法,两组均治疗半年,治疗后比较两组3、6个月及停药3个月后两组间骨代谢及骨合成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3、6个月后、停药3个月后B-crosslap(1型胶原交联C端肽)骨吸收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6个月后total PIN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N-MID(Osteocalin)(N端骨钙素)所反映的骨合成指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阿仑膦酸钠可持续抑制骨吸收指标,但仍然保留一定的骨吸收率。  相似文献   

11.
背景: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多发生于骨质钙丢失严重的老年人群,轻微的外力就可以引起椎体骨折,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效果较好。目的:探讨骨水泥充填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材料的特性。方法:采用骨水泥充填材料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32例,共158个椎体。治疗后复查X射线、CT等辅助检查,了解骨折椎体复位情况、椎体的容量变化、骨水泥分布及外漏情况,用CT容量分析法检测治疗前后椎体的容积变化,观察疼痛强度评价的目测类比评分变化,分析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原因。结果与结论:纳入结果分析32例,158个椎体。注射骨水泥后无神经根及脊髓损伤,无肺栓塞及心脑血管系统急性反应。①治疗后随访6—16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和椎体塌陷。②治疗前椎体体积为(22.2±8.6)cm。,治疗后增至(24.8±6.9)cm。,体积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6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分别为椎管内硬膜外2个、椎旁静脉4个,可能与椎体后缘爆裂、骨水泥黏度过低以及注射速度过快有关。④治疗后48h目测类比评分为(2.2±3_7)分,较治疗前(8.3±1.6)分显著下降(t=25.2,P〈0.05)。作者认为,对于多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采用充分的治疗前准备和恰当的方法,选择合适的骨水泥充填材料,一期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治疗中操作要注意防止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12.
程才  王路  李书奎 《中国临床康复》2014,(12):1811-1816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技术已成为临床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手段,但存在骨水泥渗漏风险。目的:探讨改良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32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将患者按照骨水泥注入量分为改良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改良小剂量组骨水泥注入量为2-4 mL,常规剂量组骨水泥注入量为4-6 mL,将同期入院急性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因手术禁忌无法进行椎体成形治疗的患者列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改良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末次随访时疼痛缓解及椎体高度恢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小剂量组骨水泥渗漏率、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椎体继发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恢复率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说明椎体成形治疗操作过程中,应用改良小剂量骨水泥方法在达到满意临床效果同时,可有效减少骨水泥渗漏、相邻节段继发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背景:对于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研究多基于新鲜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而对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鲜有报道。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所有12例患者(14椎)均采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记录患者经皮椎体成形前、经皮椎体成形后1个月和1年时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索引和站立位侧位片病椎Cobb角。结果与结论:所有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未发生感染、肺栓塞、骨水泥毒性反应和骨水泥渗漏而造成的神经压迫症状等并发症。经皮椎体成形后失访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与手术无关。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索引评分均显著低于经皮椎体成形前(P〈0.01),而经皮椎体成形前后患者病椎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经皮椎体成形能明显缓解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背景: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确切,但一些热点问题仍无定论。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过程中穿刺损伤、骨水泥注射剂量、多椎体成形及骨水泥渗漏等问题的解决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87例137个椎体。全部经单侧椎弓根穿刺,骨水泥稀薄期注射,骨水泥注射量为3~7.5mL,胸椎3mL以上,腰椎4.5mL以上,平均4.8mL,多椎体者均一次手术完成。结果与结论:随访6~30个月,治疗后第2天和最终随访时患者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所有患者胸腰背疼痛明显缓解,其中58例疼痛完全消失;1例术中出现骨水泥单体中毒症状,28例出现不同程度骨水泥渗漏,但未出现临床症状。137个椎体中骨水泥渗透达到和超过中线119个,占87.2%。提示椎体成形技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骨水泥稀薄期注射能够获得良好的渗透效果;在局麻药限量范围内,一次可完成3个以上椎体成形;严格正规的操作技术是预防骨水泥渗漏灾难性并发症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背景:国内外总结脊柱失平衡的原因包括脊柱畸形、脊柱退变性疾病、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等,作者通过临床研究认为动力性因素(腰背肌)在脊柱矢状面失平衡中起关键作用。目的:通过观察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分析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伴脊柱矢状面失平衡患者41例,均在局麻下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治疗。治疗前患者均行骨密度、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以伤椎为中心的CT及MR检查。于患者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中测量伤椎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及改善角度、伤椎楔形变角度及改善角度;要求患者行负重试验及行走试验,对比治疗前后数据。结果与结论:治疗前患者出现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症状所需行走的距离显著短于治疗后(P〈0.05);治疗前出现脊柱矢状面失平衡负重试验时间亦显著短于治疗后(P 〈0.05)。在治疗前后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中,Cobb角的平均差值为(10.01±0.76)°,椎体楔形变改善的平均差值为(4.84±0.4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患者腰背部疼痛及矢状面失平衡症状明显缓解。所有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部分患者会出现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症状,原因并非伤椎楔形变单一因素所致。且患者通过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治疗后,失平衡症状往往会明显改善,提示脊柱骨折后腰痛限制腰背肌力量是导致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阿仑膦酸盐预防和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和可能的不良反应。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1990-2005)、EMBASE(1990-2005)、 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5年第3期)、Current Controlled Trials、The National Research Register、中国生物医学义献数据库 (1990-2005)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2005)、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2005),并手工检索相关领域其他杂志。检索时间截止至2005年11月。所有检索均不受语种限制。纳入以有骨质疏松症高危风险或患骨质疏松症男性为研究对象、比较阿仑膦酸盐与其它疗法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用RevMan 4.28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81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仑膦酸盐 钙剂对提高骨质疏松症高危男性患者腰椎骨密度的作用优于单用钙剂[SMD 0.59,95%CI(0.15,1.03),P=0.009];对于降低骨折风险,阿仑膦酸盐 钙剂与单用钙剂相似;对于降低脊柱骨折的风险,2年以上疗程的阿仑膦酸盐治疗优于α-骨化醇,但是对于非脊椎骨折,两者疗效相似;阿仑膦酸盐提高骨密度的效果优于α-骨化醇、钙剂;在预防骨质疏松症、提高骨密度方面,阿仑膦酸盐不如降钙素、α-骨化醇、甲状旁腺激素;阿仑膦酸盐联合甲状旁腺激素优于单独使用阿仑膦酸盐;阿仑膦酸盐联合甲状旁腺激素与单独使用甲状旁腺激素比较,两者对提高骨密度的疗效相似。结论阿仑膦酸盐预防和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优于钙剂;对于提高骨密度,阿仑膦酸盐不如降钙素、α-骨化醇;长期使用阿仑膦酸盐比α-骨化醇更能减少脊柱骨折的风险。阿仑膦酸盐联合甲状旁腺激素与单用甲状旁腺激素比较,两者在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方面的效果相似。今后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特别是多中心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相似文献   

17.
背景: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治疗粉碎性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效果良好,但在临床应用中容易发生内固定松动、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目的:分析微创注射型硫酸钙强化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1)与实验组(n=29)。对照组在微创技术下使用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固定治疗,实验组在微创技术下使用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固定治疗,并使用微创注射型硫酸钙进行注射强化。结果与结论:随访11-25个月,两组骨折均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Neer评分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位丢失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微创注射型硫酸钙强化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背景:伴真空裂隙征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后的骨水泥分布模式对疗效是否有影响,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观察伴真空裂隙征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后两种骨水泥分布模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1年11月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61例伴真空裂隙征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椎体高度恢复、后凸角矫正情况,记录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分布及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情况,以目测类比评分评估腰背部疼痛的程度,Oswest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活动功能受限程度。结果与结论:根据椎体内骨水泥分布的X射线或CT表现分为团块状组29例和海绵状组32例。团块状组骨水泥注射量(5.20±0.62)mL,海绵状组骨水泥注射量(4.80±0.66)mL,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16个月以上的随访,两组治疗后3d及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Oswest功能障碍指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海绵状组同期疼痛缓解明显优于团块状组(P〈0.05)。两组治疗后3d及末次随访时前缘及中线椎体高度、后凸角较治疗前明显恢复(P〈0.05),团块状组同期在影像学指数恢复上优于海绵状组(P〈0.05)。继发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团块状组为14%,海绵状组为6%,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漏渗率方面团块状组为17%,海绵状组为2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海绵状骨水泥分布比团块状分布模式更能有效稳定地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漏渗率更高。团块状分布模式比海绵状分布模式更能恢复椎体的高度,治疗后继发相邻椎体的骨折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临床实践证明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有显著的疗效。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伴或不伴椎体内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以确定椎体成形治疗椎体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76例,分两组,实验组27例伴椎体内裂隙样变,对照组49例不伴椎体内裂隙样变。采用椎体成形治疗后,比较两组间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值、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以及发生骨水泥外漏的类型和特点。 结果与结论:两组治疗后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的伤椎高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椎体成形是减轻伴或不伴有椎体裂隙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疼痛,改善脊柱活动功能及提高患者社会活动能力的有效方法,但不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