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初诊无远处转移的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为10分前列腺癌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外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的疗效。  方法  2003年1月至2014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初诊无远处转移的Gleason评分10分前列腺癌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全盆腔外放疗联合长期内分泌治疗。全盆腔外放疗的照射剂量为50.0 Gy, 前列腺、双侧精囊腺及区域阳性淋巴结加量至76.2~78.0 Gy。内分泌治疗采用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口服抗雄激素药物加每月注射一次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及联合治疗效果, 并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  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8年(26~75个月)。治疗前中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为11.2 μg/L, 其中6例低于20 μg/L, 3例高于70 μg/L。中位穿刺活检针数阳性率为90.9%。TNM分期:3例T2c, 4例T3a, 2例T3b; 6例N0, 3例N1; 9例M0。随访期间, 6例患者出现生化复发, 其中5例进一步发展为转移性前列腺癌; 4例患者死亡, 其中3例死于前列腺癌。5年无生化复发率、无远处转移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分别为28.6%、57.1%、66.7%和57.1%。5例出现1~2级早期放疗胃肠道不良反应, 6例出现1~2级早期泌尿系统不良反应, 无晚期胃肠道及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无骨折、心血管意外等严重内分泌治疗并发症。  结论  初诊无远处转移的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10分前列腺癌常伴穿刺阳性范围大、肿瘤分期偏晚等高危因素, 患者通常预后不良, 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等及时和积极的综合治疗方案往往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近距离治疗联合外放射治疗及内分泌治疗对局部高危前列腺癌的疗效。  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患者132例, 其中局部高危患者97例, 局部中、低危患者35例。通过门诊随访, 监测患者术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水平, 记录患者出现生化复发、进展至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或肿瘤远处转移、死亡等事件, 了解患者无生化复发生存率(biochemical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bPFS)、疾病特异性生存率(cause-specific survival, CSS)及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  结果  132例患者bPFS、CSS、OS分别为83.3%、91.7%、84.8%, 局部高危患者为81.4%、88.7%、81.4%, 局部低、中危患者为88.6%、100%、94.3%。局部高危患者bPFS及OS与局部低、中危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3, 0.098);而局部低、中危患者CSS明显高于局部高危患者(P=0.037)。按不同Gleason评分、TNM临床分期、术前PSA水平分别分组, 各组患者间b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4, 0.537, 0.850)。  结论  对于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 近距离治疗联合外放射治疗或内分泌治疗可有效控制PSA水平并延缓生化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国经典型多发性硬化(classical multiple sclerosis, CMS)患者β干扰素-1b治疗前后血清尿酸(uric acid, U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复发率、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 EDSS)和颅内增强病灶(contrast-enhancing lesions, CELs)数目间的关系。  方法  12例CMS患者(10例女性, 2例男性, 年龄:24~54岁)被纳入至一项为期6个月的疗效观察研究。在疾病缓解期, 给予β干扰素-1b(250 μg, 皮下注射, 隔日1次)治疗。治疗前后评估患者EDSS评分、年复发次数、颅内CELs数目和血清UA水平。  结果  治疗后, 患者年复发次数(0.0比0.9, P=0.011)和颅内CELs数目(0.0比1.5, P=0.007)较治疗前明显减低; EDSS评分有降低趋势(2.0比2.8),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血清UA水平从222.2 μmol/L升高至234.9 μmol/L, 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213)。进一步研究发现, 血清UA水平升高与颅内CELs数目减低显著相关(r=-0.716, P=0.009)。  结论  血清UA水平有可能成为评估CMS患者对β干扰素-1b治疗反应的一个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尿碘代谢指标在识别孕前有碘暴露史女性妊娠期碘过量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并分析2018年1—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进行孕期营养咨询或管理,且孕前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ysterosalpinography, HSG)检查孕妇的临床资料。以血清碘>90 μg/L为诊断碘过量的金标准,比较血清碘>90 μg/L与≤90 μg/L孕妇随机尿碘、尿碘肌酐比、24 h尿碘排泄量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上述尿碘指标与血清碘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随机尿碘、尿碘肌酐比、24 h尿碘排泄量诊断碘过量的临床价值。  结果  共70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孕妇入选本研究。血清碘中位数为138.00(79.00,510.50)μg/L,其中50例(71.43%)>90 μg/L,20例(28.57%)≤90 μg/L。血清碘>90 μg/L孕妇的随机尿碘、尿碘肌酐比、24 h尿碘排泄量均显著高于血清碘≤90 μg/L孕妇(P均<0.001)。Spearman相关法分析显示,随机尿碘(rs=0.749,P<0.001)、尿碘肌酐比(rs=0.794,P<0.001)、24 h尿碘排泄量(rs=0.768,P<0.001)均与血清碘呈显著正相关。ROC曲线结果显示,随机尿碘(最佳诊断界值654 μg/L)、尿碘肌酐比(最佳诊断界值307.5 μg/g)、24 h尿碘排泄量(最佳诊断界值340.5 μg)诊断碘过量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95% CI: 0.619~0.846)、0.780(95% CI: 0.662~0.898)、0.802(95% CI: 0.697~0.907),且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  结论  孕前有碘暴露史的女性,妊娠期碘过量比率较高。随机尿碘、尿碘肌酐比、24 h尿碘排泄量对识别孕前有碘暴露史的女性妊娠期碘过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由于尿碘肌酐比检测方便,其值>307.5 μg/g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妊娠期碘过量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蛋白组学技术对前列腺癌血清差异蛋白进行筛选, 并建立前列腺癌诊断模型。  方法  2010年3月至5月间于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病房采集12例前列腺癌患者及11例非前列腺癌对照者血清样本, 应用弱阳离子磁珠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技术对前列腺癌患者和对照者血清进行差异蛋白研究, 筛选出多个前列腺癌血清差异蛋白, 并应用ClinProTools 2.2软件通过遗传算法建立诊断模型。  结果  共筛选出前列腺癌与对照组之间差异蛋白峰126个, 具有较明显差异的蛋白峰24个(P=0.178)。通过遗传算法优化选择, 筛选出符合条件的15个差异蛋白峰建立诊断模型, 交叉验证准确性为81.82%, 识别能力为100%。  结论  应用磁珠联合MALDI-TOF MS技术及遗传算法成功建立前列腺癌血清差异蛋白的诊断模型, 该模型识别能力高, 有助于减少前列腺癌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评价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ProGRP)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患者临床辅助诊断中的作用及干扰因素。  方法  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SCLC患者(SCLC组)93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NSCLC组)12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肺良性疾病组)120例及健康者(健康对照组)90名, 分别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ProGRP和NSE浓度;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评价标本溶血和患者肾功能损害对2项指标在SCLC诊断中的影响。  结果  SCLC组的血清ProGRP和NSE浓度分别为90.61(11.75~20 020.90)ng/L和13.18(3.05~201.88)μg/L; NSCLC组为13.26(8.54~526.23)ng/L和5.86(1.80~100.90)μg/L; 肺良性疾病组为24.65(1.32~802.93)ng/L和7.22(1.36~174.62)μg/L; 健康对照组为14.74(4.59~100.86)ng/L和4.95(1.31~10.58)μg/L; SCLC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血清ProGRP诊断SCL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56±0.023(95% CI:0.811~0.901);以46 ng/L为临界值时, 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分别为64.5%(60/93)、94.2%(311/330)、75.9%(60/79)、90.4%(311/344)和58.7%。标本溶血严重影响NSE的检测水平, 导致NSE结果升高; 患者肾功能损害则使ProGRP的检测结果升高。  结论  血清ProGRP和NSE均为辅助诊断SCLC较好的指标, ProGRP与NSE组合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标本溶血严重导致NSE的检测结果升高, 患者肾功能损害则使ProGRP的检测结果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分析2621例腹膜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  方法  2002-2009年在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病例2621例, 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诊断、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和并发症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621例患者中男性1271例, 女性1350例, 年龄8~86岁(平均48.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 其中肾上腺手术1410例, 占53.79%;肾脏手术1041例, 占39.72%;肾盂、输尿管手术170例, 6.49%。手术时间20~120min (平均60.5min); 出血量10~1500ml (平均85.2ml); 住院日3~97d (平均20.6d), 术后住院日2~35d (平均6.5d)。共发生各类并发症191例, 均得到及时处理。  结论  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技术已逐渐成熟, 在泌尿外科得到广泛应用, 已逐渐替代传统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北京协和医院非手术科室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高于输血指南推荐阈值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2013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期间行红细胞输注的患者随机抽样1000例, 筛选出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值≥ 70 g/L的非手术科室患者的资料, 对其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在非手术科室红细胞输注患者中所占比例、输血前与贫血相关的症状及体征等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住院期间接受红细胞输注的非手术科室患者270例, 红细胞输注前平均血红蛋白(63.7±11.5)g/L, 其中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 70 g/L者74例(27.4%), 包括血红蛋白≥ 70 g/L且 < 80 g/L者60例(22.2%), 血红蛋白≥ 80 g/L且 < 90 g/L者10例(3.7%)和血红蛋白≥ 90 g/L者4例(1.5%)。74例患者中, 59例(79.7%)在病程记录中描述了与输血相关的症状、体征及红细胞输注临床决策, 未描述的15例(20.3%)均为原发病较重、合并症多、可能伴有多系统受累和临床状况不稳定、对血红蛋白下降耐受较差的患者。  结论  北京协和医院非手术科室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阈值基本符合国际输血指南和我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所推荐范围。结合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高于指南推荐阈值患者的具体病情, 其输血具有临床合理性, 但在今后的临床记录中应对临床输血决策进一步给予详细的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Act-D)单日冲击疗法用于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low-risk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 LRGTN)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95例接受Act-D单日冲击化疗方案治疗的LRGTN患者临床资料,对不同临床特征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随诊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β-hCG)水平评价治疗效果,并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评估化疗毒副反应的严重程度。  结果  95例患者中,79例经Act-D单日冲击疗法治疗后达到血清学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83.2%(79/95),总疗程平均(4.4±1.3)程(1~8程),不同临床特征之间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因无效或耐药更改联合化疗方案后均达到血清学完全缓解。所有患者严重毒副反应发生率仅1.1%(1/95)。患者病情完全缓解后平均随诊(11.6±9.0)个月,3例复发,复发率3.8%。  结论  Act-D单日冲击化疗方案用于治疗LRGTN安全有效,且具备简便、耐受性好等优点,可作为LRGTN一线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 BP)患者血清中总IgE变化规律以及与BP病情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有完整临床资料的BP患者59例, 对其血清总IgE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规律进行总结, 并对血清总IgE与皮质类固醇激素应用最大剂量、嗜酸性粒细胞总数及间接免疫荧光滴度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59例BP患者中, 53例(89.83%)血清总IgE升高, 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后IgE下降, 但多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BP患者总IgE水平与激素应用的最大剂量、嗜酸性粒细胞数量、间接免疫荧光滴度均无相关性(P > 0.05)。  结论  BP患者血清中总IgE水平明显升高, 但BP病情好转后IgE不能恢复正常, IgE水平与BP病情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隧道式电切治疗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治疗术后尿潴留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其对近距离照射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间,利用经尿道前列腺隧道式电切术治疗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治疗术后反复尿潴留患者共8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8例近距离照射治疗患者术后1.5~4.5个月,行经尿道前列腺隧道式电切,手术时间30~50min,取出粒子o~5颗。采用美国近距离治疗协会推荐分级表评估电切术后尿道症状,随访6~19个月,尿道症状0级2例,Ⅰ级6例,较术前(Ⅳ级)显著改善。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生化复发患者1例,加用内分泌治疗;其余患者PSA为(0.42±0.40)ng/ml,无PSA生化复发。结论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治疗术后反复尿潴留,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隧道式电切是安全有效的,且电切后对近距离照射治疗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水平来评价与前列腺癌(PCa)的关系。方法采用8针活组织检查(活检)方法,对血清PSA>4μg/L,直肠指诊检查前列腺质地异常、结节,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怀疑前列腺占位病变的328例患者进行经直肠前列腺活检,所得结果进行病理分析。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BPH)192例,占58.5%;PCa 103例,占31.4%,其中包括前列腺基底细胞癌1例;前列腺炎14例,占4.3%;前列腺上皮内瘤9例,占2.8%;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6例,占1.8%;结核2例,占0.6%;平滑肌肉瘤1例,占0.3%;淋巴瘤1例,占0.3%。根据PSA值分5组:≤4μg/L组(B超或直肠指诊有异常),4.1~10.0μg/L组,10.1~20.0μg/L组,20.1~100.0μg/L组,>100.0μg/L组。各组PCa检出率依次为:8.9%、13.3%、23.1%、37.9%和73.2%。各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相关性分析,各组阳性率与血PSA值呈正相关。结论在PSA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前列腺肿瘤的检出率也不低,在合理筛选患者的前提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结果与PSA水平...  相似文献   

13.
赵晓俊  浦金贤  陈卫国 《新医学》2010,41(4):218-221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与游离PSA(fPSA)比值(f/tPSA)、血清PSA(sPSA)与尿PSA(uPSA)比值(s/u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等PSA相关参数对sPSA灰区(4.0~10.0μg/L)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26例sPSA4.0~10.0μg/L的前列腺疾病患者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PSA(即sPSA)、fPSA及uPSA,计算f/tPSA、s/uPSA。运用直肠超声测定前列腺体积,计算PSAD。根据穿刺或术后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40例)和BPH组(86例),比较两组的sPSA、uPSA、PSAD、f/tPSA、s/uPSA。绘制sPSA、PSAD、f/tPSA、s/uPSA诊断前列腺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前列腺癌组与BPH组的sPSA及uPSA水平接近(P〉0.05),而前列腺癌组的s/uPSA及PSAD均比BPH组增高(P〈0.01或0.05),其f/tPSA则比BPH组降低(P〈0.05)。各参数诊断前列腺癌的R0C曲线下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s/uPSA(0.776)、PSAD(0.719)、f/tPSA(0.715)、sPSA(0.668)。结论:对sPSA处于4.0~10.0μg/L诊断灰区的前列腺疾病患者,s/uPSA、PSAD、f/tPSA可比sPSA更好地检出前列腺癌,其中以s/uPSA的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4.
张艳  姚敏  周凯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4):3345-3346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值变化幅度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65例PSA结果增高的患者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1周).治疗前后均检测PSA、FPSA,65例患者均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分析治疗前后PSA、FPSA参数的变化幅度与穿刺确诊阳性的关系.结果 抗菌药物治疗1周后,59例PSA、FPSA下降,治疗前PSA水平为(7.60±1.21)μg/L,治疗后为(5.71±1.5) μg/L;FPSA治疗前水平为(0.97±0.16)μg/L,治疗后为(0.81±0.1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病理检验的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数分别为8例和57例.治疗后未下降6例,其中病理穿刺阳性的1例.下降幅度大于10%者21例,其中病理穿刺阳性者3例.下降幅度在10%~30%之间者18例,其中病理穿刺阳性者2例.下降幅度在30%~50%之间者14例,其中病理穿刺阳性者2例.下降幅度在50%以上者6例,病理穿刺结果全为阴性.结论 PSA、FPSA异常患者经抗菌药物治疗后,其变化幅度对前列腺癌有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型高危前列腺癌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8例低PSA型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入院平均PSA值为2.14ng/mL;7例患者肛指检查异常;穿刺病理诊断腺癌6例(其中1例为导管腺癌),小细胞癌2例;行Gleason评分者5例,均>7分;T3期以上患者占75%,5例有远处转移。对2例前列腺小细胞癌行内分泌治疗,其中1例再行化疗;对6例前列腺癌,1例行内分泌治疗加根治性放疗,1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加内分泌辅助治疗,其余4例均行内分泌治疗。平均随访19.5个月,8例患者中3例死亡,4例病情进展,1例病情无进展。结论:低PSA型高危前列腺癌起病隐匿,恶性程度较高,诊断及监测不依赖于PSA,治疗效果不佳,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其与良性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前列腺癌患者(65例)和前列腺增生患者(116例)血清PSA水平,同时利用B超测定患者前列腺体积,计算出PSAD值,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运用ROC曲线对PSA和PSAD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增生组患者在不同PSA区段和不同PSAD区段的分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SA和PSA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8(95%CI:0.907—0.989)和0.971(95%CI:0.944~0.999)。当PSA和PSADI临界值分别为4ng/ml和0.15时,敏感性分别为98.5%和96.9%,特异性分别为24.1%和63.8%;而当PSA和PSAD临界值分别为10ng/ml和0.20时,敏感性分别为95.4%和93.8%,特异性分别为67.2%和82.8%。结论PSA和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其与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均有一定的价值;PSAD更能提高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性和准确度,有利于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游离PSA (fPSA)与总PSA (tPSA)比值(F/T)在tPSA 4~10、10~20μg/L水平的前列腺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tPSA 4~20μg/L、经直肠B超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的449例患者,对PSAD、F/T和前列腺活检结果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449例中前列腺癌78例(17.4%),tPSA 4~10、10~20μg/L 阳性率分别为10.4%、23.1%(P<0.001),F/T和PSAD在穿刺前列腺癌组和非前列腺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 PSAD>F/T>tPSA,PSAD与tPSA间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T和tPSA间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诊断敏感度为100%时,在PSA 4~10、10~20μg/L水平,PSAD特异度分别为5.0%和2.1%,可分别避免不必要前列腺穿刺4.9%和2.4%。结论在PSA 4~20μg/L水平上,PSAD和F/T对预测是否行前列腺穿刺有帮助,在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上,PSAD优于F/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其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前列腺癌患者(58例)和前列腺其他疾病患者(58例)血清PSA水平,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其他疾病组的PSA水平,并将前列腺癌病人按分期分为A、B、C、D四组,统计各组在PSA正常值区(0~4ng/ml)、PSA值灰区组(4.1~10ng/ml)、PSA值升高区(10.1~20ng/ml)、高危区(>20ng/ml)四个区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前列腺癌组PSA为(72.34±69.87)ng/ml,对照组PSA为(3.47±2.37)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5)。前列腺癌患者的分期和PSA值分布情况:A期7例,2例位于PSA灰区、3例位于PSA升高区、2例位于PSA高危值区;B期12例,2例位于PSA正常值区、1例位于PSA灰区、5例位于PSA升高区、4例位于PSA高危值区;C期9例、1例位于PSA灰区、3例位于PSA升高区,5例位于PSA高危值区;D期30例,2例位于PSA升高区、28例位于PSA高危值区。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SA值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66,P<0.05)。结论 PSA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PSA值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SA值越大,临床分期越晚,对前列腺癌患者的分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以提高预测特异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总前列腺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抗原(fPSA)、fPSA与tPSA比值(f/tPSA)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一2012年5月就诊的前列腺癌患者14例,前列腺良性结节性增生患者50例,PSA值均在4~10ng/mL,统计实验室数据,计算PSAD,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PSA值位于诊断灰区(4~10ng/mL)时,tPSA,fPSA,f/tP—SA三项指标均不能对PCa和前列腺增生(BPH)进行鉴别,而PSAD指标可以很好鉴别PCa和BPH。结论:在血清PSA值为4~10ng/mL时,PSAD检测PCa效能高于其他三项指标。  相似文献   

20.
李兵  何涌 《华西医学》2009,(9):2285-2287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高龄合并心肺疾患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排尿困难症状均改善,其中1例出现暂时性尿失禁,2月后好转,尿路感染7例,消炎治疗后好转,5例出现肉眼血尿,做对症处理后血尿消失,无输血病例,无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URS)发生。结论:采用TURP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费用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