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侧腋静脉交替留置套管针替代PICC置管在NICU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侧腋静脉交替留置套管针替代PICC置管的可行性,在保证安全、理想的静脉通道的同时尽可能地减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方法40例病例中早产儿22例。重症新生儿18例。40例患儿分为2组,未开展本技术前置PICC管者20例作为对照组,随机抽取20例早产儿或重症新生儿作为实验组,采用左右腋静脉交替留置套管针的方法建立静脉通道。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和所耗费用。结果双侧腋静脉交替留置套管针完全可以达到PICC的理想静脉通道的效果且费用低。结论双侧腋静脉交替留置套管针替代PICC置管是科学、实用、可行的,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腋静脉留置套管针在新生儿NICU静脉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燕 《护理研究》2008,(1):230-231
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接受药物治疗及摄入营养的重要途径,而早产儿和重症新生儿由于治疗和用药的特殊性,特别是高浓度静脉营养液的应用,使得维持通畅、持续及理想的静脉通道一直是临床较难解决的问题,从长期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腋静脉留置套管针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留置时间明显超过头皮静脉、四肢静脉留置套管针,且渗出、堵管明显减少,静脉炎发生率大大减低,操作简单、方便、效果理想,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留置套管针与锁骨下静脉置管血液透析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动静脉套管留置针 (简称套管针 )用于四肢血管条件极差的血液透析患者 ,可快速建立血液通路 ,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相比 ,具有简单、快速、安全、有效等优点 ,适用于紧急血透时的临时血路建立及内瘘成熟前的血管通路。我科 1994年 1月~ 1999年 12月对 4 5例颈外静脉与股静脉留置套管针及 36例锁骨下静脉置管透析病人进行了比较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临床资料1 1 1 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均为需紧急血透的病人 ,伴有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四肢创伤、烧伤及严重脱水、低血压等。1 1 2   留置套管针组 4 5例 ,男 2 3例 ,女 2 2例 ,年龄1…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新生儿经上肢置入PICC的体表测量方法和置管深度.方法:对38例新生儿行PICC置管,采用两种体表测量方法,即方法Ⅰ:从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肩峰,再至颈静脉切迹,然后垂直向下至胸骨角;方法Ⅱ:从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肱骨小结节顶点,再至颈静脉切迹,然后垂直向下至胸骨角.对体表测量长度(X)和实际插管长度(Y)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两种方法PICC置管成功率100%,到位率92.11%,留置时间:2~28 d,平均13.8 d,并发症发生率为13.16%.上肢方法Ⅰ和方法Ⅱ体表测量(X)与实际置管长度(Y)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1=0.59+0.87X1,Y2=0.22+0.94X2.结论:PICC置管时可依据不同的体表测量方法及相应的直线回归方程,计算出更为准确的盲插置管深度,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5.
腋静脉留置套管针在危重婴幼患儿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02例婴幼儿采用腋静脉、头皮静脉及四肢浅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观察比较不同静脉留置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腋静脉穿刺留置时间长于头皮静脉和四肢浅静脉,不良反应也显著减少(P〈0.01)。提示腋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安全,可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6.
腋静脉和股静脉留置套管针在NICU患儿中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腋静脉和股静脉留置套管针在NICU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入住NICU的患儿10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腋静脉留置针组和股静脉留置针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留置套管针时间,首针穿刺成功率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股静脉留置针组比较,腋静脉留置针组患儿的留置时间较长,首针穿刺成功率较高(P<0.05),脱管、局部静脉回流障碍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NICU 患儿选择腋静脉留置套管针可延长留置时间,首针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式静脉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危重婴幼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8月我科收治的43例2岁以内危重婴幼儿运用24G直式静脉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结果 43例患儿均置管成功,一次穿刺成功35例,2次穿刺成功8例,X线定位后3例导管进入颈内静脉,调整后进入上腔静脉。2例导管反折进入胸壁静脉,调整后进入锁骨下静脉。结论直式静脉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可以提高危重婴幼儿PICC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生儿双侧腋静脉留置套管交替滴注多巴胺延长留置针平均静脉输液的时间。方法将需多巴胺静脉滴注的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四肢静脉持续滴注多巴胺,试验组采用双侧腋静脉交替输入药液。发现穿刺部位皮肤苍白或暗红即拔针。结果试验组腋静脉留置针平均静脉输液时间≥5d,四肢静脉留置针平均静脉输液时间〈5d,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双侧腋静脉交替滴注多巴胺能减轻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留置针在新生儿腋静脉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玲  李文 《当代护士》2006,(8):70-71
以往新生儿的静脉输液常选用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这些静脉管径细,即使采用留置针穿刺输液,在输入刺激性大、渗透压高的药物时易患静脉炎,甚至出现皮肤苍白或组织坏死等现象,且留置针容易被患儿抓脱。对新生儿采用腋静脉留置针输液,发现腋静脉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操作方便及经济实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新生儿经上肢置入PICC的体表测量方法和置管深度。方法:对38例新生儿行PICC置管,采用两种体表测量方法,即方法I:从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肩峰,再至颈静脉切迹,然后垂直向下至胸骨角;方法Ⅱ:从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肱骨小结节顶点,再至颈静脉切迹,然后垂直向下至胸骨角。对体表测量长度(x)和实际插管长度(Y)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两种方法PICC置管成功率100%,到位率92.11%,留置时间:2—28d,平均13.8d,并发症发生率为13.16%。上肢方法I和方法Ⅱ体表测量(X)与实际置管长度(Y)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I=0.59+0.87X1,Y2=0.22+0.94X2。结论:PICC置管时可依据不同的体表测量方法及相应的直线回归方程,计算出更为准确的盲插置管深度,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1.
超声诊断腋静脉变异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患者男,45岁.左侧腋动脉的前上方、前下方分别探及直径5.0 mm、6.2 mm管腔回声,与腋动脉伴行(图1),自肱骨上端与肱静脉相延续,至锁骨中点下缘处汇合成一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需要接受输液治疗的新生儿进行留置针观察,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腋下静脉,对照组为手背静脉。观察两组新生儿治疗期间留置针保留天数及外渗、红肿情况。结果:观察组留置针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外渗、红肿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腋下静脉留置针,能够有效提高留置天数,降低频繁穿刺对新生儿的疼痛,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下肢与上肢静脉PICC置管的效果及对新生儿疼痛程度、配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以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A组(n=50,经下肢静脉PICC置管)与B组(n=50,经上肢静脉PICC置管)。比较两组的置管效果。结果A组操作时间、出血量、留置时间均优于B组(P<0.05)。A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B组,导管异位率、送管困难率低于B组(P<0.05)。A组穿刺时、穿刺后5 min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B组(P<0.05)。A组的配合度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而言,经下肢静脉PICC置管较上肢静脉PICC置管效果更好,利于减轻患儿疼痛程度,减少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儿配合度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对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137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置管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还给予前列地尔10ug1次/d,连用3d。2个月后所有患者经血管超声检查确定是否有血栓形成,比较2组患者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前列地尔组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以降低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以作为有效的预防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生理盐水与肝素稀释液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留置PICC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生理盐水与肝素稀释液脉冲式正压封管。[结果]两种封管液对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有差异,生理盐水组血栓形成率高于肝素组(P<0.05)。[结论]肝素液封管较生理盐水对静脉血栓预防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PICC置管两种封管液对预防静脉血栓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生理盐水与肝素稀释液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留置PICC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生理盐水与肝素稀释液脉冲式正压封管.[结果]两种封管液对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有差异,生理盐水组血栓形成率高于肝素组(P<0.05).[结论]肝素液封管较生理盐水对静脉血栓预防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病人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发生静脉炎后治疗效果,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 对60例PICC置管病人分为3组,3组分别选择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的血管置入三向瓣膜式PICC管,评估静脉炎的发生概率及治疗效果,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贵要静脉20例簧管病人中,发生静脉炎2例,全部治愈;正中静脉20例置管病人中,发生静脉炎3例,全部治愈;头静脉20例置管病人中,发生静脉炎11例,9例治愈,2例被迫拔管.结论 头静脉PICC置管的病人静脉炎发生率最高、治疗时间最长、治愈率最低,减少头静脉置管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及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患者对PICC的态度,分析患者留置PICC导管选择性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护士宣教、推广PICC提供依据。方法以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有PICC置管适应证的108例患者,将接受置管的50例患者为接受组,拒绝留置的58例患者为拒绝组。对两组患者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科室、从家至医院所需时间、医疗付费方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PICC导管作用的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在对留置PICC导管可以减少穿刺次数、减轻疼痛、是治疗的必要条件的态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留置PICC管有发生感染、脱出、形成血栓、异位、断裂的危险及对技术安全的态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PICC置管过程存在危险的态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PICC导管的经济负担及对日常生活影响的态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留置PICC适应证的患者而言,大多数患者认同使用PICC可以减轻长期输液带来的痛苦但是留置PICC费用过高,对留置PICC的危险性及其影响日常生活的态度不一。患者大多信赖医务人员,认为留置PICC影响心理状态及自我形象的较少。患者对留置PICC的选择性与置管危险性、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经济负担、心理、社会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9.
指压式颈内静脉阻断法在PICC置管时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阻断颈内静脉的方法对预防PICC置管时发生导管异位的作用。方法将118例PICC置管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在送管时让助手采用指压式颈内静脉阻断法;对照组在送管时采用传统的偏头法以阻断颈内静脉。置管后通过胸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异位率。结果观察组发生导管异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指压式颈内静脉阻断法对预防PICC置管时发生导管异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