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早期干预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老年人脑卒中后心理障碍患者的早期护理对策.方法 将7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治疗组进行个体化心理分析,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计划,通过心理疗法综合康复训练促进心理转化,对照组给予一般药物治疗,对2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抑郁情绪、自理能力得到明显改善,综合康复能力显著提高(P<0.01).结论 对脑卒中后心理障碍的老年患者,早期实施个体化心理干预,采取计划性的护理援助措施,是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康复效果的有效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障碍分析及心理行为干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支气管哮喘属心身疾病 ,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 。我们调查分析了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状况 ,并就心理行为干预对其心理障碍的影响进行了对照研究 ,以期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身治疗提供必要的手段。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998年 7月至 2 0 0 0年 10月 ,在我科疗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 6 8例 ,男 47例 ,女 2 1例 ,平均 6 8 4± 6 5岁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哮喘诊断标准[2 ] 。患者均具有小学以上的文化程度 ,无智力和认知障碍 ,能自行回答量表问题。1 2 研究方法 入院后采…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预后差的特点,虽然治疗手段不断发展,其发病率有所降低,同时其患病率在逐年上升,存活者往往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残疾或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存在不但直接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特别是抑郁障碍[1]。有文献报道[2,3],脑卒中后很容易引起心理变化,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其中脑卒中抑郁发生率达20%~39%。表明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抑郁、焦虑、躯体化、人际关系、偏执等方面。本文就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的分析及护理措施进行综述,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陈军 《中华临床护理研究杂志》2004,12(4):1012-1014
脑卒中所致的心理障碍,其主要表现为抑郁与焦急,人格改变,出现心理障碍的患者对运动及语言功能恢复失去信心。根据患者出现的心理障碍,采取以心理护理为主的护理对策,是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我科2001—2003年对68例脑卒中后产生心理障碍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其结果不但病人死亡率降低,且瘫痪肢体得到恢复,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江燕丽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7(4):97-97
选择脑卒中恢复期有心理障碍的52例患者,针对各自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不仅改善了消极的心理状态,而且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增加了治病的配合性,从而缩短了病程,降低了致残率,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鼻饲营养支持对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伴有进食障碍脑卒中住院病例44例,随机分为2组:早期鼻饲组及对照组。均给予鼻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其余治疗措施相同,时间为1个月。监测2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包括血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血淋巴细胞总数)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S)以及进食障碍的持续时间,并观察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及死亡)情况。结果早期鼻饲营养支持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良好,血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血淋巴细胞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间进食障碍的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NFS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早期鼻饲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早期鼻饲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的营养状况,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患者早期心理障碍特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特点,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脑卒中患者和正常人的心理状况,结果总症状分、抑郁和焦虑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分均高于对照组。根据总症状分把脑卒中患者按心理健康水平正常与异常分两组,评价其与早期康复的关系,结果心理正常组康复情况优于异常组。提示脑卒中患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心理健康状况对早期康复有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三高"特点。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病人病死率明显降低,但致残率却日益升高,偏瘫发生率高达75%,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尤其是老年脑卒中病人,在住院期间因为有医护人员的监护,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出院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康复依从性较差,错过了最佳康复时机,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采取必要的手段提高病人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对老年脑卒中病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出院后护理干预非常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对住院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按抛硬币分组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4w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GSES和SCL-9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G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患者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心理干预,不仅能够充分调动患者自身潜能,增强患者自信心,而且能够较早地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和心理障碍,对促进患者更好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钱静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睡眠的辅助作用.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21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32例和对照组80例,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2组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以及觉醒次数和SAS、SD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以及觉醒次数、睡眠质量几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SAS以及SDS评分比较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焦虑程度,并有助于患者睡眠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护理干预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老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睡眠潜伏期由干预前的46.36±7.85min减低至25.8±21.13min,睡眠时间由干预前的198.26±63.46min提高至291.45±50.5min,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患者睡眠潜伏期由干预前的41.34±9.29min减低至32.58±7.35min,睡眠时间由干预前的187.35±56.52min提高至246.2±6.01min,干预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做好心理护理、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和条件、睡眠行为疗法、刺激控制指导、睡眠限制、睡眠卫生教育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卒中药物、抗抑郁及康复治疗,心理干预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A)、Barthel生活能力指数(BI)评定、运动功能评分(FMA)检测。结果 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8周治疗后,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项评分比较:抑郁量表评分(HMAD)和运动功能评分(F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能力评分(NFA)和生活能力指数评分(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Zung自评焦虑、自评抑郁量表测定,进行焦虑和抑郁的评估。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38例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8周进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测定,判断患者心理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53.95%)、抑郁(46.05%);对干预组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后,患者在干预4周和干预8周时相对于干预前和对照组标准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产生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病情有密切关系。采用针对性心理干预后患者心理状况显著改善,对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鼻饲营养支持对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伴有进食障碍脑卒中住院病例44例,随机分为2组:早期鼻饲组及对照组。均给予鼻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其余治疗措施相同,时间为1个月。监测2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包括血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血淋巴细胞总数)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S)以及进食障碍的持续时间,并观察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及死亡)情况。结果早期鼻饲营养支持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良好,血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血淋巴细胞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间进食障碍的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NFS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早期鼻饲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早期鼻饲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的营养状况,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及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心理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次训练10 ~ 20 min,每周训练6次,共持续训练8周.于入选时及治疗2,4,8周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对2组患者抑郁程度及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入选时及治疗2周后,发现2组患者HAMD、FMA评分及FAC分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发现治疗组HAMD评分[(10.43±5.66)分]、FMA评分[(23.64±4.52)分]、FAC分级及对照组HAMD评分[(14.57 ±5.82)分]、FMA评分[(20.45±5.12)分]、FAC分级均较入选时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8周后,发现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6.54±5.04)分]、FMA评分[(27.82 ±4.56)分]及FAC分级较治疗4周时及对照组进一步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8周时上述指标与治疗4周时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及下肢运动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护理干预对青少年品行障碍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提高品行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编心身自理能力健康知识调查表进行测试,并对其进行为期8周的护理干预。结果:患者护理干预前的SAS和SOS评分分别为(54.70,4-2.01)分和(62.40±1.17)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2.10±1.56)分和(42.30±1,04)分,较于预前有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采用心身自理能力健康知识调查表测试,患者对自身行为及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明显提高,“知道多”的答案比率明显增加,而“不知道”的比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纠正患者不良行为,改善其心理状况。对患者积极情感的培育、社会规范行为的培养、疾病治疗效果的提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起到积极的作用。对患者的心身健康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