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预后仍不肯定。为了弄清这一问题,作者对88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男性64例,平均年龄32.6岁;女性24例,平均年龄30.5岁)进行  相似文献   

2.
无症状HBsAg携带者合并δ肝炎病毒(HDV)感染可导致严重肝损害。由于目前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尚不能从血液中检出滴度极低的δ抗原,HDV感染的直接证据仅能从肝组织活检获得,因此测定血清抗-δ更有实用意义。为了确定抗-δ在无症状HBsAg携带者中的临床意义,作者对2,487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男1,413例,女1,074例,年龄14~61岁,平均35岁)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抗-δ,并对肝功能异常者做肝活检。  相似文献   

3.
顾存德 《中国校医》1990,4(3):58-59
<正> 用反向被动血凝法(R-PHA)及酶联吸附法(ELISA)于1986年4月至1987年7月对我校20名无症状 HB_sAg 携带者进行了随访,20例中无1例阴转。发现无症状 HBsAg 携带者的阴转十分困难。与彭文伟等报道相仿(彭  相似文献   

4.
无症状HBsAg携带者HBeAg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加强哈密市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及公共场所人员HBsAg携带者的管理 ,我们对无症状HBsAg携带者HBeAg检出情况进行了分析。材料与方法  2 0 0 1~ 2 0 0 2年对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中发现的 196例无症状 ,肝功能正常的HBsAg携带者进行HBeAg检测。HBsAg采用RPHA法 ,以滴度在 1∶8以上为阳性 ,稀释至 2 56倍为止。试剂盒、诊断血球由上海科华实业公司生产 ;HBeAg采用EIAi法 ,检测试剂由上海科华实业公司生产 ,操作及结果判断按说明进行。结果及分析  (1)不同性别HBsAg检出情况 :196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中检出HBeAg 7…  相似文献   

5.
性接触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播的重要方式。约30%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配偶为无症状 HBsAg 携带者,这些携带者的血清 HBeAg/抗-HBe 阳性率也较高。作者对希腊182例无症状 HBsAg 携带者的血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 DNA(HBV DNA)检测,  相似文献   

6.
HBV感染中最大数量存在的是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而ASC主要来自婴幼儿感染。我们通过4年收集394例慢性乙肝携带者血清,  相似文献   

7.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各年龄组以儿童 HBV 携带率最高,了解儿童无症状 HBV 携带者体内病毒复制及传染性对其治疗和管理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斑点杂交试验检测76例儿童无症状 HBV 携带者血清 HBV——DNA,总阳性率为60.53%与倪贤珍报道携带者 HBV——DNA 阳性率接近。经统计学分析 HBV——DNA 阳性率检出与儿童的性别无显着性差异,与儿童的年龄有显着性差异。血清中 HBV——DNA 的检出既说明病毒尚在复制又为传染性指标。对这部分儿童无症状 HBV 携带者应作为传染源管理,对他们进行定期医学观察,健康指导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无症状携带者感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无症状携带者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状况、感染途径和随访观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无症状和有症状CT、UU、CT+UU感染的有关情况。结果发现无症状携带者与无论CT还是UU感染的病原体种类无关,而CT+UU的混合感染在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分别占23.5%和9.4%,并且差异极为显著;未明确性传播史者其中无症状携带者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率29.2%,较明确性传播史的9.0%高,且有显著差异。无症状携带者除少部分自愈外,约半数以上因各种原因发病,也可以成为稳定的潜在感染源。结论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混合感染相对易于出现症状;因感染的量和频度的关系,未明确性传播史者易成为无症状携带者;无症状携带者仍可因各种原因发病或成为传染原。加强无症状的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携带者诊治工作,对社会和病人自身健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者于1991年1~8月对追踪观察的 328例HBV携带者(其中266例是无症状带毒者,48例是慢性肝炎,14例是肝硬变和肝癌)用ELISA法分别测定其血中抗-HD、IgM抗-HD及HDAg,并用RIA法对抗-HD阳性者作了进一步证实。肝组织中的HDAg用酶抗体法检测。结果:在328例HBV携带者中检出6例(1.8%)抗-HD阳性者,其中62例慢性肝病者中检出5例(8.1%),266例无症状带毒者中检出1例(0.4%),两组间的检出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传染性及其与年龄之间的关系,我们检测了150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结果:有56%的患者有高水平的HBV复制和传染性,并且,HBV复制水平和传染性随年龄减低而增高,提示:对无症状HBsAg携带者仍要重视其传染性的防治,特别对小儿及青少年的无症状HBsAg携带者,尤其要重视其传染性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据统计,全世界约有1.76亿 HBsAg 携带者,其中大多数以往没有 HBV 感染的临床症象。这些携带者有可能发展成慢性 HBV感染后遗症的危险,如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等。然而,以往对于无症状 HBsAg 携带者的长期血清学转归还不十分清楚。自1971年来,作者对由普查中确诊的150名 HBsAg 携带者进行了血清学随访。其目的在于了解无症状人群中携带 HBsAg的持久性;携带者的年龄与性别在 HBeAg  相似文献   

12.
4467例儿童HBV携带者体内病毒复制及传染性探讨崔化彦,邢万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各年龄组中以儿童HBV携带率最高,了解无症状HBV携带者体内病毒复制及传染性,对其治疗和管理都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采用ELISA方法,对467例儿童携带者进行乙肝五项...  相似文献   

13.
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复制的指标,HBeAg阳性传染性强.为了对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人员HBsAg携带者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现分析196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HBeAg检出情况.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随着对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的研究不断深化 ,其临床意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探讨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中前S1蛋白分布状况及意义 ,同时进一步探讨与HBV标志物间关系。我们对三食体检中 86例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及6 5例HBsAg阳性血清HBV标志物及PreS1进行检测 ,并评价其流行病学意义。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86例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标本及 6 5例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标本均来自我区食品及劳动卫生从业人员。1 2 试剂及方法乙肝两对半检测试剂由上海传染病医院诊断试剂研制中心提供 ;前S1抗原检测试剂由上海阿…  相似文献   

15.
无症状HBsAg携带者乙肝五项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对无症状HBsAg携带者进行了抗-HBs、HBeAg、抗-HBe、抗-HBc标志物的测定,以便分析五项指标的相互关系,为食品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血清学标本来自1995年我市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查体中查出的HBsAg阳性,且无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者325例,以下简称“无症状HBsAg携带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艰难梭菌无症状携带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选取2014年9月21-27日于医院住院2周的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肛拭子标本,通过厌氧培养,经VIDAS荧光酶联免疫技术进行艰难梭菌毒素A/B检测,利用多重PCR技术进行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检测,并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艰难梭菌无症状携带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肛拭子标本中培养艰难梭菌阳性22株,阳性率为17.19%,均为无症状携带者;单因素分析显示,艰难梭菌无症状携带者在年龄、糖尿病史、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期使用抗菌药物和有糖尿病史可能为患者无症状携带艰难梭菌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70(95%CI:1.69~19.21)和3.86(95%CI:1.21~12.26)。结论医院住院患者艰难梭菌培养阳性率较高,应加强对其监测和筛查,特别是对使用抗菌药物或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更应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7.
43例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10年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3例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10年随访观察浙江印刷集团公司医务室310004高旭东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是指HBsAg阳性而观察6个月肝功能正常者,我国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10%~15%[1]。本文对我集团公司某厂集体体检...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的 HBsAg 携带者,90~95%为HBeAg 阴性。为了估计这类人群在 HBV 流行过程中的作用,作者对206名 HBeAg 阴性的慢性 HBV 携带者(HBsAg 阳性153例,其他指标阳性53例)及30名健康献血员用斑点杂交法检测了 HBV DNA。HBsAg 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为慢性 HBsAg 携带者;无症状携带状态则以无任何临床表现,并且在2年以上的随访过程中各项肝功能检查均无异常为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前S系统——前-S(1)抗原/前-S(2)抗体在乙型肝炎的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作者应用酶免疫法测定了69例HBsAg阳性的HBV感染者血清中的上述两项指标及有关指标。这69例HBV感染者包括急性乙型肝炎14例,慢性肝病30例(慢性迁延性肝炎6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4例、肝硬变10例)和无症状携带者25例。在此研究之前6个月内这些患者的抗-HBe曾为阳性。结果:在所有慢性肝病和HBsAg阳性的无症状携带者中,均检测到前-S(1)抗原,但这些患者中前-S(2)抗体均为阴性,而急性乙型肝炎组中有12例(85.7%)前-s(2)抗体为阳性。  相似文献   

20.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全称是“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也可简称为“乙肝带毒者”。全国乙肝带毒者约1.2亿人,这些人中不少是经母婴垂直传播造成感染的。由于婴幼儿期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机体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对乙肝病毒的入侵“无动于衷”,形成无症状携带。携带者没有肝炎症状及体征,肝功能正常,只是乙肝表面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