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鼻窦炎以鼻流脓涕为特征,相当于中医"鼻渊"范畴。鼻窦炎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良影响,若治疗不及时,病情将不断恶化,可能发展为鼻息肉甚至癌变。本文笔者从历代医家关于鼻渊的论述着眼,结合现代医家的研究,认为治疗鼻窦炎应胆肺同调,重视少阳,故本文兹作浅探,请教同道。  相似文献   

2.
历代医家对鼻渊病机的认识各有不同,笔者认为鼻渊可从湿热阳虚论治,阳虚寒凝、气血瘀滞、湿热化腐是本病的重要病机,湿热与阳虚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存在,在鼻渊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此外,鼻渊与痈在病因病机、疾病发展变化规律都有相同或相似之处。结合鼻渊的临床症状和所处的病程阶段,因人制宜,因时制宜,给予清热利湿,温阳散结,消痈排脓为治法,运用经方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治疗,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3.
<正>鼻渊指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属西医鼻窦炎的范畴,临床上以鼻塞、流脓涕、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属临床多发病、常见病。祖国医学对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疗效,近年来广大中医工作者在中医治疗本病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现代医家在古人论述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临床研究及现代临床经验,在继承古人思想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了古人在鼻渊方面的治疗,现将近年来现代医家对鼻渊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包琳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2074-2075
鼻炎是指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其有急、慢性之分,本文所述之“鼻炎”是疾病病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不特指病名,且为后天所致,多有外感病史。历代医家治疗“鼻炎”尤重肺脏,并有“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之说。关于鼻与肺关系的论述,虽早在《内经》中即有记载,但在后世并未得到重视。临床上有许多鼻炎患者,见鼻塞、咳嗽,或有恶寒、发热等肺卫不和之肺经症状,行“宣肺”治疗效果明确。笔者通过集结历代医籍、医家对鼻与肺的关系,以及缘何肺病致鼻炎,鼻炎的辨证分型以及谴方用药等方面的论述,强调临床实践中鼻炎从肺论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对清阳之气与五官七窍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强调"上窍"的生理功能必须依赖清阳之气的温煦濡养,失之则会浊阴不降,九窍不通。鼻窦炎属中医"鼻渊"范畴,特点为"浊涕下不止",发病部位在鼻窍中之窦窍,病机为肺、脾胃、肝胆功能失调,气机不畅,清阳不升,清窍失养,浊邪壅滞窦窍。古今医家在《黄帝内经》清阳理论指导下,以调畅气机、升清降浊为鼻渊治则,制定了很多鼻渊方,但未被重视与使用。笔者查阅了历代古籍和当代中医名家著作,汇集了75个鼻渊方,总结了其组方用药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6.
通过整理历代医籍中宿翳相关文献,据其病名所属疾病类别不同及出现年代先后,对各类宿翳中医病名发展源流进行考辨梳理。经研究发现,古籍中载有大量宿翳相关文献,历代医家主要据其自觉症状、体征特点、病因病机等不同而命名。通过研究确认,虽病名繁杂,但据其症状描述均属现代医学角膜瘢痕范畴,为角膜病病名规范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角膜炎中医病名源流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晓林 《环球中医药》2011,4(5):371-373
通过整理历代医籍中角膜炎相关文献,据其病名所属疾病类别不同及出现年代先后,对角膜炎中医病名发展源流进行考辨梳理.经研究发现,古籍中载有大量角膜炎相关文献,历代医家主要据其自觉症状、体征特点、病因病机等不同而命名.通过研究,为角膜炎病名规范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临床医师查阅古代文献,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医皮肤科理论和临床学术水平,制定统一的中医皮肤病诊疗规范刻不容缓。历代医家对中医皮肤病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囿于历史及各位医家学识所限,导致了对皮肤病诊疗认识良莠不齐,庞大繁杂。本着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将中医皮肤病病名进行规范化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今不揣浅陋,略陈管见,旨在抛砖引玉,以就正于同道。中医皮肤病病名原则及规律历代医家积多年临床实践经验,不断地  相似文献   

9.
鼻渊源流考     
为了提高中医治疗鼻渊疗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笔者通过复习历代医藉,探寻鼻渊异名之渊源,并对鼻渊病因病机及论治进行综合性分析,发现:鼻渊有"鼻淟"、"鼻洞"、"鼻泓"、"脑漏"等异名,其病因多为风、火、寒、虚,病机是感受风寒,寒热相交,或胆热移于上,或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或玄府郁闭,气液不通。  相似文献   

10.
明代江西旴江南城医家吴文炳所撰《医家赤帜益辨全书》,是一部内容皆源自历代医家名手,方论相结合的综合性医书。所选方剂多为临床效果明显的经方、时方与验方,实用价值极高,其中于五官科疾病的遣方用药颇具特色,对耳鸣、耳聋、耵耳、鼻塞、鼻渊、酒齄鼻、喉痹、喉风、喉闭、口疮、牙痛、火眼、赤眼、疳眼、目翳、目障等病症重视局部用药,结合塞药、外敷、吹药、噙化、外点等丰富的用药方法,解除患者病痛于须臾之间,简便效捷,沿用至今,对后世旴江喉科流派及五官科流派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喘证源流考     
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查阅,从病名、病因病机及论治3个方面,对喘证的源流进行考证。按历史脉络梳理喘证的命名,整理归纳历代医家对于喘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对历代喘证的论治做了详细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产后大便不通为产后常见疾病,虽然历代医家对本病之记载颇多,但其观点不一,因此从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三方面进行整理归纳,为后世医家学者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3.
鼻渊是中医古病名,它又称“脑漏”、“脑崩”。最早见于两千多年前的《索问·气厥论》“鼻渊者,浊涕流不止也”。本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鼻窦炎。此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我科自2006年1月1日-2011年1月12日以来采取中药雾化吸入鼻腔,内服中药及鼻腔给药治疗本病8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骨痿释析     
通过查阅历代骨痿文献,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对骨痿的病名定义进行考据,阐明骨痿的病象及证侯特点。分析其病因病机,总结骨痿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列举了一些古代医家对骨痿的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5.
黄疸病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病名、病因病机、证治三方面对黄疸病的源流进行考证。总结了历代医家对黄疸病因病机的认识,同时对黄疸病的辨证施治进行深入剖析,以冀有裨益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谢晶日  林静 《新中医》2010,(10):7-8
<正>肠澼与现代医学的溃疡性结肠炎相似。笔者从病名、病机、证治入手,对历代医家及医籍中肠澼相关病症的论述进行整理,以期拓宽临床的治疗思路。1肠澼的病名归属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记载较早  相似文献   

17.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病,以外阴瘙痒不适及白带性状改变为主要特征,该病病程较长,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医药治疗VVC有着疗效可靠、疗程短、副作用少等优势。历代医家对其病机认识及治则治法不尽相同,文章整理了古今本病病名病机,现代医家治疗本病的方法效果等相关内容,以望为临床诊疗本病提供思路及依据。  相似文献   

18.
鼻病治验六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鼻炎、鼻窦炎、副鼻窦炎等是现代医学的名称,多数因感染而诱发,祖国医学对于这类疾病的认识和治疗,记述的内容颇为丰富,病名有伤风鼻塞、鼻窒、鼻槁、鼻渊、脑渗、鼻疚等病名,症状有鼻塞、鼻干燥、流涕且量多或清或浊,或涕从鼻腔上方流出,嗅觉减退,鼻内有臭气等,伴有头痛胀、眉间或颧部压痛,局部可见鼻内肌膜红赤或淡红肿胀,甚至鼻内干燥、肌膜萎缩、鼻窍宽大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古今文献的梳理,从痹证的病名、病因病机、论治对其源流与发展进行研究考证。探析痹证病名的历史发展沿革,从正气亏虚、外邪侵袭、痰浊瘀血阻滞3方面总结历代医家对痹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并对不同时期痹证的治法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拓宽思路、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20.
“久病入络”理论是我国历代医家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经验总结,在慢性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文章在顽固性鼻渊、年老体衰之膏淋、久治难愈之不寐症的诊治上,运用“活血通络”原则进行辨证施治,验证了“久病入络”理论在治疗痼疾顽症方面的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