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射治疗是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治疗手段, 其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精确的肿瘤照射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影像组学以非侵入性方式高通量地从医学影像中获取肿瘤全面的综合信息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 有助于放射治疗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勾画、对放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准确预测。本文将对利用影像组学方法建立模型的基本流程, 及其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雷帕霉素抑制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生长活体成像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RA-PA)对不同PTEN表达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HEC-1A(PTEN阳性)和Ishikawa(PTEN阴性)细胞株,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活体成像系统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观察RAPA治疗后肿瘤的体积及重量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肿瘤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建立稳定表达GFP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系及裸鼠移植瘤模型,活体荧光成像显示,治疗组裸鼠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弱。治疗组肿瘤体积及重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Ishikawa细胞组的抑瘤率(67.1%)较高于HEC-1A细胞组的抑瘤率(48.1%)。治疗组的肿瘤组织可见大片肿瘤细胞坏死,对照组肿瘤细胞坏死少。结论:RAPA对PTEN阳性及阴性的子宫内膜癌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TEN的丢失可增加RAPA抗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全量放射治疗后再手术的临床情况。[方法]回顾71例宫颈癌及11例子宫内膜癌行全量体外 腔内放疗,因各种指征行筋膜外子宫切除术57例、附件切除术9例,次广泛或广泛子宫切除术10例等。[结果]手术时间: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平均2.7h,次广泛或广泛子宫切除术3.8h,附件切除术1.8h。手术出血量:39例<200ml,30例≥200ml(平均462m1)。手术并发症包括:伤口裂开3例,伤口感染3例,泌尿道并发症4例,肠瘘1例,肠损伤1例,总并发症14.7%,术后病理显示宫颈残存癌或肿瘤复发、转移/宫体受侵39例,5年生存率44.3%;子宫内膜癌未控或新发生的子宫内膜癌16例,5年生存率64.5%。[结论]全量放射治疗后再手术并发症相对增多,但筋膜外子宫切除术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血清肿瘤标志物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术前评估及患者预后预测及肿瘤复发监测等均有重要意义.血清糖类抗原125、人附睾分泌蛋白4是目前较公认的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转移及预后等密切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此外,血清微小RNA具有稳定性好、组织特异性高的特点,组学技术能从整体角度分析肿瘤的发生发展,随着这两方面研究的逐步深入,有望找到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子宫内膜癌血清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肿瘤放射治疗后诱发恶性肿瘤发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年中放射诱发的8例恶性肿瘤,其中原发肿瘤是宫颈癌的5例、上颌窦癌的1例,霍奇金淋巴瘤(HD)1例,子宫内膜癌1例。放射源为6MV—X射线及^192Ir源,常规分割照射,照射剂量为46—70Gy。结果:8例放射治疗后3.6—11年在原照射部位出现了肿瘤,其中5例宫颈癌诱发了直肠腺癌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例、子宫内膜腺癌1例;1例上颌窦鳞癌诱发了上颌骨骨肉瘤;1例HD诱发了白血病;1例子宫内膜癌诱发右腹股沟横纹肌肉瘤。结论:放射治疗可以诱发恶性肿瘤,主要与照射剂量、照射时年龄、照射部位及照射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6.
放射治疗诱发恶性肿瘤8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肿瘤放射治疗后诱发恶性肿瘤发生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年中放射诱发的8例恶性肿瘤,其中原发肿瘤是宫颈癌的5例、上颌窦癌的1例,霍奇金淋巴瘤(HD)1例,子宫内膜癌1例.放射源为6MV-X射线及192Ir源,常规分割照射,照射剂量为46-70Gy. 结果: 8例放射治疗后3.6-11年在原照射部位出现了肿瘤,其中5例宫颈癌诱发了直肠腺癌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例、子宫内膜腺癌1例;1例上颌窦鳞癌诱发了上颌骨骨肉瘤;1例HD诱发了白血病;1例子宫内膜癌诱发右腹股沟横纹肌肉瘤. 结论: 放射治疗可以诱发恶性肿瘤,主要与照射剂量、照射时年龄、照射部位及照射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影像组学在宫颈癌诊疗方面的应用进展。方法 应用PubMed、中国知网及万方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中文以“影像组学、宫颈癌”为关键词,英文以“Raiomics, cervical cancer”为关键词检索2017年2月-2022年9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共192篇。纳入标准:(1)影像组学在宫颈癌诊断、疗效及生存预测等的应用;(2)MR、PET/CT和CT影像组学在宫颈癌中的应用。排除标准:综述、重复类文献、低质量和陈旧类文献。最终纳入文献47篇。结果 影像组学可通过挖掘定量高维影像特征与病理生理特征之间的深层关系,进而建立鉴别肿瘤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以及预测肿瘤淋巴结转移、疗效、远处转移和生存的影像组学模型,指导个体化诊疗策略。结论 影像组学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肿瘤鉴别及预测方法,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应用前景广阔,期待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及标准化流程,提高泛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盆腔恶性肿瘤包括前腺列癌、膀胱癌、直肠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等,其中又以前列腺癌、直肠癌、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较高。手术、放疗、化疗是大多数盆腔恶性肿瘤的常规治疗手段,而较多患者因错过手术机会,故放疗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案,放疗可以明显提高盆腔局部控制率并改善总生存。放射治疗是治疗盆腔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且放射治疗可以较大限度的保护正常组织并对肿瘤细胞进行最大限度的灭杀。膀胱充盈程度对靶区及正常器官的影响较大,而且膀胱的耐受量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患者当天的饮食、身体状况、是否运动、排汗量及天气等因素,因此保持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每次放射治疗中膀胱的一致性也成为临床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对目前放射治疗中膀胱管控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建立人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块活体移植动物模型方法。方法:将生长状态良好的Ishikawa细胞浓度调整至1.5×107/ml,接种于BALB/c nude裸鼠腋下皮下(Ⅰ组),Ⅱ组生理盐水对照,观察其生长情况,待成瘤5-10mm时建立成瘤模型,收集Ⅰ组瘤组织块行活体移植于Ⅲ组小鼠,留取组织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成功建立了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的BABL/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和活体移植瘤模型,形成的肿瘤具备人肿瘤生物学特点。结论:建立的瘤组织块活体二次传代移植人子宫内膜癌的BABL/c nude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具有人子宫内膜癌特征且成瘤率更高,为大批建立子宫内膜癌单位模型研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提供了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妇科肿瘤在治疗中常涉及到生殖器官及生育功能的损伤与破坏,近年由于治疗模式的更新,使许多妇科肿瘤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成为可能。该文着重阐述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方法与指征。  相似文献   

11.
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时出现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症状严重者影响治疗进程。我们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稀释液保留灌肠法来预防放射性直肠炎 ,取得较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9年 5月 -2 0 0 2年 3月 ,我们共收治可评价接受盆腔放射治疗的患者 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47例 ,男 17例 ,女 3 0例 ;年龄 2 9~ 78岁 ,平均 5 1 5岁。对照组 48例 ,男 19例 ,女 2 9例 ;年龄 3 0~ 75岁 ,平均 5 2岁。治疗组宫颈癌 18例 ,子宫内膜癌 8例 ,直肠癌 11例 ,其他 10例 ;对照组宫颈癌 19例 ,子宫内膜癌 7例 ,直肠癌 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院女性生殖器肿瘤的构成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 对 1988年~ 1997年十年间我院收治的 2 0 96例女性生殖器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颈癌滋养细胞肿瘤呈下降趋势 ;卵巢癌变化不明显 ,子宫内膜癌、外阴癌、阴道癌、子宫肉瘤、输卵管癌呈上升趋势。良性肿瘤以子宫肌瘤最常见 ,卵巢肿瘤次之 ,结论 宫颈癌仍占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的首位 ,卵巢癌位居第 2位 ,子宫内膜癌、外阴癌、阴道癌分居第 3、4、5位 ,均呈上升趋势。在加强宫颈癌普查普治的同时 ,对其他女性生殖器肿瘤的防治工作也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癌p21与DNA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rasp21致癌基因和DNA倍体与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对40例宫颈癌、20例慢性宫颈炎、32例子宫内膜癌和13例癌前病变进行了rasp21致癌基因的表达量及DNA倍体的测定。结果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rasp21的表达量高于慢性宫颈炎和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并与二者的组织学分级有关。DNA倍体与rasp21的表达量有关。结论rasp21的表达与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检测p21蛋白和DNA倍体有助于判断这两种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并应积极治疗慢性宫颈炎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构成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对1985~2011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23家三甲医院收治的16 12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收治住院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宫颈癌、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宫颈癌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从1985~1989年度的17.48%上升至2010~2011年度的56.74%(P<0.01);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呈下降的趋势,从 30.69%下降到1.75%(P<0.01);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外阴阴道恶性肿瘤、子宫肉瘤等,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的好发年龄从≥60岁前移至<40岁,呈年轻化态势;子宫内膜癌<60岁的各年龄段患者构成比有所上升,也存在年轻化态势;卵巢恶性肿瘤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好发年龄无明显改变。卵巢恶性肿瘤和子宫内膜癌等其他妇科恶性肿瘤发病地域城镇高于农村,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农村高于城镇;前10年宫颈癌患者主要集中于城镇,构成比67.10%,后10年却主要集中在农村,构成比52.60%。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外阴阴道恶性肿瘤、子宫肉瘤和输卵管癌收治的大部分为早期患者(Ⅰ~Ⅱ期),分别占66.24%、67.32%、51.40%、73.78%及67.90%;而卵巢恶性肿瘤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多数为中晚期(Ⅲ~Ⅳ期)患者,分别占56.26%及53.11%。[结论] 应重点加强对宫颈癌的普查防治工作,加大对卵巢恶性肿瘤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肿瘤标志物、诊治方法的研究力度,提高早期诊治率。  相似文献   

15.
说起妇科肿瘤,估计女性朋友们首先想到的是宫颈癌及其病因HPV(人乳头瘤病毒)。其实,发达国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要高于宫颈癌,这一现象也同样出现在我国的大城市,比如北京2015年数据显示子宫内膜癌居女性肿瘤的第五位,妇科生殖系统肿瘤发病率的首位,见下图。  相似文献   

16.
腔内后装治疗是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中晚期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治疗手段.文章就近年来妇科肿瘤腔内治疗中的中子后装及间断剂量率后装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涉及手术、放疗和化疗。什么是最合理的治疗模式,当前存在较大争议。文章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分别阐述与讨论子宫内膜癌手术模式的选择、淋巴结切除的意义、放射治疗的意义与选择及化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女性生殖器肿瘤的构成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对1988年-1997年十年间我院收治的2096例女性生殖器肿瘤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癌滋养细胞肿瘤呈下降趋势,卵巢癌变化不明显,子宫内膜癌,外阴癌,阴道癌,子宫肉瘤,输卵管癌呈上升趋势,良好性肿瘤以子宫肌瘤最常见,卵巢肿瘤次之,结论:宫颈癌仍占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的首次,卵巢癌位居第2位,子宫内膜癌,外阴癌,阴道癌分居第3、4、5位,均呈上升趋势,在加强宫颈癌普查普治的同时,对其他女性生殖器肿瘤的防治工作也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Aurora A是调控细胞周期有序进展的重要丝/苏氨酸激酶,严格依赖细胞周期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进程.AURKA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编码产物Aurora A激酶的异常表达与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及子宫肉瘤等妇科肿瘤的形成、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显示Aurora A已成为妇科肿瘤靶向治疗的理想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Ⅰ期子宫内膜癌外科治疗后放射治疗的生存状况。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间连云港市东方医院收治的进行外科治疗后放射治疗的65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分析患者治疗后无瘤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和总生存率。结果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经外科治疗后放射治疗的3年总生存率为89.2%,无瘤生存率为87.6%。5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0%、73.8%。局部复发3例(4.6%),远处转移4例(6.1%)。急性放射性肠炎11例(16.9%),急性放射性膀胱炎7例(10.7%),肠穿孔1例(1.5%),肠梗阻2例(3.1%),便血4例(6.1%)。不同分化程度、有无肌层浸润及淋巴结是否受累与Ⅰ期子宫内膜癌外科治疗后放射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具有一定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经外科治疗后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不易发生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生存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