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衰老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线粒体在衰老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被广泛认同。近年来研究发现进化上保守的线粒体质量控制在血管生理和病理生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线粒体质量控制机制包括线粒体自噬、生物合成及动力学(融合/分裂),这些细胞过程通过清除衰老及损伤的线粒体、补充新的线粒体成分、调控线粒体更新维持线粒体数量与质量的稳定。现综述线粒体质量控制异常在血管衰老及衰老相关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是一种动态的细胞器,通过响应各种代谢和环境的信号, 分裂和融合改变其形态和结构,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它们短暂而快速的形态变化对于细胞周期、免疫、凋亡和线粒体自噬的质量控制等许多复杂的细胞过程至关重要。线粒体自噬与线粒体质量控制密切相关,通过将受损的功能障碍的线粒体转运到溶酶体进行降解,促进心肌细胞受损线粒体的更新,并有效地抑制功能障碍线粒体的积累。由于心脏作为一个复杂而高耗能的器官,心肌细胞严重地依赖线粒体氧化代谢过程作为其能量和营养供应的来源。许多研究表明,线粒体融合、分裂和线粒体自噬的诸多影响和调控功能的因子都与各种心血管疾病有关,维持线粒体的功能和其完整性对正常心肌细胞的运行是至关重要的。在这篇的综述中,我们将重点概述一下线粒体的融合、分裂和线粒体自噬的诸多调控因子与心血管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心脏作为哺乳动物能量消耗最高的器官之一,其在围生期发育过程中需要完成从无氧糖酵解到脂肪酸氧化的能量代谢转换,期间心肌细胞线粒体发育迅速,以满足心脏对能量的需要。近年来研究发现线粒体质量控制在围生期心脏发育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质量控制包括线粒体生物合成、线粒体融合/分裂以及线粒体自噬等过程,通过维持线粒体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来保证细胞功能及代谢的正常。本文就哺乳类动物心脏发育过程中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的变化及其在心脏发育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心肌线粒体是心脏能量代谢的主要部位,其功能障碍可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线粒体质量控制主要通过调控线粒体的生物发生、融合、分裂和自噬,以保证线粒体形态、数量和质量的相对稳定,以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线粒体的质量控制体系在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是一种动态的细胞器,通过响应各种代谢和环境的信号,分裂和融合改变其形态和结构,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它们短暂而快速的形态变化对于细胞周期、免疫、凋亡和线粒体质量控制等许多复杂的细胞过程至关重要.线粒体自噬与线粒体质量控制密切相关,通过将受损的功能障碍的线粒体转运到溶酶体进行降解,促进心肌细胞受损线粒体的更新,并...  相似文献   

6.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发病机制复杂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调在肾脏IRI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线粒体生物合成、线粒体动力学及线粒体自噬对肾小管细胞的线粒体质量控制极为关键.以线粒体质量控制为靶点,可为肾脏IRI提供潜在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综述  尹新华  审校 《心脏杂志》2017,29(1):105-108
细胞线粒体动力学相关功能是指线粒体通过不断地融合与分裂、线粒体自噬及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来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过程。其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病变、肿瘤、视神经萎缩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近年来,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线粒体相关功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发现VEC线粒体相关功能异常在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高压及扩张型心肌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VEC线粒体动力学相关功能及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8.
<正>心力衰竭存在高病死率、高致死率、高再入院率的特征,寻求针对心力衰竭的更有效治疗策略迫在眉睫[1]。最近研究显示,线粒体在心力衰竭病理生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线粒体质量控制是维护线粒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线粒体生成及其降解保持动态平衡是维持细胞内线粒体功能的重要因素[2]。线粒体质量控制机制是多层次的,表现为蛋白质、细胞器和细胞水平上的变化,其中线粒体质量控制方式包括5种类型:线粒体蛋白降解、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自噬、  相似文献   

9.
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临床常见,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线粒体质量控制在脓毒症ALI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过程包括线粒体生物合成、线粒体融合与分裂和线粒体自噬等。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调会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从而诱发肺内皮细胞程序性死亡,是ALI发生的重要机制。因此,当前很多研究关注线粒体质量控制的作用,并将其作为脓毒症ALI的靶向治疗策略。本文就线粒体质量控制在脓毒症ALI的相关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为临床防治脓毒症ALI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是一个处于不断地融合与分裂过程中的动态细胞器。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作为广泛分布于线粒体外膜和线粒体结合内质网膜上具有多重功能的蛋白,参与维持正常细胞功能。除了参与线粒体融合外,Mfn2还能够调节线粒体代谢、促进损伤线粒体的自噬、增强线粒体与内质网交流、维持内质网功能及通过调控线粒体外膜通透性和渗透性钙转运孔道的启闭参与细胞死亡过程等。另外,Mfn2基因还可通过调控Ras-Raf-ERK/MAPK和Ras-PI3K-Akt信号通路分别参与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过程。Mfn2的这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有助于其参与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动脉粥样硬化、急性缺血/再灌损伤、扩张性心肌病、心肌肥大、心衰和肥胖糖尿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研究Mfn2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也许能为临床提供一个心血管疾病潜在治疗的靶点。因此,本文将综述Mfn2在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中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T2DM)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T2DM患者确诊前大都经历了长期的IR进展过程.目前研究发现,参与IR发生的众多机制如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游离脂肪酸等均与自噬(autophagy)的发生有关,但自噬活性在IR及高胰岛素血症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仍不甚明确.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DM)是一种在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国DM患者人数居世界首位。据估计,到2045年,中国DM患者将超过1.497亿。因此,开展中医药防治DM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医学目前研究表明,自噬是细胞对内环境变化的有效反应,是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在实现细胞的自我净化、自我重构、维持内环境稳态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此外,最近的研究发现自噬调节失衡参与2型DM(T2DM)发生发展过程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4〕。T2DM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中两个关键环节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衰竭。研究发现自噬作为一种保护机制在细胞稳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T2DM的发展进程中,自噬可根据机体所处内环境不同被代偿性激活或被抑制,并且还发现当自噬调节不平衡时,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衰竭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功能障碍会导致ATP的生成减少,活性氧的产生增加,被认为是血管内皮损伤的触发因素之一。许多因素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如线粒体DNA突变、线粒体融合与分裂失衡、线粒体自噬受损等。本文综述了线粒体的质量控制过程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前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增加,二甲双胍为一线控制血糖药物,可通过改善线粒体途径、改善内质网应激、激活自噬通路、调节脂肪因子和细胞因子、改善肠道菌群、减少肿瘤坏死因子表达等途径改善肝脏脂肪变性.二甲双胍影响NAFLD的可能机制将为治疗T2DM合并NAFLD提供依据.本文现对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烟酰胺核糖(nicotinamide riboside, NR)对1型糖尿病(DM)大鼠心肌线粒体融合分裂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利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诱导1型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Con)组,Con+NR组,DM组,DM+NR组。监测大鼠血糖和体质量变化,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检测糖代谢情况,采用小动物超声评估大鼠心脏功能变化,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DHE染色检测心肌细胞ROS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分裂、融合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的血糖、血脂明显升高,体质量减轻,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 LVFS)减低,心肌细胞凋亡增加,氧化应激增强,线粒体分裂增多,线粒体融合蛋白Opa1表达下调(P<0.05, P<0.01);与DM组相比,DM+NR组大鼠心脏LVEF改善,心肌细胞凋亡减少,氧化应激减少,线粒体融合增加,线粒体融合蛋白Opa1和Mfn2表达上调(P<0.05)。 结论 NR可增加DM心肌融合蛋白Opa1与Mfn2的表达,抑制DM心肌线粒体分裂,降低DM心肌凋亡和氧化应激,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线粒体是心肌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其通过分裂和融合的动态平衡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线粒体分裂和融合的动态转换称为线粒体动力学,受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相关蛋白等多种蛋白调控.线粒体动力失衡可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紊乱,参与扩张型心肌病、缺血再灌注损伤、脓毒性心肌病、糖尿病心肌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维持线粒体动...  相似文献   

17.
王伟伊  马慧珍  李曼 《山东医药》2022,62(2):97-100
2型糖尿病(T2DM)是临床常见内分泌疾病,以血糖异常及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肌少症则是以骨骼肌质量及力量减少为特征的症候群.两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着共同点,临床也常合并出现.T2 DM合并肌少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骨骼肌代谢平衡紊乱、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及胰岛素抵抗.T2 DM合并肌少症的治疗方法是通过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自噬是内质网膜包裹并降解异常蛋白质和细胞器的细胞途径,对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线粒体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细胞器,主要参与能量生成和氧化还原反应等重要细胞过程.线粒体自噬是一种选择性清除损伤线粒体的自噬过程,是维持线粒体功能和数量正常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在COPD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本文将线粒体自噬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心肌病是一种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中与冠状动脉疾病等其他心肌病无关的心脏功能障碍, 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及最终死亡的重要原因。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线粒体稳态失调等。线粒体稳态主要包括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氧化代谢和线粒体自噬, 其受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 在维持心肌细胞正常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若线粒体稳态失调则会引发氧化应激乃至心肌细胞线粒体网络破碎, 导致脂肪酸累积, 加速糖尿病心肌病的发展。目前, 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缺少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该文从线粒体稳态方向阐述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 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线粒体不仅是产生能量的工厂, 亦是调节氧化应激和低氧损伤的关键细胞器。线粒体生物合成、线粒体动力学(融合/裂变)和线粒体自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 构成线粒体稳态调节。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 肾小管在糖尿病肾脏病的启动和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糖尿病状态下, 肾小管上皮细胞暴露于缺氧环境, 引起线粒体稳态失控参与了肾小管上皮细胞程序性死亡(诸如凋亡、铁死亡等途径), 导致糖尿病肾脏病发生发展。现有研究表明,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可在不同疾病模型、不同组织类别中调节线粒体稳态。该文综述目前SGLT2i对线粒体调节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 为SGLT2i保护糖尿病肾小管损伤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