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九针的出现为后世针具及刺法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后世针灸临床并未真正实现九针的应用。员利针为九针之一,本文以员利针为例,介绍陈立新先生遵于《内经》,挖掘复原九针针具及诊治规律的探索。详述基于《内经》的员利针针形、针法及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
正九针之名,《内经》中早有记载,后世医者,虽有继承,但渐流失。直到山西省针灸研究所首任所长师怀堂阅古籍,参新论,将中国古代九针与现代医学、科学技术融合起来,创立了一套独特的针灸疗法,即"新九针疗法",九针才重归大众视野。新九针虽源于古九针,但是在针具、针法以及临床应用上都与古九针有很大区别。1新九针针具的创新古有九针(镵针、员针、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今有新九针(镵针、磁圆梅  相似文献   

3.
正九针是指针、员针、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等九种针具。九针之名始见于《内经》,共有3篇专论九针的文献,即《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官针》及《灵枢·九针论》,详细介绍了九针的大小、形状、用途以及创立理念等,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中的毫针、长针、大针,在《内经》时期就  相似文献   

4.
《内经》论述针灸治疗急症内容丰富,有不少特点,对后世针灸治疗急症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兹述要之。一.针具推崇员利针《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员利针者,大如(?),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员利针长一寸六分,末端尖锐,中部略膨大,针身反细  相似文献   

5.
何学斌  罗济民  王华 《中国针灸》2003,23(6):374-375
习针者 ,无不知九针 ;针籍者 ,无不载九针。古有《针经》之谓、堪为针灸医书之精粹的《灵枢经》 ,合计八十一篇 ,其首篇即以“九针十二原”名之 ,并明言“虚实之要 ,九针最妙” ,可见“九针”在医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灵枢·九针十二原》具体论述了“九针”的名与形 ,指出“九针之名 ,各不同形” ,以针、员针 ,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合称“九针”。然而 ,若据此而认定“九针”即为九种不同针具的简称 ,仅从名与形上分析问题 ,乃欠深入。《灵枢》何以“九针”为名 ?九针之内涵是否均为针形 ?九针之外是否再无创造 ?…  相似文献   

6.
“九针”最早记载于 2 0 0 0多年前的《内经》,是中医最古老的九种不同的治疗工具。令人遗憾的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 ,除毫针外 ,九针中的其他针具鲜为人所应用 ,渐至失传。80年代初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在“古九针”的基础上经过挖掘、整理、改制、提高 ,从而创制了“新九针”。新九针针具由针 ,磁圆梅针、针、锋勾针 (含三棱针 )、铍针、圆利针、毫针、火针、梅花针组成 ,其中火针又包括细火针、中火针、粗火针、平头火针。“新九针”的出现 ,既大大丰富了针刺工具的种类 ,又拓宽了针灸治病的范围 ,提高了疗效。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新九针针具…  相似文献   

7.
在针灸治病过程中,辨病选针与精通经络、辨病用穴、针刺治神等同等重要。但是现在医者大多只具备毫针、三棱针等几种针具,对辨病选针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实际上,为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我们应该对《内经》中“九针”的运用加以继承发扬(1)九针制作的根据及目的《内经》对九针为何以“九”为基数的渊源作了解释:“以针应九之数,乃圣人之起天地之数,一而九之,以应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数焉,以针应数也。”并指出:“九针者,天地之大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九以法野。”又《素问·针解》云:“九针上应天地四时阴阳,…  相似文献   

8.
《内经》中引用早期医学文献达数十种之多,《内经》的许多篇章即为传承和发挥这些古医经之作,其中“九针之经”(亦称《针经》)是《内经》撰著者所依赖的最重要的古经之一。“九针之经”写成于Ao针、毫针等九种金属针具发明之后,有9篇、60篇和81篇等多种不同的样本。九针的使用,不仅带来了医疗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在针刺治疗的长期实践中促进了经脉、络脉及俞穴的进一步局长,从而完成了人体经络系统的构建;对经络的深入认识与把握又推动了脉诊的进步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针灸学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的“热熨法”、“灸法”和“砭石”;“砭石”的出现是我国针术的萌芽。 到了商代,随着青铜器的发展,出现了《内经》中记载的九针:镵针、圆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金属针刺工具的应用,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九针十二原》是《灵枢经》卷一之首篇,文章对针灸的理、法、方、穴作了纲领性的阐述,特别是着重辨证论治的针术。九针十二原第一主要论九种不同形态针具的名称和功用,以及人体十二原穴的治疗意义。故取篇中“九针”和“十二原”之文,以“九针十二原”命篇。本文从九针的选用,用针的基本原则,十二原穴的作用及针刺治病的效应等方面总结概括其学术思想,这些为后世针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九针溯源     
“新九针”是原山西省针灸研究所所长师怀堂医师经过50余年的中医针灸临床实践,在《内经》古九针的基础上大胆革新、潜心研制出的九种针具。它虽源于古九针,但在外形、针法及适应范围等都与古九针有较大的区别。根据新九针创立的新九针疗法,特别强调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合理选用不同的针具,发挥每种针具的特殊作用,达到系统治疗的整体综合调治目的。正可谓:“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  相似文献   

12.
“絮刺”解     
近代杨永璇先生将七星针叩刺出血后再拔罐的刺法称作“絮刺”。这一名称使很多人感到费解,为什么会用这个“絮”字作刺法名呢?考《针灸甲乙经·卷五·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中指出:“员针者,取法于絮针……锋针者,取法于絮针。”对《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的九针内容作了诠释。这些内容被后世针灸著作纷纷转载,如《针灸大成·四卷·九针式》亦照此转录。从中不难看出,我们现在使用的针灸针,有些原是从絮针发展而来的。七星针叩刺,从针刺的操作来看,如刺得轻就似员针“按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刺得重,则似锋针“写热出血,发泄…  相似文献   

13.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总结唐和唐以前医学发展的成就,纂著了我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备急千金要方》《以下简称《要方》)、《千金翼方》《以下简称《翼方》),两方合称《千金》。《千金》针灸学有许多震古烁今的重大研究新成果,对针灸学的发展起到继往开来的作用,是针灸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针刺法的论述较前有所发展,仅考述于后。一、针具《内经》有“九针”,《千金》皆沿用之。但常用的针分两类,即“白针”、“燔针”。白针包括毫针、锋针、铍针及大针。燔针是指火针,火针亦是锋针。《翼方》卷29针灸下日:“九针最妙”。《…  相似文献   

14.
历代医家从针具、外形特征、主治范围、刺法等方面完善了九针理论,促进了九针的临床应用。目前抑郁症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生活质量,现代临床通过使用类型繁多、各具特色的现代针具,多针、多法合用来治疗该病。本文具体阐述九针及九针经现代改良后的针具在抑郁症治疗研究中的应用。九针包括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经现代改良后,梅花针、磁圆梅针、长圆针、电鍉针、浅针、杵针、三棱针、刃针、小针刀、电针、水针、过梁针、火针等均可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在旧石器时代末和新石器时代中,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石器(砭石)治病。商周以后,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针具的进一步改进,青铜针、银针、金针、铁针都相继问世,其种类也随之增多,古之“九针”可能就是这一时期之产物。“九针”首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即镜针、员针、(?)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由于其针型各异,治法有别,进一  相似文献   

16.
《灵枢·官针》对辨证施用针具十分重视,明确强调随证施用针具的要妙所在,如“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笔者在近四十年针灸生涯中,专志于“九针”临床应用,进行辨证施用的研究,试作初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九针疗法的源流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九针是山西省针灸研究所首任所长师怀堂经过50余年的中医针灸临床实践,在《内经》古九针的基础上大胆革新,潜心研制出的九种针具。现就新九针疗法的源流、发展及特点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18.
Tu针辨     
曾上Jie 《中国针灸》2002,22(4):282-283
■针"是《内经》中所记载的古九针之一。它的渊源和其他的针具一样,都是来源于远古 的"砭石"。"■",《说文》解释是"锐器也"。在《康熙字典》、《辞源》、《辞海》、《古汉语字 典》等工具书中,都解释为古时候的一种刨土工具。对"■针"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的《灵枢经》中。《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九针 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针,长一寸六分……■针者,头大末锐,去泻阳气";《灵枢·官 针》又说:"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针于病所,肤白勿取";《灵枢·九针论》也说: "■针者,取法于巾针,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  相似文献   

19.
针刺徐疾补泻法对中风患者下肢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徐疾补泻法源于《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意即,“徐而疾”的手法会使正气实(补法);“疾而徐”的手法会使邪气虚(泻法)。至于“徐而疾”与“疾而徐”是一种什么手法在《内经》里就有两种解释。一是《灵枢·小针解》的解释:“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对此后世不少医家理解为,缓慢进针、快速出针为补,快速进针、缓慢出针  相似文献   

20.
古代九针传承至今,唯毫针为各代针灸医家所独爱,但论针灸疗效今非昔比,究其缘由"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陈振虎教授认为临床疗效与针具关系紧密,在对古代九针的潜心研究和现代各类针具不断尝试后,取法于古代九针,利用现代材料和工艺研发了"岐黄针",以经筋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对《黄帝内经》"五刺法"的灵活运用,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岐黄针疗法体系。本文将从针具变迁的角度探讨针具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并介绍岐黄针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