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福建地区腹泻病人和表观健康人群携带的肠炎沙门菌耐药特征及遗传多样性特点。方法 收集福建地区腹泻患者和表观健康人群携带的肠炎沙门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PCR扩增毒力基因,多位点融数目亭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 repeat analysis, MLVA)技术进行分子分型,并应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福建地区肠炎沙门菌除对CIP和NOR 100%敏感外,对其他8种药物(AMP、AMC-AC、CTX、CRO、CHL、NAL、SXT和TET)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腹泻患者分离株的多重耐药率(33.33%)高于表观健康人群分离株(15.22%)。10种毒力基因(sitC、hilA、sseL、sifA、mgtC、siiE、sopB、stn、spvB和pefA)均有检出,且其在腹泻患者和表观健康人群分离株中分布不同。毒力基因谱型54个(VP1~VP54),其中VP3只存在于表观健康人群分离株,且为其优势谱型,占比为13.04%;VP4和VP5只存在于腹泻患者分离株;VP4和VP3、VP1均为腹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安徽地区近期临床分离沙门菌血清型、药物敏感性、毒力基因携带及血清型相同菌株的基因溯源情况。方法 应用血清凝集法检测沙门菌的血清型,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药物敏感性,PCR法扩增毒力基因,PFGE法检测基因同源性并进行溯源。结果 43株沙门菌中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分别占(39.5%/29.6%)。43株菌对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萘啶酸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0.5%/39.5%/37.2%/30.2%),43株菌均携带InvA和InvE毒力基因,鼠伤寒沙门菌基因同源性较低,肠炎沙门菌基因同源性较高。结论 本次安徽地区临床分离的沙门菌以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为主,其他血清型散在分布。对常规抗生素呈较高的耐药性,分离菌株均携带毒力基因对人体具有致病性。本地区流行的鼠伤寒沙门菌大部分来源于不同的基因克隆株,亲缘关系较远。而流行的肠炎沙门菌大部分来源于同一克隆株或亲缘关系较近的克隆群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探究成都市人源沙门菌的基因组特征, 为监测与预防沙门菌感染提供资料。方法 收集35株成都市人源沙门菌(分离自腹泻患者粪便)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根据测序数据,进行血清型预测、耐药基因及可移动遗传元件预测、毒力因子注释及分布分析。结果 35株沙门菌分离株经全基因组测序,共预测到5种血清型,包括15株I 4,[5],12:i:-沙门菌(13株为ST34、2株为新ST型)、12株鼠伤寒沙门菌(ST19)、5株肠炎沙门菌(ST11)、2株德比沙门菌(ST40)与1株火鸡沙门菌(ST463)。35株沙门菌分离株共预测到10类42种不同的耐药基因,其中氨基糖苷类aac(6')-Iaa携带率为100%(35/35)。I 4,[5],12:i:-沙门菌的耐药基因、质粒及插入序列数目及种类多于其他血清型菌株。I 4,[5],12:i:-、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的毒力因子数目大于其他血清型菌株。部分鼠伤寒沙门菌有更高的毒力质粒、质粒编码菌毛和血清抗性毒力因子分布。结论 成都市人源沙门菌不同血清型菌株之间耐药基因、可移动遗传元件、毒力因子分布差异明显,值得在转录组、蛋白组进一步探究其耐药与毒力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龙岩市沙门菌毒力基因携带与变迁情况,为沙门菌病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991-2017年间收集的分离自人体与食品样本的239株沙门菌进行复核鉴定,并用PCR方法检测invA、sopB、sifA、sscA、sseE、spvB、spvC、spvR、pefA等9个沙门菌毒力基因的片段。结果 龙岩市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占62.3%(149/239),属于SPI1的invA、sopB毒力基因检出率为100%,属于SPI2的sseE、sscA、sifA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99.2%、95.0%、85.4%,毒力质粒基因spvC检出率71.1%,pefA、spvB、spvR检出率均为46.4%。并且其携带数量也随着时间的进程而显著增加;肠炎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携带率显著高于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以检出全部9种毒力基因为主,占83.5%(76/91);鼠伤寒沙门菌以invA、sopB、sseE、sscA、sifA阳性,spvB、spvR、pefA阴性结果多见,占77.6%(45/58)。人体与食品样本来源的沙门菌所携带毒力基因数量没有差异。结论 龙岩市沙门菌携带毒力基因数量较多,毒力较强,质粒毒力基因随着时间的进程而累积,人源性与食源性沙门菌交叉污染严重,必须加强人、禽、畜沙门菌病的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兰州地区腹泻患儿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特征,耐药状况及分子分型特征,为儿童沙门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8-2020年收集兰州地区哨点医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分离的149株沙门菌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试验和脉冲场电泳分型。结果 腹泻患儿感染沙门菌以夏秋季为主,1~3岁幼儿居多,占59.73%。149株沙门菌分为33个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分别占30.87%和28.19%。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79.87%,多重耐药率为78.52%,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多重耐药率分别为80.95%、76.09%。经PFGE分子分型将肠炎沙门菌分为20个带型,包含2株及以上的带型有6种;鼠伤寒沙门菌分为30个带型,ST1带型包含2株菌。结论 兰州市腹泻患儿中沙门菌以非伤寒沙门菌为主,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严重,肠炎沙门菌PFGE分型同源性较高,鼠伤寒沙门菌带型呈多样性分布。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贵州省2017-2018年非伤寒沙门菌(NTS)的血清型分布、耐药情况与脉冲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对分离自贵州省临床病例的191株非伤寒沙门菌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型分型,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6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PFGE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191株非伤寒沙门菌分出18种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45.5%,87/191)和肠炎沙门菌(29.3%,56/191)为主要血清型。对所测抗生素产生耐药的菌株占96.8%(185/191),对磺胺异恶唑、链霉素、氨苄西林、四环素、多西环素耐药率较高,均超过60.0%。对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7.9%(15/191)和13.1%(25/191)。多重耐药率为84.3%(161/191),共有69种耐药谱,主要耐药谱型为氨苄西林+链霉素+磺胺异恶唑+萘啶酸和氨苄西林+氯霉素+链霉素+磺胺异恶唑+四环素+多西环素+复方新诺明。87株鼠伤寒沙门菌共分为60种带型,优势型别为JPXX01.GZ0047(12.6%,11/87)。56株肠炎沙门菌共分为21种带型,优势型别为JEGX01.GZ0005(23.3%,13/56)。结论 贵州省NTS主要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PFGE带型总体呈多样性,部分带型与耐药表型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石家庄地区不同来源沙门菌毒力基因携带状况,为进一步开展沙门菌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收集石家庄地区2011年至2016年食物中毒、屠宰场鸡肉及市售鸡肉的沙门菌分离株186株,进行血清分型,对8种毒力基因(invA、sopE、agfA、spvR、hilA、stn、pefA、shdA)进行PCR检测。结果石家庄地区不同来源沙门菌中,共检出13种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为显著优势群,上述8种毒力基因均有检出,其中携带率较高的毒力基因为hilA、stn、invA,分别是90.3%(168/186)、86.6%(161/186)和82.8%(154/186)。结论不同来源沙门菌的毒力基因携带状况不同。生禽食品的终端销售环节出现了较严重的污染,应采取措施加强对石家庄地区各早市流动生禽摊点储存和销售环节的食品卫生监督与防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09~2011年北京市感染性腹泻患儿中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情况。方法通过北京市肠道门诊监测系统采集感染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生化鉴定及血清学分型,同时采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北京市2009~2011年腹泻患儿粪便中共分离沙门菌53株,分为16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阿贡纳沙门菌分别占32.08%、18.87%和13.21%。53株沙门菌株中男、女检出比为1.94︰1,1~岁占39.62%,2~岁占28.30%。53株沙门菌对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均为96.23%,对头孢噻肟的敏感率为94.34%,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为92.45%。结论北京市腹泻患儿沙门菌感染以1~2岁为主,男性儿童较高发。病原菌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耐药分析显示致儿童腹泻沙门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环丙沙星仍较为敏感,已出现的环丙沙星耐药株为鼠伤寒沙门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4-2017年深圳地区腹泻患者沙门菌的感染特征和耐药性情况,为沙门菌感染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深圳市3家哨点医院腹泻门诊收集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对7家医院上送的住院病人分离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 4 847份门诊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出192株沙门菌,检出率为4.0%。5-10月是沙门菌检出的高峰, 5岁以下儿童和6-17岁是感染的主要人群,检出率分别为6.2%和5.3%。192株沙门菌中鉴定出18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变种和肠炎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3种血清型,另有19株未能分型。77株住院病人分离的沙门菌中鉴定出20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变种、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占比分别为33.8%、13.0%和11.7%,另有3株未能分型。45株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最为严重,自2015年开始出现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和多重耐药菌株,10株鼠伤寒沙门氏菌中多重耐药率为50.0%。结论 深圳市腹泻患者的沙门菌感染以17岁以下儿童为主,5-10月份为感染的高峰期,沙门菌的血清型分散,其中肠炎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变种是主要的血清型,多重耐药自2015年开始日趋严重,临床上应合理规范用药并且加强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马鞍山地区腹泻监测人群非伤寒沙门菌的感染状况、血清学分布、分子分型与耐药性等特征。方法 对2010-2018年腹泻患者中分离的非伤寒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从2 998例腹泻患者中检出非伤寒沙门菌腹泻263例(8.8%),其中2例为2种非伤寒沙门菌混合感染;6-7月份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率较高,05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15.9%)(χ2=72.98,P<0.001);265株非伤寒沙门菌分为36个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阿贡纳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的PFGE带型分布较集中,有菌株成簇存在的现象;测试菌株总耐药率为95.6%(66/69),多重耐药率为82.6%(57/69);测试菌株对AMP(79.7%)、STR(75.3%)和Sul(66.6%)耐药率较高,对AMI和AZI 完全敏感;发现2株ESBLs的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有所不同,前者对喹诺酮类药物较敏感,而后者对四环素类药物较敏感。结论 马鞍山地区优势血清型为阿贡纳沙门菌,与其他地区不同。阿贡纳沙门菌有成簇存在的情况,提示有既往暴发的可能。总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谨慎用药并加强对病例的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5-2021年西安市腹泻患者沙门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耐药情况及分子分型特征,为沙门菌引起腹泻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分离自2015-2021年西安市感染性腹泻病例的128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菌株的药物敏感性测定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128株沙门菌分为23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沙门菌4,[5],12:i:-、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占比分别为34.38%、21.88%和17.19%。111株菌(86.72%)对至少1种抗生素耐药,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78.91%,其次为四环素(69.50%)、链霉素(67.19%)和萘啶酸(53.12%)。共检出41种耐药谱,菌株的耐药谱相对分散,最常见耐药谱为氨苄西林-四环素-链霉素。多重耐药率高达76.56%,沙门菌4,[5],12:i:-和鼠伤寒沙门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PFGE聚类分析得到94种带型,相似度为56.8%~100.0%,共聚集形成13个簇。相同血清型菌株PFGE带型相似度较高,同一血清型带型相同或成簇的菌株耐药谱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西安市腹泻患者沙门菌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吉林省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分布情况和耐药基因特征,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22年吉林省食品中61株沙门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25种抗生素耐药性试验。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菌株耐药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61株沙门菌分为19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52.46%,32/61)。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60.66%,37/61),多重耐药率达24.60%(15/61),无优势耐药谱。不同抗生素的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存在差异。结论 吉林省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多重耐药比例较高,耐药谱模式复杂,耐药基因携带率较高,需加强耐药性监测,避免抗生素滥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基于tcpS基因的PCR鉴定方法,同时筛选肠炎沙门菌、鸡白痢/伤寒沙门菌和都柏林沙门菌,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方便快速的实验室技术支持,并为PCR鉴定沙门菌方法的发展提供新的基因候选。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沙门菌tcpS基因的血清型分布特点,选择27种不同血清型沙门菌以及10株非沙门菌菌株,对所建立PCR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检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江苏省分离的48株猪场分离株、22株鸡场分离株和11株牛场分离株的检测。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cpS基因仅存在于肠炎沙门菌、鸡白痢/伤寒沙门菌和都柏林沙门菌中,该PCR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性,可准确快速地从临床样本中筛选这3种血清型沙门菌,且对实际样本检测符合率达100%。结论基于tcpS的PCR检测方法可准确筛选肠炎沙门菌、鸡白痢/伤寒沙门菌和都柏林沙门菌,能作为传统血清学分型的辅助方法,为沙门菌PCR鉴定方法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基因候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无锡市腹泻人群中分离的沙门菌的流行特征;同时比较主要血清型菌株间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带型差异,为沙门菌感染的防控提供实验数据。方法收集2015年无锡市腹泻病人的粪便标本,分别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血清型分型以及PFGE分型分析。结果 756份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32株沙门菌,阳性率为4.23%;检出时间主要集中在5~10月份,感染人群以老年人为主。药敏试验说明无锡地区的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达56.25%;对环丙沙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最低,均为6.25%。32株沙门菌共鉴定出11种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分别占31.25%和21.88%。对这2种血清型的沙门菌进行PFGE分析,显示肠炎沙门菌所有带型的相似度均在85%以上,鼠伤寒沙门菌的带型各不相同。结论无锡市沙门菌的感染具有明显季节和年龄分布差异性,流行的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无锡市需同时加强对食品和环境中沙门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2-2016年深圳地区感染性腹泻沙门菌耐药状况及分子型别特征,为沙门菌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地区四家医院的137株沙门菌,传统血清学方法鉴定沙门菌血清型,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药物敏感性,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作分子同源性分析。结果 137株沙门菌可分为30种菌型,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是本地优势菌型。菌株对链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耐药最为严重,对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呈逐年增高的趋势。49株鼠伤寒沙门菌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可获得38种带型,相似度65.5%~100%,TY18为优势带型;27株肠炎沙门菌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可获得9种带型,相似度61.8%~100%,EN7为优势带型。结论感染性腹泻来源沙门菌耐药状况比较严重,菌株PFGE带型多样化,呈高度散发,部分带型与其耐药谱之间具有一定的聚集与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了解郑州市感染性腹泻病人中沙门病原菌血清型分布和耐药谱,为沙门菌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从2006-2011年腹泻病监测点感染性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中进行沙门菌分离培养、血清学分型及药敏试验,用WHONET5.4软件分析药敏试验结果。【结果】2006-2011年共采集的3266份腹泻病人标本中共检出196株沙门菌,检出率为6.0%,分布于10个血清群,37个血清型;以B群和D1群为主,各占33.67%(66/196)和32.14%(63/196);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各占29.59%(58株)和19.90%(39株)。药敏试验结果提示对氨苄西林、萘啶酸、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达到44.90%、42.34%、34.18%和32.14%。【结论】沙门菌血清型和耐药谱监测对感染性腹泻疫情防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沙门菌和志贺菌致泻血清型和耐药性研究了解菌型特征及耐药谱。方法收集和鉴定了115株沙门菌和644株志贺菌;以K—B法测试沙门菌和志贺菌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使用E-test定量法确认产超广谱β-内酰酶(ESBLs)菌株。结果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福氏志贺菌4c亚型(F4c)、宋内、福氏志贺菌2b亚型(F2b)分别是造成腹泻的优势血清型;比较2年中沙门菌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耐四环素-萘啶酸-复方新诺明的R1型志贺菌比例高达79.91%.产ESBLs的分别有1株肠炎沙门菌、44株福氏志贺菌、11株宋内志贺菌。结论试管凝集效价是诊断不典型志贺菌型特异性抗原的定量依据.用E-test法判定的产ESBLs沙门和志贺菌符合复燃的新型肠道病原菌定义,志贺菌的耐药型谱对肠道门诊选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类型、病原学特征和抗生素耐药模式,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9年长春市儿童医院和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腹泻样品50份,进行16s rD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分析和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E-test法测定细菌的耐药谱与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ERIC-PCR检测细菌的同源性,并测定13种毒力基因,进行系统分群和血清型鉴定。结果通过16S rDNA扩增子组学测序分析,排除志贺菌、沙门菌等感染的可能,确定致儿童腹泻粪便样品中大肠埃希菌为优势病原菌。分离获得110株大肠埃希菌,系统进化分群以A群、B2群和D群为主。检测到O抗原血清型23种,其中优势血清型为O119,检出13株大肠埃希菌EAST1基因PCR阳性,7株eae基因PCR阳性,其中1株同时携带EAST1基因和eae基因。分离株对2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4.3%~68.1%,多药耐药菌菌株比例高达63.8%。49.3%的菌株为ESBL表型,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约为50%,阿米卡星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5.8%和4.3%)。结论长春地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存在非典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目前临床常用的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已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ESBL菌株对12种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水平,儿童感染性腹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形势严峻,应进一步加强耐药性监测与抗生素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13-2014年贵阳市腹泻监测病例中沙门菌的血清型别分布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特征,为贵阳市沙门菌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4年贵阳市4家哨点医院感染性腹泻病例的432份粪便标本,对其进行沙门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及PFGE分型。结果 432例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共检出沙门菌35株,检出率为8.10%(35/432),男女检出之比为1.5: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5岁;各季度间沙门菌检出率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35株沙门菌分成9种血清型,其中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11株(占31.43%)和鼠伤寒沙门菌9株(占25.71%),其次克勒肯威尔沙门菌6株(占17.14%),斯坦利沙门菌3株,德尔卑沙门菌2株,阿贡纳沙门菌、婴儿沙门菌和病牛沙门菌血清型各1株,1株未分型。经XbaⅠ酶切后11株肠炎沙门菌分成8种PFGE型,优势型为JEGX01.CN0007;9株鼠伤寒沙门菌分成9种PFGE型,总体型别呈多样性分布。结论 贵阳市引起感染性腹泻的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PFGE型别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非伤寒沙门菌是一类肠道病原体,能引起人的腹泻性疾病。特从每年飞抵云南省昆明市的红嘴鸥中分离的非伤寒沙门菌,作分子分型研究,以反映红嘴鸥对于人群健康的潜在影响。方法 从2013年11月-2014年1月间,分3次分别采集500份红嘴鸥粪便样本,进行沙门菌的分离培养。得到菌株之后开展药敏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 500份粪便样品分离到78株非伤寒沙门菌,其中鼠伤寒沙门菌75株(96.15%),韦尔克斯沙门菌1株,印第安纳沙门菌2株。药敏试验显示,所有非伤寒沙门菌对于利福平的耐药率高达97.44%,其次为萘啶酸(28.21%)和复方新诺明(25.64%);而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则完全敏感。PFGE结果显示,75株鼠伤寒沙门菌形成了3个带型,并且带型之间的同源性关系均大于95%,66株表现为完全一致的带型特征。与分离自病人的鼠伤寒沙门菌比较后发现,红嘴鸥中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与病人分离的菌株的PFGE带型被区分成了两个聚类群。结论 红嘴鸥有很高的非伤寒沙门菌携带率,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PFGE结果表明,红嘴鸥携带的非伤寒沙门菌可能与其生活环境和食物构成等因素密切相关,但尚未发现这些菌株与人群患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