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动脉壁内膜的一种慢性炎性疾病,其所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研究发现自噬影响了AS发展过程,不同水平的自噬对于AS起着双重的影响。中医药能够通过多种信号通路,作用于不同的靶点对AS起到治疗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与中医药调节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AS相关的细胞自噬有关。本文就自噬相关细胞的自噬水平与AS的关系及中医药以自噬为靶点干预AS的价值对国内外最新研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进化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其生物学功能主要是参与细胞的增殖、生长及分化,从而调节机体的代谢过程。诸多国内外研究表明,mTOR是细胞凋亡及自噬信号转导通路的交汇点,营养、药物及氧化应激等多种刺激均可通过mTOR介导的信号通路对细胞的凋亡和自噬起到关键性的调控作用。目前,诸多研究已经证明,mTOR信号通路的改变与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如癌症、代谢紊乱(肥胖和2型糖尿病)、心血管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与年龄有关的疾病和卵泡发育障碍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家以该通路为切入点,以细胞凋亡和自噬为研究载体,研究了中医药对细胞凋亡和自噬的调节。其中包括中药单体、中成药、中药复方以及针灸等药物及物理疗法调控凋亡及自噬的实验研究。本文从mTOR信号通路入手,探讨了mTOR与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关系,综述了中医药经mTOR途径调节细胞凋亡与自噬的最新进展,为中医药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参考。今后,中医药领域仍可以mTOR信号通路为依托,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对细胞凋亡和自噬的时效关系进行探索,为中医药在机体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现代医学的理论支持和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3.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前病变则是正常胃黏膜恶性发展成胃癌过程里的一个长期阶段,胃癌及癌前病变临床难以治愈,预后较差,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有着严重消极影响。近几年,对于细胞自噬的相关研究一直位于自然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通过调控细胞自噬以治疗胃癌前病变,预防胃癌已成为了时下研究热点。自噬是细胞在将部分多余或受损的胞质、蛋白及细胞器包裹,形成自噬体,并与溶酶体相结合,将内容物进行降解的过程。自噬对不同细胞及同一细胞的不同阶段具有双向作用,较低水平的自噬对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而在乏氧、饥饿、感染等应激条件下,或自噬清除胞内受损蛋白质,细胞器功能异常时,自噬对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会起到促进作用。中医药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毒性较低,患者易于接受。在现阶段,以细胞自噬为切入点,探讨中医药防治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研究已经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结果证实,中医药可通过干预多种自噬相关基因、信号通路及细胞器,对胃癌细胞自噬过程进行调控,发挥抗肿瘤的作用。现对中医药调控细胞自噬以治疗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为未来中医药在调节自噬相关研究中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噬是细胞通过消化降解自身蛋白、细胞器和胞质,实现细胞成分的循环利用,是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和生存的生物过程,在肿瘤的形成及进展中发挥抑制和促进的双重作用。自噬调控复杂且多样,肿瘤患者体内普遍存在自噬调控失衡,中医药能通过诱导自噬性死亡、抑制保护性自噬、协调自噬与凋亡关系等,有效调控自噬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为肿瘤的防控提供了新方向。以细胞自噬为切入点,将中医药通过调控自噬在胃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总结,以期为胃癌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HF)是各种慢性肝损伤导致的普遍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HF起病隐秘,症状不显,病变后期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F病理机制十分复杂,主要表现为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堆积。自噬是一种溶酶体介导的降解系统,用于循环利用细胞内容物,清除聚集的蛋白质、受损的细胞器和入侵的病原体(如病毒和细菌),以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和动态平衡。自噬可以通过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和因子,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减少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及肝细胞的坏死凋亡,从而减轻ECM的沉积及延缓HF的进程。且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能够有效治疗肝纤维化,且作用机制可能与自噬相关。该文通过汇总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从自噬的作用机制及相关信号因子、通路,以及中医药通过调控自噬防治HF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防治HF中药的开发与临床合理用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从中药调控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细胞自噬与中医相关性等方面对自噬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自噬(autophagy)是一种通过降解细胞内受损细胞器等大分子物质以维持细胞稳态的生命过程。在缺血性心脏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心肌细胞通过自噬降解受损细胞器等大分子物质为细胞提供能量合成的物质基础并维持细胞稳态,另一方面过度激活的自噬也会增加心肌细胞死亡。缺血性心脏病病理机制复杂,自噬的发生与心肌细胞生存或死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调控自噬可能为缺血性心脏病重要的治疗靶点。中医药在缺血性心脏病治疗中应用广泛、效果明显,有着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中药通过调控心肌细胞自噬而发挥保护心肌的作用。该文针对近年来有关中药调控缺血性心脏病发生时心肌细胞自噬的研究进行综述,从活性成分、提取物和药对、复方3个层次,通过促进或抑制自噬的不同作用方式,对中药调控自噬保护心肌细胞的药理机制进行综述,探讨中药调控自噬保护缺血性心脏病的具体机制,以期为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与药物研发提供参考或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OP)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发病率高,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无特效药进行防治,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研究发现自噬在OP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干预自噬治疗OP成为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医药调控自噬治疗OP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治疗效果也得到了人们认可,但自噬在OP中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干预自噬治疗OP的作用靶点尚缺乏系统性的评述。因此,该文从自噬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细胞的作用,对OP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及中医药干预细胞自噬治疗OP的作用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归纳,为OP的治疗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妇产科临床常见的女性生殖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发病过程中常合并胰岛素抵抗(IR),对育龄期女性的身心健康产生恶劣影响。其发病机制复杂,迄今仍未被现代医学探明。中医认为,痰湿是PCOS的重要病机,针刺化痰治疗PCOS和IR均有疗效。细胞自噬参与PCOS发病全过程,mTOR通路是自噬的重要通路,针刺可通过mTOR通路调节自噬水平。本研究探讨细胞自噬在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研究PCOS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生命现象,维持细胞内的稳态及胞内成分的不断更新,在保持细胞正常的生理状态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其是一条依赖溶酶体降解的途径,它具有清除细胞内蛋白质聚集体、损伤的细胞器,维持细胞内稳态的作用,同时还参与细胞很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尤其与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中药单体通过调控自噬的某些信号通路,影响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日渐明了;此外,中医药在防治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理论知识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突破;本文介绍了与自噬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如雷帕霉素靶向蛋白信号通路(m TOR),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活性氧(ROS)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另外还从中药单体调节自噬机制方面,概述中药单体在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分子机制。诸多研究表明,中药单体通过激活自噬途径,调节自噬活性,在肿瘤治疗和防治老年病如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症、亨廷顿等疾病方面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研究中药单体对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是崭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中医药研究工作者在探索中医药调控自噬的作用靶点研究中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发现更多的中药及单体化合物通过调节自噬用于治疗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1.
何佳宁  王佩娟 《陕西中医》2022,(10):1481-1483,1486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是女性在40岁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患者有闭经、潮热、汗出等症状的妇科内分泌疾病。现代医学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主要以激素替代为主,不良反应较多。中医药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疗效显著,具有独特的优势。现从中医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机制入手,从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卵巢微环境、细胞自噬与凋亡、线粒体功能等多个角度探讨中药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中药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摘要:自噬参与生物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细胞存活、死亡、增殖、分化、衰老和癌变,自噬异常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从自噬的功能分类、自噬相关信号调控、自噬与凋亡、自噬与MDS、中医药治疗MDS的自噬调节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分类综述,说明MDS存在自噬失常,并且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类型的自噬失常。中医药辨证治疗MDS显现良好的临床疗效,临床常用治疗MDS的有效中药复方、单药及中药成分对自噬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肾间质纤维化(RIF)是慢性肾脏疾病进展至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通路,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肾脏炎症损伤、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沉积等相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通路介导了RIF的发生发展。因其发生机制复杂,临床上尚无特异性防治措施。自噬是真核细胞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通过降解和重吸收作用,参与维持组织内稳态的平衡。目前,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疾病延缓RIF的进程中以其多成分、多效应、多靶点的的独特优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学者研究发现自噬与中医阴阳学说、癥瘕积聚理论等在一定程度上相符合,并且自噬参与了RIF的诸多环节,RIF病程进展与自噬关系密切,通过干预自噬靶向治疗RIF已成为研究的前沿方向。然而,有关自噬在RIF中的作用及中医药调控自噬治疗RIF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因此,有必要进一步阐述自噬与RIF的关系,以明确自噬在RIF中发挥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调控自噬靶向治疗RIF的机制,该文就中医理论与自噬和RIF的相关性,结合自噬在RIF中炎症损伤、氧化应激、细胞凋亡、ECM过度沉积等的作用,自噬与TGF-β1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在RIF的调控机制,对自噬在RIF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的研究进行疏理和总结,以期为RIF的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自噬参与生物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细胞存活、死亡、增殖、分化、衰老和癌变,自噬异常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从自噬的功能分类、自噬相关信号调控、自噬与凋亡、自噬与MDS、中医药治疗MDS的自噬调节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分类综述,说明MDS存在自噬失常,并且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类型的自噬失常。中医药辨证治疗MDS显现良好的临床疗效,临床常用治疗MDS的有效中药复方、单药及中药成分对自噬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胃癌是指发生在胃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难以治愈,预后较差,发病率和致死率常年居高不下。近年来,通过调控细胞自噬防治胃癌成为研究的热点。自噬是指细胞利用溶酶体消化降解自噬体中多余或受损的胞质、蛋白及细胞器,以实现细胞成分再循环使用的过程。低水平自噬对癌细胞有杀伤作用,当处于应激状况下可促进癌细胞增殖,因此自噬被喻为一把"双刃剑",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转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研究表明,中医药宏观上可针对胃癌病机辨证论治,微观上可通过干预自噬相关基因、信号通路及蛋白活性,进而调控胃癌细胞的自噬过程,有效发挥抗癌作用。以细胞自噬为切入点,探析中医药通过调控自噬对胃癌细胞的影响和作用,以期对胃癌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自噬与肿瘤免疫逃逸作为肿瘤细胞增殖与转移过程中重要的生物学机制,涉及多个信号通路,二者交互作用严重影响肿瘤疾病的治疗与预后,但自噬与肿瘤免疫逃逸的相关性目前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表明自噬可通过调节肿瘤细胞内抗原的呈递、细胞因子的释放及免疫检查点蛋白的降解影响免疫细胞活性,进而正向或负向调节肿瘤细胞免疫逃逸。肿瘤细胞中的自噬激活可通过抑制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Ⅰ型干扰素(IFN-Ⅰ)先天免疫传感途径的激活来抑制其免疫原性并抑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扩增,促进肿瘤免疫逃逸;而自噬抑制则可通过降低M2型巨噬细胞浸润,促进自然杀伤细胞家族2成员D(NKG2D)与其配体结合,抑制免疫检查点蛋白的识别,从而发挥免疫杀伤作用,抑制肿瘤免疫逃逸。中医药在抗肿瘤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在单方面调节自噬或者改善肿瘤免疫层面已有系统研究,而关于中医药调控“自噬与肿瘤免疫”的研究基础较为薄弱。少量研究表明,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可通过调节细胞自噬,进而干预肿瘤免疫逃逸来发挥抗肿瘤作用,但仍缺少系统阐述。该文通过对自噬与肿瘤免疫逃逸相关性、中药调控自噬干预肿瘤免疫逃逸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医药抗肿瘤疾病的机制研究及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创新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探讨细胞自噬研究的策略、误区、技术方法及优选方案,以及自噬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调控机制,并阐述中医药干预NAFLD的自噬机制研究现状。认为自噬在NAFLD发病(以初期为主)及治疗过程中可发挥肝细胞保护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的发展,自噬的这种保护效应也可能是中医"已病防变"治未病思想在中药微观效应机制中的体现。自噬目前在中医药干预疾病的机制研究领域方兴未艾,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但也存在有待突破的瓶颈。或可在中药标准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开发新的中医药体外研究技术,结合高通量生物信息采集和前沿生物分析技术,取得自噬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自噬是机体内一种自我防御机制,是细胞维持生存、分化所必需的过程,但是过度自噬会启动细胞自噬性死亡,研究显示针刺不仅可以直接调控自噬体的数量,调控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淋巴细胞瘤基因2同源结构域蛋白和自噬底物蛋白p62的表达,还可以通过调控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mTOR)及同源性磷酸酯酶张力蛋白(PTEN)-蛋白激酶B-mTOR相关通路来激活或抑制自噬,最终改善脊髓损伤(SCI)。通过总结近年来针刺调控自噬防治SCI的研究,探求针刺对SCI进程中细胞自噬的影响,归纳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途径,为临床推广运用针刺治疗SCI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洪佳  陈勇 《陕西中医》2024,(4):574-577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病因。DN的发生与自噬密切相关。自噬是细胞内清除受损蛋白质及衰老细胞器的有效途径,是机体自我保护、自我更新的重要机制。自噬的调控受多种信号通路影响,主要涉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等营养感应信号通路。中医认为自噬与气虚、痰浊血瘀等有关,越来越多的中药被证实通过调控自噬发挥对DN的治疗作用。从自噬角度阐述DN的发病机制,并对中医药干预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DN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自噬是存在于细胞内部,参与细胞再循环、再利用的一种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对维持细胞内稳定状态起重要作用。自噬可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发展、转移等,作为肺癌治疗潜在靶点,相关研究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近年研究表明,多种中药活性成分可诱导肺癌细胞自噬。本文对中医药影响肺癌细胞自噬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肺癌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