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与应用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本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均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查。结果: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的敏感度均高于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在血管狭窄病变的检出率方面与头颈部CTA结果更为接近,检出率也高于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独使用颈动脉超声或经颅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在评估颈动脉血管狭窄方面具有更好的准确性、敏感性和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联合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于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80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进行检查,以手术封堵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患者卵圆孔未闭发生率,并对比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单独检测及两者联合的诊断价值(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所有患者经手术证实,伴有卵圆孔未闭53例,无卵圆孔未闭27例;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诊断真阳性42例,真阴性19例;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诊断真阳性42例,真阴性17例;联合诊断真阳性52例,真阴性25例;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联合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单独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联合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诊断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具有较高准确率,可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联合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评估宫颈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TVCDS和MRI检查,分析单独及联合使用TVCDS与MRI在评估宫颈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TVCDS、MRI及二者联合诊断对不同宫颈癌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MRI、TVCDS及二者联合诊断对不同临床分期的检出情况不相同,MRI、TVCDS及二者联合与术后病理分期均有一致性(Kappa=0.715,Kappa=0.788,Kappa=0.904;P<0.05);TVCDS对Ⅲa期及Ⅲb期的诊断价值不佳,MRI则对各个分期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而二者联合诊断则具有更好的检测价值。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MRI检查可以进一步提高宫颈癌术前分期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九江市柴桑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6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钼靶X线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单独及联合诊断乳腺癌的结果,同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乳腺癌影像特征检出率。结果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两者单一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血流信号或血管征象异常、腋窝淋巴结转移等特征的检出率高于钼靶X线,对微小钙化灶的检出率低于钼靶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与准确度均较高,对乳腺癌影像特征的检出效果也较好,但仍有漏诊或误诊风险,需采取联合检查的方式,以提升诊断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脑电图诊断中重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中重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均给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脑电图检查,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脑电图检查及联合检查的诊断阳性率,以及6个月后不同预后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脑电图检查及联合检查结果。结果联合检查诊断闭合性颅脑损伤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超声、脑电图检查(P<0.05)。联合检查诊断中度和重度闭合性颅脑损伤的阳性率与超声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检查诊断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的阳性率显著低于联合检查及超声检查(P<0.05)。不同检查方法诊断植物生存、中/重度残疾患者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良好预后患者,联合检查的诊断阳性率显著低于超声检查和脑电图检查(P<0.05),且超声检查、脑电图检查以及联合检查的阳性率均显著低于中/重度残疾患者和植物生存患者(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脑电图诊断中重度闭合性颅脑损伤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术后6个月对患者再次行联合检查可为预后的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9,(6):729-730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和MRI联合检查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阴道超声和MRI检查,比较阴道超声、 MRI以及阴道超声联合MRI的准确率。结果术后病理分期:Ⅰ期82例,Ⅱ期32例。以术后病理分期作为标准,阴道超声联合MRI检查对Ⅰ期、Ⅱ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68%、 96.87%,显著高于术前超声检查对Ⅰ期、Ⅱ期的诊断准确率85.37%、 84.38%,以及术前MRI检查对Ⅰ期、Ⅱ期的诊断准确率89.02%、 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阴道超声和MRI联合检查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2例老年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在医院治疗的52例单纯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及其类型以及动脉狭窄程度。结果试验组左右两侧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SV)、颈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管阻力指数(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斑块检出率、软斑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硬斑、混合斑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动脉狭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了解患者动脉狭窄情况与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8.
卓伟明 《医疗装备》2021,(5):115-11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诊断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颈部血管超声对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分水岭区梗死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经颅多普勒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血管超声对血流正常及流速加快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血管超声对流速减慢、信号消失的诊断准确率、高于经颅多普勒超声,但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诊断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良好,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疾病进程及病灶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
崔金花 《现代保健》2012,(28):94-95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7年2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防治所收治的51例结核性脑膜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5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要症状,脑脊液改变以压力、白细胞、蛋白升高,葡萄糖、氯化物降低为主。96.08%合并颅外结核。头颅CT或MRI检查异常51例。经正规抗结核治疗,恢复良好33例,恢复不理想18例,死亡2例。结论: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检查、是否合并颅外结核感染及正规抗结核治疗是否有效,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依据;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可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医院接受超声诊断的6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且最终经病理诊断确诊,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并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血流情况[子宫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符合率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良恶性病变患者的P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患者的EDV低于恶性病变患者,RI高于恶性病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且在鉴别良恶性病变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61例子宫内膜癌病例资料,包括诊断符合率、病灶血流情况及血流阻力指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1例子宫内膜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8.7%,患者子宫肌层及内膜见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血流多普勒中阻力指数较低,子宫内膜癌Ⅰ~Ⅲ期的阻力指数均数及标准差分别为0.43±0.10、0.36±0.9、0.31±0.7,且随病理分期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分期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6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对其进行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诊断;结果:通过检查38例患者心电图,经颅多普勒检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检出率79%明显高于脑电图检出率63.1%,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较脑电图而言,经颅多普勒诊出短暂性脑缺血检测率更高,该诊断技术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对跟腱损伤的诊断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跟腱损伤患者,全部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均接受肌骨超声和MRI检查,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检出率、钙化灶诊断结果及血流信号诊断结果。结果:肌骨超声对跟腱损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P<0.05)。肌骨超声钙化灶的1、2级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0级检出率低于MRI检查(P<0.05)。肌骨超声和MRI在血流信号诊断结果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肌骨超声在跟腱损伤中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TACDS)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联合诊断在早期异位妊娠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11月医院收治的153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所有患者均行TACDS与TVCDS检查,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作为诊断异位妊娠的“金标准”,分析TACDS、TVCDS及联合检查在不同异位妊娠类型中的检出率,另比较单独及联合检查的超声图像表现。结果TACDS与TVCDS联合诊断异位妊娠的检出率为99.35%,高于TACDS检查的81.70%及TVCDS检查的9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DS与TVCDS联合诊断附件包块的检出率为77.78%、盆腔积液的检出率为62.50%、心管搏动的检出率为85.71%、胎芽及胎心的检出率为85.00%、卵黄囊的检出率为62.50%、假孕囊的检出率为80.00%,高于TACDS检查的55.56%、31.25%、42.86%、40.00%、12.50%、10.00%及TVCDS检查的59.26%、40.63%、47.62%、60.00%、18.75%、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ACDS与TVCDS联合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较高,且能够提高超声图像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普勒高频超声诊断乳腺良性病变与微小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0例乳腺微小癌患者为观察组,5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为参照组,均予以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超声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边缘毛糙、低回声、血流显示、血流RI>0.7、微钙化灶比例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特异性、敏感度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多普勒高频超声诊断乳腺良性病变与微小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度,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肌骨超声对跟腱损伤的诊断效果,为临床诊断跟腱损伤病情与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昆山市康复医院收治的60例跟腱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手术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且均行肌骨超声检查与MRI检查。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超声检查与MRI检查对跟腱损伤的检出结果及对跟腱内钙化灶、血流信号评级的评估结果,分析跟腱断裂患者术后MRI检查与肌骨超声检查图像特征。结果 肌骨超声检查跟腱损伤的阳性检出率及钙化灶1、2级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MRI检查,钙化灶0级的患者占比显著低于MRI检查(均P<0.05);肌骨超声检查跟腱血流信号1、2级患者占比高于MRI检查,0级的患者占比显著低于MRI检查,但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肌骨超声检查在跟腱损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钙化灶的异常检出率也较高,有助于患者治疗后康复效果评估,为跟腱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与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MRI及CT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治疗组,选择同期于医院行体检的健康人员70名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MRI及CT检查,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诊断效果及治疗组患者两种方式检测异常率等情况。结果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中以病毒性脑炎35例占50.00%为主,其次为结核性脑膜炎15例占21.43%;治疗组CT检查异常率为55.71%,高于对照组的7.14%,治疗组MRI检查异常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15.71%(P0.05);治疗组MRI检查异常率高于CT检查方式(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检出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查方法病因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及CT检查方式均能有效地检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而MRI检查方法诊断率高于CT检测,选择MRI与CT联合诊断方式,能够取得明显的诊断效果,并对患者的病情以及预后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支架术后并发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重庆市某医院2010年3月-2016年4月诊治的100例颈动脉支架术后并发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超声检查仪进行检查,研究组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查。比较2组患者的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检出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检出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伤、可重复、经济方便,且可提高颈动脉支架术后并发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检出率的检查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并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某院2008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3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CT检查、MRI检查及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明确破口位置、末端部位、夹层真假腔、假腔内血栓、内脏动脉与真假腔关系、主动脉直径、内脏动脉缺血原因等方面的作用.结果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近端破口检出率明显高于CT、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动脉造影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近端破口检出率与CT、MRI和动脉造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夹层内内脏动脉检出率为96.88%,显著高于CT检查(56.25%)、MRI检查(46.88%)和动脉造影检查(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发现2例患者夹层累及动脉开口为静态狭窄,1例患者为动态狭窄,而CT、MRI及动脉造影检查未检出此类征象.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较好地反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全貌,在明确内脏动脉缺血原因以及内脏动脉与真假腔关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颅内感染与脑出血早期患者颅内高压经颅多普勒预测效果,旨在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48例颅内感染患者与48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颅内感染患者记为A组,脑出血患者记为B组,对两组患者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对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流速度包括血流峰值(Vs)、血流均值(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颅内压水平(ICP)、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脑灌注压(CPP)水平进行分析,比较患者经颅多普勒进行预测的阳性率及其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血流速度Vs、Vm、Vd均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IC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MAP以及CPP水平均低于B组(P0.05);A组患者ICP的阳性预测率为64.44%,CPP的阳性预测率为64.10%,B组患者ICP的阳性预测率为88.63%,CPP的阳性预测率为93.02%,A组患者经颅多普勒预测ICP和CPP的准确率低于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颅多普勒对颅内感染和脑出血患者的颅内高压均能进行预测,但经颅多普勒对脑出血的预测准确率高于对颅内感染的预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