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肛周脓肿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配合扶正祛邪中药与传统手术联合抗生素治疗多重耐药的大肠埃希菌的肛周脓肿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差异。方法:选取160例由多重耐药大肠希菌所致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意愿分成治疗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治疗组采用VSD联合中药扶正祛邪方法加减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肛周脓肿切除术配合抗生素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感染控制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等治疗指标差异。结果:①两组患者在感染控制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在创面愈合时间对比上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以VSD技术联合中药扶正祛邪方法治疗多重耐药的大肠埃希菌感染所致的肛周脓肿疗效确切,可以加速创面愈合,减少抗生素使用,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冀凤坤  赵凤芹  聂枫 《河北中医》2022,(7):1089-1093
目的 观察透脓散加减口服联合苦黄洗剂坐浴治疗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术后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透脓散加减口服联合苦黄洗剂坐浴治疗。2组均治疗14 d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术后第1、3、5、7、14天创面分泌物评分、创面分泌物pH值及创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比较2组术后第3、7、14天创面肉芽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术后第3、5、7、14天创面愈合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7%(58/60),对照组总有效率86.7%(52/6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5、7、14天创面分泌物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14天创面分泌物pH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7、14天疼痛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7、14天创面肉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14天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透脓散加减口服联合苦黄洗剂坐浴治疗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医清透法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腹腔感染大鼠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内毒素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大鼠40只随机分为中药组和空白组各20只,腹腔注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诱发急性腹腔感染。中药组予清热凉血、解毒透邪之新加达原散灌胃,空白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并比较两组大鼠实验前后前后WBC变化及CRP、内毒素及病死率等指标。结果中药组实验前后体质量变化及死亡率与空白组相近实验后中药组CRP及内毒素水平低于空白组;中药组WBC水平维持稳定,空白组则明显降低。结论中医清透法可以提高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腹腔感染大鼠的免疫能力,降低感染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透脓散对大鼠肛周脓肿术后模型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透脓散组、黄连解毒汤组,制备大鼠脓肿创面模型,药物干预后,分别于造模后第3、7、14天取创面肉芽组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透脓散组在造模第3、7、14天时创面的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创面愈合早期(3~7天),透脓散组成纤维细胞数量大于黄连解毒汤组(P0.05),在第7天时血管增生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透脓散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及肉芽组织的生长,缩短了创面的愈合时间,提高创面的愈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医院2007年~2009年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92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部位主要见于呼吸道、泌尿道、创面分泌物、血液等,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14%),对氟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结论:目前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和耐药性逐渐增加,应根据药敏结果及患者病情合理选用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透脓散对治疗低位火毒炽盛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创面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透脓散口服,对照组口服黄连解毒汤。21d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创面愈合时间、创面肉芽生长、促进创面愈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脓散口服治疗低位火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千里光消除大肠埃希菌R质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红仙 《新中医》2015,47(5):276-277
目的:评价千里光消除大肠埃希菌R质粒的效果。方法:对从本院尿路感染患者尿液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R质粒进行检测,随机选取60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空白对照,小鼠经口感染大肠埃希菌,实验组小鼠经口感染大肠埃希菌后口服千里光浓缩液,观察并比较从2组小鼠大肠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与大肠埃希菌R质粒消除率。结果:实验组在含有四环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的药物平板上的消除大肠埃希菌R质粒菌落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大肠埃希菌R质粒消除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千里光在消除大肠埃希菌R质粒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在含有四环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的抗生素药物平板上仍可有效清除大肠埃希菌R质粒,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将85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及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均常规给予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根据中医临床分型加用相应的中药口服.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和痰培养转阴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的平均时间上也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小儿肺炎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中药联合抗生素对感染性疾病病菌获得率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临床患者89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案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第三、四代头孢菌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是接受中药与抗生素联合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疗程结束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获得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降低(P<0.05)。结论:中药联合抗生素对感染性疾病进行治疗时可降低病菌获得率。  相似文献   

10.
徐碧红  李茂清  陈春玲  程丽 《新中医》2015,47(7):179-781
目的:观察中药周期疗法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COS患者随机分成3组,中药组予中药周期疗法,西药组予达英-35治疗,中西药组予中药周期疗法及达英-35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性激素、排卵率和妊娠率情况。结果:愈显率、总有效率中药组分别为50.0%、75.0%,西药组分别为30.0%、65.0%,中西药组分别为70.0%、85.0%。经非参数检验,3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中药组、中西药组积分降低较西药组更显著(P<0.01)。治疗后3组血清E2升高(P<0.01),LH、T和LH/FSH下降(P<0.01),FSH稍升高(P>0.05),其以中西药组LH、T、LH/FSH水平改变较为显著(P<0.05,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组分别为5%、20%和5%。结论:中药周期疗法联合达英-35治疗PCOS可明显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性激素紊乱状态,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运用红光照射联合金黄洗剂坐浴、湿敷,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肛周脓肿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予红光照射配合金黄洗剂坐浴、湿敷换药治疗;对照组单纯予金黄洗剂坐浴、湿敷换药治疗。观察两组疼痛、创面渗液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术后第21天愈显率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术后第1、7天两组的创面面积无显著性差异,在第14、21天两组的创面面积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疼痛和创面渗液评分比较,术后7、14天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第21天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光照射联合金黄洗剂坐浴、湿敷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创面渗液的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纯予金黄洗剂坐浴、湿敷换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黄芩等8种中药对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药对产酶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以临床收集的ESBL(+)大肠埃希菌为实验组,同时以ESBL(-)大肠埃希菌为对照组进行体外敏感性研究,观察各药物的最低杀菌浓度。结果:黄芩对产酶大肠的抗菌作用最好,黄连、大青叶次之。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在抗生素选择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中药可以成为治疗的较好选择,并且无需实验室对其确认是否产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点,为相关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肠埃希菌感染的104株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资料,总结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点。结果:104株大肠埃希菌感染主要来源于尿液36株(34.6%)、创面分泌物12株(11.5%)、咽拭标本10株(9.6%)、痰液22株(21.2%)、脑脊液2株(1.9%)、血液17株(16.3%)、其他5株(4.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敏感性较高,其次为磷霉素、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论:大肠埃希菌感染主要分布于泌尿外科尿标本中,其对美罗培南、磷霉素、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药物敏感,临床医师应该针对以上特点为患者选择适合且最为有效的治疗药物,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苦参汤加减熏洗结合保留括约肌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因肛周脓肿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术后行常规换药处理,观察组40例则联合中药苦参汤熏洗,14天一疗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7、14d时的创面疼痛评分、创面肉芽评分、创面缩小率情况,比较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7、14d时的创面疼痛评分、创面肉芽评分更低,创面缩小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苦参汤加减熏洗结合保留括约肌术治疗肛周脓肿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术后创口修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清热颗粒剂对耐环丙沙星大肠埃希氏菌外排泵耐药机制的影响。方法建立急性耐环丙沙星大肠埃希菌腹腔感染兔模型,复方清热颗粒药液灌胃,空白对照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末次给药心脏取血,离心分离出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应用外排泵抑制剂(CCCP)选择出外排泵阳性的耐环丙沙星大肠埃希氏菌,应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检测在有含药血清、空白血清、复方清热颗粒、泵抑制剂的情况下环丙沙星对上述7株大肠埃希氏菌的MIC值变化。结果中药复方清热颗粒含药血清不能明显降低环丙沙星对大肠埃希菌的MIC值。结论复方清热颗粒含药血清不能改善大肠埃希氏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白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耐药性进行测定,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应用确证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法检测346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菌的体外抗生素耐药性。结果发现56.0%大肠埃希菌、61.6%肺炎克雷白菌ESBLs为阳性,确证试验与双纸片协同试验结果一致,各病区以ICU病房ESBLs分离率最高(67.9%)。产ESBLs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哌酮的耐药性高达100%,对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的交叉耐药性最高分别达到89.3%,88.6%,70.3%,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也很高,所有受试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白菌ESBLs阳性率较高,产ESBLs菌多重耐药十分严重,而对于产ES-BLs菌株感染的治疗,亚胺培南可作为首选药物考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环丙沙星耐药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1年分离自尿标本的749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以环丙沙星敏感大肠埃希菌为对照菌株,对环丙沙星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49株大肠埃希菌检出环丙沙星耐药菌474株,检出率为63.3%,所有分离菌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敏感。环丙沙星耐药组除对呋喃妥因、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耐药率与敏感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对其他检测药物耐药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尿路引流和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环丙沙星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中环丙沙星耐药株的检出率高、耐药性强,其感染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环丙沙星耐药株感染具有多个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有助于预防耐药菌株感染的扩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05株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临床分离到的105株大肠埃希菌采用Kirby-Bauer纸片琼脂扩散法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主要分布在尿液43例,其次是痰及咽拭子35例,创口分泌物22例,其他2例。吸有泰能、阿米卡星等的耐药率较低,大多数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都在50%以上。结论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应加强临床细菌检测的标准化工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地选用抗生素,防止该类细菌的耐药率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脾清化方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健脾清化方联合西药补救三联对耐药Hp的根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80例耐药Hp感染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40例,中药组予健脾清化方联合补救三联治疗,西药组予标准补救治疗方案治疗,疗程4周。观察2组证候积分、总体疗效以及Hp感染清除率和根除率。结果 2组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组间各证状积分比较,用药4周后胃脘痞胀、主症其他症状、胃脘灼热、恶心呕吐、大便黏滞、伴随其他症状,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94.74%,高于西药组81.08%。中药组耐药Hp清除率为86.84%,根除率为73.68%;西药组对耐药Hp清除率为75.68%,根除率为51.35%。结论健脾清化方联合补救三联对脾虚湿热证耐药HP感染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对根除耐药Hp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药联合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替换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对肺部感染性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 研究为期9 个月,分替换前期(I 期,3 个月)和替换期(II 期,6 个月);II 期用中药组方联合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替换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收集I 期和IIb 期(II 期后3 个月)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临床资料及病情转归情况.并于入院24h 采集第一份直肠拭子(基线筛查),并每7 天或在出院前48h 采集直肠拭子分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双纸片法检测ESBLs ;并分别分析产ESBLs 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获得率.结果 IIb 期第三代头孢菌素用量较I 期减少53.02%,第四代头孢菌素用量较I 期减少100%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用量增加了2843.21% ;感染性疾病患者IIb 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获得率较I 期显著下降(18.9% 比38.8%).结论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替换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可减少感染性疾病患者肠道产ESBLs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获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