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2020-2022年徐州市3起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中分离到的7株猪链球菌进行鉴定和分型,了解本地区猪链球菌的病原学特征和流行特点。方法 采集与病例相关猪的鼻拭子和外环境等标本进行猪链球菌分离,采用飞行质谱和VITEK-2 Compact等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对分离到的猪链球菌进行血清型、毒力基因的检测,并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等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和溯源分析。结果 6株猪链球菌为血清2型,其中2021年人源(1株)与猪源(3株)猪链球菌荚膜多糖基因(cps2J)、溶菌酶释放蛋白基因(mrp)、细胞外蛋白因子基因(ef)和溶血素基因(sly)检测均为阳性,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为ST7型,PFGE同源性为100%,推断人可能因宰杀带菌猪时通过破损的伤口而感染;2020年和2022年临床分离株mrp基因缺失,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为ST1型。2022年外环境分离菌株不携带4种所检测的毒力基因,非数据库中已知ST型别。结论 本地区分离到的猪链球菌株携带多种毒力基因,致病菌株主要为血清2型,ST1和ST7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鉴定浙江省2005-2020年散发猪链球菌感染者分离株血清型并检测其毒力基因,了解该地区临床致病株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猪链球菌感染者临床分离株,采用传统细菌学方法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 TOF MS)鉴定的同时,利用聚合酶链(PCR)技术检测其链球菌属(tuf)、猪链球菌种(16S rRNA)、猪链球菌7型(Cps7H)、猪链球菌9型(Cps9D)与2型猪链球菌(Cps2J)/兼荚膜毒力基因以及毒力基因:溶菌酶释放蛋白(mrp)、胞外因子(epf)、溶血素(sly)、毒力相关序列(orf2)、纤连蛋白(fbps)、谷氨酸脱氢酶(gdh)、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等24种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结果 28株人源分离株经综合鉴定均为2型猪链球菌,毒力基因群检测结果显示,除salKR毒力基因以及1株ZJ-31菌株外,96.43% (27/28) 的菌株均携带23种毒力基因;16S rRNA基因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除来自2018年的ZJ-31菌株单独在另一分枝外,其它菌株同源性极高均在同一分枝。结论 浙江省十几年来散发猪链球菌病的人源分离株大多为2型猪链球菌强毒力株,遗传进化显示近年来已出现个别不同来源分枝群菌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分析阜阳市食品和病人分离单增李斯特菌的毒力基因、分子型别,建立阜阳市单增李斯特菌分子特征信息数据库,为防控单增李斯特菌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阜阳市2014-2019年分离自食品和病人的55株单增李斯特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毒力基因prfA、plcB、hly、actA、iap、inlA;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进行分子分型及同源性分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进行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 55株单增李斯特菌全部携带prfA、plcB、hly、actA、iap、inlA基因;PFGE将其分为21个带型,相似度60.3%~100%;MLST将其分为14个ST型,ST9型为优势型别;3株病人分离菌株的PFGE带型和ST型互不相同,其中2株病人来源菌株分别与食品分离株具有相同PFGE带型和ST型。结论 阜阳市食品和病人中分离的单增李斯特菌均携带6个毒力基因,食品分离菌株的分子型别呈现出多样性,其中存在同型别单增李斯特菌持续性污染现象,病人分离菌株具有与食品来源菌株相同的PFGE带型和ST型,提示食源性感染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来自人感染猪链球菌患者血培养的分离株进行病原学分离鉴定,了解该菌株分子生物学特征,提供分子流行病原学依据。方法 通过常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质谱检测分析、病原诊断基因及相关毒力基因检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ulti 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结果 菌株为猪链球菌血清型5型,毒力基因携带模式为mrp+/ef-/sly+/gdh+/gapdh+/fbps-/orf2- ,MLST分型为ST373,该分离株对氯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结论 猪链球菌血清型5型也可以引起人感染,可通过相关的分离培养鉴定以及相关的病原学基因进行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北京某医院就诊的一例疑似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患者的血液来源菌株进行鉴定与毒力因子检测分析。方法将患者血液分离菌株接种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经革兰氏染色镜检、血清凝集试验、VITEK 2Compact微生物分析仪以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检测后,再用PCR技术检测猪链球菌种特异性基因(16S rRNA)和猪链球菌2型特异性荚膜多糖编码基因(cps2J)以及多个毒力基因:溶菌酶释放相关蛋白(mrp)、溶血素(sly)、细胞外蛋白因子(ef)、谷氨酸脱氢酶(gdh)、纤粘连蛋白结合蛋白(fbps)、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的编码基因和毒力相关基因orf2。结果传统细菌鉴定方法和蛋白质谱技术以及核酸检测方法将这株患者血源性细菌分离株鉴定为猪链球菌2型,该菌株的毒力基因cps2J、sly、ef、gdh、fbps、gapdh和orf2的PCR检测均为阳性,mrp基因为阴性。结论该株人血源细菌分离株为猪链球菌2型sly+/ef+/mrp强毒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广东地区猪链球菌2型菌株毒力因子及分子分型情况,为诊断、治疗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荚膜多糖(cps2J)、溶菌酶释放蛋白(mrp)、溶血素(sly)、谷氨酸脱氢酶(gdh)、胞外因子(ef)等5个猪链球菌2 型主要毒力基因,分别设计引物对分离自病人、病猪的22株猪链球菌2 型菌株进行PCR检测,并对菌株进行MLST分型分析。结果 22株菌分为5种毒力基因型,其中cps2J+/mrp+/sly+/gdh+/ef+型别为病人及病猪菌株所共有,cps2J+/mrp+/sly-/gdh-/ef+、cps2J+/mrp+/sly-/gdh+/ef+为病人菌株所特有,cps2J+/mrp-/sly+/gdh+/ef+、cps2J+/mrp-/sly-/gdh+/ef-为病猪菌株所特有;MLST分型结果显示,22株分为ST1、ST7和ST28三个型别,其中ST1、ST7型为病人和病猪菌株所共有,均同属于ST1克隆复合物,ST28型为病猪所特有。结论 广东地区病人、病猪的猪链球菌2 型菌株毒力基因型及MLST分子分型均呈现多样化,且部分型别为两者所共有,为阐明猪传染给人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福建省近年从病人和外环境中分离到的不产毒O1群霍乱弧菌的毒力基因分布特征,分析菌株间的遗传相似度。方法 运用PCR扩增技术分别检测15株不产毒O1群霍乱弧菌的毒力相关基因tcpA、rstR、hlyA、zot、ace、toxR、ctxA,并通过脉冲肠凝胶电泳(PFGE)技术进行分子分型。结果15株不产毒O1群霍乱弧菌各毒力相关基因的阳检数分别为hly-ET(8/15)、tcpA-CL(6/15)、hly-Cl(4/15)、ace(3/15)、toxR(3/15),其余毒力基因均为阴性。按照100%的相似度,PFGE分为12个基因型别,无集中优势的PFGE型别;根据TENOVER原则有两个相对优势的G1、G2 PFGE群。结论 不产毒的O1群霍乱菌株不同程度地携带有相关的毒力因子,病人株和环境株毒力基因分布无明显差异,不产毒O1群霍乱菌株存在基因组多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宁波地区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株毒力基因分布以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收集来源于食物中毒和散发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菌株,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基因(trh),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2006—2012年共分离临床株248株,选择48株进行毒力基因和MLST分型研究。42株tdh+,为93.75%;11株trh+,为22.92%。48株菌株可分为9个ST型和一个未分型,ST3有32株,占66.67%; ST265有5株,占10.42%;ST120有3株,占6.25%。ST3克隆群中tdh+/trh-菌株有25株,占78.16%。与全国其他地区比较,在宁波临床株中发现ST262。结论 tdh+型是宁波地区副溶血性弧菌优势菌株。有9种ST型,以ST3克隆为主,其次为ST265和ST120。ST3克隆中以tdh+/trh-型为主。另发现1个独特的ST262菌株。  相似文献   

9.
O139群霍乱弧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001-2006年广州地区霍乱暴发、散发事件及外环境监测中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的致病相关基因型和PFGE型,追踪菌株的来源和变迁,探讨本地区O139群霍乱流行特点。方法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O139群菌株的4种致病相关基因,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采用软件Bio Numerics Version4.0对分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广州地区O139群菌株中存在2种致病相关基因型,即A型和C型,18株感染者相关菌株中,除1株外,均为致病相关基因A型;10株珠江水分离株均为致病相关基因C型。28株O139群霍乱弧菌分为20个不同的PFGE型,归为4个聚类群(Ⅰ、Ⅱ、Ⅲ、Ⅳ群)。珠江水中O139群菌株存在PFGE克隆型的多样性。O139群暴发中分离的菌株PFGE型相同或相近,O139群散发疫情中的病例分离株与部分暴发株也具有相同或相近的PFGE型。结论分子分型方法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可分析O139群霍乱菌株的流行特点,致病相关基因分型可代替噬菌体-生物分型来判断和区分O139群霍乱弧菌的流行株与非流行株,从而为霍乱的预防、控制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一起空肠弯曲菌所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及溯源分析。方法 对突发事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粪便样本、环境涂抹样本、食品样本等进行快速PCR检测和病原菌分离。对分离菌株进行PFGE分子分型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从7份病例样本和2份环境涂抹样本中分离出空肠弯曲菌。PFGE分析和cgMLST聚类结果表明其中3份病例样本和环境涂抹样本(蒸柜容器把手涂抹)分离的菌株克隆聚集成簇,ST型别为ST11105;另2份病例样本和环境涂抹样本(刀具砧板涂抹)分离的菌株属同一克隆株,ST型别为ST2031。还有2份病例样本分离的菌株ST型为ST11106和ST7533。药敏结果表明,分离株对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7.8%、55.6%。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最多的耐药基因为blaOXA-193,gyrA、tet(O),其中gyrA基因86位点发生T-I突变。分离株共获得168个毒力基因,涉及多种致病机理。结论 采用快速PCR法、PFGE分子分型技术、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等可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准确的溯源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河南省淡水养殖环节中非O1/O139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分布及分子分型情况。方法 对河南省淡水养殖环节中50株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和3株病人来源菌株进行全基因测序,利用PubMLST-Vc数据库分析其序列分型(ST),利用最小生成树关系图分析进化关系,通过VFDB数据库获得其毒力基因分布。结果 来源于淡水养殖环节和来源于病人的非O1/O139群霍乱弧菌53株菌株均具有黏附、趋化运动、抗吞噬、毒素及酶类等功能的8类毒力相关因子基因,缺失辅助定植、毒素共调、分泌等功能的毒力相关因子基因和副霍乱肠毒素等4个毒素基因。部分毒力相关因子或部分菌株的毒力相关因子毒力基因不全。与3株来源于病人的菌株相比,二者毒力因子基因携带情况相近,除MSHA Ⅳ型菌毛毒力因子mshA基因、荚膜多糖wbuB基因、wbfY基因、rmlB基因、血红素受体hutA基因及Ⅲ型分泌系统vscC2和vcrD2基因外,部分菌株二者携带相同的毒力因子基因。53株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分属19个ST型,ST4和ST5是优势ST型,养殖环节来源的菌株与病人来源的菌株分属不同的ST型。19个ST型等位基因位点变异差异数在1~7个,其中分离自淡水养殖环节的非O1/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17个ST型等位基因位点变异差异数在1~7个,病人来源的非O1/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2个ST型与分离自淡水养殖环节的非O1/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ST1、ST2、ST6和ST10属同一簇,与ST1有6个等位基因位点存在差异。结论 河南省淡水养殖环节非O1/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MLST分型多样化,携带多种毒力相关因子,不同来源菌株携带的毒力基因相同,虽然分属不同的ST型,但还是存在食品安全风险,提醒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烟台市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的优势血清型、耐药、毒力基因携带等病原学特征和分子分型特点。方法对2010-2015年分离于食源性疾病事件和主动监测中的病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的海产品及海水外环境的77株副溶血性弧菌测定14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通过实时荧光PCR检测tlh、trh、tdh、orf8 4种毒力基因,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77株副溶血性弧菌中仅1株氨苄西林耐药株,为海产品分离株(1.9%),且为AMP+FAZ双重耐药,对头孢唑啉的耐药率以海产品分离株较高(占44.2%),其次是腹泻患者分离株(5.0%),海水分离株100.0%中度敏感;携带≥1种毒力基因菌株占29.9%,全部病例分离株以4种组成形式携带毒力基因,其优势的血清型为O3∶K6(占50.0%);根据PT相似系数90.0%将77株副溶血性弧菌分成6个聚类群(A-F群),A群为优势群(占18.2%),A群内以SDYTVP001为代表的分子型别是优势带型(占64.3%),为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带型。结论烟台市副溶血性弧菌总体耐药情况较轻,病例分离株均携带毒力基因,PFGE型呈现多态性分布,存在优势分子型,为副溶血性弧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的早期预警、溯源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表观健康猪群携带猪链球菌的情况。方法从我国20个不同地区屠宰场采集248份扁桃体,进行增菌培养后用PCR方法进行猪链球菌种型鉴定并用血清凝集试验复检,最后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系统研究各菌株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从248份扁桃体中共检出14株猪链球菌(检出率为5.65%),其中3株为猪链球菌2型,2株为猪链球菌7型,1株为猪链球菌9型,8株未定血清型;对6株定型菌株进行毒力因子(mrp、epf、sly、orf2、fbps、gapdh)检测发现5种毒力基因型:A1Cps2+mrp-epf+sly+orf2+fbps+gapdh+、A2Cps2+mrp-epf+sly-orf2-fbps+gapdh-、A3Cps7+mrp+epf-sly-orf2-fbps-gapdh+、A4Cps9+mrp-epf-sly-orf2-fbps+gapdh+、A5Cps7+mrp-epf-sly-orf2+fbps+gapdh+,A1和A2型的分离株为弱毒株,其他型菌株的毒力无法确定;经MLST分析,3株猪链球菌2型属于ST1,1株猪链球菌7型属于ST29,1株猪链球菌9型(CQ15)属于一个国际上未报道过的新ST型,该型被猪链球菌MLST数据库(http://ssuis.mlst.net)收录并编号为ST128。结论不同地区表观健康猪群平均带菌率为5.65%,分离到的猪链球菌2型均为弱毒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南昌市宾馆业中央空调冷却塔水中分离的嗜肺军团菌菌株的基因特征。方法 6株分离嗜肺军团菌菌株分别经血清学凝集试验、胶乳凝集试验确定为Lp1型嗜肺军团菌后,利用PCR技术对军团菌属5SrRNA基因和嗜肺军团菌mip毒力基因的特异序列进行扩增,应用多位点测序(SBT)分析,获得相应的SBT型别。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对菌株进行全染色体DNA酶切电泳分型,并用BioNumerics数据库软件进行分型分析。结果所有的菌株均带有属特异性5SrRNA基因及mip毒力基因,SBT分型6株菌均为ST1型,PFGE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菌株带型之间有差异,6株菌可分为4种带型。结论南昌市公共场所冷却塔水中分离的Lp1型嗜肺军团菌菌株基因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菌株的分子分型特征,为病原菌的确定和暴发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将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微量肉汤稀释法药物敏感性试验、PFGE分子分型分析、全基因组测序,利用全基因组数据与沙门菌MLST标准数据库比对获得序列型别(ST)、cgMLST序列号以及rMLST序列号并进行聚类分析,通过细菌基因组分析平台fIDBA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毒力相关基因。结果 11株沙门菌血清型均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具有100%相似性的PFGE带型,MLST、cgMLST、rMLST的型别均分别为ST129型、cgST-2191型、rST3678型,表明此次暴发疫情菌株从分子特征角度可诊断为同一传染源导致。对萘啶酸100%耐药,对链霉素100%中介。发现本次疫情菌株基因组均携带29种耐药基因。通过毒力因子数据库比对,均携带21类250种已知毒力基因,其中以Ⅲ型分泌系统、粘附、鞭毛等最为常见。结论 本次暴发疫情是由共同来源的、具有相同分子分型特征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在病原溯源研究中,应用全基因组数据可更精细分析菌株遗传进化特征、亲缘关系及毒力基因、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可以作为替代PFGE、MLST的技术用于更精准的传染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四川资阳地区健康猪携带猪链球菌状况及其主要毒力基因分布和药物敏感性,分析这些菌株与病人分离株的同源性,为疫情预测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屠宰场采集健康猪的咽拭子和扁桃体标本分离培养获得分离株,用API20 Strep进行生化鉴定、猪链球菌诊断血清进行血清分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猪链球菌种特异性基因(16SrDNA)和相关毒力基因;K—B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的同源性。结果从健康猪分离到了12株猪链球菌,均为血清2型;菌株均具有cps2J、mrp、sty、ef和gapdh毒力基因;所有菌株抗药性一致;PFGE分析结果显示均为SinaI001型,与同期病人分离株带型一致。结论四川资阳地区健康楮携带的2型猪链球菌是高致病性菌株,与同期病人分离株具育一致的生物学特征,是引起猪或入发病的重要传染源;猪带菌率存在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志贺菌福氏4 c(ShigellaF4c)分离株的毒力基因的流行模式及分子分型的特点,掌握Shi-gellaF4c在该市的流行状况。方法使用常规法进行菌株分离培养、使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生化鉴定,鉴定为志贺菌的阳性菌株使用PCR检测ShigellaF4c的ipa H、ial、set、sen四种毒力基因及应用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ipa H、ial、set、sen四种毒力基因在76株ShigellaF4c的携带率分别为100%、97.4%、96.1%、90.8%,其中67株ShigellaF4c四种毒力基因全为阳性,占88.2%;本地区ShigellaF4c携带毒力基因模式分成五大类型,Ⅰ型是主要毒力基因模式。PFGE电泳条带图谱显示,ShigellaF4c中100%相同的菌株数较少;100%相同的都为同一年代,91%相同的菌株出现跨年度;不同年代分离株无完全相同基因型,地域方面没有明显联系。结论马鞍山地区S.F4c分离株携带ipa H、ial、set、sen四种毒力基因普遍存在,毒力强是本地区ShigellaF4c主要特征之一;ShigellaF4c在本地区无显著的流行迹象,属于散在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脉冲场电泳(PFGE)分型技术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技术分别对贵州省3株动物宿主钩 端螺旋体分离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和基因种鉴定,了解贵州省钩端螺旋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 DNA限制性内切酶Not I对钩端螺旋体染色体DNA酶切后,用PFGE将DNA片段分离,采用BionumericsV4.0将3 株钩体菌株PFGE图谱与中国15群15型参考菌株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应用PCR扩增几乎全长的钩体16S rRNA基因片段,并将扩增产物进行双向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数据库已注册的核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 、确定基因种、分析亲缘进化关系。结果来自贵州省的3株动物宿主分离钩体菌株PFGE带型命名为LepNot I 002和LepNot I 003,经聚类分析,3株菌株与黄疸出血群黄疸出血型赖株的相似性大于95%。16S rRNA 基因测序和分析表明,3株贵州分离钩体菌株之间的同源性为100%,与致病性钩体问号钩端螺旋体种(L. interrogans)不同血清型参考菌株的同源性达100%。结论3株贵州动物分离钩体菌株经PFGE分型鉴定与黄 疸出血群赖型赖株的相似性大于95%,经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为L. interrogans种,上述两种方法 对贵州省钩体分离菌株的鉴定结果一致,有助于贵州省钩端螺旋体病的主动监测、暴发调查和传染源追踪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贵州省一疑似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患者的血液来源菌株进行鉴定。方法 将患者血液分离菌株接种羊血琼脂平板,经革兰氏染色镜检、血清凝集试验和生化反应后,再用PCR技术检测猪链球菌种特异性基因(16S rRNA)和猪链球菌2型特有的荚膜多糖编码基因(cps2J)以及溶菌酶释放相关蛋白编码基因(mrp)、溶血素基因(sly)和细胞外蛋白因子编码基因(ef)。结果 传统方法和PCR技术将病例来源菌株鉴定为猪链球菌2型,PCR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的毒力基因cps2J、mrp、sly和Ef均为阳性。结论 贵州省一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疑似病例来源菌株为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种特异性16S rRNA及其89K毒力岛基因的SS2中国毒力株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利用SS种特异性16S rRNA和89K毒力岛基因的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和MGB探针。优化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并对21株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SS2)、18株其它链球菌、9株葡萄球菌、5株其它菌株进行检测,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结果该技术的种特异性16S rRNA及其89K毒力岛两基因检测灵敏度分别为6个拷贝/反应(或12cfu/mL)及27拷贝/反应(或58cfu/mL);重复性实验,变异系数为0.30%~2.11%;从菌株核酸的提取至检测完成仅需2h左右。用该方法对有关菌株进行考核,21株SS2菌检测结果均为SS种特异性16S rRNA基因阳性,其中15株含有89K毒力岛的SS2菌株的89K毒力岛基因检测均阳性;而非SS菌株的16S rRNA和89K毒力岛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49份呼吸道咽拭子、血液应急样本等进行实际考核,有2份血液样本16S rRNA基因阳性,其中1份血液样本89K毒力岛基因阳性。结论本次建立的Taq Man-MGB双重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快速、敏感,可特异性鉴定SS2中国毒力株(含有89K毒力岛),区分SS与非SS菌以及是否含有89K毒力岛基因,该方法的建立将有益于目前针对猪链球菌2型中国毒力株快速定量检测,以及疑似猪链球菌病患者病原的早期甄别、猪链暴发疫情调查及猪群暴发或带菌调查与评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