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上腺偶发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肾上腺偶发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定位诊断准确率:B超84.3%,CT 100%,MRI 100%;定性诊断准确率:B超30.0%,CT 75.5%,MRI 79.2%;手术60例:皮质腺瘤32例,肾上腺囊肿6例,髓性脂肪瘤5例,嗜铬细胞瘤5例,肾上腺转移性癌3例,皮质癌3例,神经节瘤3例,神经鞘瘤 1例,血肿1例, 肾上腺皮质结节增生1例.结论 肾上腺肿瘤筛查首选B超、CT、MRI,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应综合肿瘤大小、影像学特征、患者年龄及内分泌功能测定.疑诊嗜铬细胞瘤或定性诊断不明需手术时,应按嗜铬细胞瘤行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     
20061599 嗜铬细胞瘤诊疗对策/宫大鑫…∥中国肿瘤临床.-2005,32(19).-1112-1115 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至2002年12月221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资料。结果:该组病例男99例,女122例;平均年龄43.7岁。3例体检发现肿瘤,15例因消化道症状发现肿瘤,3例于其他疾病随访中发现肿瘤,195例因血压增高发现肿瘤。176例为症状功能性嗜铬细胞瘤,21例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15例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其中8例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7例诊断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3例为恶性嗜铬细胞瘤。结论:实验室检查对症状功能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意义较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肾上腺偶发瘤中发现静止型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常常多发。肾上腺外多发、复发嗜铬细胞瘤有较高的恶变倾向,手术是治疗各种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方法。表1参1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28岁。临床表现为2例妊娠期阵发性高血压,1例妊娠期持续性高血压,3例均伴有心动过速。肿瘤直径平均4.9(3.1~6.0)cm。2例在行剖宫产后立即行肿瘤切除术,1例行剖宫产后二期行肿瘤切除术。结果:2例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12个月,平均10个月,血压、心率正常,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少见,多为良性,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妊娠高血压,对孕妇及胎儿危害极大,早期诊断、合理术前准备及手术治疗能够提高母婴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诊治的4例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分别为41、28、32和30岁,就诊时间为孕32、12、14和13周,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妊娠期高血压,伴头痛、心悸、多汗。内分泌检查提示:24h尿儿茶酚胺明显升高。超声和MRI提示肾上腺区肿瘤,其中右侧肾上腺2例,左侧肾上腺1例,双侧肾上腺l例。肿瘤直径4.4~9.1cm,平均6.03cm。结果:1例患者于孕32周在全麻下行剖宫产术,顺利产一健康女婴,同时行腹腔镜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2例患者选择流产,经充分药物准备后行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1例选择流产,并拒绝进一步治疗。3例手术患者的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结论:妊娠期具有典型的高血压,伴头痛、心悸、大汗三联征,应考虑到嗜铬细胞瘤的可能。早期诊断可显著降低母亲及胎儿病死率。治疗应根据妊娠所处的时期及嗜铬细胞瘤的功能状态选择恰当的方式。妊娠中期是较理想的手术治疗时机,腹腔镜手术治疗妊娠期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肾上腺偶发瘤的手术指征.方法 总结147例肾上腺偶发瘤患者资料,分析偶发瘤的手术指征,比较腹腔镜和开放性手术的适应证.147例患者中,恶性肿瘤19例(12.9%),平均直径(8.5±3.9)cm,≤4 cm者4例(21.1%),其中肾上腺皮质癌15例、恶性嗜铬细胞瘤4例;良性功能性肿瘤29例(19.7%),平均直径(4.1±2.1)cm,其中≥3 cm者22例(75.9%);19例良性嗜铬细胞瘤中24 h尿香草扁桃酸升高2例,5例醛固酮瘤中血钾稍低2例,5例亚临床库欣综合征腺瘤患者血皮质醇升高,均无明显内分泌异常症状;良性无功能性肿瘤99例(67.3%),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61例(61.6%).结果 147例均行手术治疗.腹腔镜下手术组102例,开放性手术组45例,2组肿瘤直径分别为(3.4±1.8)cm和(6.7±1.5)cm(P<0,000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9%(6/102)和15.6%(7/45)(P=0.1103).腹腔镜中转开放手术5例(4.9%),主要见于黏连严重的恶性肿瘤或肿瘤直径>6 cm者.结论 肾上腺偶发瘤常见类型为无功能肾上腺腺瘤、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癌.可疑恶性、有内分泌功能、直径≥3 cm的肾上腺偶发瘤应积极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为手术首选;肿瘤直径>6 cm、黏连严重、可疑恶性者应以开放性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病例3例.年龄分别为41、28、32岁,均为妊娠期间出现高血压,并伴有头痛、心悸、多汗等症状,分别于妊娠27周+1,12周+4,14周+3就诊.24 h尿儿茶酚胺明显升高;肿瘤位于右肾上腺2例,双侧肾上腺1例,肿瘤直径4.5~10.0 cm,术前诊断"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结果 例1于孕32周行全麻下剖宫产术,顺利分娩一健康女婴,同时行后腹腔镜下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切除7.0 cm肿瘤1枚.例2及例3均选择流产.例2行后腹腔镜下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切除右肾上腺4.5 cm肿瘤1枚.例3拒绝进一步治疗.例1及例2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结论 对于妊娠早期出现高血压、典型发作性高血压或伴有头痛、心悸、大汗三联征,分娩后高血压仍未恢复正常的孕妇,应考虑嗜铬细胞瘤;及时诊断可显著降低母亲及胎儿死亡率;处理上应根据妊娠所处的时期及嗜铬细胞瘤的功能状态选择恰当的方式.妊娠中期是较理想的手术治疗时机.腹腔镜手术治疗妊娠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26(12):865-871
肾上腺嗜铬素A表达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意义…………冯超李汉忠罗玉凤等389心脏嗜铬细胞瘤三例报告………李汉忠黄钟明毛全宗等512嗜铬细胞瘤诊治50年回顾总结………潘东亮李汉忠罗爱伦等725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钱立新吴宏飞王小宁等79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诊治……………谢立平程广汪朔等396肾上腺偶发瘤52例临床分析………王元利胡卫列曹启友等437关于“肾上腺偶发瘤52例临床分析”一文的几点意……………见张永康592改良肿瘤基底包囊内剜出术治疗巨大肾上腺肿瘤………叶章群蔡建良杨为民等36肾上腺神经纤维瘤三例报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病例3例.年龄分别为41、28、32岁,均为妊娠期间出现高血压,并伴有头痛、心悸、多汗等症状,分别于妊娠27周+1,12周+4,14周+3就诊.24 h尿儿茶酚胺明显升高;肿瘤位于右肾上腺2例,双侧肾上腺1例,肿瘤直径4.5~10.0 cm,术前诊断"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结果 例1于孕32周行全麻下剖宫产术,顺利分娩一健康女婴,同时行后腹腔镜下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切除7.0 cm肿瘤1枚.例2及例3均选择流产.例2行后腹腔镜下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切除右肾上腺4.5 cm肿瘤1枚.例3拒绝进一步治疗.例1及例2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结论 对于妊娠早期出现高血压、典型发作性高血压或伴有头痛、心悸、大汗三联征,分娩后高血压仍未恢复正常的孕妇,应考虑嗜铬细胞瘤;及时诊断可显著降低母亲及胎儿死亡率;处理上应根据妊娠所处的时期及嗜铬细胞瘤的功能状态选择恰当的方式.妊娠中期是较理想的手术治疗时机.腹腔镜手术治疗妊娠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静止型嗜铬细胞瘤和非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提高对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静止型嗜铬细胞瘤和同期105例非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静止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血压、尿儿茶酚胺(CA)、尿香草基苦杏仁酸(VMA)均正常或略高于正常值;静止型嗜铬细胞瘤常见于肾上腺偶发瘤及上腹部肿物诊断中,以女性及右侧偏多,肿瘤多呈球形,直径大多<2cm或>5cm,瘤体中常见液化坏死,并且面积较大;所有病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术中血压无上升,3例有轻度上升,3例发生高血压危象,无一例死亡。结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在临床上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应充分认识,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及时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0.
嗜铬细胞瘤主要发生在肾上腺髓质 ,其中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约占 10 %~ 15 %。近年来 ,随着诊断技术的改善 ,嗜铬细胞瘤的检出率明显增高。我院自1996~ 2 0 0 0年共收治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 18例 ,现将其诊断和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临床表现 :本组 18例患者 ,男 8例 ,女 10例 ;年龄 12~ 6 0岁 ,平均 34岁。病程 2个月~ 8年。肿瘤位于腹主动脉旁 6例 ,肾门 5例 (左侧 3例 ,右侧 2例 ) ,膈下 4例 (左侧 3例 ,右侧 1例 ) ,膀胱 3例 ,盆腔 1例。 18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症状 ,血压波动范围 180~ 2 35 12 0~16 2mmHg ,伴随头晕…  相似文献   

11.
~(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诊断儿茶酚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13 1I 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对儿茶酚胺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 总结 96例儿茶酚胺症及 197例其他疾病患者行13 1I 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的临床资料。 结果  6 0例嗜铬细胞瘤显像 5 6例 (93.3% ) ,36例肾上腺髓质增生显像 33例 (91.7% ) ;138例原发性高血压、49例肾上腺及其他部位非嗜铬细胞瘤性占位、4例嗜铬细胞瘤术前、10例手术治愈的嗜铬细胞瘤患者、3例肾上腺髓质增生患者呈阴性显像。本组总阳性率 92 .7% (89/ 96 ) ,明显高于生化、B超、CT、MRI等检查的阳性率。 结论 13 1I 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对儿茶酚胺症具有良好的定位、定性价值。对静止期、异位及多发的嗜铬细胞瘤、恶性嗜铬细胞瘤转移灶、肾上腺髓质增生的诊断价值优于其它检查。同时可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及其他占位性病变与儿茶酚胺症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Heparanase-1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类肝素酶(Heparanase)成为一种预判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指标的可能性.方法:选取经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存档石蜡标本27例,其中良性嗜铬细胞瘤10例(良性组),恶性嗜铬细胞瘤17例(恶性组).另取5例因良性肾疾患行肾切除时获取的同侧正常肾上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及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Heparanase-1的表达情况.结果:Heparanas-l在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中表达最高(76.5%),在肾上腺良性嗜铬细胞瘤中表达较低(30.0%),在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无表达,恶性组与良性组及恶性组与正常组之间Heparanase-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paranase-1有望成为预判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13.
儿茶酚胺增多症(附9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提高儿茶酚胺增多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报告95例儿茶酚胺增多症的临床资料,其中嗜铬细胞瘤74例,肾上腺髓质增生2l冽。嗜铬细胞瘤组有高血压67例(90.5%),24h尿VMA增高者62例(83.8%),尿儿茶酚胺增高者67例(90.5%);影像学检查均有阳性发现。肾上腺髓质增生患者均有高血压,24h尿VMA均增高,大部分(15/16)患者尿儿茶酚胺高于正常;21例中14例B超有阳性发现。结果 74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异位嗜铬细胞瘤9例;病理及随访证实5例为恶性嗜铬细胞瘤。21例肾上腺髓质增生者中,1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2例单侧肾上腺切除,6例双侧肾上腺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肾上腺髓质增生。结论 嗜铬细胞瘤的诊断重点在定性诊断,而儿茶酚胺症的诊断难点在定位诊断。肾上腺髓质增生作为独立疾病概念的建立,丰富和完善了儿茶酚胺增多症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正>肾上腺嗜铬细胞瘤(adrenal pheochromocytoma,AP)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而肾上腺隐匿功能性嗜铬细胞瘤(AHFP)临床上更加少见。AHFP是指平素没有出现心律失常、高血压等症状,但在瘤体破裂、挤压和手术刺激等条件下血压可急骤波动的嗜铬细胞瘤。为提高对AHFP诊治的认识及水平,减少临床误诊及手术风险,我们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例AHFP患者的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肾上腺髓质能够产生儿茶酚胺的嗜铬细胞肿瘤,在所有分泌儿茶酚胺的肿瘤中占85%~90%,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生率为0.2%~0.6%。由于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故术前诊断、鉴别诊断及充分的术前准备尤为重要。目前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嗜铬细胞瘤的一线方案,但嗜铬细胞瘤患者易出现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恶性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致死性并发症,故麻醉风险较高。近年来仍有多个病例报道围术期出现恶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6.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功能性肿瘤,多属良性。近来,随着人们对嗜铬细胞瘤的认识加深以及诊断技术不断改进,其发现率有所增加,在高血压人群中占0.1~0.3%。我院自1973~1985年间共收治24例嗜铬细胞瘤,其中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18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6例。肿瘤最大直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45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具有典型临床表现者39例(87%)。尿香草基苦杏仁酸和血儿茶酚胺定性诊断阳性率为73%,93%。B超、CT、MRI定位诊断阳性率为90%,96%,95%。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5例(78%),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10例(22%)。良性嗜铬细胞瘤39例(87%),恶性嗜铬细胞瘤6例(13%)。全部患者均经手术成功切除肿瘤,无手术死亡患者。结论:嗜铬细胞瘤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定性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肿瘤是惟一有效的措施,充分的术前准备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应长期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并下腔静脉瘤栓形成的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并下腔静脉瘤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24h尿VMA均升高,尿儿茶酚胺定性试验均阳性;CT、CTA、下腔静脉造影检查发现下腔静脉充盈缺损。5例均在全麻下行肾上腺肿瘤切除加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结果:目前3例生存,另2例分别于术后21个月和36个月死亡。结论:影像学检查(CT、CTA、下腔静脉造影等)对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并下腔静脉瘤栓形成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根治性肿瘤切除加瘤栓取出术是治疗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并下腔静脉瘤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为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嗜铬组织的肿瘤,主要分泌儿茶酚胺,位于肾上腺者占80%~90%,且多为一侧性。目前较统一观点为:嗜铬细胞瘤特指肾上腺嗜铬细胞瘤(adrenal pheochromocytoma)。肾上腺外及异位嗜铬细胞瘤统称为副节细胞瘤(paraganglioma)。嗜铬细胞瘤一旦确诊并定位,应及时切除肿瘤,否则有肿瘤突然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引起高血压危象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症状、生化检查正常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治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2例无症状、生化检查正常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口服酚苄明1~2周,充分扩容,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其中经腰2例,经腹10例。结果:12例患者术中挤压肿瘤时血压均波动明显,手术一期完成,未发生大出血、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随访6~36个月,血压正常,无复发。结论:无症状、生化检查正常的肾上腺肿瘤临床多见,术前按嗜铬细胞瘤进行准备,充分扩容后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