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评分在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九江市妇幼保健院行妇科检查有POP表现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POP-Q评估及盆底超声检查,均由同一个高年资的盆底专家及超声医师开展各项检查工作,进行双盲评估,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OP-Q评分及盆底超声诊断POP结果的相关性,并分析肛提肌裂孔最大面积与前盆腔、中盆腔及后盆腔脱垂的相关性。结果 POP-Q评分与盆底超声诊断POP具有较高相关性,在诊断前盆腔方面相关性最好(r=0.389,P=0.000),其次为中盆腔(r=0.362,P=0.002),最差为后盆腔(r=0.264,P=0.008);肛提肌裂孔与前盆腔、中盆腔脱垂呈正相关(r=0.233,0.218;P=0.011,0.013);肛提肌裂孔与后盆腔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超声在诊断POP中具有较高价值,与POP-Q评分存在良好相关性,可作为POP重要辅助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患者盆腔器官脱垂(POP)-Q评分评估的POP分度与肛提肌裂孔面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1月在长春市妇产医院就诊的女性患者999名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POP-Q评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度评估,并行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对肛提肌裂孔面积进行测量.分析POP患者肛提肌裂孔面积与POP-Q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产科相关因素对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女性POP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住院的10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产后通过查阅病例收集孕妇年龄、产程、产次、合并疾病、分娩情况、胎儿体重等基线资料;采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定量检查(POP-Q)诊断患者POP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研究孕妇POP的发生因素。结果孕妇产后POP的发生率为47.57%,前壁脱垂30例(61.22%),后壁脱垂9例(18.37%),子宫脱垂10例(20.41%);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第二产程越长(OR=1.605)、阴道分娩(OR=3.684)、孕期体重指数(BMI)较高(OR=1.836)及胎儿体重较高(OR=2.542)是孕妇发生POP的危险因素。结论孕妇产后POP的发生率较高,孕妇第二产程越长、孕期BMI越高、胎儿体重越大是孕妇POP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在妇科住院病人中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和风险因素。方法:选择非急诊、无加用腹压的禁忌症的妇科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系统(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POP-Q),病人取膀胱截石位,向下屏气时测量POP-Q各数值,并调查相关风险因素。结果:收集到4 362例病例,年龄18~84岁,未产妇991例(占22.72%),经产妇3 371例(占77.28%);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0期46.49%,期43.88%,期6.17%,期2.41%,期1.05%。重度POP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大于40岁、低雌二醇水平、经产和多次分娩史。结论:妇科住院病人中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国外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临床效果及其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行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的168例POP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年应用POP-Q分度法及POP生活质量问卷(P-QOL)对患者POP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观察其术后1年复发情况,并应用Cox风险模型分析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POP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168例患者治愈率为94.05%(158/168),术后1年复发率为12.50%(20/160)。POP患者术后1年POP-Q分度为Ⅲ~Ⅳ°比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OP患者术后1年脱垂严重程度、个人关系、健康状况、生活状况、角色、体力、社交、情绪、睡眠等方面评分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经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疾病严重程度为Ⅲ~Ⅳ°、脱垂部位为前盆腔、术后阴道壁长度5 cm是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POP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POP可获得较高的治愈率,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疾病严重程度为Ⅲ~Ⅳ°、脱垂部位为前盆腔、术后阴道壁长度5 cm是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POP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具备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应加强随访,以降低POP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治疗盆腔脏器脱垂(POP)的效果,为POP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12月在该院盆底康复中心诊断为POP、POP-Q分类法分期为Ⅱ期的患者47例,进行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盆底肌电位、盆底肌力、佩带的盆底肌肉康复器(阴道哑铃)型号及POP-Q测量值变化。结果经过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的盆底肌力上升显著,盆底肌电位、佩带的阴道哑铃型号、POP-Q测量值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女性轻中度POP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虞晴  纪丽伟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4):5454-5455
目的:评价同期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合并盆腔脏器膨出(PO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同期手术治疗SUI合并POP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9例以SUI为主诉症状,均合并阴道前壁膨出;7例以阴道脱出物为主诉症状,SUI为Ⅱ-Ⅲ型,盆腔脏器脱垂POP-Q﹙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分期Ⅱ-Ⅲ期。手术方法为抗尿失禁术,采用TVT-O﹙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术、盆底修补术包括阴道前(后)壁修补术、Prolift前片及全片植入。结果:术后随访6~30个月,全部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盆底膨出复发,无尿失禁复发,1例术后出现尿潴留,1例术后3月出现前壁网片侵蚀,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手术同期治疗POP与SUI可以取得满意而稳定的临床疗效,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复发率低,但应注意术前严格的尿动力学检测及对患者病情的整体评价,以确定个体化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全盆底悬吊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4月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中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25例,应用聚丙烯网片对子宫主韧带、骶韧带、阴道前后壁、膀胱宫颈韧带进行全盆底悬吊,合并有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同时进行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并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评价手术效果,并定期随访。结果:25例患者手术全部经阴道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无感染发生。患者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症状全部得到改善。术后随访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的盆底结构基本正常,无复发,相关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主观和客观治愈率均为100.0%。结论:保留子宫全盆底悬吊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中老年妇女盆腔脏器脱垂微创手术方法,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病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于2009年1月~8月间随机调查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就诊患者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盆腔手术史、慢性病(咳嗽、便秘、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对583例调查者的有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83例调查者中,高血压患者POP患病率为27.1%,显著高于未患高血压者的15.5%(P<0.05)。糖尿病、慢性便秘和慢性咳嗽不影响POP患病率。38.6%有腹部手术史者患盆腔器官脱垂的几率显著高于无腹部手术史者(P<0.01)。结论:高血压使盆腔器官脱垂发病率提高,腹部手术史与盆腔器官脱垂发病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影响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选择治疗方案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择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的150例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Ⅲ~Ⅳ期),根据采用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手术治疗组96例,非手术治疗组54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具体病情,包括就诊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发病年龄和年限、脱垂的严重程度、既往手术史、有无内科并发症(如心脏病、糖尿病)等差异.结果 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BMI(OR:1.341,95%CI:1.281~1.496)、就诊年龄(OR:1.336,95%CI:1.775~1.596)、后盆腔脱垂分度(OR:1.299,95%CI:1.270~1.588)、患病年限(OR:0.944,95%CI:0.920~0.965)是影响POP患者选择不同治疗方式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在接受手术治疗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具有BMI高,后盆腔脱垂分度高的特点,而相对年轻,患病年限长的患者更倾向于选择非手术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期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影响,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早期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10月在北京医院自然分娩并参加产后盆底功能检查的初产妇281例,分别在产后42~60d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和POP-Q评分,分析不同因素对产妇产后POP的影响。结果: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产后发生POP 134例(47.7%),其中阴道前壁膨出79例(59.0%),阴道后壁膨出26例(19.4%),轻度子宫脱垂29例(21.6%)。多因素分析显示,1与孕期体重增加10kg的产妇相比,体重增加15~19.9kg的产妇产后早期POP的发生率显著升高(OR=2.16,95%CI:1.05~3.07);2与分娩时体重指数(BMI)18.5~24.0的产妇相比,BMI≥28的产妇产后发生POP的风险显著增加(OR=1.10,95%CI:1.02~2.14);3与第一产程3h相比,第一产程3~6h的产妇产后早期发生POP的风险降低(OR=0.09,95%CI:0.03~0.86),但第一产程时间12h时,产后POP的风险显著增加(OR=1.24,95%CI:1.05~2.45);4与第二产程时间≤1h相比,第二产程1h产后早期POP的风险显著增加(OR=1.72,95%CI:1.15~3.33)。结论: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产后早期POP发生率高,与妊娠和生产相关的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围产期盆底知识宣教和训练,做到早期防治,以减少远期PF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妇女产后盆底器官脱垂(POP)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产后育龄妇女1030例临床资料,调查产后POP的发生情况及发生危险因素。结果:1030例产后育龄妇女中,患POP 725例(70.4%),其中阴道前壁膨出551例(53.5%),阴道后壁膨出502例(48.7%),子宫脱垂81例(7.9%);POP脱垂部位以阴道前壁膨出为主,脱垂程度以Ⅰ度脱垂为主。不同年份间POP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147),线性卡方检验发生率呈增长趋势(χ2线性=5.218,P=0.022)。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产次≥2次、阴道分娩、会阴自然裂伤和妊娠期高血压是育龄妇女发生产后POP的高危因素。结论:本次调查育龄妇女产后POP的发生率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产次≥2次、阴道分娩、会阴自然裂伤和妊娠期高血压等是产后发生POP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对该院妇科自2005年11月~2008年8月收治的41例盆腔器官脱垂(子宫脱垂,阴道顶端脱垂)的患者进行了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分析其临床疗效,并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该术式治疗,术中无1例发生术中、术后出血或脏器损伤。有3例术后腰骶部疼痛多天,但术后1~3周左右均症状缓解出院。4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病率4例,术后无1例复发,术后随访平均10个月(1~24月),主观治愈(术后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率和客观治愈(术后子宫脱垂和阴道穹窿脱垂POP-Q分期为0期)率均为100%。结论:对子宫脱垂和/或阴道顶端脱垂的患者施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矫治阴道穹隆膨出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盆底功能锻炼对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 POP)分期和症状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将189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产后6~8周进行盆底功能锻炼,维持4个月,对照组未进行干预。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基线值(产后6周)的POP分期(χ2=2.372, P=0.640),POP-Q位点(P>0.05)和膀胱颈位置(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确诊POP-QⅡ度的初产妇在产后6周和6个月的相对风险度无显著性变化(χ2=2.204,P=0.533;χ2=2.407,P=0.326);对照组在产后6个月阴道内膨胀症状的初产妇数量明显高于实验组(χ2=25.69,P=0.001)。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锻炼对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没有影响;对于特定人群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性研究确定盆底功能锻炼对盆腔器官脱垂症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或子宫托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100例,根据所选取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组(64例)和子宫托治疗组(36例)。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选择治疗方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结果显示,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与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中盆腔器官脱垂程度、体质指数(BMI)、是否合并内科疾病以及既往有无手术史(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中盆腔器官POP-Q分度、病程、合并心脏疾病及合并肺部疾病均为影响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选择治疗方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发病年龄较大、POP-Q分度较重的患者多选择手术治疗,而病程较长、合并心肺部疾病的患者多选择子宫托治疗。结论 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或子宫托治疗与患者的发病年龄、POP-Q分度、病程以及合并内科疾病因素有关,中盆腔器官脱垂程度较重以及年龄较大的患者多选择手术治疗,而病程较长或合并心肺疾病的患者更倾向于子宫托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9年1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63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阴式子宫切除及阴道壁修补术)和研究组(32例,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盆腔器官脱垂分度(POP-Q)、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阴道前壁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59例POP患者及46例非脱垂患者(对照组)的阴道前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一P法)检测59例脱垂患者的阴道前壁组织标本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结果: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未绝经组POP患者和对照组阴道前壁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绝经组POP患者和对照组阴道前壁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可能促进了P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孕产期保健、预防产后POP提供监测指标。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7月产后42~60 d到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做产后检查的产妇2 386例,采集其基本信息和孕产信息,分析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情况,并运用χ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阴道前壁脱垂1 728例(72. 4%),阴道后壁脱垂938例(39. 3%),子宫脱垂480例(20. 1%),3种中存在任何一种即视为盆腔脏器脱垂,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75. 2%。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单因素分析:年龄≥35岁、孕次、产次、阴道分娩、初产妇第二产程、产后BMI≥24、新生儿体质量≥4. 0 kg、盆底肌力3级、合并尿失禁是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因素(P0. 05)。多因素分析:经产妇、阴道分娩、初产妇第二产程、产后BMI≥24、新生儿体质量≥4 kg、盆底肌力3级、合并尿失禁是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高龄、阴道分娩、初产妇第二产程延长、分娩巨大儿、产后超重或肥胖等因素是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孕产期保健、预防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重点监测指标。孕期应重视体质量管理,监测胎儿体质量情况,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阴道分娩时应监测产程进展,尽量缩短第二产程,避免产钳、胎吸等阴道助产方式;加强相关知识教育,普及妇女对盆底功能障碍知识健康教育,从而从源头预防并减少P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张萍  唐晖  张玲 《中国妇幼保健》2023,(15):2725-2729
目的 研究新式经阴道盆腔脏器脱垂手术联合盆底肌电刺激对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尿道压力、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来医院诊治的POP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用新式经阴道盆腔脏器脱垂手术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盆底肌电刺激治疗,两组治疗期3个月。检测患者的盆底肌肉收缩力,用尿失禁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尿道压力,用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最大容受阈值、肛管静息压、直肠感知阈值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肛肠动力学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盆底肌肉收缩力评分、尿失禁评分均与治疗前相比升高,POP-Q分度中0度、Ⅰ度人数均与治疗前相比增加,Ⅱ度、Ⅲ度、Ⅳ度人数均与治疗前相比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联合组的盆底肌肉收缩力评分、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最大容受阈值、直肠感知阈值评分比对照组升高,尿失禁评分、肛管静息压评分比对照组降低,POP-Q分度中治疗后1个月的Ⅱ度人数均比对照组减少,治疗后3个月的0度、Ⅰ度人数均比对照组增多,Ⅱ度人数均比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盆底磁刺激治疗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期间在长春市妇产医院就诊的60例POP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盆底肌锻炼)、观察组(盆底磁刺激+盆底肌锻炼)各3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盆底肌手测肌力分级、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POP-Q评分、盆腔器官脱垂影响问卷(POPIQ-7)对比。结果对照组的肌力改善有效率为16. 7%(5/30),观察组的肌力改善有效率为80. 0%(24/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肌力均升高,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Ⅰ类、Ⅱ类肌肌力及Ⅰ类肌纤维的耐力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POP-Q评分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后POPIQ-7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盆底磁刺激对于产后早期的轻中度POP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优于单一盆底肌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