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粘附分子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病因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其中炎症反应与再灌注损伤关系密切,白细胞、内皮细胞(EC)粘附分子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粘附分子在再灌注损伤发生中的机制日益引起民关注。从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再灌注听凭发生机制,有助于进 下阐明再灌注损伤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为临床防治因再灌注损伤寻找新的治疗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缺血梗死会导致心肌细胞不可逆的损伤,而缺血组织恢复血流灌注时,会引起再灌注区心肌细胞及局部血管网显著地病理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共同作用可促使进一步的组织损伤。目前临床药物和介入手术等治疗方法不能有效恢复心肌梗死后心脏的功能或失活的心肌。神经调节蛋白-1不仅在心脏组织的结构完整性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促进心脏血管形成、调节心肌重构等方式减轻心肌损伤,这使人们认识到其在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巨大潜力。本文将对神经调节蛋白-1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细胞粘附分子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细胞粘附分子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上海长海医院心内科吴弘综述章同华审校缺血再灌注损伤病因复杂,涉及了多种因素,其中炎症反应与再灌注损伤关系密切,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在炎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粘附分子在再灌注损伤发生中的机制日益引起关注。从分...  相似文献   

4.
心肌缺血再灌注炎症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20余年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证明,炎症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1].经总结研究,发现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炎症损伤贯穿于心肌细胞损伤的全过程,且能够渗透到其他损伤因素中发挥作用,是十分活跃的中介因子.因此,近年,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已成为一个热门课题.本文就心肌缺血再灌注炎症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心肌梗死的面积密切相关,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助于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炎症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及时消除炎症渗入,将炎症反应和修复反应在空间上限制在心肌梗死区,是实现梗死区最佳愈合的关键。Foxp3+调节性T细胞参与调节各种生理和病理的免疫炎症反应。心肌梗死后,Foxp3+调节性T细胞可促进心肌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加速心肌梗死的恢复过程。现系统综述Foxp3+调节性T细胞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旨在深入了解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这可能有助于设计有效的方法来控制免疫反应,为心肌梗死提供新的潜在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缺血再灌注早期Toll样受体4蛋白(TLR4)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培哚普利组。培哚普利组灌服培哚普利4mg/kg,每日1次,共7d。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光镜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TUNEI,法检测细胞凋亡数及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中TLR4表达情况。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培哚普利组炎症损伤减轻;培哚普利组心肌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但高于假手术组(P〈0.05);培哚普利组心肌组织TLR4表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但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培哚普利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的细胞凋亡,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所介导的炎症反应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及时进行血运重建以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关键,但血流的突然恢复也会给缺血心肌带来更严重的二次损伤,至今尚未找到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有效方法。近年的研究发现,三方基序(TRIM)蛋白家族能够介导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及炎症等生物过程,同时还具有调节缺血性处理与促进膜修复的心脏保护功能,在MIRI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就TRIM蛋白家族对MIRI的作用及所涉及的分子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氧化氮(NO)在心血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舒张血管,抗粒细胞,血小板粘附和聚集作用。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O既有减轻再灌注损伤,又有介导灌注损伤的双重作用。调节体内L-精氨酸,NO合成途径,可望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稳定表达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冠脉左前降支45min,再灌注3h的方法,构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Sham)、心肌缺血/再灌注组(MI/R)、HIF-1α活化剂DMOG 心肌缺血/再灌注组(D MI/R)、HIF-1α抑制剂YC-1 心肌缺血/再灌注组(YC-1 MI/R);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心肌酶(CK-MB,LDH)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心脏组织HIF-1α蛋白表达;Evens blue/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TUNEL染色及Caspase-3,8,9活性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1)与MI/R 组相比,D MI/R 组的HIF-1α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心肌酶CK-MB、LDH的活性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并且心肌组织的病理损伤减轻;(2)稳定HIF-1α表达可明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且部分逆转了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Caspase-9与Caspase-3的活性升高。结论 HIF-1α稳定表达可抑制线粒体途径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脏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0.
E-选择素是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分子,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过程,与炎症或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白细胞的募集有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E-选择素表达明显增加,降低E选-择素的表达或阻断其作用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是近年来心血管疾病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现今对其损伤机制主要有以下认识:线粒体内膜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诱导了细胞的凋亡,但是否线粒体内膜通透性转换孔是细胞凋亡最终效应器仍在争议中;钙离子超载可以作用于钙敏感受体和钙调蛋白激酶II两个重要的钙离子生理靶点介导细胞的凋亡;大量活性氧释放介导氧爆发;内质网应激通路是不同于传统凋亡途径的新路径;中性粒细胞及炎症介质的浸润.而对其防治措施的研究主要包括: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药物治疗,干细胞移植.至今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机制及防治措施尚无明确统一的认定,此综述从分子水平讨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和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与Fas及Fas蛋白配体(Fas Ligand,FasL)基因表达的变化及与心肌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以穿线结扎或松扎左冠状动脉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64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假手术24h)、缺血再灌注I组(缺血30min、再灌注24h)、缺血再灌注Ⅱ组(缺备30min、再灌注72h)及缺血再灌注Ⅲ组(缺血3h、再灌注24h)。以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Fas与FasL蛋白水平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Fas基因mRNA的表达改变,并分析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Fas蛋白阳性染色指数与炎性细胞FasL蛋白阳性染色指数均增加,且均随缺血或再灌注时间延长而进一步增高; Fas基因的mRNA表达也上调,但以再灌注24h时达高峰;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呈大小不一的灶性坏死,坏死周围有爆炸性一细胞浸润。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Fas基因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及炎性细胞的FasL蛋白表达量均增加,心肌细胞凋亡与Fas/FasL系统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3.
内皮素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皮内素作为细胞因子之一,在局部通过特异性受体参与调节机体的许多生理活动及炎症反应,其生物特性及作用机理已阐明,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内皮素可能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着重探讨内皮素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病理作用,可能机制及其针对内皮素升高的治疗进展,为心肌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而临床上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尚缺乏有效的方法.近年发现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早期出现并呈动态变化,抑制其出现和发展会影响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的表现和预后.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进行干预可能成为未来新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5.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肌梗死急性治疗所不可避免的一种损害,它是由多种炎症因子及多细胞信号通路参与的复杂的炎症损伤反应,其具体机制涉及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及钙超载等,目前很多研究旨在探索其发生机制,以便尽可能减小这种损伤.新的因子和靶作用位点不断被发现,对未来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是一种核蛋白,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胞的细胞核中,可调节染色质结构、DNA复制和基因转录等.它对细胞正常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HMGB1作为一种损伤相关分子模式从细胞内向外释放时,在介导炎症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的信号分子及通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及功能探讨中医药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最新研究进展。冠状动脉闭塞后早期再灌注治疗可加重心肌损伤,成为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内皮细胞的损伤导致内皮结构和功能改变,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中非常关键的始发和促进因素,目前中医药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础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中医药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结构,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8.
<正>再灌注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逐渐增多,其引发的再灌注损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其发生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研究,近年来研究发现,固有免疫的成员之一Toll样受体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就Toll受体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发生机制展开综述。1 TLRs概述Toll样受体家族(TLRs)是最早被人类认识的免疫细胞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TLRs最初发现是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在体动物水平和整体生理学角度,探索Bnip3及线粒体自噬与心肌缺血再灌注发生时心肌组织损伤程度、心肌梗死面积大小以及心室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35只,通过结扎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心梗模型,分为假手术组、缺血30min组、缺血再灌注组分为再灌注15min、30min、60min组。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以评价左室功能变化,Wester n blot定量分析Bnip3蛋白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期的表达水平,HE染色、免疫组化(LC-3、BCL-1)及电镜观察心肌组织损伤程度和心肌细胞中线粒体自噬水平。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15-60min)大鼠血压明显下降(P0.05),心肌组织出现不可逆损伤,心肌细胞中出现线粒体自噬。Bnip3蛋白表达量在再灌注早期(30、60min)显著下降(P0.5)。结论 Bnip3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的病理生理改变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效果,因此探索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提高血运重建疗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分析了miRNA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炎症反应、血小板、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心肌损伤程度及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