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体外膜肺氧合转流在肺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移植术中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转流的效果。方法对23例终末期肺疾病患者行肺移植术(单肺移植16例,序贯式双肺移植7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常规行右侧股动、静脉穿刺置管,行ECMO转流辅助,转流期间维持激活凝血时间(ACT)160~200 s,流量控制在1.8~2.5 L/(m2.min),转流时间3.5~8.2 h。监测转流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动脉压(PAP)、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结果移植术顺利,麻醉全程生命体征平稳,ECMO转流后PAP及PaCO2明显下降,PaO2显著升高。术后未出现ECMO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移植肺功能丧失、支气管吻合口裂开而死亡各1例;术后1 a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4.8%(8/23);死于重症排斥反应及严重感染分别为1、2例。受者术后3个月、1 a及3 a存活率分别为86.9%、73.9%和52.2%,中位存活时间49个月,肺功能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 ECMO转流应用于肺移植术中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肺动脉高压,提高肺移植术的成功率及受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体外循环技术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术中的应用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2018年5月~2019年12月期间完成的25例体外循环辅助下TAVR术,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n=8)和心肺转流(CPB)(n=15)辅助的临床效果,另有CPB后转为ECMO辅助1例,ECMO后转为CPB又转回ECMO辅助1例。根据临床情况分应急组(n=13)和非应急组(n=12),对患者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 与ECMO组比较,CPB男性比例低,体质量轻,EF数值高(均P<0.05)。与非应急组比较,应急组男性比例低,体质量轻,EF数值高(均P<0.05)。术中资料与ECMO组比较,CPB组手术时长明显增加(P<0.01);与非应急组比较,应急组手术时长明显增加(P<0.01)。与ECMO组相比, CPB组术后血气动脉氧分压明显增高(P<0.01)、尿量明显减少(P<0.01)、CCU时间明显减少(P<0.01);与非应急组相比, 应急组术后血气动脉氧分压明显增加(P<0.01)、尿量明显增加(P<0.01)、CCU时间明显增加(P<0.01)。 结论 体外循环是保证TAVR安全开展的必备条件之一。CPB应作为循环辅助的首选方式,ECMO次之。应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以及术中出现的各种紧急事件,灵活选择循环辅助方式,以期达到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肺移植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观察其对改善麻醉效果和预后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2023年3月行单肺移植或双肺移植的70例患者。根据ECMO的应用将患者分为V-V组(34例)、V-A组(14例)和非ECMO组(22例)。比较三组围手术期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术中出血量和尿量、术后ECMO撤机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再次插管、二次开胸止血等不良事件。结果 三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和病因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ECMO组比较,V-V组和V-A组术中平均肺动脉压(mP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优(P<0.05),但术中出血量更多(P<0.05)。V-V组和V-A组住院时间更短(P<0.05),再次插管几率更小(P<0.05)。结论 ECMO可优化肺移植手术麻醉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危重患者生存率。但应注重其并发症的防范。ECMO是一种值得在肺移植麻醉中推广的有用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对11例股浅静脉闭塞症患者利用自体大隐静脉作大隐静脉—胴静脉转流术并建立临时性动静脉瘘,术后辅以抗凝药物治疗,术后3个月结扎临时性动静脉瘘。随访10例,随访时间11—67个月,6例转流静脉通畅,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率60%;4例闭塞,但未出现溃疡等严重并发症。提示原位大隐静脉—胭静脉转流术术后大隐静脉通畅率不高,但结合暂时性动静脉瘘手术,仍不失为治疗股浅静脉闭塞症的有效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磨玻璃结节CT三维重建精确定位在胸腔镜肺段切除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择期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的43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根据检查方法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0例。术前对照组采用导丝针(医用胶)定位,观察组采用CT三维重建精确定位,记录定位病变的时间及手术时间;统计定位成功、定位有效例数,中转开胸患者比例;统计术后气胸、出血、严重胸痛患者比例。 结果两组患者中转开胸患者比例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患者定位病变时间、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定位成功、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术后气胸、出血、严重胸痛患者比例显著降低(P<0.05)。 结论CT三维重建定位技术可提高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术前肺磨玻璃结节定位的成功、有效率,缩短定位病变、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网膜素的影响。方法:收集84例急性肾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患者使用连续静脉 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B组使用连续静脉 静脉血液滤过(CVVH)。记录患者治疗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尿量和平均动脉压(MAP);评估患者临床疗效;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炎性因子:CC类趋化因子配体10( CCL10)和血CXC趋化因子配体8( CXCL8)水平;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网膜素水平;记录患者ICU的住院时间、恢复尿量的时间、器官支持时间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尿量和MAP水平、治疗总有效率、生存率、ICU的住院时间、恢复尿量的时间、器官支持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r、BUN水平和CCL10和CXCL8水平均降低,且B组显著低于A组(P均<0.05);2组患者血清网膜素水平均升高,且B组显著高于A组(P均<0.05)。结论:不同CRRT模式均可有效治疗急性肾损伤,有效抑制炎性反应,改善肾功能,上调血清网膜素水平,但CVVH模式清除大分子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对11例股浅静脉闭塞症患者利用自体大隐静脉作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并建立临时性动静脉瘘,术后辅以抗凝药物治疗,术后3个月结扎临时性动静脉瘘.随访10例,随访时间11~67个月,6例转流静脉通畅,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率60%;4例闭塞,但未出现溃疡等严重并发症.提示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术后大隐静脉通畅率不高,但结合暂时性动静脉瘘手术,仍不失为治疗股浅静脉闭塞症的有效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前瞻性研究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常规手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疗效,总结更适合该类患者的手术方法.方法 3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VATS和常规单侧肺减容手术治疗,比较其近远期疗效,肺功能、血气分析及血IL-1和 TNF-α变化.结果 该组无死亡病例,VATS组胸管留置时间及镇痛剂使用时间短,术后2 d,IL-1 和 TNF-α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术后3月FEV1、TLC、RV、PaO2及6MWD改善程度VATS组优于开胸手术组(P〈0.05),术后24月相关指标VATS组和开胸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VATS肺减容手术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近期疗效优于开胸手术,远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治疗单侧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60例单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行腹腔镜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及传统开放手术(精索静脉曲张后腹膜高位结扎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术前和术后12、24及48 h分别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及内皮素(ET)水平。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两组血清CRP、IL-6及ET水平在术后12 h及24 h呈上升趋势、48 h呈下降趋势,观察组变化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单侧精索静脉曲张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行胃转流术后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37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胃转流术,手术前后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高血糖素样肽-1(FGLP-1)、餐后2h胰高血糖素样肽-1(2 h GLP-1),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1/FPG×FIns.结果 37例患者均获随访1年以上,29例达到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1.9%.与术前比较,术后FPG、2 h PG、及HbA1c呈显著下降,FGLP-1、2 h GLP-1及ISI则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FGLP-1、2 h GLP-1与ISI呈正相关(r分别为0.64、0.58,P<0.01或<0.05).结论 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有明显效果,其作用机制之一是术后患者肠源性GLP-1的分泌增加进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联合胸膜粘连剂治疗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发性气胸患者32例作为治疗组,行经皮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联合胸膜粘连剂治疗气胸;随机抽取既往采用常规粗硅胶管闭式引流粘连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30例(93.7%),无效2例(占6.3%);对照组有效28例(87.5%),无效4例(12.5%),2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胸痛时间、伤口愈合时间、胸膜腔气体吸收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肺复张时间、复发率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经皮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联合胸膜粘连剂治疗气胸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妥善建立大鼠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方法,研究肺血管重构和右心室的改变。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41只,随机分为12组,采血加入凝血酶200 U/ml,体外制备栓子,经颈静脉注入栓子,制备肺栓塞模型,2周后同法进行二次栓塞,全程腹腔注射纤溶抑制剂氨甲环酸,达目标时间后用右心导管法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开胸取肺组织,HE染色及弹力纤维染色,观察肺组织和肺血管结构的变化;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肺动脉相对中膜厚度(PAMT)和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取心脏组织测定右心室游离壁(RV)和左心室加室间隔(LV+S)的重量比即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结果①动物模型成功率85.1%(120/141);②4周组至12周组肺动脉压明显升高(P均〈0.01),8周后RVH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8周组P〈0.05;12周组P〈0.01);③8周和12周组肺小动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中膜平滑肌细胞明显增生,PAMT和WA/TA值明显增大(P均〈0.01),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肺动脉有显著重构;④mPAP、RVHI与PAMT有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681和0.690,P均〈0.01);mPAP、RVHI与WA/TA有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677和0.794,P均〈0.01)。结论用二次栓塞并应用氨甲环酸抑制纤溶,成功制备了大鼠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模型;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肺动脉重构,继之出现右心室重构;栓塞时间越长肺动脉高压越明显;肺动脉重构与肺动脉高压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刘秀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890-4892
目的 研究不同的麻醉干预方式,术中输注丙泊酚和利多卡因对老年心脏转流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选择我院老年心脏转流手术患者160例,分为四组,各40例.对照组(A组)常规麻醉;干预组(B组)术中输注丙泊酚;利多卡因干预组(C组)术中输注利多卡因;利多卡因+丙泊酚干预组(D组)术中输注利多卡因+丙泊酚.监测并检验患者入室后(T0)、心肺转流时(T1)及术毕1h时(T2)脑动-静脉氧含量差(Ca-jvDO2)、颈内静脉球的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率(ERO2)和颈内静脉-动脉血乳酸浓度差(ADVL)、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浓度;气管导管拔除后10 min以ICU精神错乱评估法(CAM-ICU)行全麻苏醒期谵妄诊断.术前1d、术后1、3、5、7d评定患者MMSE评分并记录患者POCD、苏醒期谵妄发生率等.结果 与T0时比较,四组T1-2时SjvO2及NSE、S100β蛋白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A组T1时S100β蛋白浓度、NSE含量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1);D组T1-2时Ca-jvDO2、ADVL、ERO2显著性降低(P<0.05).与A组相应点比较,D组Ca-jvDO2、ADVL、NSE含量及S100β蛋白浓度显著性降低(P<0.05).与术前1d比较,术后4组患者MMSE评分均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B、C、D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点POCD的发生率及苏醒期谵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D组与A组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术中输注丙泊酚及利多卡因实施麻醉干预均有利于降低老年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联合干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郝伟 《山东医药》2011,51(24):89-90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认识其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以反映肝功能的不同的生化指标为标准,对248例可能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有意义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术后ALT为标准,年龄、高血压严重程度、心胸比例、左室射血分数为肝功能损害的高危因素(P〈0.05);以术后AST为标准,CPB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CPB尿量、血液回收量为高危因素(P〈0.05);以术后TBIL为标准,术前高血压程度、术前TBIL、CPB尿量、体外红细胞用量为高危因素(P〈0.05);以术后DBIL为标准,心胸比例、术前高血压程度、术前DBIL、术前TBIL、体外红细胞用量、术后带管时间为高危因素(P〈0.05);以术后ALB为标准,心功能分级、术前脂肪肝程度、术前AST、术前ALB、术前GLO为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术前的心功能、肝功能客观指标以及CPB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带管时间等因素是行体外循环下CABG术后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术前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对开胸手术术后心肺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80例ASAⅠ-Ⅱ级择期需行开胸手术的成年患者,将患者分为肺通气功能正常组(I组)及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组(Ⅱ组),每组40例。分别于患者术后当天、术后第1、2、3天监测循环、呼吸系统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心肺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Ⅱ组发生率虽高于I组,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对开胸手术无很大影响,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肺切除范围对患者肺动脉压的影响。方法术中直接测量并记录52例肺叶切除(A组)和19例全肺切除(B组)患者肺动脉压。术前1周和术后10-12 d分别对A组的35例患者和B组的1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测量肺动脉压和右心排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肺动脉压升高,与术前比较,P均〈0.01。术后B组肺动脉压为(19.82±2.67)mmHg,与A组(16.84±3.31)mmHg相比,P〈0.05。结论肺切除术后患者肺动脉压升高,且升高程度随着肺切除范围的扩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周荣  汪际  李奕卓 《肝脏》2024,(3):342-344
目的 探讨顽固性腹水患者的腹腔大隐静脉转流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6例应用腹腔大隐静脉转流术治疗顽固性腹水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资料,总结护理方法及患者对手术的配合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腹围较前明显减少,腹水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及消退,尿量也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患者术侧下肢皮温、色泽正常,双下肢水肿均得到减轻,足背搏动良好,无出血倾向。结论 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和并发症的护理工作,能保证手术成功,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8.
体外静脉-静脉转流在肝移植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离心泵行体外静脉-静脉(V-V)转流的技术,成功地应用于2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结果表明:(1)肝移植手术使用V-V转流,腹腔内脏及下肢血液循环得到保证,避免了无肝期酸硷平衡失调和开放循环后电解质的紊乱;(2)使用离心泵能较好地控制转流期间体内外血流量的平衡,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3)血液变温器的使用可防止转流中及术后低温;(4)部分肝素化使激活凝血时间(ACT)控制在200秒左右,既可预防转流中循环管道系统凝血,又可避免因全身肝素化使手术出血增加。  相似文献   

19.
使用离心泵行体外静脉-静脉(V-V)转流的技术,成功地应用于2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结果表明:(1)肝移植手术使用V-V转流,腹腔内脏及下肢血液循环得到保证,避免了无肝期酸硷平衡失调和开放循环后电解质的紊乱;(2)使用离心泵能较好地控制转流期间体内外血流量的平衡,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3)血液变温器的使用可防止转流中及术后低温;(4)部分肝素化使激活凝血时间(ACT)控制在200秒左右,既可预防转流中循环管道系统凝血,又可避免因全身肝素化使手术出血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肺移植术后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率与术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无锡市人民医院2002年至2009年50例肺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房颤持续5 min以上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及术前一般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13例患者(26.0%)发生房颤,房颤组术前左心房内径(37.38±6.79)mm大于非房颤组中术前左心房内径(32.70±7.22)mm,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左心房内径≥40 mm的患者高于非房颤组[50.0%(8例)对23.5%(8例),x2=5.329,P=0.021],房颤组与非房颤组在性别、年龄、肺移植种类、原发疾病、术前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功能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分析发现术前左心房内径≥40 mm是肺移植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系数为4.622.结论 房颤是肺移植术后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为26.0%,左心房扩大是肺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