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SOCS)3基因甲基化状态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治疗反应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衡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9例行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的老年PV患者(PV组),根据疗效分为控制组(48例)和未控制组(61例),另选择门诊30例的健康老年志愿者(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MSP)检测受试者血清SOCS3基因甲基化表达,分析SOCS3基因甲基化表达与PV患者临床特征及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反应的关系。PV患者出院后随访至2021年6月,分析SOCS3基因甲基化与PV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PV组SOCS3基因甲基化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t=20.165,P<0.05),白细胞计数>10×109/L、血小板计数>450×109/L、血栓栓塞PV患者血清SOCS3基因甲基化表达显著高于白细胞计数≤10×109/L、血小板计数≤450×109/L、无血栓栓塞PV患者(P<0.05)。控制组SOC...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丝素蛋白(SF)/壳聚糖(CS)生物支架复合诱导后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修复老年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分离培养及诱导BMSCs,将成功诱导后的BMSCs接种在SF-CS生物支架上构成修复体.54只16~18月龄兔,随机分为支架修复体组、单纯支架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采用右膝关节制备软骨缺损模型并植入支架.术后4、8、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和改良Wakitani法组织学评分. 结果 SF-CS支架为相通性好的多孔结构,孔径平均151.72 μm,孔隙率为(92.72±4.78)%,吸水膨胀率为(141.10±6.87)%.BMSCs诱导后在SF-CS支架上生长良好,增殖活跃.12周时,支架修复体组软骨缺损基本修复,Ⅱ型胶原明显的阳性反应,生物材料基本吸收;单纯支架组以纤维样组织修复为主,Ⅱ型胶原阳性反应弱,未见支架残留;空白对照组修复不良;改良Wakitani评分显示支架修复体组优于单纯支架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SF-CS生物支架可以作为BMSCs载体修复老年兔膝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羟基磷灰石(HA)复合β-磷酸三钙(TCP)对新西兰大白兔上颌窦提升术中的成骨和成血管的影响。方法 细胞实验部分,提取新西兰大白兔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将细胞分为空白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对照组(细胞的培养基中添加1%的β-TCP后培养)、实验组(细胞的培养基中添加1%的HA复合β-TCP材料);CCK-8实验检测HA复合β-TCP材料对BMSCs的生长活性的影响,茜素红、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HA复合β-TCP材料对BMSCs的成骨分化的影响。将生理盐水、1%β-TCP、HA复合β-TCP材料依次应用到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新西兰大白兔的上颌窦提升术中;免疫组化检侧各组标本中的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标本中成骨相关蛋白成骨基因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骨桥蛋白(OP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实验组、对照组细胞的生长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对照组细胞矿化结节数量、碱性磷酸酶的阳性比例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矿化结节数量、碱性磷酸酶的阳性比例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应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2、3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4月收治的58例基因2、3型CHC患者,采用抽签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29例。给予对照组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接受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HCV基因分型。结果 观察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和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分别为72.4%和8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8%和65.5%(P<0.05);在治疗4周末,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5.8±2.1)×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3.7±1.9)×109/L,P<0.05】;在治疗12周结束时,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4±0.4)×109/L和(99.60±24.2)×109/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9±0.9)×109/L和(82.01±14.8)×109/L,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终止治疗情况。结论 应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2、3型CHC患者近期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PSE治疗组36例和联合组36例,分别行PSE治疗或PSE联合TIPS术治疗,随访1年。结果 在治疗后1 w,联合组外周血PLT和WBC计数分别为(76.1±25.8)×109/L和(4.2±1.2)×109/L,显著高于PSE治疗组【分别为(45.8±13.7)×109/L和(2.4±0.5)×109/L,P<0.05】;在治疗后12 m,联合组外周血PLT和WBC计数分别为(59.3±18.7)×109/L和(2.8±0.9)×109/L,显著高于PSE治疗组【分别为(45.6±14.2)×109/L和(2.0±0.6)×109/L,P<0.05】;联合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7.9...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载量的相关性。方法:联合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及荧光毛细管电泳技术,对19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HLA-G 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的检测;采用实时PCR方法检测患者血清HCV病毒载量。结果:慢性HCV患者HLA-G基因型(+14 bp/-14 bp)、(-14 bp/-14 bp)及(+14 bp/+14 bp)的频率分别为41.8%、47.5%、10.7%,HCV载量分别为9.405×106(1.012×106~4.715×107)IU/mL、8.200×106(1.465×106~3.28×107)IU/mL、1.080×1011(7.995×105~5.300×107)IU/mL。携带不同HLA-G基因型患者的HCV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G...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小板数值与CD19-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0年5月84例接受CD19-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CAR-T细胞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组(46例)和CAR-T细胞治疗后MRD阳性组(38例),比较2组患者CAR-T细胞回输当天及回输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的血小板数值。结果:CAR-T细胞治疗后MRD阴性组在CD19-CAR-T细胞回输时和回输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的中位血小板数值分别为109.0×109/L、57.0×109/L、83.7×109/L和35.0×109/L,明显高于MRD阳性组的31.5×109/L、24.0×109/L、18.0×109/L和18.0×109/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数值与CAR...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应用无水乙醇或聚桂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肝囊肿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97例单纯性肝囊肿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在超声引导下分别应用无水乙醇(n=48)或聚桂醇(n=49)行硬化治疗,随访6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 在术后6个月,聚桂醇组和无水乙醇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0%和98.0%,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 d,聚桂醇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4.9±0.9)×109/L、(4.4±0.9)×1012/L和(118.8±16.5)×109/L,与无水乙醇组【分别为(5.1±1.1)×109/L、(4.6±0.7)×1012/L和(120.5±22.4)×109/L,P>0.05】比,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聚桂醇组血清Cor、CRP和NE水平分别为(231.6±34.5)ng/mL、(11.5±1.7)m...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多孔羟基磷灰石(HA)血管化程度的可行性。方法对10例眶内植入HA义眼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增强特征,并与增强M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A眶内植入术后早期(2—4周),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球体前部分血管分布情况、分布密度;后期(术后3—6个月)则显像不明显。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眶内植入术后早期的血管化评价,后期则明显受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作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骨形态蛋白2(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并观察其在兔尺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将兔BMSCs分离、培养及成骨诱导后,接种于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扫描电镜下观察复合情况。将5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各18只,于无菌条件下造成右侧尺骨中段10mm长缺损。观察组植入BMSCs-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对照组植入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均不做任何内外固定。各组术后4、8、12周每组随机处死6只,分别行骨缺损处的放射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成骨诱导后的BMSCs均匀分布在煅烧骨表面及孔洞内,与煅烧骨表面贴附紧密,细胞呈圆形,表面光滑,胞体较大,直径15μm。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观察组和对照组Lane-Sandhu放射学评分、组织学评分均逐渐升高,P均<0.05;空白组无变化,P均>0.05。术后4、8、12周,观察组和对照组Lane-Sandhu放射学评分、组织学评分均高于空白组,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结论 BMSCs能够较好地与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进行体外复合培养,BMSCs-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植入有助于兔尺骨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复合涂层多孔钛合金试件植入对兔股骨中段骨整合的影响。方法构建多孔钛合金试件48件,随机取24件制备BMP-2复合涂层多孔钛合金试件。选择雄性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12只。对照组双侧股骨植入多孔钛合金试件,观察组双侧股骨植入BMP-2复合涂层多孔钛合金试件。多孔钛合金试件植入4、8周后,每组随机取6只,空气栓塞法处死,右侧股骨Micro-CT断层扫描,获取股骨骨体积分数(BVF)、组织矿物密度(TMD)和骨微观结构指标骨小梁相对体积(TBV)、骨小梁厚度(Tb. Th)、骨小梁间隙(Tb. Sp),并测试植入体与股骨结合强度(即拔出多孔钛合金试件时最大拔出力);左侧股骨于低真空扫描电镜下观察植入体-股骨界面骨形成情况,丽春红法染色检测植入体骨长入面积百分比,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植入体-股骨界面骨组织成骨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Osx)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多孔钛合金试件植入4、8周股骨BVF、TMD、TBV、Tb. Th均显著升高,Tb...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使用构建兔脊柱结核模型的相同方法用以构建新西兰兔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动物模型,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价。方法 48只新西兰兔采用数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16只、对照组16只、空白组16只。实验组于第6腰椎(L6)上终板下方钻孔,填入明胶海绵,在其中浸注种植M5羊种布鲁杆菌弱毒苗混悬液0.1ml(3×10 8CFU/ml);对照组浸注0.9% NaCl溶液0.1ml;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 结果 术后8周兔存活率实验组为75.0% (12/16)、对照组为87.5% (14/16),空白组为100.0% (16/16)。实验组术后4周CT扫描三维重建结果显示5只出现椎间隙变窄,MRI检查结果显示7只有椎旁软组织脓肿形成;对照组未出现椎旁软组织脓肿形成,椎间隙无变化。实验组术后8周行CT扫描三维重建复查,结果显示8只出现椎间隙变窄,MRI检查结果显示10只出现椎旁软组织脓肿形成及椎间盘信号改变;对照组未见椎旁软组织脓肿形成及椎间盘信号改变。实验组术后8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兔椎旁软组织均有病变组织细胞增生及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对照组与空白组未出现病变组织细胞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在新西兰兔腰椎椎体的上终板下钻孔、明胶海绵填塞、浸注种植M5羊种布鲁杆菌弱毒苗、石蜡封闭孔道的方法,可成功构建兔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柞蚕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SF-HA-BMSCs)构成的组织工程骨对兔桡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TSF-HA与成骨诱导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进行复合,构建新的组织工程骨.取36只12月龄老龄日本大耳白兔于左侧桡骨中段造15mm长的骨缺损区.实验分为3组(A、B、C组各12只).A组:TSF-HA+ BMSCs,B组:HA+ BMSCs,C组:无支架组.分别在术后8和12w摄取X线片,观察骨缺损区的修复及骨塑性情况,骨缺损区组织标本采取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比较8和12 w各组的骨修复情况.结果 成功培养出了BMSCs,且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状态良好.骨缺损修复术后8、12wX线检测显示,A组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最好,B组次之,C组几乎没有修复作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表明,8w时与B组或C组相比,A组新骨生成最多,骨修复最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w后取桡骨观察证实:实验组支架大部分被吸收,骨折处密度增高,骨质发白,实验对照组可见部分支架未被吸收,但骨折愈合良好;空白组骨缺损处被结缔组织填充覆盖.结论 TSF-HA组织程化骨具有很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有望成为新骨缺损修复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抗阻训练配合有氧运动用于冠心病支架植入术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摸球法,将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实施冠心病支架植入术的10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有氧运动,观察组采用弹力带抗阻训练配合有氧运动。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性别χ2=0.152,P=0.696>0.05;年龄t=0.977,P=0.331>0.05;病程t=0.994,P=0.322>0.05;高血压χ2=0.164,P=0.685>0.05;高血糖χ2=0.043,P=0.836>0.05;血脂异常χ2=0.044,P=0.834>0.05);护理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相比对照组较高[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t=3.205,P=0.002<0.05;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t=2.773,P=0.007<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t=3.303,P=0.001&l...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诱导的成骨细胞与3-羟基丁酸/3-羟基己酸共聚物(PHBHHx)支架材料的体外相容性,进一步验证PHBHHx材料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SD大鼠BMSCs诱导的成骨细胞与PHBHHx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的复合情况,用MTT法检测材料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成骨细胞在PHBHHx支架材料表面及孔隙中能较好地黏附和增殖。结论 PHBHHx与成骨细胞有良好的体外相容性,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输注血小板改善肝硬化并发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出血风险的疗效不确切,且可能导致潜在的并发症。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rhTPO)能否减少肝硬化患者术前输注血小板。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4月在西京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进行手术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0例和肝细胞癌患者36例,均需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术或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术前给予rhTPO 15000U皮下注射,1次/d,连续应用10 d。结果 在76例患者中,血小板计数为40~50×109/L组23例,血小板计数<40×109/L组53例;两组患者在治疗第8 d时,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较基线明显升高【>50×109/L,分别为(76.0±26.6)×109/L和(54.4±24.3)×109/L]。在治疗第12 d,两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达到高峰[分别为(95±34.8)×109/L和(67.9±25.1)×109/L],在治疗后第30 d,血小板计数降至基线水平;应用rhTPO治疗后,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对血凝功能无明显影响,两组未观察到门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rhTPO可作为肝硬化并发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术前血小板输注的替代疗法,能降低术中出血风险,且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刘成帅  吴现泉  张璞  宋坤 《肝脏》2023,(12):1426-1429
目的 探讨PLT、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IV型胶原(CIV)、脾脏直径(SD)、肝脏硬度值(LSM)以及联合LSM、SD、PLT获得的LSP评分等肝纤维化指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HBC)患者食管静脉曲张(EV)的评价作用。方法 回顾2019年1月—2022年3月在北大医疗淄博医院住院治疗的162例HBC患者资料,其中男105例、女57例,年龄54(40,76)岁。HBC符合诊断要求。依据胃镜情况进行EV分组。结果 162例HBC患者中无EV、轻中度EV以及重度EV分别为27例、59例及76例。无EV组、轻中度EV组和重度EV组PLT为122(76,140)×109/L、76(56,102)×109/L及58(44,81)×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EV组HA、LN、PⅢNP及CIV分别为258.2(105.6,580.5)、107.5(60.7,142.9)、14.0(6.8,17.2)及128.0(63.2,264.5)μg/mL,分别与轻中度E...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男,70岁,因“间断头晕、头痛,伴心慌1月余”于2020年6月9日入我院心内科,住院期间血常规提示RBC、PLT计数明显降低,WBC计数偏低,遂转入我院血液科进行进一步诊治。既往有冠心病支架植入病史2年,近2年常规体检未发现血常规结果异常。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脾不肿大。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检查:WBC计数3.4×109/L,RBC计数2.39×1012/L,PLT计数20×109/L。外周血涂片检查:原始粒细胞占58%;PLT单个、小簇分布,散在易见,形态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9.
雌二醇洗脱支架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雌二醇(E2)洗脱支架植入对高脂喂饲兔腹主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兔高脂喂饲后分别于腹主动脉植入裸金属支架、磷酸胆碱(PC)涂层支架和17β-E2洗脱支架,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蛋白印迹方法观察17β-E2洗脱支架抑制内膜增生的作用及机制。结果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壁ERK迅速活化,磷酸化ERK(p-ERK)在术后0.5 h时达峰值。各组支架植入12周时血管内膜均明显增厚。E2洗脱支架组新生内膜面积较裸金属支架组减少36%。支架植入后0.5 h时E2洗脱支架组p-ERK表达明显低于裸金属支架组。2周时E2洗脱支架组内皮化率明显高于裸金属支架组及PC涂层支架组。结论 E2洗脱支架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实验兔支架植入后的血管内膜增生;与普通裸金属支架对比,E2洗脱支架能够加速支架段血管的再内皮化;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ERK1/2可能介导了支架植入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作为支架药物载体的可行性及携带雷帕霉素的PLGA涂层支架的抗内膜增生作用。方法:在14头微型猪的3支冠状动脉分别植入钴铬合金裸支架(CoCr-BMS)、不载药的PLGA涂层支架(PCOS)和PLGA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PLGA-SES)。分别在支架植入后1个月和3个月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然后分离支架段血管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共有12头动物存活,其余2头动物可能因麻醉剂相关的呼吸抑制而死亡。支架植入后1个月和3个月,不载药的PLGA涂层支架新生内膜面积和晚期管腔丢失与CoCr-BMS组相近,而PLGA-SES组则明显低于CoCr-BMS组。组织形态学示3组支架段血管损伤积分、炎症积分及再内皮化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猪冠状动脉支架模型中,PLGA涂层的支架设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携带雷帕霉素的这种支架可抑制新生内膜形成,预防支架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