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T2DM)采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于本院内分泌科2019年12月份到2020年12月份入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52例,结合患者个人意愿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针对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皮下胰岛素注射法(多次),针对2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法,...  相似文献   

2.
李红秀 《医疗装备》2020,(4):158-159
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规范化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和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规范化护理,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5±1.2)d、(16.7±3.0)d,均短于对照组的(5.6±1.8)d、(19.6±4.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高于观察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规范化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的血糖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高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泵使用中的胰岛素基础输注量.方法 选择有适应症的高龄T2DM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调整合适的胰岛素基础输注量,记录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结果 胰岛素泵治疗后血糖均在短时间内平稳下降,无低血糖发生.胰岛素基础输注量占全天胰岛素总量的33.3%~50.0%,平均为39.2%,低于《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2010)》的下限.结论 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泵时,须减少胰岛素基础输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 (CSII)与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对 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分别用(CSII)和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 (MDI)对同期住院的 60例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强化治疗 8~ 1 0d。其中 40例接受胰岛素泵治疗 (2 0例采用MiniMed胰岛素泵 ,2 0例采用H -TRONV1 0 0胰岛素泵 ) ,2 0例接受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以血糖在 4 .4~ 8.0mmol/L作为糖尿病理想控制目标 ,并至少 2d。结果 CSII组糖尿病患者较MDI组达标时间短 ,且低血糖的发生明显减少。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更符合人体的生理需要 ,可以有效地控制 1d的血糖波动。所以 ,该治疗方法不仅适用 1型糖尿病患者 ,也适用于 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0年10月60例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0年11月~2011年4月60例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然后分别对两组患者从输注障碍、异常高血糖、低血糖反应和局部反应、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从输注障碍、异常高血糖、低血糖反应和局部反应较对照组发生少,满意度高,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减少输注障碍及血糖异常波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经糖尿病营养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饮食控制治疗)和营养治疗组(常规饮食控制治疗+糖尿病营养治疗),各120例;就两组治疗结果展开对比.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组血糖水平表现,无明显差异(P>0.0...  相似文献   

8.
<正>胰岛素泵作为一种新的降低血糖的治疗手段,由于治疗周期短,降糖效果平稳显著,逐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起来。我院内科自2009年2月应用美国美敦力牌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以来,先后为12例患者进行强化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总结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配合要点及对比其护理效果.方法:于我院内分泌科室中随机抽取144例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规定患者为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经我院诊治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含有患者7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案,而实验组...  相似文献   

10.
朱莉 《药物与人》2014,(8):209-2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Ⅱ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就治的T2DM患者12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4例按常规胰岛素泵护理方法,观察组6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置泵后的护理工作,并且及时查找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原因,对出现的原因进行消项处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有效的控制血糖,缩短了治疗疗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的发病率已日益增高,对糖尿病的积极治疗至关重要。强化控制血糖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胰岛素治疗是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而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是在非进餐时间,胰岛素泵每时每分都在泵入一定量的胰岛素进入皮下,可视为基础胰岛素,每一个时段泵  相似文献   

12.
王凤 《现代保健》2009,(16):93-94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生化特怔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是其病理和生理的主要特点,能引起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代谢紊乱,而高血糖与糖尿病并发症密切相关。每年5%-10%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达标。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结果表明:微血管的发生率随糖化血红蛋白的上升而上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治疗期间的护理需求,评价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以及自我效能等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内分泌科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性护理干预),各60例.比较2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自我效能评...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类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时β细胞产生的胰岛素不足引起的.目前,全球约有3.92亿2型糖尿病患者,相当于世界人口的6%.现阶段在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口服降糖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单纯的药物治疗方法还难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也就需要相关医学人员能够进行2型糖尿病治疗模式的不断优化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模式(staged diabetes target management,SDTM)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的影响.方法 以2019年3月—2020年3月本院内分泌科54例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7例,患者出院后通过SDTM系统追踪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内分泌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98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泵联合指尖血糖监测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55%(P<0.05);观察组的空腹血糖为(5.64±0.75)mmol/L,低于对照组的(8.74±1.56)mmol/L(P<0.05);观察组的空腹胰岛素为(136.17±25.16)pmol/L,高于对照组的(118.26±21.45)pmol/L(P<0.05);观察组的空腹C肽释放指标为(4.15±1.37)ng/mL,高于对照组的(1.97±0.46)ng/mL(P<0.05)。结论: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状况,并延缓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在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仪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2型糖尿病患者66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的不同将其分为人数相同的实验组与参照组,其中实验组有患者33例,其治疗方法为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仪,参照组有患者33例,其治疗方法为胰岛素泵。结果:治疗前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早、中、晚餐前、睡前及早、中、晚餐后2h、凌晨2时血糖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上述时间段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相关治疗指标后可知,实验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明显较短,全天血糖波动值明显较小,同时其低血糖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实施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仪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是缓慢进展性疾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的两个主要发病机制。持续高血糖可导致或加重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如何保护β细胞功能,延缓糖尿病的进展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胰岛素泵模拟正常人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既更快更有效地将24 h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又减少了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目前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多偏重于时程、药物的选择、安全性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老年T2DM患者100例,治疗0周后统计患者的血糖水平,收集患者入院时相关资料并分析影响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治疗0周后,血糖达标率为58.00%;单因素及多...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控制高血糖状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在初诊和口服降糖药效果差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应用胰岛素泵控制高血糖状态的疗效。方法选择32例初诊的T2DM患者(NDM组)和64例口服降糖药效果差的T2DM患者(ODM组),两组血糖水平、体重指数(BMI)、年龄、性别构成等均匹配,均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结果(1)NDM组的血糖达标时间(GT)、胰岛素最大剂量均低于ODM组,P均<0.05。(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NDM组中影响GT的主要因素为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影响胰岛素最大剂量的因素是糖化血红蛋白、BMI;而在ODM组中影响GT的主要因素为年龄、FBG、病程,影响胰岛素最大剂量的因素是治疗前FBG和餐后2h血糖、病程。结论初诊的T2DM患者可能较口服降糖药效果差的T2DM患者对胰岛素泵降糖效果更满意。影响两组患者GT及胰岛素用量的因素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