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弦脉是临床常见脉,首见于《黄帝内经》,发展于《难经》,运用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从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出发,对弦脉涉及的脉诊、脉理等基本概念做了界定,进而指出了系统性研究弦脉主病及脉理效应的重要性,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相关中医古籍的反复研读,并参阅名医名家的研究论文和成果,结合对中医经典、中医学术和临床的思考,借鉴当代科技对脉象的综合研究和假说,为随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通过推理归纳张仲景对弦脉相关病证,如水饮、痛证、疟疾、中暍、胸痹、虚劳、腹满等的病机分析,引出了形成弦脉的基本病机为肝郁气滞、脉道失柔,病位在肝、胆,病因为风、寒、痰、劳、痛、郁、积的学术观点。最后,论述了弦脉的脉理效应有探索病因、预测病势、推理症状、类证鉴别、提示治法、判断预后、指导养生等多种。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对弦脉的治疗分别加入调肝、祛风、化痰3种特异性治法以提高临床疑难病的疗效。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论述的26种脉象中弦脉是主要脉象,对弦脉的形态、脉理、主病及脉理效应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具有独创性和实用性,对目前临床具有指导和实用价值,值得后世医学深入研究,传承发扬...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醉花窗医案》的分析探讨脉诊特色。该书作者王堉十分重视脉诊在临床中的应用,基本上是凭脉辨证,用脉理解释疾病的病因病机,并通过对脉象的诊查来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同时其脉诊精微多种诊法并用,在临证时善于依据脉象来指导临床处方用药。  相似文献   

3.
疑难杂病重脉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过程中 ,如何根据四诊证据的前后顺序进行分析 ,正确地辨证论治 ,一直是历代医家注视的重要问题。例如 :《内经》在指出辨证论治要四诊合参时 ,强调“欲知其要 ,则色脉是矣”。《难经》中又提出“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伤寒论》、《金匮要略》则提出辨证依据的前后主次序列 ,《伤寒论》六经辨证即明确提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论杂病亦强调“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中均以“辨某某病脉证…  相似文献   

4.
"平脉辨证"是《伤寒论》核心思想,涵盖凭脉阐述病机及辨析症候,解释六经辨病不同病因病机层次变化,重视疾病动态变化与发展;仲景倡导"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凭脉证辨别表里是应用《伤寒论》经方重要基础,应用脉法指导治疗是六经辨病精髓之一,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脉、证、方结合;少阴病篇不同病理层次脉象,具有动悉病证、辨别表里、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特点,涵盖决生死和辨病愈。善诊脉者,需对六部脉象详查并仔细推敲,对比各部脉象,辨出病证本质。周道红认为诊脉应先于问诊,避免对症状主观臆测影响对脉象信息客观判定,做到"恒常达变",创立双手诊脉法,"比类奇恒",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浅到深,全面获取脉象的信息,特点在于左右对照,初先总按左右脉象,感受六部脉象总的脉体信息,初步了解整体情况虚实性质;其次左右对比按脉,了解机体气血阴阳盛衰,此为运用《伤寒论》指导六经辨病的关键步骤;最后分部按脉,了解各脏腑虚实寒热、五行生克,是脏腑辨证重要环节,两手持脉时需在时间、空间、维度上保持一致性,平心静气、仔细体会各部脉象的脉体变化,比较分析所候脏腑气血阴阳,指导辨证处方;周晓玲继承周道红双手诊脉理论,结合《伤寒论》六经辨病,延伸应用双手诊脉法辨识少阴病,指导经方的应用。附双手诊脉法辨治少阴寒化虚劳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5.
脉诊乃四诊之一,是诊断疾病和判断疾病转归、预后的重要依据,历来为医家所重视.医圣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多次论及紧脉.本文旨在从紧脉的脉象、脉理、主病几个方面对仲景之紧脉作以浅析,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6.
林怡  梁海涛  曹云  戴铭 《天津中医药》2022,39(2):185-187
《救疫全生篇》又名《瘟疫辨明主治方法》,主要阐述了瘟疫相关症状的病因病机、临床体征、治法方药等.其辨治瘟疫的学术思想包括神气舌脉,明辨细诊;寒暑疟痢,重视兼证;详论夹证,以通为用;独创新剂,兼顾岭南.该书理论知识丰富,临床技能优良,可为后世研究瘟疫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刘真教授在辨治心律失常的过程中,临证四诊重视脉象,尤以重视平脉辨证,首辨虚实,即脉象沉取有力为之实,沉取无力为之虚。认为平脉辨证为判断虚实病机的关键。通过对两例病案辨治过程的分析,体现其临证思辨方式以及脉诊在辨治心律失常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脉诊作为中医四诊之一,是中医标志性诊法,是诊断疾病和判断疾病转归、预后的重要依据。自古脉诊研究著作甚多,有“心中了了,指下难明”之叹。清代旴江医家黄宫绣是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之一,学识渊博,精通医理,通晓各家,熟谙岐黄,尤善脉学,著脉学专著《脉理求真》,主张治病必先明脉理、识药性,提出“持脉之道,贵在活泼”的诊脉原则。围绕黄宫绣主张诊脉应灵活变通这一思想对黄氏脉学进行了探讨,在对黄宫绣其人、其书认识的基础上,着重以文献研究法对其著作中关于脉诊的部分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系统地从诊脉部位、胃气的判别、脉象主病3个方面分析了黄宫绣的“活泼”脉法,从而阐释了黄氏脉诊主张诊脉部位的多样性,判别胃气的灵活性与脉象主病的机动性。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黄宫绣在诊脉部位上提倡以临床实际为准,对脉诊中胃气有无的判断,认为既不能固守《脉经》以关脉候胃气的主张,也不能固守时令生克,而应以脉象的和缓从容为依据;在临床运用中应将脉象进行分类归纳,注重相兼脉象及独见脉,脉真从脉,症真从症,不宜拘泥;在重视脉诊的同时强调四诊合参。  相似文献   

9.
范晔 《北京中医》1992,(4):36-38
张仲景非常重视脉诊,《金匮要略》全书二十五篇,前二十二篇皆冠以“××病脉证并治“字样。在总共398条原文中,明确记载脉象的达140余条。书中脉诊的运用颇具特色,下面仅就所学作一浅析。一、以主脉指导辨证凡病皆有主证,同时也各有其特定脉象。《金匮要略》在此方面之运用颇具匠心。如《水气病》篇云:“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水为阴邪,阳虚气化不行,血脉受阻而见沉脉,可逐下其水以治之。又如《疟病》篇说:“疟脉自弦”。指出疟疾病主脉为弦。再如《痉湿暍病》  相似文献   

10.
寇志成  李廷保 《新中医》2021,53(14):32-34
为浅析清代孤本《祁氏家传外科大罗》的学术思想,整理分析《祁氏家传外科大罗》所涉及的以疮疡外科为主的38个专题及37首内服方剂,包括痈疽阳症阴症、肿疡溃疡、五善七恶等歌诀,四言脉诀、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等脉理脉诀,标本兼治、外治技法、药性总义等治法药理,以及16首辨治肿疡方、21首溃疡方等内容,认为《祁氏家传外科大罗》的学术思想主要是:取经尊贤,辨症明理;观察细微,歌诀为要;循按经络,重视脉象;手法精妙,方药相值。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浮脉主病辨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伤寒论》继承并发扬了《内经》、《难经》的脉诊理论,使脉象成为临床诊治的重要依据。本从献研究浮脉的脉象和机理,辨析《伤寒论》浮脉之主病分别为:主正常脉;主表证;主里证;主危证;主正气来复、病情向愈。从临床角度探讨研究《伤寒论》浮脉,对排除临床困惑,正确把握病情,辨证施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阳微阴弦脉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10017)周家滨指导:李铁君关键词冠心病可疑冠心病胸痹心痛脉诊笔者以《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为指导,系统观察了102例冠心病和可疑冠心病、可疑心绞痛患者的脉象,结合心电图及有...  相似文献   

13.
<正>脉诊是中医的特色诊治疾病方法,张仲景在继承《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难经》等汉代以前医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撰写出《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础。脉诊在仲景诊治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脉学方面有许多独特之处,在脉象与主病方面已形成体系,有关脉学的论述是后世研究脉学的纲领[1]。在《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原著篇名大多冠以"XX病脉证并治",在其条文中论述脉象者145条,占全书条文的1/3以  相似文献   

14.
张西俭老师以脉气脉质论阐释脉理、辨析病机,以察知机体邪正虚实及气机运动状态,并以此论执简驭繁指导临床。本文以高血压病的临床运用为例,简介老师的脉学思想,总结对本病的脉诊运用要点及辨治经验。  相似文献   

15.
宋银枝 《光明中医》2010,25(11):1956-1958
脉诊是中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一项诊断方法,趺阳脉诊是中医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趺阳脉的脉理渊源、诊脉部位、方法与原理以及趺阳脉诊与寸口、少阴脉诊关系等,阐述趺阳脉诊在辨病辨证、拟法遣方用药、预测病情、判断疾病预后等方面的临床应用。通过趺阳脉诊的现代研究,进一步论证了趺阳脉诊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强调中医辨病识证四诊合参,临床脉诊应不拘泥寸口而应重视趺阳脉诊等诊法。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上温病注重舌诊,相对忽略了脉诊的重要性。通过探寻温病经典著作——《温病条辨》中对于脉诊在温病诊治中的认识与运用,溯源温病脉诊,辨析温病脉象,鉴别伤寒温病,重视以脉测证,谨察独部脉象,从而构建了温病三焦辨证脉诊框架,亦确立了温病的脉证并治体系等,揭示脉诊在温病辨治中的重要的作用。提示医者在论治温病时,不可有"温病凭舌不凭脉"之偏见,即温病诊治重舌亦重脉。  相似文献   

17.
《治病法轨》为清末民国医家王雨三的毕生经验集萃。全书分三卷:上卷详辨阴阳、气血、表里、虚实,以脉理言病机、方证;中卷论及临床疑难变幻之奇症、险症及其治验,多为他医屡治不效,转而求治获效者;下卷则言各科证治扼要,皆为王氏积数十年经验累积,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该书脉络明确,理法兼备,探幽阐微,独出心裁,非人云亦云、尚事空谈者可比。主要学术思想为:治病求本,贵先识病;以脉定证,四诊合参;匡正除邪,顾护元气;重视温补,师古不泥。  相似文献   

18.
数脉为临床最常见的脉象,作为病理脉象,一般认为数脉主热证,但临证时还可见于虚证及寒症,尤其在内伤杂病中更为常见.笔者就数脉与虚寒证的关系探讨如下. 1 数脉的概念 对数脉的定义有多种,一般以一息五至以上,如《脉理求真》曰:"数则呼吸定息,每见五至六至,应指甚数." 《中医诊断学》教材(第五版)定义为:"数脉,一息脉来五至以上(相当于每分钟脉搏90次以上)."也有以一息六至以上为数脉,如《诊家枢要》:"数,一息六至,过平脉两至也."又有一息六至为数脉,一息七至为疾脉,一息八至为极脉等等,但三者主病无本质区别,常归纳统称为数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金匮要略》有关"虚劳病""血证"脉象的探讨与分析,并结合临床诊治"再障"的经验,得出点滴体会如下:慢性再障脉学辨治主要参考"虚劳病"脉学特点,以大脉和极虚脉为纲,以复合脉象为目,并结合其他诊法进行辨证论治;急性再障或慢性再障急性发作时,多参考"血证"脉象进行辨治。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关于脉诊的原文共有146条,约占全文的三分之一强。原本《伤寒论》中尚有“辨脉法”(34条)和“平脉法”(42条)两篇脉法的专论。再检阅《伤寒论》每篇的命题来看,又均以“辨××病脉证并冶”为篇名,说明其诊疾论病乃是以脉、证、治三者相结合的。综观全论的脉诊原文,约可概括为辨别证候、阐发病机、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四个方面的临床意义,兹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