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开腹后,将疝内容物还纳入腹腔后,在内环的内下侧紧缩缝合腹横筋膜与凹间韧带,使内环口缩小,只容精索通过。缝合时注意勿损伤精索。在内环处荷包缝合疝囊颈部,达到疝囊的高位结扎,封闭先天或后天产生的异常裂隙,保持腹膜的光滑和完整。术后注意事项同疝手术。讨论:腹股沟斜疝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腹膜的鞘状突未闭,而不是腹股沟后壁薄弱。因此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是疝囊的高位结扎和内环口的修补。我们可以用物理上的压强公式P=F/S(P代表压强,F代表受力大小,S代表受力面积)来阐述从腹腔内修补腹股沟斜疝的原理,从而说明本术式的可行性。腹壁上所受的压力强度P可以看作是一个恒定值,那么内环口面积S越大,作用于内环口的力F也越强。这样,腹腔内脏器从  相似文献   

2.
张振山  赵军 《淮海医药》1998,16(4):69-69
1997年初开始.我们对20例腹股沟斜疝或合并有腹沟斜疝患者,疝囊处理采取囊内高位关闭法,手术操作简化,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均为男性,年龄31~60岁,平均42岁。其中4例为睾丸鞘膜积液合并斜疝,2例为复发性斜疝,3例为难复性斜疝。6例为急性嵌顿性斜疝。2 手术要点 术中疝囊打开后先回纳疝内容物.不必离断疝囊及疝囊外游离至疝囊颈部;而直接于疝囊内用小拉钩向上拉开显露疝囊颈部。直视下4~#丝线高位连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 1 996年 8月至 2 0 0 0年 8月 ,在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手术中 ,采用皮下两针法缝合切口 2 80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2 80例中 ,年龄 1个月~ 1岁 95例 ,~ 2岁1 0 5例 ,~ 3岁 80例。腹股沟斜疝 2 2 0例 (其中男性 2 0 0例 ) ,鞘膜积液 60例。二、方法 在病儿腹横纹处作 2~ 2 5cm长的横切口 ,切开皮肤 ,用拉钩将切口下缘皮肤向下拉开 ,暴露外环口。鞘膜积液病儿需斜形切开腹外斜肌腱膜 ,腹股沟斜疝的病儿则不需要。男患儿 ,切开提睾肌 ,在精索血管前内方找出疝囊或鞘状突。疝囊切开证实后 ,将…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本组对26例腹股沟斜疝,常规切口,游离精索完整高位游离疝囊达内环口,不高位结扎疝囊,而用美国巴德公司提供的,由聚丙烯网做成的PerFix充填物,置入内翻的疝囊形成的腹膜前袋状腔,并无张力固定,然后将带圆形开口的平片置于精索后,腹横筋膜前,档在真疝位置,平片无须与腹股沟管后壁缝合,结果: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腹股沟斜疝,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小,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硬膜外穿刺针在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硬膜外穿刺针缝合关闭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结果全组单侧手术时间12-20min,双侧为25-40min。术中无出血、副损伤;术后1-2d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5d;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采用硬膜外穿刺针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安全、可靠、经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本组对26 例腹股沟斜疝,常规切口,游离精索,完整、完全、高位游离疝囊达内环口,不高位结扎疝囊,而用美国巴德公司提供的,由聚丙烯网做成的PerFix 充填物,置入内翻的疝囊形成的腹膜前袋状腔,并无张力固定,然后将带圆形开口的平片置于精索后,腹横筋膜前,档在直疝位置,平片无须与腹股沟管后壁缝合。结果: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腹股沟斜疝,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小,复发率低,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1975年10月以来,我们采用3%碘酊涂擦法处理斜疝结扎线外疝囊壁组织300例,随防2-15年100例,无鞘膜积液病例发生。 1 手术方法:按常规疝修补术切开皮肤及腹外斜肌腱膜,切开提睾肌,在精索的前内侧寻找疝囊。游离疝囊颈部适度并切断,将疝囊高位结扎。疝囊自行还纳入腹腔,间断缝合腹筋膜裂孔数针以缩小内环。翻转显露远侧疝囊内膜,拭净残腔内浆液,用3%碘酊棉球均匀涂擦囊壁内膜,约一分钟后用75%酒精棉球脱碘,仔细结扎疝囊残端出血点止血,逐层关闭切口.  相似文献   

8.
1病例资料 患者男,56岁.主因右下腹可复性包块20余年入院,行走时包块出现,有下坠感,包块偶及到阴囊上部,无其它不适感.查体:见右腹股沟区一拳头大小的包块(立位),呈梨形,远端达右耻骨结节处.平卧时,右腹股沟仍较饱满,有包块感,外环口扩大并有冲击感.故以斜疝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精索中上段明显粗大,触之柔软,于近似疝囊壁处切开发现是肠壁,故怀疑是滑疝,缝合肠壁后在内环口处向上作长约3cm的切口入腹腔,明确为滑疝,且是盲肠壁组成疝囊的大部分,故先将组成疝囊的肠壁从精索上游离下来,将其完整地纳入腹腔.后用McVay方法行疝修补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人恢复良好,2年随访未复发.  相似文献   

9.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由于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所致,而没有腹股沟管薄弱因素,因此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即可获得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 患儿83例,男78例,女5例。年龄1.2~5岁,平均2.1岁。其中有4例出现嵌顿。2 手术方式 行氯胺酮麻醉,于耻骨结节外上方1.5cm沿腹皮纹方向切口长约2.0cm,切开皮肤、皮下后钝性分离至外环。找到精索,剪开精索外筋膜及提睾肌找到疝囊,切开疝囊,仔细分离,避免撕破,用纱布钝性分离至疝囊颈部,轻轻向下牵引,贯穿缝扎,切除多余之疝囊,近端疝囊可缩回内环处,彻底止血,牵拉晕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游离精索法快速寻找腹股沟斜疝疝囊的效果。方法:对199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3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于术中行游离精索术寻找疝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游离精索法寻找腹股沟斜疝疝囊方便快捷,只要是腹股沟斜疝采用法即能有效缩短寻找疝囊时间。结论:游离精索法寻找腹股沟斜疝疝囊,手术时间短,方便快捷,周围组织损伤概率小,避免了传统手术中寻找腹股沟斜疝疝囊困难时嘱患者咳嗽,加腹压,盲目分离精索内组织等繁琐方法,不仅减少了寻找疝囊的手术时间,而且避免了不必要的副损伤如术中、术后出血,阴囊血肿,睾丸萎缩坏死,不育症,膀胱损伤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阴囊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1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阴囊微小切口(观察组)手术,同时选择经腹股沟管外环口体表投影处小横切口(对照组)手术9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囊血肿、切口愈合、术后复发等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中出血、术后精索内小血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囊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在寻找疝囊时更直接,更易操作,且切口隐蔽,术后出血、精索内小血肿发生少。  相似文献   

12.
张全超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162-2163
目的 总结分析经腹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内环外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采用改良经腹疝内环口腹膜外置术治疗的15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手术时间最短15 min,最长30 min,除1例因手术切口位置太高改变手术方式,中转率为0.63%,其余均痊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时间最长2年,最短2个月复发1例,为右侧斜疝,复发率为0.63%.结论 采用经腹疝内环腹膜外置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方法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费用低廉,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脐内侧韧带在预防大疝囊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较大疝囊的小儿腹股沟斜疝17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在小儿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缝扎后将同侧脐内侧韧带缝合覆盖内环口以进一步加强.结果 所有病例均于术后1~2 d治愈出院,随访3~18个月,术后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小儿腹腔镜下应用脐内侧韧带加强覆盖内环口治疗大疝囊小儿腹股沟斜疝可进一步减少术后复发,该手术方法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方法、疗效及优点。方法我院2006—2007年对193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可同时检查健侧是否存在隐匿疝,术后留院时间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较传统手术有其显著优点。结论因小儿腹股沟斜疝为胚胎期睾丸下降过程中腹膜鞘状突未能闭塞所致,腹股沟区薄弱并非其发病因素,故在仅作单纯的疝囊高位结扎即可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时腹腔镜下内环口及内环口周围的血管、输精管清晰可见,手术可避免因血管、神经损伤及导致缺血性睾丸炎发生,而且能同时检查和发现另一侧是否存在隐性疝,具有常规手术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周正  江滨  万兵 《东南国防医药》2003,5(2):121-121
我院外科自1998年起应用剥离的远端疝囊壁作为修补片,对37例各种类型疝患者行加强修补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疝患者男性36例,女性1例;年龄38~59岁15例,60~84岁22例。疝类型:腹股沟斜疝33例,其中巨大腹股沟斜疝6例,嵌顿性斜疝3例,复发性斜疝8例(1次疝修补后复发6例,2次疝修补术后复发2例);直疝1例,腹壁切口疝3例。1.2 手术方法1.2.1 取材 疝孔较大者疝囊一般也大,在常规剥离远端疝囊时,设计多保留一部分远端疝囊壁片组织,疝囊较大者不必完整剥离进入阴囊部位的远端疝囊,以  相似文献   

16.
腹股沟斜疝手术是普外科的常见手术,疝囊的内环处理和高位结扎以及后壁的修补,是手术的关键操作步骤.然而在腹股沟斜疝手术的实际操作中,对疝囊的高位结扎位置选择不恰当,内环缝合不到位和后壁修补方式选择不妥,手术后复发率明显升高.本文通过对50例手术分析,提出几点关键操作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7.
崔宇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471-3472
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70例.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70例全部为男性,年龄38~87岁,平均65岁,单侧直疝21例,其中复发性直疝2例,单侧斜疝41例,其中急性嵌顿1例.复发性斜疝7例,双侧斜疝6例,双侧直疝2例。 1.2材料与术式:主要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MycroMesh)。手术步骤:(1)持续硬膜外麻醉,手术切口、疝囊的显露、精索的游离与传统疝手术相同,疝囊处理亦用传统方法,即内荷包高位结扎并剪去剩余疝囊组织.若疝囊较大.则在中部横断后近端高位结扎、远端疝囊旷置。(2)显露耻骨梳韧带:先扪到耻骨结节,再找到与其相延续的耻骨支.将耻骨支表面的脂肪结缔组织向下推开.显露出附着于耻骨支表面的耻骨梳韧带,显露长度约2.0cm。(3)修剪补片.将补片剪成滑板形状,补片大小应超过腹壁缺损1.5cm,后方剪一钥匙孔,平铺于精索后.精索从钥匙孔通过,补片圆头与耻骨结节表面的腱膜缝合.应超过并覆盖耻骨结节1.5~2.0cm.补片下缘内侧部分与耻骨梳韧带缝合2~3针,外侧部分与腹股沟韧带缝合3~4针,补片外上缘与腹内斜肌、腹横肌边缘缝合,内上缘与联合腱及腹直肌鞘外缘缝合.  相似文献   

18.
在斜疝较大疝囊手术,远端疝囊积液不予切除,术后早期残留疝囊可发生积液,液体清黄或淡红,往往引起患者不安。1999年以来,笔者采用斜形中断疝囊和疝囊底部开窗方法,来预防残留疝囊积液,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复发疝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岁以上老年患者曾用传统方法修补后的复发性腹股沟疝12例,其中斜疝11例,直疝1例,行开放式囊结扎,并将网塞尖端固定在疝囊结扎处,塞入内环,再将成型补片平铺在精索后并缝合固定。结果本组12例均痊愈。平均住院6天,术后无切口感染,仅1例局部有积液。术后切口压迫24h,保留导尿2天。随访1~3年均无复发。结论应用人工合成补片植入,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疝,疗效可靠,肯定,复发率低,术后病人疼痛轻微,局部积液少,恢复快,总治疗费用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创筋膜闭合器辅助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内环皱褶明显的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在该院行双钩套扎针辅助单孔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结扎术的内环皱褶明显的腹股沟斜疝患儿21例,将微创筋膜闭合器经腹部合适位置穿刺进入腹腔,抓持内环皱褶处腹膜牵拉远离内环口使内环皱褶抚平,双钩套扎针辅助完成疝囊高扎。结果 21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40分钟,术中无输精管、肠管腹腔其他脏器损伤。全部患儿纳入日间手术管理,术后2~4小时恢复正常饮食,4小时后可自行下床活动,24小时内可出院。术后进行随访,患儿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医源性隐睾、复发疝、睾丸萎缩、脐部戳孔疝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内环皱褶明显的小儿腹股沟斜疝,建议使用微创筋膜闭合器,以降低单孔腹腔镜手术的难度,减少瘢痕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