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小儿疑难病证从痰论治何梅燕广西中医学院530001南宁市明秀东路21号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为肉眼可见、闻之有声的有形之物,如咳嗽、哮鸣等肺系疾病随咳嗽或呕恶而出的痰涎,使人们容易察觉和理解。无形之痰是由五脏功能失调尤其是肺脾肾三脏功能...  相似文献   

2.
<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痰鸣多因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各类病原体肺炎等未获得彻底有效治疗,加之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和病理特点,易造成咳嗽、痰鸣难消,病程迁延。笔者采用止咳化痰散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痰鸣患儿共83例,获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22例小儿患者均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就诊于我院门急诊的下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痰鸣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  相似文献   

3.
感染后咳嗽在临床上的发病率逐年提高,西医治疗效果一般,中医学自古就对咳嗽有着丰富的辨治理论和临证经验.结合中医理论和经典医籍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经验,欲从内风外风、有形无形之痰、肺脾肾亏虚、气机郁滞、久病血瘀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其病因病机和证治,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
六安煎是临床治疗风寒咳嗽或非风初感、痰滞气逆咳嗽的常用古方。小儿肺常不足、脾常虚,易生痰生湿,加之小儿为纯阳之体,痰易化热,临证需病证结合,故化裁古方六安煎为加味六安煎,用于治疗咳嗽病、肺炎喘嗽病、哮喘等多种小儿肺系疾病,临床取得较好疗效。附验案3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半夏厚朴汤治疗儿科病证验案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厚朴汤为《金匮要略》之方剂,原方主治梅核气。笔者根据其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效,用于气郁痰凝之小儿疾病,每获佳效。现介绍验案3则如下。1久咳陈某某,女,3岁,2006年2月6日初诊。咳嗽1月余。咳嗽以晨起明显,喉中痰鸣,咳甚则喘憋,吐白色稀痰,予抗生素静点、口服中成药糖浆治疗,  相似文献   

6.
感冒后咳嗽主要是指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经治疗后,急性期的感染症状好转,仍遗留咳嗽症状经久未愈,病程持续3~8周,排除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其他疾病,主要表现为程度不同的干咳、无痰或咯吐白色黏液痰。本院应用半夏枇杷糖浆治疗痰湿蕴肺型感冒后咳嗽患者196例,其临床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儿顽固性咳嗽临床多见,治疗较为棘手。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采用健脾化痰法为主治疗本病,能取得理想效果。因脾为生痰之源,健脾能堵绝生痰源头;肺为贮痰之器,化痰则清利贮痰处所。脾健肺清,痰除咳止,病能自愈。从小儿顽固性咳嗽的病机看,脾肺气虚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痰鸣迁延不愈的根本原因。咳嗽病变在肺,但发病与脾的关系极为密切。小儿肺常不足,形气未充,脏腑未坚,腠理疏松,表卫不固,肺主皮毛,风邪上受,首先犯肺。小儿脾常不足,脾主运化,肺气有赖于脾所运化之水谷精气充养,若久病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及水谷精微,而酿湿成痰,…  相似文献   

8.
痰热清注射剂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1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  杨聪亮 《光明中医》2008,23(10):1534-1534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剂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发热,咳嗽等临床表现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1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痰热清注射剂)和对照组(病毒唑注射剂),观察两组治疗1、2、3天发热、咳嗽评分及综合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发热、咳嗽的有效率及缩短上述临床表现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结论:痰热清注射剂治疗3天后对于改善呼吸道感染的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效果显著优于病毒唑,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肺炎喘嗽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肺炎喘嗽是儿科常见的急性热病,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属于中医“冬温”、“春温”、“咳嗽”范畴,发病率和病死率占儿科疾病之首。其病因病机主要为内外合邪,肺失宣肃,积滞内停,大肠传导失职,邪郁化热生痰,痰热闭阻。病位主要在上焦肺,常累及脾、大肠。痰是其主要的病理产物,痰阻气闭是病机之关键。由于小儿存在服药困难的特点,服药后常易导致呕吐,不能保证有效药量,  相似文献   

10.
小儿痰热壅肺证为肺系外感热病,属祖国医学"咳嗽""肺炎喘嗽""哮喘"及西医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范畴。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稍有不慎外邪入里化热,热邪灼津成痰,痰热阻肺,肺失宣肃,发为咳喘,其痰热壅肺证为小儿咳喘之最常见证型。我们采用麻杏化痰合剂治疗痰热壅肺证的患儿,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后咳嗽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后咳嗽为感冒等急性呼吸道感染后,感染本身的急性症状消失,但咳嗽仍迁延不愈的一种疾病。除呼吸道病毒外,其他病原体如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均可能引起感染后咳嗽,其中以"感冒"后最为常见,故又称为"感冒后咳嗽",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通常持续3~8周,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12.
从黏液类物质病理改变探讨痰证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痰”的涵义。“痰”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且富有特色的专业术语,由痰所导致的痰证常见:临床多种疾病中,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中医学认为:痰是津液形成的病理产物,其性黏滞,易阻滞气机;痰包括可见的经咳嗽、呕吐而出的有形之痰,及不可见的弥散于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无形之痰。痰证主要症状有:咳嗽咯痰、呕吐痰涎、胸脘痞闷、恶心纳呆、头晕目眩、喉中痰鸣、神志错乱、各种软性包块等,舌苔腻是痰证的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清代李用粹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气。"痰包括"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痰"黏滞难除,极易走窜,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百病兼生于痰,可以引起咳嗽、哮喘、不眠、眩晕、痫证、癫狂、梅核气、呕吐、噎膈、癥瘕、闭经、不孕症等疾病。治疗"痰"之为病,以治气为治痰开路,以治脾肾断痰之源,使痰无以生。  相似文献   

14.
感染后咳嗽(PIC)是我国儿童慢性咳嗽主要原因之一。张骠导师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并结合患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征象,认为小儿感染后咳嗽的关键病机是肺脾两虚为其本,风痰交阻为其标。治疗上注重标本缓急,调理脏腑气机,尤以肺脾为要。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治疗上重在宣肺降逆,止咳化痰,慢性缓解期以本虚为主,治疗上重在扶正固本,兼祛余邪。临床用药强调药量宜小,药性平和轻扬的原则,以达到药至病所而又不克伐脏腑之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咳嗽是小儿肺部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有一部分患儿由于治疗不当或调护失宜而致久咳不愈、且易反复发作。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一种病症。包括现代医学的慢性咽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范畴。祖国医学将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的叫做咳嗽。该症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尤以冬春为多,外界气候的冷暖差别,小儿机体的抗病能力常可影响小儿肺气宣肃,造成久咳不愈。  相似文献   

16.
小儿御邪、抗病能力不强,容易被外邪所侵,且寒、热等六淫邪气常与风邪兼夹从口鼻、皮毛等入侵.小儿肺为娇脏、为华盖,故邪气首先犯肺,导致肺系疾病发生;而又因小儿脏气清灵,故而易趋康复.小儿感冒后咳嗽经积极治疗后感冒的症状均可消失,仅留下咳嗽、少痰或无痰,伴咽痒等症状.中医可从“风痰”论治,运用川芎茶调散加减以驱除风邪,消除气道痉挛,使肺的宣降运动得以恢复,与之有母子关系的脾脏的运化功能正常,从而使得风祛痰消咳止.  相似文献   

17.
<正>咳嗽是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最常见病症,约占门诊量的50%~([1])。临床上根据有痰无痰可分为有痰咳嗽(湿性咳嗽)和无痰咳嗽(干性咳嗽)~([2])。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干性咳嗽疗效较好。1病因病机外感风邪。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且"肺常不足",腠理薄弱,卫外不固,易于感受外邪。"风为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3月~2007年9月,门诊治疗的158例小儿风热咳嗽患儿,静脉注射痰热清,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胸部X线改善情况.结果疾病和中医证候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7%和96.20%.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风热咳嗽(急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无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导师胡天成教授系四川省名中医 ,出身中医世家 ,自幼秉受家传 ,悬壶济世 40载 ,经验颇丰 ,对儿科诸证独具心得 ,尤善诊治儿科肺系疾病和脾胃疾病。其立法处方 ,谨守病机 ,执简驭繁 ,疗效显著。余随师临诊 ,颇得师之教诲 ,收益匪浅。兹将恩师辨治小儿痰证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以飨同道。1 小儿痰证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点考痰之名甚多 ,然就小儿而言 ,不外热痰、燥痰、湿痰、寒痰、风痰、食痰、气痰、惊痰、虚痰等几种 ,且临床常与咳嗽、哮喘、肺炎、呕吐、惊风、痫证、厥证等病证密切相关。胡师认为 ,小儿之痰多主乎火 ,寒少热多 ,…  相似文献   

20.
感染后咳嗽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在反复研习中医经典、现代文献及多年临床实践探索基础上,本文提出感染后咳嗽从"风"、"痰"、"气"论治的中医临证思路。从"风"论治,是因为感染后咳嗽的咳嗽诱因、咳嗽病位、咳嗽特点、咳嗽演变等均以"风"为主导,故临证首当从"风"论治;从"痰"论治,是因为感染后咳嗽的咳嗽病位、咳嗽诱因、咳嗽怪异程度等均与"痰"相关联,故临证论治勿忘"痰";从"气"论治,是因为感染后咳嗽的咳嗽发作、咳嗽症状、咳嗽病程等均不离"气",故临证施治当调"气"。结论:感染后咳嗽诱导于"风"、变见于"痰"、发作于"气",临证当从"风"、"痰"、"气"论治,处方用药当同时体现祛风、化痰、调气的法度,至于药味增减、用量多寡,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