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患者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湿为阴邪,重浊粘滞,最易闭塞腠理,妨碍气机,困阻脾运,使津液输布无权,湿郁而化热,则伤津耗液,化燥而渴,病程缠绵多变.加之糖尿病患者气阴不足,气之推动无力而致气血瘀滞,络脉失养,不通则痛,所以,湿热壅盛,气血瘀滞是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2.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患者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湿为阴邪,重浊粘滞,最易闭塞媵理,妨碍气机,困阻脾运,使津液输布无权,湿郁而化热,则伤津耗液,化燥而渴,病程缠绵多变。加之糖尿病患者气阴不足,气之推动无力而致气血瘀滞,络脉失养,不通则痛,所以,湿热壅盛,气血瘀滞是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脂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脂症是体内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导致血脂水平异常增高的一种病证,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脂水平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途径。目前多数降脂西药存在肝肾损害、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而中药在降脂方面多无不良反应,且已取得一定成效,现将近几年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的研究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张吉正等[1]认为本病为脏腑功能失司、膏脂生成、输化失常所致,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表现为脾肾阳气亏损,或肝肾阴血不足,标实主要为湿浊内蕴,久则兼挟瘀血,导致痰瘀互结为患,脏腑涉及肝肾脾胃,后期病久及血,血行瘀滞,则病及于心。昌炳如[2]认为本病发病原因为饮食不当,或年高脏衰,或它病引发导致脾肾肝三脏失常或使脂质不能正常运转,或多余脂质排泄不及,成为脂浊,阻于脉道,气血不畅,机体脏器失养。寇辉[3]认为脾肾亏虚而致湿盛痰瘀,或由于肝气郁结而致气滞血瘀,日久化热,以脾肾亏虚,肝脾不调为根本,而湿盛、痰阻、血瘀是其病变之标。伊柱汉[4]认为本病发生以脏腑功能失调为主,主要病机为脾失健运,痰湿阻滞,认为本病病因诸医家看法较一致,外因是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聚而成痰湿,内因肝脾肾三脏虚损,导...  相似文献   

4.
难治性痤疮主要病机为阳气内郁,肺失宣发,脾肾阳虚,痰湿瘀阻。湿、痰、瘀三邪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相互胶结。在治疗上强调三焦并治,上下分消,以绝生痰之源;痰瘀同祛,散结消肿,活血生肌;兼温补脾肾之阳,使阳助阴化;从而使湿痰消,气血畅,结节散,疤痕平。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卒中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年老气血本虚,内伤积损或久病气血耗伤或劳倦过度使气血再衰;气虚则血行不畅,脑脉瘀阻;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情志过极,肝郁血滞致瘀;或气郁化火灼津成痰;痰瘀阻滞脑脉,脑髓神机失调,清窍失用。气虚为其本,痰浊瘀滞为其标,气虚生痰致瘀,痰瘀互结闭塞脑脉为其主要病机关键,气虚、血瘀、痰浊是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证候要素,治宜益气活血、化痰通窍。  相似文献   

6.
高脂血症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万鹤 《吉林中医药》2004,24(10):55-56
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本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因此 ,积极治疗高脂血症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近年来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情况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1 1 饮食不节 ,脾失健运 刘少云[1] 认为本病为嗜食膏粱厚味、肥甘之品 ,味甘则缓之 ,缓则脾气滞 ,不能化浊 ,而痰湿内生。刘国凤等[2 ] 认为高脂血症的病机为饮食不节 ,恣食肥甘厚味 ,伤及脾胃 ;或嗜酒无度 ,酿湿生痰 ,导致痰浊内生 ,因痰致瘀 ,瘀阻脉络而成。蔡英奇…  相似文献   

7.
脾胃病治疗体会陕西省安康地区中医院(725000)周会鼎笔者曾就学于数位名老中医,承前辈之验,结合个人久事临床所悟,对脾胃病的治疗有如下认识。气血痰瘀同治儿气血不调所致病证都属郁,脾胃之病以郁为多。其初在气,及至迁延难免累及血分,继而生痰、致瘀,盖气...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肝的中医辨证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病因病机慢性乙肝主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 ,所谓“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感受湿热疫毒之邪 (HBV) ,侵入血分 ,内伏于肝 ,影响脏腑功能 ,损伤气血 ,导致气机逆乱而变生诸症。但病情的发生发展又与以下因素有关。酒食不节损伤脾胃 慢性乙肝患者本来就有湿热内蕴 ,然不少人却嗜酒成性。酒毒伤肝 ,酿湿生热 ,又因饮食不节 ,恣食高粱厚味 ,辛辣炙 ,损伤脾胃 ,脾失健运 ,酿湿生痰 ,湿热内生 ,熏蒸肝胆 ,或痰瘀阻络 ,胆汁外溢 ,渗入血中 ,发为黄疸或胁下症块 (肝脾肿大 )。劳欲过度耗伤气阴 不少慢性乙肝患者不知劳逸结合 ,注意休息 ,经…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病因主要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久病体虚4个方面,其中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忧思伤脾,或病后虚弱,正气未复,或肝脏失养,气机不畅影响脾之健运;七情失调,肝失疏泄,肝郁乘脾,脾失健运,精微不布,化为脂膏痰浊沉积于肝;肾阴不足,水不涵木,阴虚火旺,蒸熬津液,酿湿生痰;肾阳不足,脾失温煦,清浊不分,湿热瘀结,血行不畅,脉络壅塞,痰浊与气血搏结于肝胆等均可形成脂肪肝.病机为肝脾肾亏虚为本,痰湿瘀互结为标.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为冠心病、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并且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多见高脂、高糖,易引起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等病变,这些病变不但与中医五脏之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而且易诱发心血管疾病。脾气虚是脾功能异常的重要环节,可导致水血食运化失常,从而形成病理产物痰瘀,痰瘀进一步胶结在脉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在这一过程中脾气虚为痰瘀之渐,痰瘀为脾气虚之极。故从"水血食"不运,形成痰瘀角度出发,探讨脾气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11.
喘证的发作,虽病变在肺,但与脾密切相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饮食不当,恣食肥甘、生冷或嗜酒伤中,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垄阻肺气,升降不利,发为喘促,或脾虚不运,气血化源不足,土不生金,肺虚失宣,可使喘证久发不愈.故必须注意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12.
以脾胃的生理功能为纲,阐述其发生病变时与肿瘤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后之关系。脾喜燥而恶湿,消化道肿瘤与湿邪关系密切;脾以升为健,癌性发热治宜甘温益气除热,阿片类镇痛剂所致便秘、尿潴留治宜补中益气;脾为生痰之源,肺癌、恶性淋巴瘤发病与痰关系密切;脾为气血化生之源,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及手足综合征多由气血亏虚;顾护脾胃贯穿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全程。  相似文献   

13.
从注重脾胃"清和"之气、气血痰诸郁中的脾胃思想、重视脾胃的治疗观、年老者补肾不如补脾等四方面探讨朱丹溪辨证论治之脾胃观,冀从其六郁理论所蕴含的脾胃观为临床应用提供思路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三又神经痛的发病无外乎内因、外因.内因多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从而使气郁、火郁、湿阻、痰壅、风动之变由生,致邪阻经络或上犯清窍,则壅遏为痛;亦可因肝肾阴虚或脾虚血亏、脉络失荣、不荣则痛.外因多为风邪挟寒、热、湿诸邪,侵犯经脉,阻遏脉络,不通则痛.中医在治疗三叉神经痛方面有其独特优势,治疗方法众多,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浅谈高脂血症的辨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辉  宋德勇 《湖北中医杂志》1999,21(12):539-540
高脂血症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中医常将此病归于“痰浊”、“痰瘀”的范畴。现将高脂血症的辨治大法讨论如下。1 调理脾胃 化痰除湿“脾为生痰之源”,脾脏之盛衰与痰浊的生成有着重要关系。脾主运化而升清,倘脾之运化功能正常,则水津得以生化,水饮痰浊无以积聚;若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脾胃受损,其运化升降失常,水谷不化精微,熏蒸凝聚,成痰成浊。如《景岳全书》说:痰即人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营卫充;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气血即成痰诞”。其痰浊即生,存积体内,…  相似文献   

16.
子宫肌瘤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冬华 《山西中医》2000,16(6):54-56
子宫肌瘤 (uterine leiomyom a)为衍生自单个子宫肌层细胞的单克隆性良性肿瘤 ,生育期妇女患病率约为 2 0 %~2 5 % ,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1 ]。现就近年来中西医对子宫肌瘤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学研究1.1 中医病因病机 :子宫肌瘤属于中医学的石瘕、症积等范畴 ,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胞宫关系密切。由于情志不畅 ,肝之疏泄失司 ,肝气郁结 ,血行不畅 ,久而瘀滞胞宫 ;或饮食不慎 ,脾失健运 ,痰湿内生 ,久则痰瘀互结 ,留着于胞宫、胞脉则生症积 ;或经期产后 ,脾肾亏虚 ,气血不足 ,冲任脉损伤 ,风、寒、湿、热之邪乘虚入侵 ,形成瘀…  相似文献   

17.
田仁靖  安祯祥 《河南中医》2022,42(3):358-360
肝纤维化基本病机为玄府郁闭、肝脾失养、络脉瘀阻.外感湿毒及情志内伤阻滞气机,使肝失调达,气机郁闭,疏泄失常,久则酿生火、热、毒邪,阻滞玄府.饮食内伤、外感湿毒或他邪及脾,导致脾失健运,运化失司,湿聚而不散,痰湿内生,导致气血津液失调,一则气血津液生成不足,则玄府失于濡养而致闭塞;二则湿邪困阻,气血津液运行不畅,湿郁蕴热...  相似文献   

18.
耳鸣是临床常见病,目前中医学者多从“肾精亏损”论治,治疗多注重益肾养血通窍。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部分耳鸣患者辨证属“痰瘀滞络证”,发病之本在于“脾胃不足”,其标为“痰瘀阻于耳络”。其中“脾胃不足”具体涵盖“气虚”以及“失运”两方面,或因气虚无力推动津血运行,致痰瘀内生,或因脾失健运、湿浊内生,一则可致气血滞涩,二则湿浊久郁化火上承,灼炼津血成痰瘀,互结于耳络发为耳鸣。临床辨证以脉象、舌象为关键,治疗当以“理中化痰,祛瘀通络”为大法,其中脾虚者当益气养血,化痰祛瘀;气滞痰瘀者当燥湿豁痰、行气祛瘀;阴火上乘者当醒脾开郁、清火降逆,并附以典型医案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正>中医学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病名,根据NAFLD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应归属于中医学"胁痛"、"积聚"、"肝癖"等范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虚气化不及,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而最终形成痰瘀互结,闭阻肝经脉络而成。因此NAFLD病变部位在肝,其形成与肝、脾、肾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1从脾论治《证治准绳》云:"脾虚不分清浊,停留津液而痰生。[1]"又云"夫人饮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不行"。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湿  相似文献   

20.
谢晶日教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核心病机是六郁伐脾,脾失其用,升降失司,壅滞中焦,以生满痛。气、血、痰、火、湿、食郁等六郁为其发病诱因,脾胃虚弱为其发病基础,属本虚标实之证。临证提出“无郁不成痞,消痞先解郁”的学术理念。治疗上主张通、消、补三法同用,善于肝脾同调以行气郁、袪湿(痰)郁,辅以消食郁、降火郁、化血郁等治法清化六郁治其标,健脾扶正治其本,攻补兼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