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3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中医量表问卷调查,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综合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4类主要的证型为:肾虚精亏证,痰浊气滞证,阴虚内热证,阳虚血瘀证。结论:多元统计分析在中医证候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并分析其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经超声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住院患者557例。收集患者颈动脉斑块类型和合并情况、一般资料、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西医诊断、中医证候诊断,并根据西医诊断记录心脑血管疾病。分析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不同斑块类型及cTnT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证候分布方面,硬斑和两种斑(硬斑+软斑或硬斑+混合斑或软斑+混合斑)患者痰热内蕴证为主,软斑患者血脉瘀阻证为主,混合斑和三种斑(硬斑+软斑+混合斑)患者痰瘀互结证为主。三种斑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比例最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软斑、三种斑、cTnT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正相关因素(P<0.05,P<0.01)。结论颈动脉斑块类型与中医痰、瘀关系密切,颈动脉软斑及三种斑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最高,可能有助于心脑血管疾病早期预防与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狭窄与脑卒中的关系及中医证候要素分布和变化,为脑卒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对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调查,2015年对相同人群进行第二次调查,共收集有效资料542例,按有无缺血性卒中分为2组,比较颈动脉硬化斑块有无、特征、部位、中医证候要素差异,分析3年随访中新增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病变、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要素变化。结果:颈动脉斑块组既往脑卒中患者比例高于无斑块组,以颈动脉窦部为斑块好发部位、低回声或混合回声斑块为多,2组患者单一中医证候要素无显著差异,气虚+痰、痰+火在2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颈动脉狭窄较单侧狭窄及无狭窄组既往卒中患者比例高;3年中新发卒中10例,中医证候要素均发生变化且多与火证相关。结论:颈动脉斑块及双侧狭窄与脑卒中发生相关,证候要素以气虚+痰、痰+火为其特征;在脑卒中病情变化中火、血瘀、痰等证候要素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AS患者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CAS住院患者411例为研究对象,对超声检查动脉斑块好发部位、动脉斑块性质与中医证候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CAS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主要为气虚、阴虚、痰浊、血瘀;(2)CAS的斑块性质和血管狭窄程度均与血瘀、痰浊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CAS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阴虚,标实为痰浊、血瘀;痰浊、血瘀和痰瘀互结可能是促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复习近10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相关文献发现,高血压CAS证候多与痰浊、瘀血、痰瘀、火热及气阴亏虚、阴阳两虚等相关,并且常虚实夹杂,为多种基本证候的组合。证候的发展演变规律提示CAS为高血压通往中风的"桥梁"。针对相应证候,采取化痰、活血、清热、益气养阴等方法,取得一定临床疗效。参考文献23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临床证候分布规律,为该病的证候规范化及临床诊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老年病科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CAS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共纳入患者298例,分别统计主要证候类型的出现频率、伴随症状分布特点.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主要证候为痰浊阻遏证、兼气滞血郁、肝肾阴虚三型共占39.3%;症状分布50.0%以上的分别为头晕(64.1%)、胸闷(60.1%)、口干(63.8%)、健忘(58.7%)、失眠(50.0%).结论 CAS临床多以气滞血瘀、痰浊阻遏、肝肾阴虚三证合并出现;眩晕为其主要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正>脑梗死的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AS),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它与心脑血管疾病显著相关[1],其发生机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2-3],严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即使在药物的干预下脑卒中的发生率仍为15%~20%,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蒲黄榆社区、王佐镇、花乡、方庄街道筛查中的脑卒中高危人群8 045例,将人群分为有无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有无斑块形成组,分别对比2组人群存在的危险因素分布情况;根据吸烟、高血压、糖尿病3个危险因素的有无,将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人群分为3组,分别为同时合并3个危险因素组、合并1至2个危险因素组、不合并危险因素组,另外斑块形成人群同上分为3组,依次进行危险因素的相互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与斑块形成均与年龄、脑卒中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冠心病、体育锻炼层增厚呈正相关;均与受教育程度、脑卒中家族史、常吃水果呈负相关。另外内膜中层增厚还与TIA呈负相关,与常吃蔬菜呈负相关;斑块形成还与饮酒、常喝牛奶或酸奶呈正相关,与明显超重、瓣膜性心脏病呈负相关。多因素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与斑块形成均与受教育程度呈负相关,与年龄、脑卒中、糖尿病病史、吸烟、体育锻炼呈正相关。另外内膜增厚还与饮酒习惯成负相关,与明显超重成正相关;斑块形成与饮用高度白酒呈正相关。中医症状分析:根据危险因素多少分组比较发现多个症状存在差异;中医证型分析:在内膜中层增厚人群的2组比较中,痰湿证、内火证均有差异,而气虚证在同时合并3个危险因素与不合并危险因素的人群比较中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斑块形成的2组人群比较中,痰湿证和内火证均有差异。结论: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多个危险因素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及斑块形成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分析我们可通过控制上述可干预因素达到早期防治脑卒中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常见证候,以期为卒中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高血压CA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本病常见危险因素,并运用前期研制的证素诊断量表进行证候调研,探讨临床常见证候。结果:高血压CAS多见于老年人,男性平均发病年龄早于女性(P0.05);超重/肥胖率较高(59.2%),常见危险因素中,血脂异常最多见,吸烟/被动吸烟及饮酒存在性别差异(P0.01);痰、瘀为高血压CAS最常见证素,痰瘀互结为最常见复合证候,痰或瘀+其它一种证素为本病最基本的证候表现形式。结论:高血压CAS危险因素众多,综合因素的长期作用推动疾病进展。痰瘀互结为最常见证候,痰、瘀组合其它证素构成本病复杂证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对95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证候诊断,并收集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9.0分析软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与证候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痰证、火热证、血瘀证、风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气虚证患者颈动脉发生狭窄的比率较高,其次为痰证,风证狭窄比率最低;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和阴虚阳亢证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率相近(P>0.05);风证与非风证、火热证与非火热证、血瘀证与非血瘀证、阴虚阳亢证与非阳亢证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率相近(P>0.05);气虚证与非气虚证在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相近(P>0.05);痰证与非痰证、气虚证与非气虚证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证与非痰证在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评分有相关性的只有痰证,两者呈正相关.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证积分越高,则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越高.结论 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表现为痰证、气虚证的患者应尽快完善颈动脉超声检查以指导临床治疗;未来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多层次的研究来增加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的方法初步确定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证素及相关对应条目。方法:结合文献研究,在对证候诊断和证候评价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制订专家咨询问卷,通过2轮专家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均数、变异系数、累积百分比评价四诊信息条目的诊断重要性,筛选常见证素及相关条目池。结果:本研究按照累积百分比60%及变异系数0.35为标准,筛选出3个病位证素,5个病性证素并相关的对应条目。结论: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证候要素为肝、肾、脾、痰证、血瘀、阴虚、火热、阳亢,符合该病本虚标实的证候规律与临床所见。同时,本研究将有助于实现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证研究暨中医药疗效评价研究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中药复方软脉煎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 将98例肾精亏虚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例)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49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复方软脉煎,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治疗前,2组间基线均衡(P>0.05)。治疗后,治疗组腰膝酸软、健忘、耳鸣、精神呆钝、足痿无力程度较治疗前减轻(P<0.01)。治疗后,对照组腰膝酸软、健忘、精神呆钝、足痿无力症状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耳聋较治疗前加重(P<0.05)。治疗后,治疗组腰膝酸软、耳鸣、精神呆钝、足痿无力程度较对照组轻(P<0.01)。结论 中药复方软脉煎联合西医药常规治疗,能够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腰膝酸软、耳鸣、精神呆钝、足痿无力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汪铁铮  王少杰 《北京中医药》2011,30(12):894-897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候学规律,提高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硬化的临床水平.方法 对19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依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硬化组和非硬化组,比较2组之间证候分布、证候构成比和相对危险度.结果 2组阴虚证、实热证和血瘀证构成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证候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脑梗死(cI)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以及意义。方法:将我院274例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中医的辩证分型以及颈动脉B超检查,对比各个证型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硬化程度、斑块发生率等比较。结果:风痰瘀阻的IMT与阴虚阳亢型、风痰火亢型、气虚血瘀型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风痰瘀阻型颈动脉硬化程度与气虚血瘀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痰瘀阻型的斑块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型,但各个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不同,风痰瘀阻型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CAS)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2009—2013我科及心内科住院的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为CAS患者268例,经中医辨证分为精髓亏虚证、痰瘀互结证及肝阳上亢证。观察各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累及支数)及病变支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结果冠脉病变轻、中、重度狭窄均以痰瘀互结证为主,分别是19/268、64/268、24/268,与肝阳上亢证、精髓亏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单支病变者以肝阳上亢证为主(27.27%),多支病变以痰瘀互结证为主(32.33%),痰瘀互结证明显多于肝阳上亢证及精髓亏虚证(P0.05)。三个证型均以狭窄"26%~50%"例数及狭窄支数为多。各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中左前降支(LAD)病变密切相关,单支病变中LAD最多(32.19%),并且冠脉病变中存在LAD病变最多(67.80%);单纯左主干(LM)病变4例,多有合并其他支病变;左回旋支(LCX)与右冠(RC)病变在中医各证型分布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变加重,痰瘀互结证逐渐增加,而肝阳上亢证与精髓亏虚证有所减少(P0.05).左冠病变主要证型是痰瘀互结证。与右冠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证与冠脉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中医临床常见证型及其主要症状。方法:通过文献参考,经专家咨询法(Delphi法),得到CAS临床病例观察表。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频数优势法等对51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将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常见证型分为:气虚痰浊,肾虚痰浊,肾虚气滞,肾虚血瘀,肝肾阴虚,肾阴亏虚等6型。结论:在CAS临床常见6类分型中,肾虚型为其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中医证型间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性。方法:采集51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并辨证分型,记录年龄、性别、烟酒史、体重指数等,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证型间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性。结果:肾虚痰浊型平均年龄最大,肾虚血瘀型次之;肾阴亏虚型、气虚痰浊型多见于男性患者,肾虚气滞型、肝肾阴虚型多见于女性患者。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年龄和性别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冠心病组5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通过中医辨证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73例非冠心病对象(门诊体检者)做为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中医证候评价。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占91.4%,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占74.1%;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占71.2%,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是49-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中92.5%有内中膜增厚,90.0%被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非血瘀证组内中膜增厚占88.9%。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占38.9%。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二元定序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540,P=0.000,P〈0.01,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显著相关。结论 冠心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关系,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可能成为诊断冠心病血瘀证的依据之一。尽早在中医临床上干预治疗血瘀证,可能有助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急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冠心病组5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通过中医辨证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73例非冠心病对象(门诊体检者)做为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中医证候评价.结果 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占91.4%,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占74.1%: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占71.2%,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是49.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中92.5%有内中膜增厚,90.0%被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非血瘀证组内中膜增厚占88.9%,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占38.9%.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二元定序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peannan等级相关系数为0.5柏,P=0.000,P<0.01,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显著相关.结论 冠心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关系,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可能成为诊断冠心病血瘀证的依据之一.尽早在中医临床上干预治疗血瘀证,可能有助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急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常见中医证型颈动脉超声的表现,寻找中医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规范化辨证的客观指标。方法:收集近3年来51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检测颈动脉超声,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频数优势法等对中医症候进行辨证分型,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卡方检验等比较不同证型间颈动脉超声表现。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各证型间软斑分布具有组间差异性(P0.05),IMT、硬斑、混合斑、斑块部位无组间差异性(P0.05)。其中,软斑在肾虚痰浊型中最多见,其次为肾虚气滞型。结论:颈动脉超声中软斑的分布情况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从而为选方用药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