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1 00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分析可能影响卒中后继发癫痫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约为5.36%,其中早发型癫痫占63.11%,发作类型以单纯部分发作为主,迟发型癫痫占38.89%,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χ2=4.12,P=0.042)、糖尿病(χ2=4.89,P=0.027)、肺部感染(χ2=8.95,P=0.003)、病灶部位(χ2=45.14,P<0.001)和病灶范围(χ2=23.32,P<0.001)与卒中后癫痫发作有关;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946,95%CI:1.039~3.644)、肺部感染(OR=3.618,95%CI:1.536~8.520)、病灶部位(OR=6.435,95%CI:3.353~12.349)和病灶范围(OR=2.513,95%CI:1.374~4.599)等因素可能与卒中后癫痫发作有关(均有P<0.05)。结论 男性,肺部有感染,病灶部位在皮质和病灶范围大可能是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河西区马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脑卒中患者446例,收集整理脑卒中及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脑卒中类型、脑卒中后癫痫发病率、病灶部位以及癫痫初次发作时间等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出血性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癫痫的发病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后癫痫早发型癫痫占79.2%,迟发型癫痫占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发型癫痫中出血性脑卒中占71.1%,在迟发型癫痫中出血性脑卒中占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后病灶部位对癫痫早发型癫痫占75.0%,迟发型癫痫占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皮质下病变中早发型癫痫占91.7%,高于迟发型癫痫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是目前癫痫最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这其中皮质病变更易引起脑卒中后癫痫,并且脑卒中后癫痫形式又以早发型癫痫多见。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癫痫47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癫痫对脑卒中恢复期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早发型癫痫27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19例),缺血血性脑卒中(8例);迟发型癫痫20例,出血性脑卒中(8例),缺血血性脑卒中(12例)。早发型癫痫患者中16例长期服用抗癫痫药,12例(75%)无发作;11例未给予抗癫痫治疗,8例(72.72%)无发作。迟发型癫痫患者中15例长期服用抗癫痫药。13例(86.67%)无发作;5例未给正规应用抗癫痫药物,2例(40%)无发作。结论:出血性卒中发生早发型癫痫的可能性大,缺血性卒中更倾向于发生迟发型癫痫。服用抗癫痫药物对早发型癫痫预后并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改善迟发型癫痫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泰州地区卒中后癫痫流行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本地区防治卒中后癫痫提供参考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泰州地区选择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问卷调查表,了解入选患者卒中后癫痫发作情况,分析卒中后癫痫发作有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245例患者,剔除问卷不合格者,得到有效问卷242份,有效回收率为98.78%。242例脑卒中患者中癫痫发作36例,占比14.88%。经单因素分析,两类患者年龄、性别、BMI、文化程度、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常熬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卒中类型、饮酒史、病灶累及皮质、脑力工作者在两类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性卒中、饮酒史、病灶累及皮质、脑力工作者为脑卒中患者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泰州地区卒中后癫痫发作受到卒中类型、饮酒史、病灶累及皮质、脑力工作者等因素影响,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劳传梅 《智慧健康》2022,(14):45-47
目的 研究脑电图在老年癫痫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于东莞市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癫痫患者30例(2019年6月-2021年10月)(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者30例(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脑电图监测,对比两组脑电图结果同病灶部位关系及脑电图监测异常状况。结果 观察组脑叶皮质区、深部白质区癫痫样波发生率分别为90.00%、83.33%,对照组脑叶皮质区、深部白质区癫痫样波发生率分别为20.00%、23.33%,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异常率、癫痫样放电率、非特异性异常放电率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脑电图诊断可有效预测癫痫发作,并且通过此种检查方式可了解患者病情发展状况,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癫痫患儿发病临床特点及难治性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癫痫患儿,根据治疗情况分为难治性癫痫组(15例)和非难治性癫痫组(65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癫痫患儿发病的临床特点,观察患者治疗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难治性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癫痫患儿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所有患儿中,遗传性病因占41.25%(33/80),结构性病因占35.00%(28/80),未知病因占23.75%(19/80)。随访发现难治性癫痫患儿1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部分性发作、多种发作、病程中类型改变、围生期异常及脑电图癫痫样波异常均是难治性癫痫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难治性癫痫患儿的临床表现多样,应根据危险因素及时治疗,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1217例脑梗死患者中84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发生率为6.9%(84/1217),男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以早发型多见,占59.5%(50/84),最常见的发作类型为部分性发作,占75.0%(63/84),梗死病灶部位在皮质者占73.8%(62/84).84例患者除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外,应用丙戊酸钠34例,卡马西平42例,苯妥英钠3例,5例因反复发作而联合用药,5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中2例因病情严重死亡,其余患者常规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癫痫发作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症状,以早发型多见,发作类型多为部分性发作,梗死病灶位于皮质者继发性癫痫发生率高.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多数药物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和脑电图特征.方法 对168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脑电图特征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热性惊厥患儿首次发病年龄6个月至3岁者128例,占76.2%,有热性惊厥家族史30例,占17.9%.脑电图异常率为61.9%(104/168),脑电图异常率与热性惊厥一次热程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发作类型有关(P<0.01或<0.05).14例患儿多次脑电图检查一直有棘波、尖波以及棘-慢波、尖-慢波发放.异常脑电图患儿随访2年,其中9例(5.4%)最后诊断为癫痫.结论 热性惊厥的发生与小儿特定年龄和遗传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热性惊厥一次热程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发作类型是影响热性惊厥患儿脑电图的重要因素;脑电图持续异常对小儿脑功能产生一定不良影响,部分可转化为癫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患者中37例出现影像学异常,异常率为80%。癫痫发作类型:全身性强直一阵挛发作19例(41.3%)、单纯部分性发作6例(13.04%)、复杂部分性发作7例(15.22%)、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8例(17.39%)、持续状态6例(13.04%)。脑电图表现:呈边缘脑电图4例(8.7%)、轻度异常8例(17.39%)、中度异常20例(43.48%)、重度异常14例(30.43%)、首次脑电图检测出现癫痫波(尖波、棘波、棘一慢波综合)14例(30.43%)。结论:病毒性脑炎易继发癫痫,MRI提示额、颞叶、皮层、海马等部位受累以及EEG提示中、重度异常与癫痫明确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了解其与脑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的关系.方法对64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32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中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为6.9%(64/932),其中早发型癫痫占73.4%(47/64),迟发型癫痫占26.6%( 17/64);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卒中后癫痫39例(7.9%,39/492),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卒中后癫痫25例(5.7%,25/4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病灶较皮质下病灶患者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高(P<0.05);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最多.早发型癫痫多采用短程治疗,迟发型癫痫需长期规范治疗.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的原因与脑卒中类型和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关.分析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特点有利于指导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45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继发性癫痫患者的发作时间、发作类型、癫痫与卒中部位的关系、脑电图特征及治疗结局。结果早发性癫痫30例,占66.7%;迟发性癫痫15例,占33.3%。单纯部分性发作15例、复杂部分性发作7例、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20例、癫痫持续状态3例。病变部位多位于脑皮质,包括额叶13例、颞叶6例、顶叶4例、顶枕叶3例、顶颞叶3例、基底节16例。23例接受脑电图检查,正常12例、异常11例(包括广泛性异常伴尖棘波7例、棘慢波4例)。给予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对症控制癫痫后,随访1年,22例患者癫痫得到控制,3例需要长期用药控制癫痫发作。结论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以早发性癫痫为主,病变部位多位于脑皮质;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控制癫痫发作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动态脑电图在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性。方法:以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诊治的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观察组),以同期进行检查的50例脑梗死无癫痫患者作为参照对象(对照组),两组人员均实施动态脑电图监测,比较两组人员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动态脑电图监测异常率、动态脑电图检查结果与梗死部位比较,在观察组中,存有异常患者44例(88.00%),其中,39例(78.00%)为痫样放电,5例(10.00%)为非特异性异常放电;在对照组中,存有异常患者5例(10.00%),其中,2例(4.00%)为痫样放电,3例(6.00%)为非特异性异常放电,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脑叶皮质区与深部白质区的有癫痫样波、无癫痫样波发生率分别为64.00%(32例)、2.00%(1例)、34.00%(17例)、10.00%(5例);对照组脑叶皮质区与深部白质区的有癫痫样波、无癫痫样波发生率分别为4.00%(2例)、32.00%(16例)、0(0例)、84.00%(42例)。由此可见,脑梗死发生部位不同,激发癫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预防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70例脑卒中患者,观察其继发癫痫的发病率、年龄、性别、卒中大小、卒中类型,癫痫的类型与卒中类型、卒中部位的关系,脑电图检查,并对其治疗、预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发病率为10.7%。癫痫发作率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大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中坚持服用小剂量艾司唑仑者癫痫再发生率与未坚持服用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表现复杂,应用小剂量艾司唑仑对其发作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脑电图异常率与热性惊厥复发、日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表现、预后与脑电图异常的关系,并探讨影响热性惊厥患儿继发癫痫(EP)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196例患儿EEG正常118例(60.20%),异常78例(39.80%)。EEG异常率与患者年龄、惊厥家族史、发热温度、热性惊厥类型、发作类型、发作次数及惊厥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P0.01)。196例患儿有78例(39.80%)复发,8例(4.08%)转为癫痫。脑电图异常组热性惊厥复发频率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癫痫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电图对观察热性惊厥患儿的脑功能状态、预后评估及早期发现癫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视频脑电图(Video-EEG)在癫痫患儿中的临床应用,判断其发作类型和定位,提高对癫痫患儿的诊断水平。方法采用SOLARl848定量数字视频脑电图仪,对407例发作性疾病患者进行连续监测(包括清醒、睡眠期),分析临床发作和异常放电的关系、癫痫分型与异常放电的关系等。结果407例中101例(25%)在发作问期或发作期发现癫痫样放电,57例(14%)为非癫痫样发作,79例(19%)监测到癫痫样放电与临床发作同步出现,170例(41170)监测中未见发作,且发作间期无癫痫样放电,确诊的病例中例60%重新明确癫痫分型,42%患儿找出了放电的起源。结论视频脑电图在排除非癫痫发作,明确发作类型和定位,评价脑电图与临床关系,提供可靠正确的依据,提高了癫痫的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魏满荣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4):4851-4852
目的:探讨合并癫痫的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癫痫治疗效果。方法:总结1996年10月~2006年5月在该院儿科诊治的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儿的发生率、临床类型、头颅CT及核磁共振(MRI)、脑电图等方面的特点及抗癫痫治疗效果。结果:278例脑性瘫痪患儿中有64例合并癫痫,占23.02%。64例中常见的癫痫类型为强直-阵挛发作24例(37.50%)和部分性发作12例(18.75%);50例(78.12%)癫痫首发于1岁前;合并癫痫脑性瘫痪儿童的头颅影像异常及脑电图异常分别占60例(93.75%)和54例(84.38%),常见的头颅影像异常为脑发育不良22例(36.67%,22/60),脑积水12例(20.00%,12/60),余为脑萎缩、缺氧缺血性脑病样改变26例(43.33%,26/60),脑电图异常中局灶性和弥漫性所占比例分别为48.15%(26/54)和51.85%(28/54);癫痫多发生于痉挛性脑性瘫痪中(68.72%);81.25%(52/64)的癫痫需2种以上的抗癫痫药物治疗。结论:脑性瘫痪患儿中癫痫的发生率较高,其头颅影像和脑电图分别以脑发育不良和弥漫背景活动异常伴痫样波发放为主;脑性瘫痪儿童的癫痫大多为难治性,需要联合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卒中后癫痫的长程脑电图特征。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诊疗的卒中2周后且至少有2次间隔≥24 h的癫痫发作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1)和联合组(n=29)。其中对照组给予奥卡西平治疗,联合组给予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治疗后分析联合用药对卒中后癫痫脑电图、癫痫的影响。结果 治疗8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癫痫年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比较,联合组患者的癫痫年发作次数更短(P <0.05)。相较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 <0.05);两组痫样放电均显著降低,并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累及导联数明显减少,联合组评分更高(P <0.05)。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联合组(93.10%)高于对照组(67.74%)(P <0.05)。认知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显著提升,以联合组评分为著;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79%)高于对照组(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奥卡西平联合左乙...  相似文献   

18.
32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和脑电图改变,探讨卒中后癫痫发作的相关因素及发作机制,分析脑电图与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收集脑卒中合并癫痫发作的32例临床资料,每例病人在初诊和入院后进行脑电图检查,在治疗过程中复查和对照脑电图,观察用药效果。结果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变部位有明显相关关系,脑叶出血或梗死累及大脑皮层区的发生率较其他部位的病变明显增高;脑电图的异常程度与病变部位和范围有相关关系,抗痫治疗后脑电图随着临床症状的控制而逐渐好转。结论卒中后癫痫发作与卒中类型、部位有关;脑电图能反映病情变化,病情控制后,脑电图逐渐好转,故脑电图检查可作为卒中后癫痫治疗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患者卒中后癫痫症状的临床特点及抗癫痫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卒中后癫痫患者68例,根据患者卒中后首次癫痫发病时间分为早发性癫痫(2周内发病)和迟发性癫痫(2周以上发病),分别为32例、36例,分析两组患者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抗癫痫药物治疗情况。结果:早发性癫痫组与晚发性癫痫组患者脑电信号异常波、未见异常、癫痫发作类型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5.177,P0.05),脑电信号痫样放电波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χ~2=0.578,P0.05)。早发性癫痫组32例患者中总有效25例(78.13%),晚发性癫痫组36例患者中总有效23例(63.89%),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5.752,P0.05)。结论:经VEEG检查可见迟发性癫痫患者异常波信号出现概率、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概率高于早发性癫痫患者,且早发性癫痫患者治疗效果优于迟发性癫痫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童腹型癫痫脑电图特点。方法用日本光电7314F型脑电图仪检查33例儿童腹型癫痫患者。结果33例儿童腹型癫痫患者,异常波主要为:(1)出现单个棘、尖-慢复合波7例;(2)出现阵发性中至高波幅θ活动10例;(3)出现阵发性中至高波幅δ活动3例;(4)枕、颞区一侧性局限性慢活动3例。脑电图异常23例,异常率为69.6%。全部病例均使用抗癫痫药治疗,经过6个月~2年治疗观察,20例腹痛发作完全控制,9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治愈好转率达87.8%。结论脑电图检查对儿童腹型癫痫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