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观察与处理.方法 总结2008年1月-2010年4月断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13例(19指),其中动脉危象8指,静脉危象11指的观察及处理方法.结果 经及时发现,及时对症处理,12指成活,救治成活率为63%.结论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及时观察再植指情况,正确及时处理好各类血管危象,能帮助病人顺利度过危险期,使断指成活.  相似文献   

2.
张新  刁朝霞 《山东医药》2003,43(6):29-29
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临床少见 ,处理不当可致再植失败。我们开展断指再植术以来 ,8例 ( 8指 )患者出现静脉危象 ,治疗后全部成活 ,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年龄 2 3~ 45岁 ;伤及左手 3例 ,右手5例。其中拇指 4例、示指 2例、中指 2例。均于断指再植术后出现静脉危象。表现为再植指指体由红润变为暗红、青紫色 ,压迫出现苍白区 ,去除压迫后迅速充盈 ;指腹张力增高 ,指端小切口出血试验流出暗紫色血液。治疗方法及结果 :5例行保守治疗 ,其中 1例皮肤缝合张力过大 ,拆除部分缝线后 ,危象解除 ;4例应用指端小切口放血及拔甲…  相似文献   

3.
王艺 《山东医药》2010,50(4):37-37
断指再植术后手部剧烈疼痛是引发再植指小血管痉挛而诱发血管危象,最终导致再植失败的重要诱因。我科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应用术后镇痛泵(PCA)进行自控镇痛,经精心护理,收到满意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鞘内注射对断指再植术后伤指感觉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行断指再植术的39例(45指)随机分为NGF组(19例21指)和对照组(20例24指)。两组均行断指再植术,NGF组于10倍显微镜下吻合伤指神经外膜后,在近端神经鞘膜内注射NGF 7.5μg;对照组不予注射。术后随访3、6个月,测试两组伤指指端两点分辨觉。结果 NGF组伤指感觉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GF神经鞘膜内注射有助于断指再植术后伤指感觉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崔刚成  吴竞滔  胡伟 《山东医药》2008,48(33):54-54
在断指再植术中,理想的血管吻合方法是动脉及静脉均吻合,重新建立动静脉血循环,但因静脉细小表浅、壁薄、管腔压力低等原因,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常无法吻合,而仅能吻合指动脉。2002年4月-2008年6月,我们共实施仅吻合指动脉的末节断指再植术34例,共35个末节离断手指,术后采用4种局部处理方法以改善血循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断指热缺血时间较长患者的断指再植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1 167例(1 385指)行断指再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81例热缺血时间≥12 h及1 086例〈12 h者的断指再植成活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断指再植成功率及术后功能优良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对断指热缺血时间≥12 h的患者行断指再植术断指成活率较高、术后功能恢复较好,今后应扩大样本进行长期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的镇痛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152例断指再植病人随机分为PCIA组(107例),静脉持续匀速输入镇痛药;肌注(IM)组(45例),根据患者要求间断肌注哌替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法)评价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药物不良反应及再植指血管危象发生情况。结果 IM组术后VAS评分高于PCIA组(P0.05);IM组术后再植指血管危象发生率亦高于PCIA组(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后PCIA组镇痛效果好,但不良反应较多,护士应正确实施护理干预,减少镇痛不良反应,增强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浓度变化。方法:随机选择64例经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HCC)患者,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药物相同,实验组患者行TACE术,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化疗药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患者TACE术前3天和术后两周血清TGFβ1、VEGF、bFGF浓度。结果:治疗后两周患者血清TGFβ1、VEGF、bFGF浓度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ACE的远期疗效欠佳,可能是其引起HCC患者血清TGFβ1、VEGF、bFGF过表达,导致肿瘤血管增生、侧枝循环形成以及机体的免疫反应被抑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AMI模型。将术后24h存活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单纯心肌梗死组(AMI组)、奥美沙坦酯1mg·kg^-1·d^-1组(OML组)和奥美沙坦酯3mg·kg^-1·d^-1组(OMH组)。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8只作为对照。术后24h始灌胃给药共2周。ELISA法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以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做内皮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心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与Sham组比较,AMI组、OML组和OMH组血清VEGF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AMI组比较,OML组和OMH组血清VEGF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Sham组比较,AMI组心肌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5),与AMI组相比,OML组和OMH组的心肌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能促进AMI大鼠心肌血管新生,此效应与VEGF途径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对氧磷酶1(PON1)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30例行CPB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于心脏停搏前及恢复心脏血氧灌注后采集患者右心房组织,使用Real-time PCR检测PON1 mRNA的表达;分别于术前30min、术后1h和术后3d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PON1活性,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SOD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血清MDA水平,并就血清PON1活性与SOD和MDA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恢复心脏血氧灌注后心肌组织PON1的表达显著低于心脏停搏前(P<0.05)。相较于术前,患者术后1h的血清PON1和SOD水平均显著降低,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术后3d的血清PON1和SOD水平均显著升高,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PON1水平与SO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PON1水平与MD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PON1参与了CPB心脏瓣膜置换术缺血再灌注过程,血清PON1活性与SOD和MDA显著相关,PON1可能是反映心肌缺血再灌注中氧化应激损伤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采用胸科手术皮肤切口保护套50/40及橡胶手套制作的入路系统在单孔腹腔镜妇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100例,采用自制入路系统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0例为观察组,采用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记录并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术后72 h的VAS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24 h血清CRP、IL-6、TNF-α、COR、MDA升高,SOD水平降低(P均<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清COR、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WHOQOL-...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自由基丙二醛(MDA)含量在不同时间段变化及脑心通胶囊的治疗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设立健康组60名。治疗组给予脑心通胶囊口服。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及比色法动态测定法于1d、3d、7d、14d检测患者血清VEGF及MDA含量,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脑梗死组各时间点血清VEGF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至病程第7天达高峰,以后开始下降,至14d仍维持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发病24h内及第3天,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第7天及14天,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患者血清VEGF水平在发病3d、14d随着梗死面积增大及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MDA水平只在发病第3天才与梗死面积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变化(P<0.01)。应用脑心通胶囊干预治疗后血清VEGF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于3d、7d、14d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两组的MDA水平在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清VEGF浓度明显增高,VEGF和MDA共同参与脑梗死急性期血管病理损伤过程,脑心通胶囊干预治疗可增加VEGF含量。VEGF可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管活性物质在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术后高血压危象中的作用。方法:将2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术后高血压危象组(A组)9例,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术后无高血压危象组(B组)13例。以同期非出血性脑卒中的颅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9例,分别测定几种血管活性物质含量或活性。结果:①A组患者内皮素、凝血烷B2(血栓素B2,TXB2)、前列环素(PGI2)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及TXB2/PGI2明显高于B、C组患者。②A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术后明显高于术前,P<001。结论:TXB2/PGI2值增加以及内皮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增高对术后高血压危象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参皂甙对肝癌介入前后VEGF、AFPh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峰 《山东医药》2007,47(13):39-40
将66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介入组采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治疗,栓塞剂选择碘油;联合组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一胶囊口服,2粒/次,2次/d。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术前1周、术后1周及1个月甲胎蛋白(AFPh)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介入治疗1周、1个月后,联合组VEGF、AFPh水平均明显低于介入组(P〈0.05)。提示人参皂甙-Rg3可降低单纯肝动脉栓塞引起的癌组织VEGF高表达,减少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加强其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1519例断指(肢)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认为严格掌握适应症、彻底清创、提出高血管吻合质量、及时处理血管危象,可提高再植断指(肢)的成活率;术后加强功能锻炼,有利于患指(肢)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介入栓塞术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H患者13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血管介入栓塞术组和显微瘤颈夹闭术组各67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动脉瘤直径、动脉瘤颈宽、动脉瘤位置、颅脑CT 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后第14天,临床总有效率血管介入栓塞术组为91.04%,显微瘤颈夹闭术组为73.13%;术后随访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血管介入栓塞术组为14.93%,显微瘤颈夹闭术组为34.33%;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两组血清VEGF、ET-1、NO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第14天,血管介入栓塞术组血清VEGF、ET-1、NOS水平均低于显微瘤颈夹闭术组(P均<0.05)。结论 血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Endostatin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胃癌患者(胃癌组)术前及术后2周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并与慢性胃炎患者(胃炎组)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胃癌组术前血清VEGF、Endostatin水平均显著高于胃炎组及对照组(P均〈0.01)。②胃癌组术前血清VEGF、Endostatin水平与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均〈0.05),与性别、肿瘤部位等因素无关(P〉0.05)。③胃癌组术后2周血清VEGF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而血清Endostatin水平较术前升高(P均〈0.01)。结论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是评价胃癌恶性行为、预测浸润和转移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胎盘生长因子(PIGF)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LN患者(LN组)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8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VEGF、PIGF的水平,同时常规检测ESR、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和补体C3等,并分析血清VEGF、PIGF水平与各指标的关系。结果 LN组患者血清VEGF、PI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LN组血清VEGF、PIGF水平与ESR、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定量均呈正相关(rVEGF分别为0.518、0.340、0.029;rPIGF分别为0.381、0.177、0.034,P均〈0.05);血清PIGF水平与补体C3呈负相关(r=-0.347,P〈0.05),与肌酐水平呈正相关(r=0.543,P〈0.05);血清VEGF和PIGF水平亦呈正相关(r=0.305,P〈0.05)。结论 VEGF、PIGF参与了LN的起病和发展,VEGF、PIGF可作为监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和活动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疼痛管理对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的比较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行断指再植术的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的人数为40例,对照组患者为术后患者主诉疼痛然后给予用药镇痛,观察组患者为术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主动疼痛管理,观察患者术后1d、2d、3d的疼痛情况,并根据疼痛量表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术后成活数、睡眠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血管危象发生率以及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主动疼痛管理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发生血管危象的机率显著降低,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术后慢性脑积水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裂解细胞角蛋白-18(CCCK-18)、神经轴突向导因子-1(Netrin-1)、乙酰肝素酶(HPA)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患者血管内介入术后是否发生慢性脑积水分为发生组52例与未发生组14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血清CCCK-18、Netrin-1、HPA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术后慢性脑积水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CCK-18、Netrin-1、HPA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术后慢性脑积水的预测价值,比较不同血清CCCK-18、Netrin-1、HPA水平患者生存预后情况。结果 发生组年龄、Hunthess分级及Fisher分级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发生组术后第1、3、7天血清CCCK-18、Netrin-1、H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CCK-18、Netrin-1、HPA均为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术后慢性脑积水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