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0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HbA1c、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结果经过检测,观察组的HbA1c、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HbA1c检测优于多次连续血糖测定,是评价长期血糖控制的良好指标,有很高的准确性、敏感性与特异性,对指导临床调整、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临床意义[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农村居民进行糖尿病干预的效果,为农村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2010年10月选择农村糖尿病患者76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农村糖尿病患者72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常规服药治疗,并进行相应的服药及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健康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干预2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后两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73、35.50、55.28、38.79,均P<0.05),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9.85±1.74)、(7.78±1.65)mmol/L、(7.41±0.80)%]与对照组[(13.67±2.05)、(10.26±3.15)mmol/l、(8.51±1.2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19、1.71、1.19、0.27、0.21,均P<0.05)。结论对农村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血糖控制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50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分析糖化学红蛋白与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标准,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崔霞 《现代养生》2014,(4):134-134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例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正常人100例为对照组。研究两组中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实验组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中,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新增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糖尿病(DM)诊断标准和2003年ADA空腹血糖(FPG)≥7.0mol/L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用于糖尿病诊断的效果。糖尿病筛查的阳性标准与诊断标准相雷同[1]。探讨HbA1c作为诊断标准与FPG水平之间关系。方法:在采用日本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bA1c及空腹血糖(FPG)的含量,抽取住院患者50名,明确诊断糖尿病患者,全部未经治疗。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2]:在空腹12小时,禁饮8小时后检测值进行统计测定。选取在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50人作为检测对象,无特殊病史(无肥胖、肝、肾病史)。结果:HbA1c水平与FPG浓度与正常相关,证明HbA1c水平测定对诊断糖尿病及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筛选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460例糖尿病高危人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0例,对照组单检测空腹血糖,观察组采用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患者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对检测结果进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率及准确率.结果 对照组中检测出52例阳性患者,阳性率为22.61%;葡萄糖耐量实验检测出36例阳性患者,准确率为69.23%.观察组中检测出50例阳性患者,阳性率为21.74%;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出49例阳性患者,准确率为98.00%.两组受试者阳性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准确率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准确性、特异性及灵敏性较高,且操作简便,能及早发现糖尿病可疑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20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教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用SCL—90测量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并检查其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中强迫、忧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因子有所下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所下降。但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结论:健康教育可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控制情况及其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80例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伴有慢性并发症患者与60例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lc与FBG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2型糖尿病伴有慢性并发症患者的HbAlc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HbAlc有关,HbAlc的控制,对预防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苗族人群尿金属暴露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尿病的关联性。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抽样调查贵州省苗族30~79 岁之间的居民共3 724人,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尿液金属(砷、镉、镉、钴、铁、汞、锂、钼、铅、锶、钒和锌)浓度。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稀疏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单金属与多金属暴露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之间的关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尿液金属与糖尿病之间的关联并构建糖尿病预测模型。结果 在稀疏偏最小二乘法模型中,铬(β: 0.328, 95%CI:0.207~0.444)、锌(β: 0.102, 95%CI: 0.047~0.175)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铁(β: - 0.129, 95%CI: - 0.196~- 0.06)、钼(β: - 0.061, 95%CI: - 0.116~- 0.016)、铅(β: - 0.053, 95%CI: - 0.088~- 0.013)、钒(β: - 0.133, 95%CI: - 0.197~- 0.081)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铬(β:0.252, 95%CI: 0.165~0.332)、锌(β: 0.058, 95%CI: 0.018~0.108)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铁(β: - 0.107, 95%CI: - 0.155~- 0.057)、铅(β: - 0.034, 95%CI: - 0.062~- 0.003)、钒(β: - 0.095, 95%CI: - 0.139~- 0.053)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基于年龄、甘油三酯、收缩压、肌酐清除率、糖尿病家族史、尿铬、尿铁、尿钒和尿锌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糖尿病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该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7。结论 多金属暴露,尤其是铬、铁、钒、锌,与苗族人群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尿病有关,这支持了金属暴露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发挥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P)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微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将其分为三组:无微血管并发症(NDC)组78例,视网膜病变(DR)组59例,糖尿病肾病(DN)组39例,同时检测FPG、HbA1c,并与正常对照组50例比较。结果:176例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FPG、HbA1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DR组和DN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DN组与ND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A1c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发现DMAP的一个可靠标,HbA1c测定在糖尿病治疗效果监控,早期预报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阻止或延缓其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fdiabetesmellitus)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群。主要特点是血糖过高、糖尿、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和疲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们对2005年1月-2008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86例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检测及相关性分析,现做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于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选取某市综合医院门诊符合入选条件的老年T2DM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社会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自我管理行为、对糖尿病的态度,其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血脂的最后测量值自病历中获取。结果105例老年T2DM患者中,65.1%的患者HbA1c≥17.0%。自我管理行为良好患者中,血糖控制不佳者占29.9%,自我管理行为不良患者中,血糖控制不佳者占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研究对象对T2DM态度的平均得分为(39.25±6.30)分,对T2DM消极态度总体呈高水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较长、未遵循营养师建议的饮食方案、治疗方式采取口服降糖药与注射胰岛素相结合及对糖尿病的消极态度与血糖控制不佳相关。结论老年T2DM患者中血糖控制不佳者比例高,针对老年T2DM患者的健康教育应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血糖控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空腹血糖(FPG)指标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早期筛查作用及患者的高危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GDM患者25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检查的25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HbA1c与FPG水平的检测,比较两种指标对GDM的筛查结果,并对GDM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HbA1c与FP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bA1c对GDM的诊断符合率、特异性以及灵敏度均明显高于FPG;孕妇的年龄、糖尿病家族史、有高血压以及肥胖是GDM患者的高危因素。结论在GDM的早期筛查过程中,检测HbA1c与FPG水平可为患者的诊断提供依据,HbA1c筛查效果更好。为了降低GDM的发病率,应重视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9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慢性并发症分为慢性并发症组52例和无慢性并发症组40例,另选7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对三组对象进行HbA1c、空腹血糖(FBG)测定,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和FB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慢性并发症患者的HbA1c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HbA1c有密切关系,HbA1c的控制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共收治糖尿病合并泌尿道感染病人 86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6 6例 ,年龄 2 4~ 78岁 ,糖尿病病程 2~ 30年 ;并酮症酸中毒 2 4例 ,高血压 14例 ,脑梗塞 8例 ,糖尿病肾病 7例 ,周围神经病变 9例 ,前列腺肥大 3例 ;37例有尿频、尿急、尿痛及发热症状 ,4 9例无症状 ,占 5 6 .98%。空腹血糖 9.8~ 32 .4 mmol/ L,糖化血红蛋白 13.4 %~ 2 0 .6 % ,2 4例尿酮体阳性 ;尿白细胞均超过 10个 / HP,部分患者有红细胞、颗粒管型及蛋白 ,直接镜下检出细菌 5 9例 ,真菌 8例 (5~满视野 /HP) ,清洁中段尿培养出致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患者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空腹血糖(FPG)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53例患者进行HbAlc及FPG检测,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53例患者HbAlc为(7.01±3.61)%,FPG为(7.42±5.21)mmol/L。FPG≤6.1 mmol/L的75例患者中HbAlc>5.8%的49例,占65.3%;FPG>6.1 mmol/L的78例患者中HbAlc>5.8%的有70例,占93.3%。结论同时检测患者的HbALc和FPG,能够为糖尿病诊断及病情控制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对8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HbA1C、FBG检测及眼底检查或荧光素造影检查。其中糖尿病正常眼底(NDR)组49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40例。结果 HbA1C水平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较无视网膜病变组高(t=5.310,P0.01),HbA1C水平越高,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越高(χ2=12.59,P0.05),HbA1C≥7%时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明显升高;而FBG水平DR组与ND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8,P0.05)。结论 HbA1C测定可作为DR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且将HbA1C控制在7%以下,对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极为重要,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助于降低视网膜病变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化糖尿病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照护,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化糖尿病教育。于入组时及系统化糖尿病教育实施3月末,评价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的抑郁、焦虑负性情绪,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系统化糖尿病教育实施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实施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43,11.66;P0.05),SDS、SAS评分较实施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4.11,14.17;P0.05)。实施后,实验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SDS及S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88,-4.78,-2.65,-5.10;P0.05)。结论系统化糖尿病教育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Ic)在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与空腹血糖、血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糖尿病组,120例健康人群1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空腹血糖、HbAlc水平。结果:糖尿病组空腹血糖(10.07±4.37)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5.23±1.33)mmol/L,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糖尿病组HbAlc(8.24±2.34)%显著高于对照组HbAlc(5.54±1.46)%,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糖尿病组空腹血糖与HbAlc测定水平表现为正相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充分反应血糖变化,且与空腹血糖、血糖水平均表现为正相关,故糖尿病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以及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相关性。[方法]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33例,无微血管病变患者46例,正常对照49例,分别对空腹血糖(FBG)、HbAlc、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结果]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FBG、HbAlc、血浆D-二聚体与无微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微血管病变组血浆D-二聚体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0.63)。[结论]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浆D-二聚体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微血管病变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