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观察有或无糖尿病家族史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前后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功能的变化,探讨遗传背景对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7月1日至2011年12月1日初诊T2DM患者158例,其中有家族史组(FH+DM)81例,无家族史组(FH-DM)77例,分别给予胰岛素泵治疗10 d,于治疗前和停泵2 d后用左旋精氨酸(L-ARG)刺激法测胰岛素值。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个变量间的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胰岛素分泌峰值:治疗前,FH+DM、FH-DM组胰岛素峰值倍数分别为5.0±2.5、5.2±2.5。强化治疗后,胰岛素峰值倍数分别增加了14.3%和16.1%。(2)胰岛素净分泌量:治疗前FH+DM组2 min胰岛素值和胰岛素第一时相净分泌量均明显低于FH-DM组。治疗后,两组胰岛素第一时相净分泌量分别为20.41 mU/L、22.39 mU/L( P<0.05);2组胰岛素第一时相净分泌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分别降低了18.4%和20%。(3)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FH+DM组与FH-DM组患者治疗10 d后比治疗前降低(分别为4.26比2.02和5.14比2.15,均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无家族史的初诊T2DM患者胰岛第一时相分泌功能改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成年起病的1型糖尿病(T1DM)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12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治疗的所有516例成年起病T1DM患者的临床资料.新诊断(病程≤3个月)患者则根据是否伴有酮症酸中毒(DKA)和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分组,比较组间的临床和生化特点;已诊断患者根据是否伴有糖尿病家族史和不同病程(1~5年、6~10年、11 ~ 15年和≥16年),分别比较组间的代谢控制以及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者采用最小有意义差异t检验.结果 516例成年起病者中新诊断133例,已诊断383例,发病年龄(29±8)岁,住院年龄(37±11)岁,体质指数(BMI)为(20.8 ±3.3)kg/m2,99例(19.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133例新诊断患者中,以DKA起病者55例(41.4%).与非DKA起病组相比,DKA起病组空腹血糖、血清尿酸水平更高(t=4.019、2.288,均P<0.05).新诊断患者和已诊断患者中分别有29例(21.8%)和70例(18.3%)有糖尿病家族史.在已诊断患者中,与无家族史组相比,有家族史者血清甘油三酯更高(t=1.263,P<0.05),慢性肾功能不全、背景期视网膜病变和高血压发生率更高(x2=16.029、5.843、10.164,P<0.05),高血压发生更早(t=2.769,P<0.05).病程为1~5年、6~10年、11~15年和≥16年患者BMI、尿酸、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9.282、16.590、12.530、50.590,均P<0.05).临床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视网膜病变以及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在发病11 ~ 15年时达发病高峰.结论 成年起病的T1DM患者具有独特临床特点,其慢性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发生率与糖尿病家族史有关,微血管并发症在发病11~15年时达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胰高血糖素及早相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以新发T2DM患者(T2DM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馒头餐试验,观察空腹、进餐后30 min、120 min静脉血浆GLP-1动态变化及对血浆葡萄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分泌的影响。结果初发T2DM组患者馒头餐各时点GLP-1水平均分别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馒头餐后30 min、120 min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空腹胰岛素无明显差异(P〉0.05);而胰高血糖素则较对照组各时点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T2DM组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ΔFINS30/ΔG3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T2DM患者存在GLP-1分泌减少,GLP-1缺乏可能是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缺乏及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将我院内分泌科初诊的275例T2DM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8—44岁)、中年组(45—59岁)和老年组(/〉60岁),比较3组在体重指数(BMI)、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胰岛素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青年组的BMI、胰岛素显著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中年组的甘油三酯(TG)、尿酸显著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老年组的收缩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三组之间的BMI、胰岛素、TG、收缩压、FBG、UA、HbA1c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异常特点与年龄有关。青年组表现为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中年组表现为高甘油三酯高尿酸血症,老年组以血糖及收缩压升高为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变化及其与体质指数(BMI)、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新诊断T2DM组(DM组,136例),糖耐量受损组(IGR组,44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52名为对照组(NDM组),应用ELISA方法测定了上述人群的血浆FGF-21水平,并分析血浆FGF21水平与BMI、血糖、血脂、血浆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等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结果 初诊T2DM患者血浆FGF2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19.2±2.5比223.1± 1.4,t=2.804,P<0.05).初诊T2DM患者、健康对照组血浆FGF-21水平均与TG水平呈正相关(r=0.26、0.38,均P<0.05);在IGR组,血浆FGF-21水平与BMI呈正相关(r=0.33,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HOMA-ISI是影响T2DM患者血浆FGF21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FGF21水平的改变与甘油三酯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6.
郝涛  高琳  阳琰  廖鑫  朱国威  丁霞 《山东医药》2011,51(37):47-4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伴牙周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伴重度牙周病患者(C组)17例、单纯T2DM患者(B组)25例、健康体检者(A组)23例,分别观察各组患者的BM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FA等临床和生化指标。结果 C组血清FFA水平显著高于A、B组(P均〈0.05),B组显著高于A组(P〈0.05);相关性分析示,血清FFA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09、0.630,P〈0.05)。结论牙周病可能致T2DM患者血清FFA水平升高,加重T2DM患者血脂代谢紊乱及IR,不利于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内脂素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00例T2DM患者(T2DM组)和8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内脂素;测量其BMI及腰臀比(WHR),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内脂素与BMI、WHR、血糖、血脂、HOMA-IR的关系.结果 T2DM组肥胖者(A1组)与非肥胖者(A2组)内脂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A1组高于A2组(P<0.05);内脂素水平与BMI、WHR、HbA1c、HOMA-IR、LDL-C呈负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1或<0.05).结论 T2DM患者血清内脂素升高,并与肥胖相关;内脂素可能参与T2DM和肥胖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T2DM)患者采用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取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医院治疗的96例T2DM初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接受胰岛素泵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用达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首次血糖达标时每日胰岛素用量、每日胰岛素用量(停泵前)、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糖首次达标时每日胰岛素用量(43.60±8.44)U、停泵前每日胰岛素用量(25.50±7.50)U均低于对照组的(52.65±7.58)U、(32.40±7.85)U,血糖达标时间(4.79±1.78)d短于对照组的(6.50±2.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7、4.403、4.364,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对照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诊T2DM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遗传背景对左旋精氨酸(L-ARG)刺激后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测201例L-ARG刺激前后胰岛素值,其中有家族史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FH+DM)61例、无家族史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FH-DM)55例、有家族史正常糖耐量者(FH+)31例、无家族史正常糖耐量者(FH-)54例.以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 校正性别、年龄、BMI后,(1)糖尿病组(FH+DM和FH-DM)TC、TG、空腹血浆血糖(FPG)、糖负荷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组(FH+和FH-),胰岛素峰值倍数明显低于糖耐量正常组,P<0.05;(2)4组胰岛素均2 min达分泌峰值,4 min开始下降;(3)FH+组胰岛素峰值倍数较FH-组下降20.8%,分别为7.27与9.18倍,P<0.05;(4)FH+DM组2 min胰岛素分泌峰值、HOMA-IR、患病年龄明显低于FH-DM组(P<0.05),两组峰值倍数分别为5.18与5.31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FH+DM组胰岛素峰值倍数较FH-组下降了 43.6%(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早期,尽管胰岛素抵抗表现不显著,遗传背景却使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减退;而无遗传背景者,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下降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降糖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S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初发T2DM患者(T2DM组)经胰岛素和二甲双胍强化治疗2周,同期选择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及T2DM组治疗前后血清SF、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等水平及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HOMA-B),并分析血清SF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HOMA-IR、收缩压(SBP)、TG、FPG及S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HOMA-B、HDL-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SF水平与BMI、腰围、SBP、FPG、TG、HOMA-IR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7、0.595、0.572、0.445、0.558、0.765,P均〈0.01);与HDL-C呈负相关(r=-0.318,P〈0.05)。SF、BMI进入HOMA-IR多元回归方程,R2=0.674。结论初诊T2DM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及铁超负荷,SF可能参与了T2DM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浩  姜涛  宋秀霞 《山东医药》2011,51(17):13-15
目的探讨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代谢指标和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组(观察组)、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血脂改善及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3.84±1.03)d,较对照组(8.02±1.84)d明显缩短(P〈0.05)。治疗4周后,HbA1 c、TG、LDL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还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发生(P〈0.05),且对已有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也有改善作用。结论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T2DM患者,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和血脂,还可以预防和改善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初诊T2DM患者与口服降糖药失效T2DM患者优泌乐50R强化治疗的疗效。方法初诊T2DM患者与口服降糖药失效T2DM患者各30例,均给予优泌乐50R强化降糖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等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明显下降,疗效显著,初诊组治疗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小。结论优泌乐50R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肯定,对餐后血糖的控制存在优势。初诊T2DM患者早期胰岛素治疗更能有效改善高血糖状态,提高β细胞基础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骨密度以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取回顾性横断面研究筛选老年T2DM合并NAFLD患者50例为脂肪肝组,另选50例老年T2DM非脂肪肝为对照组。均按照要求测定血压、体重、身高、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C肽、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全套、尿酸、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矿物密度(BMD)。结果脂肪肝组体重、BMI、FINS、空腹C肽(F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尿酸、IRI均较对照组呈显著性增高(P0.05),而ISI、BM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BMI、代谢综合征之后,T2DM合并NAFLD与BMD显著相关。结论老年T2DM合并脂肪肝与BMD、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及健康人(NC组)的胰岛素(INS)、C肽(C-P)、胰高血糖素(GLC)、生长抑素(SS)的水平,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受损可能的机制。方法 T2DM组40例和NC组19名均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于0、30、120min采静脉血,分别测定空腹及口服葡萄糖后30、120min血糖及INS、C-P、GLC、SS。结果 (1)与NC组比较,T2DM组INS、C-P明显降低(P〈0.01);(2)T2DM组各时间点GLC较NC组显著升高(P〈0.01)。(3)T2DM组口服葡萄糖后30min、120min的SS水平均较0min显著升高,30min较NC组低(P〈0.05),120min较NC组高(P〈0.01)。结论 T2DM患者INS、C-P分泌水平较正常人显著下降;GLC分泌亢进;SS分泌紊乱。  相似文献   

15.
对251例1型糖尿病(T1DM)患者进行胰岛细胞抗体(ICA)检测,发现ICA阳性组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ICA阴性组(P〈0.01),空腹和餐后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ICA阴性组(P〈0.05,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亦明显下降(P〈0.05),提示T1DM患者中ICA阳性更易于合并有GADA、1A-2A阳性,且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破坏更大。  相似文献   

16.
郦文琴 《山东医药》2012,52(1):86-87
目的分析丹阳地区30岁以上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特征。方法将143例30岁以上孕妇根据OGTT检测结果分为正常组和糖尿病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糖代谢、脂代谢、胰岛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糖尿病组孕前期BMI、糖尿病家族史、剖宫产率、孕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5),两组空腹血糖、HbA1c、TG、TC、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及血清CRP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孕前BMI是孕妇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淮安地区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代谢特征为遗传易感性、孕前BMI过高、脂代谢异常、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障碍,同时孕前BMI与孕妇并发症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同病程时成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及成年1型糖尿病(T1DM)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LADA及成年T1DM患者在治疗方面的区别,为临床上LADA患者合理诊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LADA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病程进展,LADA患者与成年起病的T1D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的情况;比较两者在胰岛素剂量及口服药物使用情况,了解LADA患者的治疗特点。结果本研究共包括78例LADA住院患者与110例成年T1DM患者。与成年T1DM患者相比,LADA患者的起病年龄较大(P0.01)、体质量指数(BMI)较大(P0.05)、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概率更低(P0.01)、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低(P0.05)、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胰岛素抗体(IAA)抗体阳性率更高(P0.05)。在病程≤5年时,与成年T1DM组患者相比,LADA组患者空腹C肽水平较高,HbA1c较低,并且使用胰岛素剂量较低。随着病程的进展,两组患者胰岛功能都明显下降,并且两组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DA患者较成年T1DM患者多合并使用口服药,以α糖苷酶抑制剂为主。结论 LADA患者较成年T1DM起病年龄要大,体型偏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倾向不明显,GADA及IAA抗体阳性率较高。尽管LADA在起病时临床特征倾向于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呈缓慢下降,但随着病程延长,最终与T1DM临床特征一致,胰岛功能趋近于无。在治疗LADA患者时,可联合服用降糖药物,维持血糖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俞伟男  刘芳  胡文  李伟 《山东医药》2011,51(17):43-44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Visfatin)与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71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以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别低于6.1、8.0 mmol/L确定为缓解组41例,大于31 d未停泵或未达到缓解标准的患者为未缓解组30例。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糖脂代谢指标、Visfatin及TNF-α水平。结果缓解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Visfatin、TNF-α较未缓解组低(P〈0.05),而β细胞功能相反(P〈0.05)。缓解组血清Visfatin与强化治疗时间呈正相关(r=-0.667,P〈0.01)。结论初诊T2DM治疗前血清Visfatin浓度高者,强化治疗效果好,强化时间个体化可以提高缓解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新诊断T2DM患者中LADA的检出率,并分析其临床特征. 方法 测定152例病程<1年,且非酮症起病的新诊断T2DM患者GADA、ICA、IAA、血压、身高、体重及BMI,同时检测血脂、FPG、胰岛素、C-P、HbA1c、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观察LADA患者与T2DM患者临床特征与生化特征的差异. 结果 新诊断T2DM患者中LADA的检出率为7.89%;与自身抗体阴性组相比,自身抗体阳性组BMI、TC降低,胰岛素及C-P水平较低,嗜中性粒细胞计数TSH异常检出率与TPO阳性率增高(P<0.05). 结论 新诊断T2DM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LADA患者;对于BMI较低、胰岛功能较差的新诊断T2DM患者应尽早测定GADA、ICA和IAA.LADA患者可能具有更高的免疫炎症因子表达及更低的TC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初发1型糖尿病(T1DM)与2型糖尿病(T2DM)的鉴别诊断指标。方法选择110例T1DM患儿(T1DM组)和20例T2DM患儿(T2DM组),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分别比较其糖尿病家族史、发病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酮症酸中毒(DKA)、黑棘皮症发病率、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身高比(W/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C肽(FCP)、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及有无胰岛素依赖。并设3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①T1DM组发病年龄较小、发病急、DKA发病率高,多无糖尿病家族史,BMI及W/H低,无黑棘皮症,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抗体多阳性,FINS及FCP显著降低,无胰岛素抵抗,需胰岛素治疗才能使血糖达标及维持生命。②T2DM多有明显家族史、发病年龄多在10岁以后、发病缓慢,多伴有黑棘皮症,超重或肥胖,自身免疫性抗体多阴性,FINS及FCP较正常升高,显示胰岛素抵抗,DKA纠正后一般不需胰岛素治疗,通过减肥、运动、口服二甲双胍等可使血糖达标。结论①黑棘皮症、肥胖、胰岛素抵抗及无胰岛素依赖为诊断儿童初发T2DM的特异性指标。②FINS及FCP水平降低、无胰岛素抵抗、需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才能控制血糖和维持生命是诊断儿童TIDM的特异性指标。③发病年龄、家族史、DKA及自身免疫性抗体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