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干燥综合征病机复杂,病情顽固,迁延难愈,且可累及其他系统,与伏毒凶猛、顽固、难治、痼结、杂乱的证候特点相合,可从伏毒论治。正虚毒伏是干燥综合征的基本病机,燥、痰、瘀互结成毒,伏于体内暗耗气血为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治疗上通过采用扶正托毒、祛湿化痰消毒、活血化瘀散毒、滋阴清热解毒、调理阴阳等方法扶助正气,祛除伏毒。从伏毒论治干燥综合征能够执简驭繁,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刘颖  马君 《吉林中医药》2023,(4):377-381
通过追溯“伏毒”理论的源起、研究进展,认为“伏毒”理论与肺结节病在病因病机、病势特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病因上,肺结节病发病可因外感,亦可因内伤;病机上为正虚毒伏;病势上表现出隐伏、缠绵、暗耗、暴戾、杂合、多变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以“益气扶正,祛毒化浊”为原则治疗肺结节病,展现了中医药防治肺结节病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吕彩兰 《河南中医》2011,31(9):1074-1075
肾病综合征以脾肾功能受损为本,浊毒内壅,气滞络阻为标,而浊毒为害乃病机关键之所在.故肾病综合征治疗应从浊毒论治,浊毒应以解、以泄、以散为主,或去湿化浊,或利湿解毒,或泄浊清毒,或行气散结、活血化瘀以使浊毒消散.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从“毒”论治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古今医家对此病进行了不懈研究.近来我们通过认真研习古今中医名家有关著述,认为"毒"在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故提出从"毒"论治,以推动对糖尿病治疗理论的探讨,从而提高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伏毒的定义及致病特点,发现从伏毒角度能更全面认识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伏毒具有双重身份,同时扮演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角色,既可外致也可内生。慢性肾脏病的伏毒以内生为主,从伏毒的隐匿性、缠绵性、暗耗性、杂合性、蕴结性、多变性进一步阐述慢性肾脏病病机的复杂性。伏毒因正虚不足以驱邪所致,邪聚谓之毒。慢性肾脏病的伏毒包括“湿浊、痰瘀、热毒”,将伏毒理论应用于慢性肾脏病的防治是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越来越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近年来,临床以"毒损肾络"立论治疗本病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重在剖析中医之"毒"与DN的密切关系,为临床治疗DN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陈悦  尚莉丽 《陕西中医》2021,(3):350-35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高,迁延难治,中医证属“哮病”“哮喘”的范畴。本病发病的关键为正气虚弱,风、痰、瘀三毒伏于体内,互结成窠。因哮喘在病因病机、证候特点等方面均与“伏毒”暴戾、暗耗、杂合、隐伏、缠绵的致病特性相合,现从“伏毒”学说论治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治以息风止痉、祛毒平喘,慢性持续期治以消风化痰、清散余毒,缓解期治以扶正固本、防毒复胜。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高血糖"代谢记忆"效应,不仅长期影响糖尿病血管病变治疗效果,亦极有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产生因素,然现代医学对其引发机制亟待研究。从祖国医学"伏毒"理论角度,分析热毒、湿毒、痰毒、瘀毒、糖毒等"伏毒"病理基础与糖尿病的联系,以探索糖尿病高血糖"代谢记忆"效应的中医机理,望其可为中医药特异性纠正该记忆提供理论支持,并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指明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首次提出了伏邪的概念。伏邪临床特点表现为毒性猛烈,病情危重,或迁延反复难祛,称为伏毒。放射性肺损伤是肿瘤患者胸部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其病机主要为射线直中肺脏,然后热毒内伏,耗伤人体气阴,导致湿、痰、瘀等病理产物与热毒蓄积,最后发生放射性肺损伤,其发生、发展、传变、转归等多个环节均与"伏毒"之感邪、邪伏、发病相类似,属于伏毒的范畴。初起隐伏、缠绵、暗耗,伏而不觉,急性期暴戾、杂合、多变,发时始显。放射性肺损伤的主要治法为清热解毒、养阴清肺、健脾和胃、益气活血化瘀。从伏毒的角度看,其关键治法应为扶正透毒。  相似文献   

11.
罗宇磊  陈秋 《新中医》2014,46(7):232-233
<正>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因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障碍,表现出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为非单一病因所致。近年许多研究指出,炎症因子与T2DM及其并发症相互关联,慢性炎症学说在T2DM的发生、发展及指导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1]。研究者认为,炎症因子可能是T2DM发生的重要预测因子,主要涉及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由来已久,本文旨在通过络病学以及伏毒理论的研究进展,解释艾滋病的发病和症状,探讨中医从毒邪伏络论治艾滋病的理论基础及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伏毒”新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伏邪"及"苛毒"发病说为依据,提出"伏毒"论,认为"伏毒"以伏而不觉,发时始显为特点,正虚是毒伏的基础."伏毒"既可外受,亦可内生,涉及外感内伤多类疾病,特别是对急难病症的辩治,"伏毒"论更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DN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是引起终末期肾病(ESRD)的最重要因素,约45%的ESRD病例由DN引起[1]。DN是最典型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起病隐匿,病情凶险,是临床上常见而且难以防治的疾病。  相似文献   

15.
从"瘀"论治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将糖尿病肾病与中医“瘀血”形成机理相对应 ,认为瘀血是导致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原因。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热灼津亏而成血瘀、血瘀水停、肾虚血瘀、气虚血瘀、痰瘀互结等证型 ,从“瘀”进行辨证论治 ,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从邪毒内伏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顽痹"范畴,病变多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最终导致关节变形、肢体废用。该病为何如此难治,笔者认为邪毒内伏是其根本原因。1传统医学对伏邪致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周仲瑛教授"伏毒"学说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概述伏毒是指毒邪具有潜藏人体、待时而发的病理特质,感邪之后未即发病,邪气伏藏,遇感而发,且发病迟早不一,一旦发病,既可表现为发病急骤,亦可见迁延难愈。伏毒除了具有隐伏的病理因素、致病特点外,尚具有特异、可变、交叉、夹杂、非典型等六种特性。  相似文献   

18.
"伏"者,匿藏也,"伏邪"指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的病邪。"毒"是中医病因学说中一个特定的词义,其概念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苛毒"之说,意指毒气严重剧烈的病邪,如尤在泾说"毒者,邪气蕴蓄  相似文献   

19.
方剂学中的“毒”是指外感邪气,或无形之邪热,或浊毒邪气.治疗宜扶正解毒、清热解毒、化浊解毒.“糖毒”指消渴为病时人体之湿热邪气,其致病特点为缠绵难愈,易夹瘀夹痰.治疗“糖毒”应以健脾升阳化湿为基础,兼顾他邪,以阻消渴病变之源.  相似文献   

20.
潘明  汤晓燕  李慧  张钰 《中医药通报》2022,21(12):21-23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属于难治性男科病症,具有痰瘀“伏毒”的致病特点;痰瘀“伏毒”,宗筋受损是其重要病机。治疗上需标本同治,宗筋得养,则病情向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