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8,(8):1031-1035
目的:制备并表征包载荧光染料1,1′-二十八烷基-3,3,3′,3′-四甲基吲哚三碳花青碘(Di R)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Di R-PEG-PLGA)纳米囊,评价其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乙二醇(PEG)-PLGA共混物为载体,采用改良的超声乳化法制备Di R-PEG-PLGA纳米囊样品。对样品的粒径、Zeta电位、形貌、稳定性、体外荧光特性等进行检测;采用MTT试验评价样品对人源性HL7702肝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采用体外溶血试验考察其对健康Wistar大鼠血细胞的溶血作用。结果:所制备的Di R-PEG-PLGA纳米囊呈圆球形,具有明显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507.53±7.87)nm,粒径的多分散系数为0.306 1±0.001 5,Zeta电位为(-35.20±0.92)m V;4℃条件下保存6个月,稳定性较好;体外荧光信号强度(y)随Di R质量浓度(x)呈线性增加,线性方程为y=0.345 2x+0.433 4(R2=0.997 3)。所制纳米囊对HL7702细胞的毒性为0~1级(即无细胞毒性),对大鼠血细胞无体外溶血作用。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具有荧光特性的Di R-PEG-PLGA纳米囊;所制纳米囊体外生物相容性较好,有望成为一种安全的药物光学示踪载体。  相似文献   

2.
含有奥硝唑纳米囊泡的改性明胶膜释药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立峰  齐鲁  刘小杰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24):2132-2136
目的:研制含有载药纳米囊泡的明胶缓释膜,对比普通载药膜表征其释药性能。方法:结合超声波法和逆向蒸发法,制备了载药纳米囊泡,并通过共混的方法进一步得到了含有奥硝唑纳米囊泡的改性明胶膜(简称载药纳米囊泡膜)。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分析了载药纳米囊泡的形态以及稳定性,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试了载药纳米囊泡的包封率、载药量以及载药纳米囊泡、载药膜和载药纳米囊泡膜的累积释药曲线。结果:载药纳米囊泡粒径在50~150nm之间,能长期稳定地存在于膜材料中,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0.18mg·mg~(-1)和32.15%。普通载药膜在11h左右达到释药平衡,而载药纳米囊泡膜释药平衡时间达到了22h左右。结论:载药纳米囊泡膜同时具有载药膜和载药纳米囊泡的药物释放性能,明显改善了载药膜的药物缓释性和突释现象,扩展了载药膜和载药囊泡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刘肇彧  丁娅  吴迪  张灿 《药学进展》2011,35(4):153-161
金纳米粒子潜在的细胞毒性是制约其临床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金纳米粒子及设计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金纳米粒子复合物的细胞毒性,综述近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尽可能地全面揭示金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一种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姜黄素纳米粒子,并对其体外药物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开环聚合法制备生物可降解的PCL-PEG-PCL三嵌段聚合物,然后采用乳液挥发法制备负载姜黄素的PCL-PEG-PCL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所制备纳米粒子的形貌特征,动态光散射(DLS)测定粒径,采用HPLC测定纳米粒子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同时考察其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结果姜黄素纳米粒子具有球形结构,粒径在200 nm左右,载药量为(14.23±0.35)%,3 d体外累积释药量65%。结论所制备的姜黄素纳米粒子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同时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证实姜黄素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缓释功能。  相似文献   

5.
尤晨  李琳  杨文倩  沈雁  涂家生 《药学研究》2017,36(4):209-214
目的 制备并表征一种可用于载药的中空金纳米粒载体.方法 以银纳米粒为模板,通过模板置换法使氯金酸与银纳米粒反应生成金壳,并裹覆于银纳米粒表面,最后形成一种中空结构的金纳米粒,通过单因素考察对中空金纳米粒的制备进行初步探究.使用透射电镜对中空金纳米粒进行结构观察,紫外全波长扫描考察其吸收情况,体外光热转化试验考察载体的光热转化能力,以及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试验考察载体细胞毒性.结果 氯金酸的加入方式为逐滴加入,制备温度为60 ℃,氯金酸(25 mmol·L-1)的加入量为128 μL,中空金纳米的粒径为35~55 nm,壳厚4~6 nm,最大吸收波长750~800 nm,具备较强的光热转化能力.细胞毒性结果表明,中空金纳米粒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DF)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结论 经过优化制备得到的中空金纳米粒具备较好的中空结构,以及优异的光热转化能力和较低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6.
秋水仙碱纳米控释微粒抗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铭  方淑昌  朱争艳  周立波  王士贤  陆伟  杜智  宋继昌 《天津医药》2001,29(12):727-731,F003
目的:研究不溶于水的植物性抗癌药秋水仙碱纳米控释静脉注射微粒的制备工艺及其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以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作为基质材料,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包载秋水仙碱的纳米级微粒(NP)。借助扫描电镜观察PLGA-秋水仙碱-NP微粒形态,通过激光光散射实验测定纳米微粒的粒径分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纳米微粒制剂的载药率,以MTT方法做体外杀伤癌细胞实验,进行不同剂量,给药频度条件下体内抑瘤实验。结果:经电镜观察PLGA-秋水仙碱-NP为表现光滑的球形微粒,粒径分布平均值是104.9nm,呈正态分布,PLGA-秋水仙碱-NP载药率为33.0%。体外MTT实验提示纳米粒子粒子与裸药作用相同且显著控释,体内抑制实验表明:控释制剂间隔给药疗效优于包载药物每日给药的疗效,量-效关系, 毒性显著减低,经静脉途径试用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PLGA纳米粒子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秋水仙碱的有效载体,并可在不添加助溶剂等前提下成功制备其静脉注射剂型,实现药物控制释放并减低毒性,发挥药物更佳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
淫羊藿苷纳米纤维膜自组装囊泡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静电纺丝制备淫羊藿苷纳米纤维膜,并通过自组装技术形成纳米囊泡,改善淫羊藿苷在体内的相容性及吸收性能。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筛选合适溶剂,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淫羊藿苷纳米纤维膜,采用扫描电镜对纤维膜表面形态进行观察,采用X射线晶体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检测纤维膜中药物的存在状态,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药物与纤维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纤维膜自组装纳米囊泡的性能。结果甲醇与二甲基乙酰胺混合溶剂的溶解性及纤维成型性较好;载药纤维直径分布均匀(400~600 nm)、表面光滑无药物颗粒,药物与聚合物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水中溶解试验发现纳米纤维膜能自组装成纳米囊泡。结论药物以无定形态高度分散于纳米纤维中,电纺制备工艺简单易行;且淫羊藿苷纳米纤维膜能自组装成纳米囊泡。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制备一种前列腺癌新型靶向性纳米超声造影剂。方法:采用PEG及抗前列腺癌特异性膜抗原(PSMA)适体A10-3.2修饰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合成新型靶向纳米超声造影剂,对其进行合成验证、体外特征评价、生物相容性研究及体外显影评价。结果:Zeta电位、透射电镜扫描图(TEM)、红外分析图(FT-IR)均表明此靶向纳米造影剂合成成功。体外细胞学研究表明,该造影剂细胞毒性小、生物相容性好。体外显影结果表明,该造影剂具有良好的显影效果。结论:该新型造影剂制备成功,具备靶向显影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阿霉素作为模型药物,制备载药超声敏感纳米泡以达到肿瘤靶向、超声敏感释药的目的。方法:合成两亲性两嵌段共聚物PLGA-PEG,注入法制备载盐酸阿霉素(DOX)超声敏感纳米泡,研究其外观形态、工艺重现性及温度敏感性。结果:用最优处方工艺制备3批载DOX纳米泡,粒径为168.83nm,Zeta电位为-2.17mV,工艺重现性好。结论:用两亲性共聚物制备获得具有超声敏感特性的纳米泡并装载抗癌药,有望成为新型肿瘤靶向药物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10.
纳米药物载体有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增加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缓控释给药等优点。而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利用度、载药能力和控释能力以及较低的毒性而被广泛用于纳米药物。本文综述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高分子化合物制备纳米粒的合成和载药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聚谷氨酸-顺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制备一种γ-聚谷氨酸-顺铂复合物,并考察其体外的抗肿瘤活性。主要通过生物发酵法获得γ-聚谷氨酸,酸降解法得到小分子γ-聚谷氨酸;利用PCR方法检测γ-聚谷氨酸-顺铂复合物对DNA的作用;利用MTT法来检测该复合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作用;利用小鼠体内实验检测其体内毒性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成功获得γ-聚谷氨酸-顺铂复合物,该复合物载药率达10%~12%;该复合物对人肝癌细胞BEL7404、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446和人结肠癌细胞RKO均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能引起细胞凋亡(出现凋亡峰);并且小鼠体内毒性试验表明该聚谷氨酸-顺铂复合物的毒性要比游离顺铂低。因此,γ-聚谷氨酸-顺铂复合物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生物发酵的γ-聚谷氨酸可用于药物载体,赋予药物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南药学》2019,(7):988-992
目的制备羧化纳米金刚石紫杉醇载药体系,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在混酸油浴下制备羧化纳米金刚石,以红外光谱进行结构确证。采用超声法包载紫杉醇,并以粒径大小为指标对制备工艺进行单因素考察,对优化后的纳米复合物进行制剂学和细胞毒性研究。结果通过红外图谱验证了羧化纳米金刚石的成功合成,优化纳米复合物呈均匀分散,平均粒径为(145.92±63.91)nm,Zeta电位为(-10.49±3.24)mV,体外释放具有更明显的缓释效果,细胞毒研究显示,羧化纳米金刚石紫杉醇载药系统对MCF-7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10μg·m L~(-1)可将细胞存活率控制在50%。结论羧化纳米金刚石具有更优的载药性质,减缓了药物的释放,用此载体载药可以提高紫杉醇的抗癌活性,羧化纳米金刚石是极具应用前景的抗肿瘤递药载体。  相似文献   

13.
纳米金基于自身易于制备,形貌及尺寸可控,低细胞毒性,稳定性好,温和的表面化学性质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独特的SPR(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和光散射等物理特性,加上其容易被多种基团修饰后获得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使其在肿瘤治疗、成像等方面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逐渐成为当前抗肿瘤研究的热点。该文就纳米金的特点以及纳米金在肿瘤的诊断、治疗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促炎巨噬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可靶向叶酸受体和线粒体的载雷公藤红素(celastrol, Cel)聚酰胺-胺树枝状聚合物(polyamide-amine dendrimer, PAMAM)纳米递药系统,实现可靶向炎症巨噬细胞的集化疗和光热于一体的协同治疗。以PAMAM为纳米载体,通过酰胺反应偶联叶酸受体靶向基团叶酸(folic acid, FA)和线粒体靶向基团IR808 (同时作为光热剂),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负载抗炎药Cel,制备了FA-PAMAM-IR808/Cel纳米复合物。体外表征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物中Cel载药量为50.90%,粒径为130~160 nm,平均电位在1.0~3.5 mV,释药呈现pH敏感性,经近红外光照射10 min温度可达42.5℃;体外摄取实验表明,纳米复合物有明显的叶酸靶向性和线粒体靶向性;纳米复合物在近红外光照后可显著增强细胞毒性和诱导细胞凋亡能力,并浓度依赖性降低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一氧化氮(NO)分泌量。本研究为开发新型...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改进的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再用共沉淀法原位合成Fe3O4磁性纳米粒子修饰的GO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Fe3O4纳米粒子-GO复合物的形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复合物中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粒径为30 nm,少量粒子团聚后的粒径为50~100nm.该复合物中GO含有多种官能团,可作为药物连接的位点,还可通过π-π共轭作用与药物连接.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可明显观察到该复合物迅速聚集在永磁体附近.体外细胞毒性试验表明,该复合物在0.5~5 000 μg/ml范围内对肺癌A549细胞和乳腺癌ZR-75-30细胞无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可稳定分散的载药纳米黑磷,并将其用于光热/化疗协同的纳米制剂。方法:采用液相剥离法,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剥离剂,聚乙二醇二胺(H2N-PEG-NH2)、壳聚糖(CS)及A型明胶(Gel)为修饰剂,筛选并载带化疗药物盐酸阿霉素(DOX)制备出分散性良好的载药黑磷纳米片。通过透射电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及流式细胞仪等仪器,进行形貌结构表征及体外细胞学评价。结果:剥离方法筛选试验表明BPNSs最佳制备工艺为:水浴超声300 W,10 h,探头超声180 W,6 h,温度<30℃,表现出外观形貌均一;修饰剂筛选试验表明H2N-PEG-NH2/BPNSs质量比为10:1,BPNSs/DOX质量比为1:1,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及负载率;体外释放试验表明,DOX在弱酸性条件下结合近红外光照(NIR)释放迅速,展现出光控释药特性;体外细胞学试验表明PEG-BPNSs-DOX具有良好的抗骨肉瘤活性。结论:PEG-BPNSs-DOX可稳定分散,制备简单,具有NIR光控释药特性及良好的光热性能,有利于光热/化疗协同治疗骨肉瘤,在纳米递送系统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包载西罗莫司(SRL)的纳米粒子,并将其应用于脱细胞生物血管材料。方法以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乙酸-聚乙醇共聚物(PLGA)为载药基质,采用界面沉淀法制备SRL-PLGA-纳米粒子(SRL-PLGA-NPs)。使用激光粒度仪及扫描电镜对纳米粒子的粒径、形态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纳米粒子的载药量、包封率,双室扩散池行纳米粒子的体外释放实验。脱细胞联合肝素处理犬颈动脉制备生物人工血管材料,采用血管腔内局部灌注的方法将纳米粒子结合于血管材料,根据灌注时间的不同分为4组,120 s(A组)、240 s(B组)、360 s(C组)和480 s(D组)。定期测定各组血管组织内的药物浓度。结果成功制备了SRL-PLGA-NPs,粒径为227~303 nm,平均粒径为(265±24)nm,包封率为81.53%,平均载药量为18.96%。SRLPLGA-NPs在30 d内能够一直持续释放药物,2周后释放药物量约75%,30 d后释放量约90%。经SRL-PLGANPs腔内灌注后的脱细胞血管在21 d后,血管组织内仍可检测到西罗莫司,呈逐渐降低趋势。A组的药物浓度在给药后即刻和1 d低于其他3组(P<0.05),而在3、7、14、21 d后,4组的药物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界面沉淀法制备SRL-PLGA-NPs方法稳定可靠,对脱细胞生物血管行局部灌注处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酰化反应合成维生素E-琥珀酰聚赖氨酸接枝共聚物(N-tocopheryl-N'-succinyl-ε-polylysine,TOS-SA-PLL)作为载体材料,胰岛素作为模型药物,制备p H敏感接枝共聚物囊泡。方法采用核磁共振扫描和红外光谱对接枝共聚物TOS-SA-PLL结构进行表征;利用2,4,6-三硝基苯磺酸法对接枝共聚物的取代度进行测定;利用动态光散射法对囊泡的粒径,多分散性和Zeta电位进行测定;采用超滤离心法测定囊泡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以及载药囊泡在不同p H条件下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接枝共聚物自组装形成的囊泡平均粒径为165.7~232.3 nm,Zeta电位为-32.2~-20.1 m V;载胰岛素共聚物囊泡的包封率最高可达70.15%,载药量(w)为6.55%;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该接枝共聚物囊泡的释放行为具有p H敏感性的特征。结论 TOS-SA-PLL接枝共聚物囊泡具有p H敏感的特点,其作为水溶性生物大分子药物的载体,在胃肠道传递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载阿霉素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对其理化性质及细胞摄取行为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聚合法制备MSN,透射电镜表征纳米粒的形态,动态光散射粒径测定仪测定粒子的平均粒径及分布。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阿霉素的负载行为,MTT比色分析法研究粒子的细胞毒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人乳腺癌MCF-7细胞对载药粒子的摄取。结果纳米粒分布均一,平均粒径约70 nm(PDI<0.1),载药量质量分数达到20%。MCF-7细胞对载药粒子的摄取较快,空白纳米粒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结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具有较高的药物载药量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较快地被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摄取,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药物化疗载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一种具有良好生物安全性、肿瘤主动靶向性及能实现药物快速释放的药物纳米载体。方法: 通过点击化学反应制备由二硫键连接的两亲性透明质酸/聚己内酯接枝聚合物;采用动态光散射、透射电镜对聚合物的自组装行为进行研究;通过体外药物释放实验探究药物载体还原响应控制释放特性;通过流式细胞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对A549细胞内吞噬载药纳米粒子的机制进行研究;结果: 所制备的含二硫键的接枝聚合物可自组装形成粒径大约为75 nm的球形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在质量浓度为200 μg·mL-1时仍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当纳米粒子包载阿霉素后其粒径增大至128 nm,且药物在还原性条件下可实现快速释放;载药后的纳米粒子经透明质酸/CD44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快速进入肿瘤细胞内,并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结论: 本研究合成的含二硫键的透明质酸/聚己内酯接枝聚合物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肿瘤靶向性及药物控制释放特性,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