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老认为中医药急救法,凡行之有效的,都可推广使用。比如镇痉熄风法,可用于小儿高热抽风;通窍启闭法,可用于中风闭证;敛汗固脱法,可用于暴喘脱证;理气止痛法,可用于急腹证中属肝郁气滞型。 相似文献
2.
著名老中医俞慎初教授从医已60载,擅治内妇儿科病证,积有丰富临床经验,尤其对疑难杂症的治疗每有独到之处。笔者随俞老临证,屡见起流商痼疾,得海颇深。兹择其诊治疑难杂症验案数例,整理介绍如下:惊惶恐惧祛痰治肝兼以宁心惊惶恐惧症是由于索体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忽受情志内伤或恐惊而诱发的一种神志失调的证候。俞老认为临床诊治惊恐症应区分虚实,虚者多责之心肝,《诸病源候论》有“心虚则惊,肝虚则恐”之说;实者每因痰热扰心而致,如《红炉点雪》所云:“惊者一…痰因火动”。故俞老临床治惊恐症,善从心肝两脏和痰浊… 相似文献
3.
4.
介绍俞慎初教授临床治疗咳喘证的经验。用自拟方止咳定喘汤治风寒咳喘;加减止嗽散治疗多种类型咳嗽;灵活化裁运用古代名方治疗因痰浊、气郁和肺肾虚损所致的咳喘证。 相似文献
5.
刘德荣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3,3(1):10-11
俞慎初教授认为妇女的生理病理与肝的关系密切。肝为藏血之脏,司血液调节;又主疏泄,能调畅人体气机。若肝之功能失常,多能引起气血失调,病及冲任。不但会导致血海失充,经显减少,甚则经闭不行,而且常因肝 相似文献
6.
刘德荣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3,15(4):19-20
名老中医俞慎初教授临证数十年,用药经验丰富。本文介绍他善于根据病情,辨证用量,轻重用药;自拟制“对药”应用于临床,增强疗效;又善用动物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和急性病;并重视民间草药验方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8.
Hua BC 《Zhonghua yi shi za zhi (Beijing, China : 1980)》2003,33(1):30-32
俞慎初教授在中药学研究方面从源到流,既重视探本求源,又重视中药学教育和药学知识普及,勤于医药实践及总结著述,将毕生精力都贡献于祖国的中医药发展及教育事业,为知医识药、医药皆通的中医药学家。 相似文献
9.
刘德荣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6,18(4):10-12
本文介绍俞慎初教授对久病不愈的疑难病证,着眼于治瘀,或寓法瘀法于他法治疗中的经验,举胃痛,脱疽,辨证,胸痹,中风等病巧用法瘀的验案以证。 相似文献
10.
丁春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3,13(1):44-46
《闽台医林人物志》[1] 是俞慎初教授晚年的一部力作 ,该书以福建和台湾的省、府、州、县志中方技传的资料为依据 ,并参考核对了史书、辞书和其它地方文献 ,共收入从三国到清代 1 70 0多年间的闽台医林人物 72 2人 ,重点介绍各医家的学术思想、医事活动和医学著作 ,是一部反映闽台历代医林人物的专书 ,不仅填补了福建和台湾地方志中医林人物志的空白 ,而且对认识闽台医学发展的历史进程、编著闽台医学史、医林人物传记、各家学说研究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试就《闽台医林人物志》的成书过程、学术特点及俞慎初教授的学术贡献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1.
刘德荣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
俞老认为肝胆以疏泄通降为顺,气机郁滞、湿热蕴结是引发肝胆结石、胆囊炎的病机所在。治疗应从清肝利胆、化结排石入手,尤以利胆为先;加味五金汤是俞老临床经验方,其中重用金钱草以清热利胆排石,而鸡内金则是化结消石必用之品,临证用方,又需随证变化,灵活化裁。 相似文献
12.
叶人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6):40-41
蔡慎初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近40余载,学验俱丰,尤擅治脾胃病,饮誉浙南闽北一带.我有幸随师侍诊,得以聆听教诲,深叹老师谴方用药独巨匠心,每获桴应.蔡慎初教授积多年临床经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见解独到,他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长、病症繁杂的特点提出了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应"通补兼顾不宜滞"、"调气和血、辛开苦降消痞满"、"寒热并用、燥润相济求其平"、"辨证辨病相结合"的观点.现将老师治疗该病的经验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13.
14.
15.
邹复馨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14(3):54-54
中医临床救治危急病人,其便捷者莫过于针灸,针灸常使我们摆脱基层医疗急救条件不全,病员转送不便的困境,不失治疗时机,即时收到止血、止痛、…… 相似文献
16.
吴金荣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Z1)
中医急症常见病有:“神昏”、“高热”、“喘证”,“猝中风”……等,无论有任何主症,凡有腹胀,大便干结,甚或2~3日未行者伴有痰多口苦,心烦,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象弦滑有力或滑数,属痰热腑实证,运用化痰通腑法治疗,奏效迅速,使病情转危为安。案1:张某,女,32岁,1999年3月初诊。平素体健。1周前受凉后自觉咳嗽,继而发热畏寒,右胸痛,痰粘稠,体温渐增高。来诊时体温40℃,气急,心烦,咳声重浊,胸部X象诊为右下肺炎。中医诊为风温肺热,痰热壅肺型。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6g,杏仁10g,生石膏30g,黄芩12g,白前12g,浙贝母15g,甘草6g,每日… 相似文献
17.
中医急证工作是中医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其风险大、困难多、难度高,是目前中医临床工作的薄弱环节。为此,本文仅从任继学教授在我院中医急证工作中的几则具体事例,说明老专家在中医急症工作中的重要作用。1 强烈的事业心 执著的责任感 任老之所以极力地为中医急症奔走疾呼,呕心沥血地战斗在中医急症工作的第一线。关键在于任老强烈的事业心,他把振兴中医急症为己任,一心执著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并把它付之于实 相似文献
18.
19.
急症的特点是发病急骤.转变迅速,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一般人常认为这是中医无能为力的。但笔者在多年的急诊工作中深深体会到中医治疗急症的灵验,现举凡例以飨读者。1.急性阑尾炎刘XX,女,28岁,新产妇,1995年3月12日夜里1时急诊。患者诉当日下午3时许无明显诱因突见上腹部隐痛,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发热恶寒,自服肠胃康冲剂、热敷腹部,稍有缓解。就诊前半小时,突然出现右下腹疼痛加剧,发热(37.8℃)。体查麦氏征(+)。血象示:WBCI.8X109/L,N86%。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因患者乃新产妇(婴)L20天),拒绝手术和西…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