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胰腺体尾部恶性肿瘤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肿瘤,占胰腺癌的20%~30%,由于胰腺体尾部恶性肿瘤起病隐匿,确认时大多已属于晚期[1]。而胰腺癌破裂出血更为罕见,一旦发生,则出血凶猛、容易误诊、病死率高,原因可能在于胰腺位于腹膜后,前面又有胰腺被膜和网膜囊等保护,故癌结节破裂的可能性较肝癌少见,但破裂后由于血供丰富会导致大出血[2]。本科室于2015年2月4日收治1例胰体尾部恶性肿瘤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混合性腺泡-神经内分泌癌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胰腺混合性腺泡-神经内分泌癌并肝转移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上腹部不适10个月余,多饮、多尿、消瘦2个月入院。曾在外院就诊诊断为胰腺癌肝脏转移、继发性糖尿病、重度贫血。予相应治疗,多饮、多尿、消瘦症状有所缓解,但上腹部症状无改善,为进一步诊治转我院。经实验窀、腹部CT及MRI检查初步诊断:胰腺头颈部占位、肝脏多发占位原因待查;胰腺体尾部囊肿;脾大,门脉高压;继发性糖尿病;重度贫血。行剖腹探查术,术后病理诊断胰腺混合性腺泡-神经内分泌癌并肝脏多发转移。结论胰腺混合性腺泡-神经内分泌临床罕见,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可为其定性定位诊断提供依据,病理检查是确诊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探讨胰腺癌的CT不典型征象特点与漏误诊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39例胰腺癌CT影像特点、解析漏诊误诊原因。结果 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经CT扫描并经手术、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证实和临床随访证实的39例胰腺癌中,22例位于胰头及(或)钩突部,胰颈部10例,体尾部7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准确诊断胰腺癌28例,漏误诊11例。漏误诊11例中,1例钩突部、1例体部外生肿块CT平扫及增强无明显密度差而漏诊;慢性胰腺炎并发胰腺癌误诊2例;2例胰头癌误诊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例胰腺黏液腺癌误诊为囊腺瘤;1例胰头及另1例胰尾较大肿块,误诊为囊腺癌;误诊为壶腹癌1例;误诊为胰腺转移性肿瘤1例。结论胰腺癌的CT准确诊断依赖于检查技术的合理应用及充分认识胰腺癌的不典型CT表现。  相似文献   

4.
62例胰腺体尾部癌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进一步提高胰腺体尾部癌外科治疗效果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经外科治疗的胰腺体尾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胰腺体尾癌根治性切除率为30.6%。随访43例,行根治性切除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7%、31.6%、15.8%。胃空肠吻合、剖腹探查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20.0%、18.8%,3年生存率均为0;行射频消融以及^125 1粒子置入者,存活均超过12个月,目前仍存活。结论 胰腺体尾部癌患者预后差,改善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提高根治切除率。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53岁,因餐后腹胀20余天,腹痛1周入院.CT检查提示:肝右叶内占位病变,性质多考虑肝癌门静脉右支、主干癌栓形成;胰腺体尾部增粗,性质多考虑转移,不排除原发性胰腺癌可能.诊断:胰腺癌,肝转移瘤.患者病情已属晚期,手术切除已无可能.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53岁,因餐后腹胀20余天,腹痛1周入院。CT检查提示:肝右叶内占位病变,性质多考虑肝癌门静脉右支、主干癌栓形成;胰腺体尾部增粗,性质多考虑转移,不排除原发性胰腺癌可能。诊断:胰腺癌,肝转移瘤。患者病情已属晚期,手术切除已无可能。人院后,患者主诉腹痛剧烈,不能进食,无法入睡。每日问断使用哌替啶、吗啡等镇痛药物。但止痛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癌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胰腺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多层螺旋CT的影像资料,寻找其特点。结果:40例中,胰头癌28例(28/40),占70%,胰体癌8例(8/40),占20%,胰尾部癌2例(2/40),占5%,癌肿位于胰头颈部、体尾部4例(4/40),占10%。CT平扫时呈低密度改变26例,等密度改变7例,水样密度改变6例。增强扫描病变均有不均匀强化;部分病例病变累及胰包膜及胰腺周围,致使胰周脂肪间隙消失。胰头病侧病变导致胆道低位梗阻(肝内外胆道扩张),同时伴有主胰管扩张。腔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受累及包埋的24例(24/40);腹腔淋巴结肿大,肝内转移21例(21/40)。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对胰腺癌的检查和诊断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临床诊断治疗和评估预后最有意义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影像。结果:CT扫描发现胰腺体、尾部实性占位性病变,伴囊变坏死或内有出血灶或二者兼有,大部包膜完整,瘤体多位于胰腺边缘,增强扫描包膜强化明显瘤体轻度强化。结论:SPTP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临床少见,CT诊断上有一定的影像特征,需与黏液性囊腺瘤(癌)、胰腺假囊肿、胰腺癌囊性变等进行鉴别。结合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胰腺外科手术的改进,胰腺癌的手术切除成功率有了明显的提高。2003年8月26日我科成功地为一名患有胰腺癌的69岁女性施行了手术治疗,术中见:整个胰腺体尾部巨大癌肿,侵及门静脉、脾动静脉、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腹腔干动脉、腹腔神经丛及十二指肠、横结肠、脾脏等多个器官;行胰腺体尾部、脾脏切除、腹腔淋巴结清扫、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部分切除人工血管移植,腹腔干、肝总动脉部分切除,  相似文献   

10.
胰腺上皮内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建明  朱明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6):424-426,I111
胰腺上皮内肿瘤是指胰腺小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至原位癌这一系列病变的连续过程,被认为是胰腺癌的癌前病变。研究显示,胰腺小导管上皮的异型增生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慢性胰腺炎特别是胰腺癌癌周组织中往往可以见到胰腺上皮内肿瘤性改变,随访结果也显示胰腺上皮内肿瘤特别是高级别的胰腺上皮内肿瘤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本文就胰腺上皮内肿瘤的概念、诊断标准、分级、鉴别诊断和意义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癌抗原19—9(CA19—9)在胰腺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5例胰腺癌患者、70例非胰腺外分泌恶性肿瘤患者以及30例胰腺良性疾病患者术前血清CA19—9的水平。结果血清CA19—9在胰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胰岛细胞瘤、壶腹癌以及良性胰腺疾病患者(P〈0.05),而与肝外胆管癌患者的CA19—9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CA19—9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和43%。CA19—9在胰体尾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胰头癌患者(P〉0.05)。CA19—9不受肿瘤大小以及可切除性的影响(P〉0.05),但在Ⅳ期胰腺癌患者中明显提高(P〈0.05)。结论CA19—9对胰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特异性不高,高水平的CA19—9提示病期较晚,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一、腹痛 腹痛在胰腺癌中表现突出。本组78例有腹痛,多为首发症状。Zollinger描述胰腺疾病疼痛:胰头在右上腹。胰体在上腹中部,尾部在左上腹或左下腹,全胰癌可能发生上腹抽紧样痛,兼向背部放射。本组多为上腹痛与上述病变部位不尽一致。均可向腰背放射。疼痛可为隐痛、胀痛、绞痛;持续性或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该组5例神经内分泌癌患者,肿瘤位于胰头部3例,胰体尾部2例.其中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因肝脏、肾上腺、后腹膜及局灶转移仅行开关腹+肿块活检术.术后病理诊断均诊断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显示突触素(Syn),嗜铬蛋白A阳性率高.4例患者存活至今,1例患者因多部位转移死亡.结论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呈浸润生长,大多缺乏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CT为主)能辅助诊断,确诊依赖病理诊断,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改善预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3.0T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相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志愿者及13例胰腺癌患者在3.0TMR上行胰腺DWI成像。比较DWI与T1WI、T2WI序列中胰腺癌相对于癌周的信号强度比(SIR);比较胰腺癌、癌周及志愿者正常胰腺的ADC值并绘制ADC值诊断胰腺癌的ROC曲线。结果DWI及T1WI图像中胰腺癌相对于癌周的SIR均明显高于T2WI(P<0.05),而DWI与T1WI相比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胰腺癌与癌周及志愿者正常胰腺的ADC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739±0.088)(P<0.05)。结论DWI成像及ADC值的测定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协助胰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胰腺恶性肿瘤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恶性肿瘤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丁红①王文平袁锦芳刘利民徐智章胰腺癌是无痛性黄疸的首要病因,临床并不少见,但因早期症状无特异而易延误诊断。本文将我院1993年1月~1997年6月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胰腺癌144例(包括壶腹癌12例),就肿瘤的二...  相似文献   

16.
胰体尾部肿瘤手术切除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肿瘤的发病率较低,但其病理类型复杂.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胰腺肿瘤的检出率逐年增高.位于胰腺体尾部的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低,而胰腺囊性肿瘤与神经内分泌肿瘤多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多可手术切除.胰腺体尾部肿瘤以胰体尾切除为标准术式,其中又分为保留脾脏与联合脾脏切除的术式.近年,随着损伤控制外科的发展,在切除病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器官的功能和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日益受到重视.胰腺体尾部切除对胰腺内分泌、外分泌功能影响较大,特别是合并慢性胰腺炎的患者,术后易出现糖尿病及营养不良.对于胰腺体尾部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是否均需切除胰腺体尾部,近年备受争议,也是国内外胰腺会议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及影像表现在诊断胰腺癌的临床意义及进展。方法:34例经病理证实胰腺癌,团注法以3~4mL/s速度注入对比剂行动态三期增强扫描,时间分别是20s、40s、65s,层厚层距3~5mm,分析其影像改变,并分析和比较正常胰腺和肿瘤在三期扫描的增强情况,研究其诊断及可切除性评估准确性。结果:34例胰腺癌中胰头癌22例,胰体癌7例,胰尾癌2例,弥漫性分布3例。病灶大小2~11.5cm不等,肿瘤-胰腺对比在动脉期、胰腺期及门脉期分别为(23.25±11.31)、(63.58±26.34)、(43.15±22.53)。根据胰腺癌影像表现,34例中有30例被正确诊断,术前认为可切除1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在胰腺癌的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胰腺体尾部囊腺癌的超声特征,及其与左侧门静脉高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胰腺囊腺癌病例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胰腺体尾部囊腺癌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左上腹部脾门区探及囊实性肿块,9例中6例胰腺体尾部囊腺癌同时伴有左侧门静脉高压.结论 超声对胰腺体尾部囊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64层CT灌注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胰腺CT灌注成像的可行性,研究正常胰腺与胰腺癌的64-CT灌注参数特征。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24例正常胰腺志愿者和35例胰腺癌患者进行胰腺灌注扫描,测量并比较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峰值(PE)、达峰时间(TTP)和渗透性(P值)等灌注参数。结果:胰腺癌组的BF、BV、PE小于正常组,TTP、P大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癌组织BF、BV、PE明显小于残余正常胰腺组织,TTP、P大于残余正常胰腺组织,差异有显著性。第2、3、4期P值高于第1期胰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腺CT灌注成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胰腺及胰腺癌的血流灌注特点,对胰腺癌的诊断有提示意义。胰腺癌组织和残余正常胰腺组织灌注参数对比在临床上对胰腺癌的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转移性肿瘤的超声诊断资料。结果表明转移性胰腺肿瘤B超表现为弱回声,边界清,形态欠规则。与原发胰腺癌不同,胰腺转移瘤较少引起胆管及胰管扩张,认为可能与本组转移性肿块多来自胃癌的直接侵犯,或通过淋巴转移致胰腺周围淋巴结,肿块自被膜方向向内生长有关。胰腺转移癌与原发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存在一定困难,需结合病史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