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的整体护理要求。方法采用Seldinger法行脾动脉部分栓塞,严格执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原发性脾亢32例,继发性脾亢46例,共78例,总有效率92%。结论通过对脾动脉栓塞的有效护理,提高了有效率.减少了并发症。自从1979年Spigos首先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亢这一先进技术后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脾亢及脾外伤。本组病例,以治疗脾亢为主,同时加强术前、术后护理,效果较好。结果报告如下,且就有关护理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护理.方法 对68例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前、术后给予精心护理.结果 手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逐渐提升到正常水平,门静脉内径、脾脏有意义缩小,症状缓解.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方法安全、疗效肯定,术前做好充分准备、重视健康教育及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李南 《中国护理杂志》2004,1(7):420-421
目的 探讨脾动脉栓寒术的最佳护理方式。方法 回顾总结12例脾栓塞患者在手术前后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方法。结果 12例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后,无一例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可靠做好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各项护理工作,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股动脉穿刺脾动脉造影与栓塞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护理与效果。方法4例患者行经皮股动脉穿刺脾动脉造影与栓塞治疗,术前准确评估病人的病情,术中、术后注意观察并发症,并正确处理病人合并伤。结果本组4例均保存了脾脏,术后无再出血及并发症。结论经股动脉穿刺脾动脉造影与栓塞治疗创伤性脾破裂是一种创伤小、见效快的治疗方法,术前、术中与术后对病情观察及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护理,促进病员早康复.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选择或超选择插管进入脾动脉或其分支血管,行部分栓塞.提供术前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术中备齐器械用药,顺应医师手术,术后重点观察并发症及护理.结果脾动脉部分栓塞后3-5d血小板、白细胞明显增加,1-2周升至正常。均有暂时性肝功能损害进一部加重.其中1例死于肝Ca。结论脾动脉部分栓塞属微创手术,既能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又能有效地缓解脾功能亢进.全面有效的护理促进了疾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选择脾下极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2004—2005年对30例脾功能亢进患者给予超选择脾下极动脉栓塞治疗,栓塞剂为1mm×1mm×1mm的明胶海绵颗粒。结果:对30例脾功能亢进患者均行了部分性脾栓塞,在术后几个小时即可出现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的增加,多在2周内逐渐恢复正常。各例患者脾脏栓塞后均有明显缩小,5~6周后稳定。3例腹水消退。结论:行超选择脾下极动脉栓塞该叶段脾实质,防治脾动脉分支短期再通,同时可准确控制脾脏栓塞面积。导管头端尽量深入脾动脉,避开共干动脉,可避免发生胃肠道的栓塞、急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肝脾动脉双栓塞治疗肝癌并脾功能亢进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采用肝脾动脉双栓塞术治疗30例合并脾功能亢进的肝癌患者的术后观察和护理结果。重点总结了本项治疗的主要术后反应,即高热、疼痛、胸腹水,以及护理措施和体会。认为,尽管肝脾动脉双栓塞术的术后反应较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或部分脾栓塞术更重,但通过术后的观察和护理,仍可有效地防止或减少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栓塞术后的护理中,既要有行之有效的降温、止痛、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也要做好心理护理,这样才有利于患者顺利渡过术后反应期,达到本项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后脾功能亢进复发行脾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脾动脉部分栓塞后脾功能亢进复发者实施脾切除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中见脾脏与周围组织、器官有不同程度粘连;手术时间(167.83±50.27)min;术中出血量(847.81±210.77)mL;切除脾脏重量(376.65±107.76)g;术后患者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均较术前提高(P〈0.01)。结论脾切除术用于治疗脾动脉栓塞后脾功能亢进复发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9.
脾动脉栓塞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我们对44例脾亢、脾外伤、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采取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并给予术前准备、术中观察及术后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白细胞、血小板术后均不同程度回升,均出现不同程度发热、左上腹疼痛.其中胸腔积液2例,脾脓肿1例,脾假性囊肿2例,均得以控制.1例因术后出现灶性癫痫而死亡.结论:充分术前准备,严格无菌操作,采取有效的术后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全脾栓塞联合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全脾栓塞后,施行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手术的护理过程。结果:通过护理手段及预见性护理措施,29例病人均顺利完成全脾栓塞及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无中转开腹,术中平均出血量107.5 ml,并发症1例,病人均治愈出院。结论: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是全脾栓塞加腹腔镜脾切除术成功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肢体静脉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以便于脑卒中后肢体静脉栓塞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方法对8例发生肢体静脉栓塞的病人给予脱水,调整血压,尿激酶溶栓防止并发症等治疗,辅以对患肢的护理和心理等方面的相关护理。结果6例肢体静脉栓子完全消失,另2例肢体肿胀消退欠佳,但肢体静脉栓子明显减少。结论脑卒中患者发生肢体静脉栓塞后积极治疗和科学全面的护理,可大大减轻病人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 13例进行护理 ,重点是术后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和保暖 ,密切观察患肢的疼痛、肿胀和血运情况 ,同时加强药物治疗监护。结果 :13例患者中 ,治愈 12例 ,治愈率92 31% ,1例治疗效果欠佳 ,治疗 2个疗程后症状好转。结论 :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达到了预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术前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诊治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03例心脏介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2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常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在手术前进行心理、行为、认知等综合性护理干预,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两组患者的焦虑值。结果:术前两组患者SAS评分示均有轻或中度焦虑,但无显著性差异;经过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焦虑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术前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心脏介入术患者的焦虑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疗效的巩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脊柱手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的高危因素,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除1例终因肺栓塞死亡外,其余患者的精神症状均逐渐缓解,3—7d后症状完全消失,手术效果理想,无不良反应,8—21d痊愈出院。结论了解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高危因素,启动风险预警机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对预防术后精神障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开胸术后发生肺栓塞的相关因素与护理。方法:对1238例肺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加强心理护理,指导早期活动,分析其发生肺栓塞的高危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并处理肺栓塞。结果:本组术后发生肺栓塞8例,占0.64%,死亡1例。结论: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肺栓塞有较高的病死率,积极预防并加强护理可减少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S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接受全耳廓再造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对76例接受全耳廓再造术治疗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实施行为指导、情绪疏导等心理护理,加强对术后供肋软骨区的伤口愈合情况及负压引流观察与处理,术耳局部皮肤血液循环的观察及患者的睡姿训练等[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76例全耳廓再造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满意,再造耳廓形态逼真,血供及感觉良好。[结论]全耳廓再造手术复杂,术后康复与术者精湛的操作技巧有关外,还与手术前后的护理质量、健康指导、患者及家属的良好心态与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终末期肝病病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娜  韩英  王美霞  刘俊  王琰璐 《全科护理》2008,6(31):2825-2826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病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终末期肝病病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周79.2%的病人症状改善,术后2周,白蛋白逐渐升高,术后4周丙氨酸转氨酶逐渐降低,白蛋白逐渐升高;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显效率为30.8%,随访12个月~24个月显效率为37.5%。[结论]加强终末期肝病病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对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卢芳  江从庆 《现代护理》2007,13(17):1590-1592
目的探讨暂时性双腔造口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70例暂时性双腔造口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定位、术后造口护理及饮食指导。结果70例暂时性双腔造口患者中55例皆在出院前掌握自我护理技能,15例患者出院后逐渐掌握自我护理技能。出院后70例患者出现皮肤并发症15例,造口黏膜出血8例,造口疝2例,造口脱垂1例。结论出院前使患者掌握自我护理能力,树立自我照顾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抗凝药物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方法:对60例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应用抗凝药物,进行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定期复查PTT、PTA,严密观察,以防用药不当出现血栓或出血等并发症。结果:60例患者未发生栓塞,2例出现鼻衄,1例出现便血,通过调整药量症状均消失。定期复查凝血四项数据波动小,相关并发症出现晚,患者再次入院时间明显推迟。结论:采用针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系统科学的抗凝护理干预措施,实现患者及其家属的主动配合并学会参与共同完成抗凝监测。  相似文献   

20.
陈海燕 《护理学报》2005,12(10):24-25
笔者报道5例食管癌术后早期并发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护理.食管癌术后早期并发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咯血"三联征".X线胸片、心电图、血气分析均有异常.通过做好急救监护、心理护理、二次开胸全肺切除术的护理,如呼吸道护理,严格记录出入量,给予合适的补液量及速度,预防感染;术后早期活动,勿用力大便等可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