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电图诊断小儿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的探讨山西省人民医院儿科兰涛,董振傅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外科(030012)王恩玉,郑晓红太原钢铁公司总医院石懿我院自1988年以来共收治12例有完整临床资料(包括临床检查、X线、超声心动图检测,完整的心电图和右心导管检查资料及心脏手术结果)的小儿单纯性肺动脉瓣中度及以上狭窄,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1岁~12岁,平均6岁;5例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6例合并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2例空间隔均完整无缺[1],主肺动脉的位置关系正常,主动脉起源于左室。12例中8例具有活动后心慌气短,4例出现青紫,全部病例胸骨左缘Ⅱ~Ⅲ肋间闻及宏亮,粗糙的收缩期杂音Ⅲ~Ⅳ,并向整个胸壁及颈部传导,可能及震颤,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减弱或消失。X线检查:4例心脏增大,以右室为主,2例肺动脉总干和左肺动脉有狭窄后扩张,其余心胸比例属正常范围。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12例肺动脉瓣增厚,回声增强,收缩期肺动脉瓣呈圆锥状,瓣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8例右房内径增大,3例右室内径增大。12例全部有不同程度的右室壁增厚,4例有瓣后肺动脉扩张,6例房间隔回声连续中段;l例于左  相似文献   

2.
李金秀 《北方药学》2014,(7):137-137
2003-2013年,我院共体检出23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儿童心电图。经进一步诊断证实8例为健康儿童,15例为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儿。跟踪体检15例患儿手术后心电图,9例恢复正常,6例持续存在。9例术后恢复者,为室上嵴及圆锥部肥厚产生V1 Qas波改变,符合术后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消失的表现。6例术后仍持续存在,为先天性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合并先天性房间隔缺损。通过体检与临床结合,借助循证医学有利于为小儿健康保驾护航,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 1987年 2月~ 2 0 0 1年 1月共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 (PDA) 5 6例 ,疗效满意 ,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2例 ,女 2 4例 ,年龄 1 5~ 4 8岁 ,平均 (8 3± 4 2 )岁 ,体重 10kg~ 6 3kg。体检均于胸骨左缘第 2肋间闻及双期连续机器样杂音 ,伴震颤 ,听诊肺动脉瓣第 2音有不同程度亢进。心电图异常 2 1例 ,其中左室高电压 5例 ,左室肥厚 6例 ,右室肥厚 3例 ,窦性心动过速 5例 ,双室肥厚伴劳损 1例 ,偶发室性早搏 1例。X线摄片见肺血增多 ,肺动脉段外凸 ,主动脉结呈漏斗征。超声心动图均发现…  相似文献   

4.
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重要性在于完全性左側束支传导阻滞(以下簡称左阻滞)能掩盖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現;完全性右側束支传导阻滞(以下簡称右阻滞)能混淆右室肥厚的心电图診断。今分析我院自1952年至1963年心电图診断为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110例,重点討論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現及对心电图診断心室肥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手术184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 2 0 0 2年上半年 ,我院已开展心血管手术 184例 ,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先天性心脏病 98例 :男 4 5例 ,女 5 3例 ;年龄 4岁~ 4 9岁。其中 ASD19例 ,合并 PDA1例 ,二尖瓣前叶裂 3例 ,其中 1例并有三尖瓣隔瓣裂 ,右室弃常肌束 1例 ,继发孔、原发孔缺损异位肺静脉 1例 ;VSD4 9例 ,合并 ASD5例 ,不典型F4 3例 ,右室流出道狭窄第三心室形成 1例 ,左室右房通道 1例 ;单纯右室异常肌束 1例 ,肺动脉瓣狭窄 4例 ,PDA2 4例 ,右冠窦宽大畸形窦底破裂、左冠窦及无冠窦窄小瓣口呈枷锁狭窄 1例。1.2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85例…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在心电图上往往有QRS额面平均电轴(简称心电轴)右偏,右室肥厚等改变,有人认为这些改变与肺动脉瓣狭窄的程度有一定关系,有人强调QRS/T额面平均电轴夹角(简称QRS/T电轴夹角)可以反映狭窄的程度。为探讨该夹角的临床意义,我们对45例手术  相似文献   

7.
心电图右束支阻滞同时额面心电轴右偏≥+120°,在排除右心室肥厚等情况后诊断为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本文选择30例心电图表现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伴额面心电轴右偏≥+120°,而心电向量图未呈现左后分支阻滞的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心电向量图对心电图诊断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的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8.
1995年1月到1998年10月,我院收治感染性心内膜炎7例,获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4~59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3例,肺动脉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及右室双腔伴室缺1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病变各2例。术前充血性心力衰竭6例,肺动脉栓塞3例。病人均寒战、高热,发热持续20~45天,体温最高达41℃,有不同程度贫血,血培养阳性2例,分别为假单胞杆菌和消化链球菌生长。心脏听诊出现新的病理性杂音。胸部X线均有不同程度心影增大,心电图提示右室肥厚伴劳损2例,左室肥厚4例,其中1例伴劳损,双心室肥厚1例,房颤3例。超…  相似文献   

9.
我院 1981年 8月至 1999年 3月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 (PDA) 2 3例 ,疗效满意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例 ,女 18例 ;年龄 4个月至 2 6岁。体检 :均于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及双期连续性机器样杂音 ,伴震颤 ,肺动脉瓣第二音均不同程度亢进 ,伴有股动脉枪击音及水冲脉。心电图异常 17例 ,其中左室高电压 3例 ,左室肥厚 5例 ,右室肥厚 2例 ,窦性心动过速 5例 ,双室肥厚伴劳损 1例 ,偶发室性早搏 1例。X线摄片见肺血增多、肺动脉段外凸、主动脉结呈漏斗征。超声心动图均发现降主动脉与肺动脉分叉处有…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窦瘤及破裂为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阜外医院报告占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病例的 1.2 % [1 ] 。我院自 1990年 11月至 1998年 10月手术治疗主动脉窦瘤及破裂 1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 12例 ,女 4例 ,年龄 12~ 41岁 ,平均 2 7岁。 8例突然发病 ,活动后心慌、气短 15例 ,无症状 1例 ,心功能 级 3例 , 级 10例 , 级 2例。 12例胸骨左缘第 2~4肋间可闻及连续性双期杂音 ,10例脉压差 7.33~ 12 k Pa(5 5~ 90 mm Hg)。心电图大致正常 1例 ,左室肥厚劳损 12例 ,双室肥厚劳损 2例 ,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2例 ,多源…  相似文献   

11.
<正>采集我所2001-03~2005-05收治一期根治、年龄≤6个月法洛四联症(TOF)患者53例。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3例。男33例,女20例。年龄最小 9d,最大6个月。其中新生儿2例,3~6个月34例,平均(3.7± 1.0)月龄。体重2.8~7.0kg,平均(4.8±1.3)kg。静息发绀1例,哭闹后发绀23例。缺氧发作史8例,术前有呼吸感染史13例。 Hb11~16g/L,HCT40%~61%,单纯漏斗部狭5例,漏斗部和肺动脉瓣狭窄13例,肺动脉瓣及其瓣环和左侧肺动脉干及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125例3岁以下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者手术方法,探讨手术时机、危险因素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对125例TOF患者行TOF根治术,其中单纯右心室流出道漏斗部狭窄37例,漏斗部及肺动脉瓣狭窄14例,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狭窄74例。合并肺动脉闭锁5例。分别予以自体心包或带心包做瓣的自体心包扩大右室流出道和(或)肺动脉,合并畸形作相应处理。结果全组手术死亡5例,死亡率为4.0%。死亡原因: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灌注肺1例,心包感染1例。术后肺部并发症9例,均经治疗后康复。结论 TOF根治术患者的年龄宜小,体外循环平稳,术中操作要精细。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有效预防和控制低心排及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40岁以上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ASD)患者多发生右心衰竭 (RHF)、肺动脉高压 (PH)、心房纤颤 (AF)等 ,手术危险性大。 1 989-0 5~ 1 999-1 2我们收治 4 0岁以上继发孔房缺 35例 ,无手术死亡。总结其主要经验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资料 本组男 1 0例 ,女 2 5例。年龄 4 0~ 63岁 ,平均 4 6.3岁。主要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短 ;均于胸骨左缘 2、3肋间闻及 2~ 3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固定分裂。心功能 (NYHA)Ⅰ级2例 ,Ⅱ级 1 7例 ,Ⅲ级 1 3例 ,Ⅳ级 3例。心电图提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2 4例 ,…  相似文献   

14.
1998 - 0 3~ 1999- 0 1,我们以自体肺动脉瓣置换主动脉瓣病变、同种肺动脉瓣 (HPV)原位右心室流出道重建 (Ross)手术 4例 ,成功 3例。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共 4例 ,男、女各 2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 2例 ,年龄为 12和 16岁 ;风湿性主动脉瓣病变 2例 ,年龄为 4 9和 6 0岁。均有运动性心慌、气促 ,2例有心前区疼痛及头晕史。查体 :血压 11.7~ 18.9/7.2 0~ 9.33kPa。胸骨右缘二肋间闻及 3~ 4 /Ⅵ级收缩期杂音 ,2例闻及舒张期杂音 ,主动脉第二音减弱。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厚 ,ST -T改变。X线胸…  相似文献   

15.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TCPC)是一种新型改良Fontan手术 ,治疗一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姑息治疗手段。我们自 2 0 0 0年 6月~ 2 0 0 2年 1月共开展TCPC 4例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 ,男 3例 ,女 2例。年龄 6~ 14岁 ,右室双出口合并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 ,肺动脉瓣及瓣下狭窄 2例 ,其中一例合并有单心房、永存左上腔静脉、肝静脉直接汇入右房。单心室 2例 ,三尖瓣闭锁 1例。所有病例均有活动后心慌、气喘 ,胸骨左缘Ⅱ~Ⅳ级吹风样杂音 ,全心扩大 ,心胸比 0 .4 8~ 0 .6 5 ,窦性心律。指端氧饱和度为 7…  相似文献   

16.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7年 6月至 2 0 0 0年 8月 ,采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进行了 15 8例心脏直视手术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  15 8例中 ,男 98例 ,女 6 0例 ;年龄 3~ 5 8岁。术前经心脏超声明确诊断 ,常规检查无手术禁忌。临床诊断为 :室间隔缺损 96例 ,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 8例 ;继发孔房缺 37例 ;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瓣狭窄 10例 ;法乐氏三联症 10例 ;房缺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 1例 ;室缺合并肺动脉狭窄 3例 ;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 1例。二、方法 手术均采用体外循环辅助转流 ,在心脏不停跳状态下完成手术。采用静脉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双腔右心室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英  徐兆峰  贡欣  齐悦 《天津医药》2005,33(8):539-539
先天性双腔右心室(DCRV)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又称右室腔梗阻或右室异常肌束性狭窄.其血流动力学改变类似于漏斗部狭窄或肺动脉瓣狭窄,且常合并其他心脏畸形,较少单独存在,其临床症状又多与所合并的畸形类似,故容易被漏诊或误诊。笔者总结了本院19例经手术证实为DCRV患儿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报告患者,女,8岁。因活动后面色青紫、气促伴蹲踞7年入院。查体见紫绀与杵状指(趾),胸骨右缘第二肋间闻及Ⅱ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肺动脉区第二心音单一、增强。胸部X线示肺血管纹理纤细,肺门血管影小,心脏大部分位于右侧,肝位于右侧,胃泡在左侧。超声心动图示二心房正位,嵴下型室间隔缺损(室缺),直径1.5cm,大动脉位置关系正常,肺动脉口及右室流出道狭窄,主动脉骑跨75%。右心室造影示右心室位于左侧,右心室显影后主动脉、肺动脉同时显影,主肺动脉源于形态右心室,肺动脉辦及右室流出道狭窄,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前方,骑跨大于75%。体外循环下行矫治手术。术中见右室漏斗部狭窄,肺动脉瓣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风湿性心脏病 (风心病 )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我院自 1986~1998年共收治老年风心病患者 (≥ 6 0岁 )5 0例 ,现将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 0例中 ,男 15例 ,6 0~ 90岁 12例 ,70~ 79岁 2例 ,80岁 1例 ;女 35岁 ,6 0~ 6 9岁 32例 ,70~ 79岁 3例。男女之比为 1∶2 .3。1.2 辅助检查 超声心动图 :二尖瓣狭窄33例占 6 6 % ,三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 11例占 2 2 % ,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狭窄 6例占2 2 %。心电图 :心房纤颤 5 0例占 10 0 %。化验 :血沉、抗链O增高 3例占 6 % ,低血钾 16例占 32 % ,低氯 5…  相似文献   

20.
患儿女性,8岁。婴儿期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诊时发现心脏杂音。平素易感冒,无发绀史。体检:血压14.6/10.6KPa,心率87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4至第5肋间可闻及4/6级吹风样粗糙全收缩期杂音,向胸骨右缘及心尖部传导,伴震颤。肺动脉瓣第Ⅱ音亢进,固定分裂。心电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左室35mm,右室20mm,室间隔未见连续中断,提示左右室增大。X线摄片:心胸比率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