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动态MRI对垂体徽腺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31例垂体微腺瘤患者(手术25例,临床证实6例),采用美国GE1.5T超导磁共振仪,动态增强扫描,用造影剂Gd-DTPA(马根维显),剂量0.1mmol/kg,采用FSE序列。结果:常规平扫31例中有25例可见异常信号改变,占80.6%,而动态增强后31例中28例病灶呈低信号,有明显的图像特点,占90.3%。结论: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具有特征性改变,在诊断垂体微腺瘤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动态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垂体微腺瘤患者30例均经PHILIP 1.0 NT型MR机行常规矢状面、冠状面T_1WI和T_2WI检查,而后全部又经动态扫描。结果:本组30例的病灶在平扫中,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者25例;T_1WI呈等信号、T_2WI呈高信号者3例;T_1WI和T_2WI均呈等信号者1例及高信号者1例。微腺瘤形态征象有垂体柄偏斜(25例)、垂体中央向上膨隆(2例),鞍底下陷(2例),以及瘤内出血(1例),动态扫描后,病灶不增强而正常腺体增强且边界清楚者29例,仅有1例病灶内出血且边界不清楚。结论:MRI动态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平扫,而且它可完整地观察早期正常垂体的增强表现与垂体微腺瘤的增强延迟表现,因而,它有助于对垂体微腺瘤的准确定位,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司建设  李曦  任芙娥 《人民军医》2003,46(9):534-536
CT及MRI扫描易于发现较大的垂体瘤 ,而微腺瘤 (microadenoma)只有在冠状位、薄层面扫描才能发现。MRI有多方位成像的优点 ,故对垂体微腺瘤检出率明显提高。 1995~ 2 0 0 2年 ,我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微腺瘤 2 4例 ,现将其CT及MRI影像特征回顾性分析 ,以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2 4例中 ,男 4例 ,女 2 0例 ;年龄 16~ 5 1岁 ,平均 34岁。其中泌乳激素腺瘤 2 0例(83 3%) ,生长激素腺瘤 3例 (12 5 %) ,继发性促肾上腺激素 (ACTH)腺瘤 1例 (4 17%)。泌乳激素腺瘤有乳头溢液、闭经 ;生长激素腺瘤…  相似文献   

4.
垂体微腺瘤是颅内好发肿瘤之一。MRI以其无创伤、无骨伪影、软组织分辨力高、解剖背景清楚及三维成像等优点,成为诊断垂体瘤较为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间50例经结合临床表现和血中有关激素水平并治疗后有效的垂体微腺瘤,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I匙孔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8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为垂体微腺瘤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在不知道患者临床资料的情况下对MRI图像显示垂体微腺瘤的情况进行分级.将动态增强扫描微腺瘤的检出率与常规增强扫描及平扫的检出率进行比较. 结果 MRI平扫、动态增强和延迟增强扫描对微腺瘤检出率分别为44.7%、97.4%和73.7%,这种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动态增强MRI能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显示的等级.结论 MRI匙孔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7.
动态增强MRI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6 2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垂体微腺瘤患者进行MRI平扫、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并分析其MRI信号特征。结果 MRI平扫、动态增强和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微腺瘤检出率分别为 4 6 .8% (2 9/ 6 2 )、88.7% (5 5 / 6 2 )和 6 4 .5 % (4 0 /6 2 )。 3种不同的扫描方法病灶检出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常规延迟增强扫描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 ,其中以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最高。动态增强扫描可作为MRI诊断垂体微腺瘤的首选强化方法  相似文献   

8.
垂体微腺瘤MRI诊断(附2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和总结25例垂体微腺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对25例经MRI平扫:冠状位于SE序列T2加权成像(T2WI)、FFE序列T1加权成像(T1WI),及行Gd-DTPA增强扫描:冠状位下FFE序列T1WI、矢状位下FFE序列T1WI检查,经手术切除得到病理证实的病例进行分析,其中7例行动态增强和延迟扫描。结果:25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单发19例,其中14例位于垂体右侧部,多发6例。MRI平扫24例(T1WI)为低或稍低信号、1例为高或稍高信号;23例(T2WI)为高或稍高信号,但2例为等或稍低信号,增强后即刻扫描25例均为低或稍低信号,7例动态增强扫描延迟25-30min后1例有明显强化。结论:垂体微腺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诊断垂体微腺瘤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9.
垂体腺瘤是颅内较常见的肿瘤,微腺瘤实际更为常见,只是因为常常无症状以及常规影像检查不易显示而不被发现。笔者通过对45例催乳激素(prolactin,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动态MRI的回顾性研究,进一步阐述动态MRI对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杜鹏  林伟  张静 《武警医学》2011,22(4):296-299
 目的 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有头痛、闭经、泌乳、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的34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垂体微腺瘤的MRI影像资料,分析垂体微腺瘤动态增强前后的MRI表现,并绘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结果 34例垂体微腺瘤中,平扫检出病灶24例,而动态增强扫描均发现病灶,表现为动态早期稍低信号影,似"充盈缺损".MRI平扫的检出率为70.6%,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检率为100%,行McNemar x2检验,P<0.05,说明两种扫描方法在垂体微腺瘤检出率方面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能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诊断的可靠性及检出率,降低MRI图像的不确定性的出现率.临床怀疑垂体微腺瘤者,应常规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垂体微腺瘤的MRI同层动态增强特征。方法:对60例临床怀疑为垂体微腺瘤的病人行同层动态增强MRI扫描,并绘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结果:60例病人中共检出垂体微腺瘤39例,同层动态增强后,垂体微腺瘤的MRI表现为圆或椭圆形的低或稍低信号,似“充盈缺损”;垂体微腺瘤的最大信号强度,多出现在注入对比剂后32-96s,以64s最明显。结论:同层MRI动态增强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垂体脓肿的MRI诊断(附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垂体脓肿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垂体脓肿的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垂体脓肿的MRI诊断。结果:本组5例MRI平扫均显示垂体增大,T1WI呈低、稍低或混杂信号,T2WI呈高、稍高或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均呈环状强化,4例壁薄且较均匀,1例壁较厚且厚薄不均。2例病灶周围出现类圆形强化小子灶,3例累及垂体柄、视交叉。结论:垂体脓肿的MRI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侵袭性垂体腺瘤的MRI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侵袭性垂体腺瘤的MRI表现。结果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MRI影像学表现:①肿瘤超过颈内动脉(ICA)外侧壁切线;②海绵窦外侧静脉丛间隙消失;③3个或3个以上海绵窦静脉丛间隙消失;④窦内颈内动脉(ICA)被包绕50%以上,甚至被完全包裹。结论 MRI以无创伤、无骨伪影、软组织分辨率高、解剖背景清楚及三维成像等优点,是术前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李斌  张琳  周代全  王新  梁勇  余娜   《放射学实践》2014,(3):330-333
目的:探讨Carebolus技术在肝癌Gd—EOB-DTPAMR动态增强肝脏动脉期扫描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2年3月-12月行Gd—EOH_DTPA动态MR增强的72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行Carebolus技术动态扫描,B组行定时延时动脉期扫描,分析Gd—EOB-DTPA增强后患者胸主动脉下段、腹腔干信号强度、门静脉和肝癌病灶强化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及KruskalWallisH统计两组问的差别。结果:A、B两组Gd—EOB-DTPA增强后胸主动脉下段信号强度分别为15.5±7.8和21.3±11.3,腹腔干信号强度分别为22.5±8.2和31.0±14.0,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5,P=0.0015)。A、B两组动脉期门静脉无强化率分别为53%和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B两组动脉期肝癌病灶最优强化率分别为79%和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Carebolus技术对肝癌病灶动脉增强特点的显示明显优于常用的动脉延时扫描技术。Carebolus技术可作为常规扫描技术用于肝癌Gd-E013-DTPAMR动态增强肝脏动脉期扫描。  相似文献   

15.
K空间中心部分采集技术的垂体动态增强扫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keyhole技术的临床应用,探讨正常垂体增强时间及增强方式;对比动态与非动态扫描垂体微腺瘤的显示情况。材料与方法:随机选择30例女性无垂体病变及症状者作为对照组;垂体微腺瘤组30例。keyhole动态增强扫描方法为0.1mmol/kg钆喷酸葡胺静脉注射后第10秒钟开始动态扫描垂体。结果:正常垂体组显示垂体在开始注射造影剂后27秒开始从垂体柄向腺垂体逐步强化,75秒时达到最高持续水平,呈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显示垂体微腺瘤28例,常规增强扫描显示19例。增强前、后呈相对低信号。常规增强扫描阴性病例,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灶逐渐强化,延迟后期呈等信号。结论:动态keyhole技术能显示正常垂体增强时间及方式,能更敏感地发现垂体微腺瘤。  相似文献   

16.
垂体脓肿的CT和MR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垂体脓肿的CT和MR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垂体脓肿的CT和MR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MR平扫T1WI呈等低或等高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7例MR增强后呈均匀薄环状强化。12例中3例见正常垂体,3例垂体柄增粗强化,2例伴邻近脑膜轻度强化,5例伴副鼻窦炎。结论:垂体脓肿症状、体征及CT和MRI表现与其他鞍区囊性病变不易鉴别,但是根据增强前后的特征性表现,有可能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MRI of pituitary hyperplasia in hypothyroidism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We present a case of a pseudoprolactinoma where administration of thyroid hormone resulted in resolution of symptoms and regression of pituitary hyperplasia seen on MRI.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一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试验、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试验及其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比较其诊断效能。方法:对临床拟诊肿块的患者37例,同时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均获得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良性病灶18个,恶性病灶19个。对病变的边缘、形态特征、动态增强表现及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采用评分法对病变性质分恶性、可疑恶性及良性三组进行判断。参照动态增强病变位置确定扩散图像病变所在,描记扩散图像上病变的感兴趣区,由软件计算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获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统计学方法进行良性和恶性ADC值比较。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和ADC值,采用评分法根据积分情况进行综合定性诊断。比较动态增强扫描、DWI ADC值及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效能。结果:动态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形态学表现结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9.5%、72.2%和3.221、0.146。良性病变组ADC值1.474±0.441(×100^-3mm^2/s),恶性病变组ADC值1.082±0.160(×10^-3mm^2/s),两者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2,〈0.05)。ADC值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4.7%、66.7%和2.842、0.079。动态增强扫描和DWI-ADC值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4.7%、83.3%和5.684、0.063。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的定性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均较单一动态增强扫描或扩散成像诊断效能强。  相似文献   

19.
颅底型垂体瘤CT、MRI影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颅底型垂体瘤的CT、MRI影像特征。方法 分析 16例颅底型垂体瘤 (skullbase typepituitaryadenoma,SBPA)的CT、常规MRI表现 ,以及动态增强MRI与病理学资料 ;与 9例颅底脊索瘤 (chordomaoftheskullbase ,CSB)比较 ,观察二者在CT、常规MRI征象和时间信号 曲线类型、强化峰值时间、平均强化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SBPA和CSB的CT表现相似 ,鉴别困难。二者T1WI均为稍低信号 ;T2 WI上SBPA为稍高信号 ,CSB为显著高信号 ,二者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SBPA于T2 WI高信号背景上散布高信号小泡影 ,小泡影与背景的T2 WI信号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T1WI信号接近 ,其病理学基础是扩大的腺泡。SBPA的时间 信号曲线为快速强化和快速消退的双期曲线 ,强化峰值时间为 (6 0± 10 )s ,平均强化速率为 (6 0 0± 5 0 ) /min ;CSB在 5min内呈持续强化的单一上升峰 ,强化峰值时间 >5min ,平均强化速率 (4 0± 5 ) /min。二者强化峰值时间和平均强化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P <0 0 0 1)。结论 CT诊断SBPA价值有限 ,无鉴别意义。T2 WI稍高信号背景上散布高信号小泡影是SBPA的特征性MRI征象 ,有定性诊断价值。动态增强MRI有助于SBPA与CSB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