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痛证辨证治疗总结如下 :“不通则痛”的基本病机 ,邪实为主的辨证要领。病因辨证 ,痛位辨证 ,脏腑辨证。疏通法是治痛的重要原则 ,散寒止痛法 ,清热止痛法 ,祛风止痛法 ,理气止痛法 ,化瘀止痛法 ,安蛔止痛法 ,涤痰 (饮 )止痛法 ,补虚止痛法。临证要点 ,注意引经药的应用 ,辨证必须结合辨病 ,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痛之命名,始见《内经》。有《素问.举痛论》之专篇论痛,百病多痛,临证习之,辨证常用六法:行气止痛、散寒止痛、活血止痛、化痰止痛、清热止痛、调神止痛。  相似文献   

3.
痛之命名,始见<内经>.有<素问·举痛论>之专篇论痛,百病多痛,临证习之,辨证常用六法行气止痛、散寒止痛、活血止痛、化痰止痛、清热止痛、调神止痛.  相似文献   

4.
胆胀是一个常见的病证,其形成虽有不同的病因病机,但总的病因病机是“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临床辨证大多属里证、热证,但总不外科实证和虚证两大类,实证不离过食油腻之物,与外感湿热毒邪、情志不畅有关,治宜清胆利湿,行气泄结为主,方用大柴胡汤加减;虚证则因久痛入络,损其肝阴,脾气不运,气滞血瘀,治宜滋阴清热,疏肝止痛为法,方用一贯煎为主加减,而“不通”二字又是本病病机中的关键,故虚、实二证,通下之药在所必用,以经常保持二便通利为度。  相似文献   

5.
痛证的辨治思路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认为痛证的病因病机包括不通则痛、毒损致痛与失荣而痛;论治原则是重者治标为主、轻者治本为主;治疗方法包括辨证治痛与辨经治痛;详细审察病机是提高痛证疗效的根本,不通可不痛,虽通也可痛,不通之痛与失荣之痛常相兼夹;精心配伍用药是提高痛证疗效的关键,对间接止痛药与直接止痛药、广效止痛药与专效止痛药、归经止痛药与引经止痛药、散寒止痛药与清热止痛药进行适当配伍,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协同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用自拟当归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122例,是以通经活络,缓急止痛,祛风散寒燥湿为主,并根据临床症状,辨证施治,以当归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灸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其镇痛特点是 :见效快 ,止痛显著而又稳定 ,并对很多疼痛性病症能达到既止痛又治病的目的。在全新现代中医论治理论模式尚未建构之前 ,辨证施治依然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之一 ,其中针灸疗法中的辨证选穴就是体现中医辨证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针灸治疗痛证应该在积极汲取现代针灸科研最新成果的同时 ,以辨证为前提 ,注重腧穴配伍的协调、主次和对证。并从 5个方面阐明辨证选穴在针灸治疗痛证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乌头止痛功效与其峻烈药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总结乌头的不同配伍在痛证治疗方面的应用,为临床灵活运用乌头拓展思路。[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文献医籍,搜集部分医家的学术观点及相关用药经验,从痛证的不同病因病机探讨乌头的配伍应用,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总结一般规律。[结果]在风、寒、湿、瘀等以实邪结聚,阻滞经络为主要病机的痛证中,多取用乌头辛热发散之药性祛除病因,同时消除湿浊、瘀血、痰饮等病理产物来达到止痛目的;热痛虽为邪实疼痛,但其病机与乌头大辛大热之性不相适宜,治疗应配伍石膏、知母、白芍等与之药性相反的药物,起到"去性存用"的效果;虚痛的治疗应以标本兼治为原则,在补虚扶正的基础上保留或增强乌头的止痛作用",减毒增效"成为其应用的关键;在外伤、麻醉、癌痛等各类杂痛中,重视对乌头药理活性成分及其抗炎镇痛效应的现代研究,并结合历代医家方药,侧重于发挥乌头"对症治疗"的作用。[结论]乌头为止痛之要药,通过准确辨证,合理配伍,各类痛证均可大胆用之。  相似文献   

9.
1围绕主证,展开对方剂组成的分析讨论“方从法出”、“法随证立”,遣方用药,抓住病机是关键。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学生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通过课堂讨论,指导学生对主病和主证进行分析,再从主要药物入手,展开对方剂组成的全面分析。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避免死记硬背,一到临床无方可用。如讲败毒散,主证为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胸闷,舌苔白腻,脉浮按之无力。病机为正气素虚、外感风寒湿邪。方中以羌活、独活为君,专为头项强痛、肢体酸痛而设,川芎祛风止痛,柴胡以助散邪,此4药为方中主要部分。佐以生…  相似文献   

10.
梁文珍认为子宫腺肌病的核心病机为瘀,其治疗应以通经畅络、化瘀消癥为主。临证喜用生蒲黄、延胡索化瘀止痛,以透骨草、皂角刺化瘀消癥,以王不留行、急性子治疗乳房胀痛,以牡丹皮、桂枝治疗瘀热内阻或寒热夹杂之痛证,主张癥瘕未成即用攻法,以防患于未然,临证用药兼顾中州,以防久攻损伤脾胃之气。其所创立的验方化癥汤用于临床多获效验。  相似文献   

11.
蔡小荪教授认为痛经乃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强调"求因为主,止痛为辅";主张辨证辨病相结合:原发性痛经以辨证为主,虚实为要;继发性痛经以辨病为先,随证加减;处方用药独具特色,轻清醇灵。并举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2.
探讨痛证用补法治疗的机理、分析“不通则痛”的痛证常规通法治疗也适用于虚痛证,探讨虚痛证的病因病机、治法等。  相似文献   

13.
段亚亭老中医认为,痛经病机以阳虚寒凝、胞络不通为主,治疗以止痛为效,但止痛不是目的,更不是主要的治法,应追根溯源,求因治本,辨证施治,方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临证多采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少腹逐瘀汤辨证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4.
地鳖虫治疗痛证临床举隅刘翠华,邢金芳(安徽省淮南市第三人民医院232033)关键词痛证;地鳖虫;辨证论治地鳖虫原名度虫,味咸,性寒,有小毒。其功效逐瘀破积,通络,理伤止痛。笔者近年来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此药治疗多种痛证,疗效尚满意,兹举验案三则,以供参...  相似文献   

15.
邓高丕教授临证发现妇科痛证最常见证型为血瘀证,该病致病因素中,血瘀尤为重要,或夹湿、夹热、夹虚。而受当地地域、气候影响,岭南地区的人群易感受湿热之邪,故岭南地区妇科痛证中,血瘀证兼夹湿热更为多见,常见经行下腹痛、带下量多等症状。针对病因及辨证临床常用茺蔚子-鸭脚艾这一药对,用量为10~15 g。其中茺蔚子活血调经、行气散瘀,鸭脚艾活血通经、理气化湿,两者合用,使湿化而瘀自散,邪去而正不衰,共奏行气利湿、活血化瘀止痛之功,使用该药对治疗妇科痛证契合岭南之地妇科痛证的病因病机特点,临床颇有效果,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6.
麻黄附子细辛汤功用助阳解表,仲景主要用于治疗“太少两感证”。认为主要作用是温经通阳,不但温阳散寒,而且温经除痹止痛,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痛证,但究其病机总属肾阳虚衰,机体失于温煦,寒邪束于肌表,卫阳不得布达,气血运行不畅,脉络受阻所致之疼痛诸证。从中医机理、现代药理、临床运用等多方面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痛证进行了探讨,为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痛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搜集整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关于痛证的病因病机及辨治的认识,认为:叶氏介“久痛必入络”,而络痛证的病机为络中气血不通,痛因有虚实寒热四端;辨症要点为“痛则不通”,贵在辨别“络不通”有气血阴阳之分;总以辛香通气为络痛证的治疗大法,根据其络痛之属气血阴阳虚实而“辨证施通”,指出通络时应重视虫类药的运用及以奇经通补络脉,并强调因“痛久入络”,故治疗时以“缓调为宜”。  相似文献   

18.
行气二十法     
行气法是治疗脏腑气机阻滞病证的一种常用治法,主要用于脾胃气滞、肝气郁滞及肺气壅滞之证。临床在辨证原则指导下,常以行气与温里、清热、燥湿、祛痰、养肝、健脾、活血、调经、消导等药配伍,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大致可概括如下二十法。 1、行气止痛: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如头痛、胸痛、胁痛、腰痛、胃脘痛,疝气痛、月经痛、均可由气滞所致,其疼痛特点多为胀痛,且往往胀重于痛,部位不定,窜动作痛而时轻时重。治宜行气止痛,常用方如:柴胡疏肝散、木香顺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止痛法探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匮要略》止痛法探赜张苏颖山东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研室250014关键词金匮要略疼痛证止痛法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222.3疼痛,是杂病中最常见的证候之一。在被誉为“治杂病之宗”的《金匮要略》中,有近1/3的条文论及疼痛。纵观全书,其止痛方法详...  相似文献   

20.
疼痛之证 ,首见于《素问·举痛论》 ,但在《素问》中没有明确提出具体的治法和方药。张仲景勤求古训 ,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 ,将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 ,总结出一套治疗痛证较为完善的理、法、方、药体系 ,对指导后世医家治疗痛证有很大的意义。笔者根据《伤寒论》有关条文 ,现归纳如下 :1.在辨证方面的意义1.1推测疾病的病位、病因和病机从疼痛的特点及其兼变证来推测疾病的病位、病因和病机。以头痛为例 ,张仲景结合经脉的循行路线以及头痛的性质对各级头痛作了较为系统地描述。如“太阳之为病 ,脉浮 ,头项强痛而恶寒”(1) ;“伤寒不大便五六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