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体和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本院住院并妊娠的203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例作为观察组,并与本院同期正常孕妇对照,比较母体和围生儿的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羊水污染率、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早产儿率、低体重儿率、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危害极大,应加强孕期监护,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适时终止妊娠,从而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和围生儿死亡率,提高围生儿的生存率,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分娩的15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病例组,150例)以及同期分娩的150例健康产妇(对照组,15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产妇围生结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羊水过少、产后出血)及围生儿不良结局(早产、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羊水污染、低体质量儿、死亡)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羊水过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8.67%、2.67%、4.00%、3.33%;病例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羊水过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2.00%、11.33%、5.33%、13.33%。病例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270、8.653、9.818,均P<0.05);两组产妇羊水过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绒毛膜性对妊娠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116例双胎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41例为单绒毛膜(A组),75例为双绒毛膜(B组),比较两组产妇妊娠并发症情况及围生儿预后情况。结果 A组产妇的早产、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羊水过多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围生儿的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选择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发育畸形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新生儿入住NICU、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持续性动脉导管未闭(PDA)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双胎妊娠绒毛膜性与围生儿结局和妊娠并发症均有密切联系,单绒毛膜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其对围生儿的危险性比双绒毛膜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体和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2008年该院确诊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96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正常妊娠孕妇96例作为对照组,测定甘胆酸、丙氨酸转氨酶、门冬氨酸转氨酶的值,比较母体和围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甘胆酸、丙氨酸转氨酶、门冬氨酸转氨酶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与对照组相比,发生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早产儿、低体重儿、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危害极大,因此应提高对其的认识,加强孕期监护,从而降低围生儿患病率及病死率,提高围生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羊水过少与妊娠并发症的相关性及原发性羊水过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羊水过少孕妇妊娠处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在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产科住院的180例原发性羊水过少产妇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在院分娩的羊水正常的100例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妊娠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过期妊娠、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儿畸形],分娩方式,妊娠结局(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新生儿肺炎、围生儿死亡)。结果观察组HDCP、过期妊娠、FGR、ICP、胎儿畸形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合并1种、合并2种、合并3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自然分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围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羊水过少与妊娠并发症关系密切,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及时准确地诊断原发性羊水过少可有效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152例ICP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轻度组83例,重度组69例;随机抽取80例同期经阴道分娩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妊娠结局。结果经阴道分娩产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发生率重度ICP组高于轻度ICP组和对照组(P0.05);轻度ICP组与对照组围生儿不良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ICP组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者比较,羊水粪染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率高于阴道分娩产妇(P0.05)。结论轻度ICP患者可适当延长孕周,待产程发作后严密监测下经阴道试产,重度ICP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血清甘胆酸(CG)水平变化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ICP组)与3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血清SCG水平,观察记录胎儿预后情况,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轻度ICP组和重度ICP组血清C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轻度ICP组和重度ICP组比较,血清CG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清CG值的升高,胎儿窘迫、早产、死产、羊水污染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血清CG水平与围生儿预后不良密切相关,随着血清CG水平的增高预示围生儿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体、围生儿并发症等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80例无糖尿病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母体、围生儿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早产、巨大儿、胎儿窘迫、早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羊水过少、产后感染、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诊断和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减少母体、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脐血流S/D评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围生儿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于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53例ICP产妇(ICP组)和46例正常产妇(对照组)围生儿结局进行观察。结果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胎儿窘迫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ICP组S/D值与新生儿Apgar评分呈负相关,其中与1min评分相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5min评分无显著性(P<0.05)。结论脐血流S/D值对于预测ICP围生儿不良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高龄经产妇及初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8月在核工业四一六医院住院分娩的715例高龄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史将其分为观察组(经产妇)与对照组(初产妇),比较两组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合并症、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胎盘粘连、合并子宫肌瘤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巨大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盘早破、羊水量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分娩方式、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比高龄初产妇,高龄经产妇HDCP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其胎盘粘连、合并子宫肌瘤风险显著增大,巨大儿发生率高,需加强高龄孕产妇(特别是经产妇)的孕期管理。  相似文献   

11.
夏崇文 《中国优生优育》2014,(2):157-158,161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孕产妇和围生儿的影响. 方法 选择在重庆市合川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就诊的ICP妊娠期女性50例为ICP组,抽取50例同期正常妊娠期女性作为正常组,根据胆汁酸水平将ICP组孕产妇分为胆汁酸水平<20、20~、30~45 μmol/L组,分析胆汁酸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ICP组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0.0%和16.0%;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及围生儿羊水污染分别为22.0%、16.0%、30.0%、14.0%、24.0%,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胆汁酸水平的升高,妊娠患者发生围生期并发症、早产发生率明显增高,产后出血率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生儿和孕产妇的危害很大,同正常孕妇比较,ICP发生早产、胎儿窘迫、围生儿死亡、产妇产后出血等风险增加.对于本病患者,应及时治疗,适时终止妊娠、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对孕产妇和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近两年来收治的ICP合并GDM孕妇1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择住院号相近的单纯ICP、单纯GDM患者各112例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结果 ICP合并GDM组中有107例(95.54%)经剖宫产分娩,与GDM组、IC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1,P0.05)。ICP合并GDM组患者产后出血、早产、羊水粪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均较ICP组、GDM组高,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并发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死胎死产、围产儿畸形、新生儿窒息、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母儿并发产后出血、早产、羊水粪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几率较大,临床需积极治疗,选择合适分娩方式及适时终止妊娠,改善孕产妇及围产儿结局。  相似文献   

13.
刘娟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5):878-879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干预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48例ICP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未治组103例,分析比较治疗组干预治疗后生化指标变化,及治疗组与未治组的围生儿结局。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血清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未治组比较治疗组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降低(P〈0.01)。结论重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加强产前检查,及早诊断、治疗,放宽剖宫产指征,对降低围生儿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胆汁酸水平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9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血清及胎儿脐血胆汁酸水平及围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血清及胎儿脐血胆汁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胎儿脐血胆汁酸水平与孕妇血清胆汁酸水平呈正相关(r=0.982,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较低,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及早产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孕妇血清及胎儿脐血胆汁酸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为评估围生儿结局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126例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母儿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母儿预后与ICP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比较126例重度ICP患者与同期分娩的326例轻度ICP患者的围生儿死亡、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和住院时间。结果:重度ICP组的围生儿死亡、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早产率、剖宫产率均高于轻度ICP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轻度ICP组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重度ICP组(P<0.001);两组产后出血率无可比性(P>0.05)。结论:ICP的妊娠结局与ICP的病情密切相关;应加强对重度ICP的监测,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6.
罗钰铭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5):5005-5006
目的:探讨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分度管理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9年1月确诊ICP患者324例,按照血清胆红素、肝酶和CG水平分为轻度和重度两组分别为202例和84例,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正常孕妇90例作为对照组,评估羊水污染程度,新生儿窒息情况,产后出血及分娩方式等。结果:ICP轻、重两组羊水Ⅱ度以上污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重度ICP组明显高于轻度ICP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轻、重两组早产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重度和轻度组剖宫产率分别为95.23%和73.65%,较正常组剖宫产率3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肝酶和CG的升高,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升高。结论:对ICP患者进行轻度和重度分度管理及处理后发现对围生儿预后是有影响的,尤其可以减少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干预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把1998年3月~2004年3月该院97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未治疗组),对两组孕妇及围生儿临床结局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肝功能指标较高,且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窘迫及羊水粪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导致剖宫产率增加,同时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治疗组上述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易突发胎儿宫内缺氧等并发症,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治疗及胎儿监护,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将明显改善围生儿预后,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患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围生儿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采取恰当的分娩方式和选择适时的手术时机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4月发生胎儿窘迫50例与未发生胎儿窘迫的ICP患者50例瘙痒出现孕周、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脐血流、胎心监护、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围生儿死亡率、早产率、小于胎龄儿发生率等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影响ICP患者围生儿预后的因素。结果:发生胎儿窘迫的ICP患者脐血流(S/D值)异常升高及产前胎心监护NST评分、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早产率明显高于未发生胎儿窘迫的ICP患者(P<0.05),但瘙痒出现的孕周及AL T、血清总胆红素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组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均较对照组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于胎龄儿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流S/D值及血清总胆汁酸、NST评分与ICP患者胎儿窘迫有关,致使新生儿早产率、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均升高,而瘙痒出现的孕周、AL T水平、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之无关。妊娠期ICP严重影响围生儿的预后,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适时终止妊娠,降低ICP对围生儿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妊娠结局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45例为本研究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来我院正常分娩的45例产妇为本研究对照组,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妊娠结局,总结孕妇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以及所孕胎儿情况,对比两组产妇所产胎儿情况和妊娠剖宫产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早产、宫内死亡、宫内窘迫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妊娠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孕妇及胎儿均有较大危害,应及时对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羊水过少胎心监测与围生儿结局的相关性,以期提高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在该院分娩的127例晚期妊娠合并羊水过少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胎心监测与围生儿结局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剖宫产率、羊水污染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间围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方式、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随着波形分类级别的增加而增加,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间围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时刻注意晚期妊娠合并羊水过少产妇的羊水情况、产妇现状并加强胎心监测,对于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的产妇及时终止妊娠,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