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仲景治失眠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伤寒杂病论》中有关“心烦不得眠”的治法方药,归纳简述如下:1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伤寒论》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此乃少阴肾水不足,病邪从阳化热,热灼阴津,肾水更亏,心火独亢,水火失济,心肾不交以致心中烦,不得眠。治疗应滋其肾水之不足,泻其心火之有余,使其水升火降,水火既济,心肾相交。黄连阿胶汤以芩连直折心火,用阿胶以补肾阴;鸡子黄佐芩连,于泻心中补心血;芍药佐阿胶,于补阴中敛阴气。共奏心肾  相似文献   

2.
目前,慢性肾脏病(CKD)的首位死亡病因是心血管疾病(CVD)。“心肾不交”指心火不能下交于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是心肾二者生理功能失衡的表现,心肾不交理论可解释CKD并发CVD的发生发展规律,是其发病的关键因素。其证型主要包括肾水不足心火亢盛证、肾水不升心火独亢证、肾阳亏虚心阳不振证、肾水泛滥凌心射肺证。治疗心肾不交的关键在于恢复心火肾水上下相交的生理功能,即交通心肾,因此运用交通心肾法,心肾同治,通补皆施,标本兼顾,有助于防治CKD并发CVD。  相似文献   

3.
<正> 心肾不交是指心肾之间水火阴阳的交济失调而言。心属阳位居上焦主火,肾属阴位居下焦主水。心火下蛰于肾,以扶肾阳暖肾阴。肾水上承于心,以济心阴配心阳,使心火不亢。由于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上的相对平衡、协调,即“水火相济”亦称“心肾相交”。心肾相交还有赖于营卫的运行,即卫气根于肾命,滋养于中焦而开发于上焦,自下而上,使肾气上腾交心,使心气下行交肾。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相贯,相互交通,因而起到了交通心肾,传递水火的媒介作用。在病理上,若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心火必然失制而偏亢,心之阴阳失去平衡,心火亢盛,心神就会受到扰动,而不能入静,出现心烦不寐,心悸健忘,头晕耳鸣等症候。若心火偏亢,引动相火,耗伤肾阴扰动精室又会出现  相似文献   

4.
脏病治腑 ,是指五脏中某一脏发生病变而治其相表里之腑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它是根据中医藏象学说理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经历代医家总结和发展起来 ,并成为中医临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多年 ,对此偶有拾遗 ,今介绍于此 ,希望同道予指正。1 心火清利小肠心主血脉 ,心血能滋养小肠 ;小肠吸收水谷精微可化生心血。小肠的功能是依赖心阳以健运和泌别清浊的。临床上如果出现心之阴阳失衡 ,如心火上炎而致心烦、口舌生疮 ,且循经下移小肠可见尿赤、尿痛等症。临床治以清心利小便 ,导下移于小肠之火从小便出 ,如导赤散加味等。2…  相似文献   

5.
略论心肾相交及其病变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心肾相交即水火既济,但由于对水火概念的狭义理解,又把心肾不交的病机局限在“肾阴亏虚或心火旺盛,肾水和心火失衡,不能相济”的范围内。作者认为,心肾相交与心肾不交的生理病理关系不仅限于心火与肾水,肾阴虚、心火旺的黄连阿胶汤证,肾阳虚、心火旺的交泰丸证,心肾阳虚的补坎益离丹证,心肾气虚的心肾两交汤证都属于心肾不交的范畴。  相似文献   

6.
小肠作为六腑之一,具有受盛、化物、泌别清浊等功能。小肠与心、脾、胃、肺、肝、肾和膀胱以及大肠等脏腑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其病变亦相互转化。从小肠与心、小肠与脾胃,小肠与肺,小肠与肝,小肠与肾及膀胱,小肠与大肠等方面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转变来探讨小肠与其他脏腑之间病证的传变规律,以期进一步完善小肠病机理论。  相似文献   

7.
五脏之中,心在上属火,肾在下属水。在“阴平阳秘”的常态下,心火下行于肾,使火能归元,肾水得温而不寒,犹如日照中天,肾水上济于心,使心阴充足,心火得以制约而不亢,犹如河贯九土。从而保持着阴阳平衡。中医学将此称为“心肾相交”或“水火相济”。心火炎上,何以下行?假肺气肃降之力也;肾水趋下,何以上腾?赖肾阳蒸化之力也。今若心火不能下暖肾水,或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就会导致心肾(水火)失于交济。此之谓“心肾不交”或“水火失济”。从临床上看,心肾不交多表现为心火亢盛、心阳不振、肾阴亏虚和肾阳不足四者: 若心火亢旺,过乘肺金,肺气肃降不利,则心火难以下行归元而独亢于上,表现为心烦不寐、多梦、口舌生疮糜烂、舌尖红赤、脉数,或小便赤涩热痛、尿血等。若心阳不振,不足以下暖肾水,肾水独寒不化,上凌于心,则出现心慌、心悸、水  相似文献   

8.
三、脾主运化生理功能{{水谷水湿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情志和其它组织器官的联系主升清统摄血液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胃湘表里。2,脾的生理了.,、弋‘|2、l、主运化水谷化(转运为精微,输送和,输布全消化吸身。收)。运化水谷运化水液食物经胃的腐熟,小肠的泌别清浊,脾的转输和散精—再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把水谷精微输布全身。即脾为胃行其津液。吸收的水谷精微,经脾的转输,肺的宣降,肾的温化,三焦的通调,膀肤的气化一清者,布散周身,润养脏腑组织;浊者,多余的水分,经肺、肾化为汗尿排出。二者同时进行,至…  相似文献   

9.
黄连阿胶汤首见于《伤寒论》,是仲景经典方中的代表方剂,诚如:“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而心肾二者又属于少阴经,故黄连阿胶汤对于调整少阴之病具有很好的疗效。心火亢盛或肾阴不足,水火共济失调,心肾不交,使得心火无法温肾,而肾阴不能濡心,阴阳失调则发为不寐; 肾阴不足,无以上行而制约心火,心肾不交,心之阳气过盛而阴气不足,心神失养入里无门,发为焦虑,且心火过旺更加耗伤肾阴伤津,恶性循环,焦虑更重; “命门火衰”则不能腐熟水谷,水谷精气无法上濡于肺胃等脏,发为消渴。诸病发病均为心肾不交所致,皆可应用黄连阿胶汤治疗,概述黄连阿胶汤治疗少阴病之失眠、焦虑症、糖尿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心肾不交是指心(阳)和肾(阴)的生理关系失调而出现的病变。即心火不能下交于肾水、肾水不能上济于心火而出现的心烦、不眠、多梦、心悸、怔忡、遗精等症。是和心肾相交相对而言。对这种水火既济关系的破坏,多数医家着眼于心和肾本身的病变。或曰肾水不足,或曰心血不足,心火上炎而致心肾不交。如清代医家周慎斋在《慎斋遗书》中说:“心肾相交,全凭升降,而心气之降,由于肾气之升,肾气之升,又因心火之降。”对其治疗又提出:“欲补心者,须实肾,使肾得升,欲补肾者须宁心,使心得降……乃交心肾之法也。”陈良夫说:“心主一身之火,肾主一身之水,心与肾为对持之脏,  相似文献   

11.
心、肾、肝、肺四脏分别与“八卦”的离三、坎三、震三、兑三相对应。泻离、填坎、伐震、润兑,即清泻心火、滋补肾水、平肝潜阳、清热润肺的治疗方法。《难经·七十五难》提出:“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即是用泻心补肾法,治疗肝实肺虚证。干老积五十余年临床经验,认为可以脱此窠臼,有斯证便用斯法。因脏腑病变特性:肝阳易亢,肺阴易虚,心火易旺,肾水易亏,故临床凡见有此四脏虚实兼夹的  相似文献   

12.
<正>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心为火属阳,肾为水属阴。中医先贤乃至后世医家皆以水火相济的理论解释心肾之间相互制药、相互依存的关系。水指肾阴,火指心阳。心火下降而使肾水不寒,肾水上升以制心火勿亢,此谓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如果这种关系遭到破坏,便称为心肾不交或水火失济。本文所要说明的是,心肾相交和心肾不交只能专用于说明心阳与肾阴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心阴与肾  相似文献   

13.
久泻的病因不外脾失健运,肝失疏泄,小肠泌别清浊、大肠运化失司和肾阳不足;肝郁脾虚型久泻治疗上以疏肝健脾、化湿止泻为主,佐以理气调中,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以痛泻要方为基本方随证加减,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大肠居于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紧接小肠,其下端紧接肛门.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即大肠接受经过小肠泌别清浊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经肛门而排出体外.大肠的功能失调表现为排便的异常.  相似文献   

15.
1 概说 1.1 太阳的生理太阳包括手太阳小肠和足太阳膀胱,与手少阴心、足少阴肾相表里.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外侧,循臂至肩,下行络心属小肠.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络脑,下项,挟脊抵腰,络肾属膀胱.小肠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膀胱主藏津液,化气行水.  相似文献   

16.
介绍李定祥教授运用“利小便实大便”法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经验.李教授认为湿邪是功能性腹泻的主要病理因素,论治本病时重视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临床常用“利小便实大便”法,用药以淡渗利湿为主,兼顾脾胃;配合风药升清,寓升于降;同时滋敛肺肾,寓补于泻;以中病即止为原则,以利止为度;取得了良好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7.
1.何谓脏腑?包括哪些内容?脏与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特点是什么? 答: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府三类。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府即脑、脉、骨、髓、胆、女子胞。五脏的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血、津液、神。六腑的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五脏的生理特点是“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以藏为主。六腑的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以通为用。脏腑总的功能是化生营养物质,促进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 2.你对“肝体阴而用阳”是怎样理解  相似文献   

18.
已有学者提出膏浊在肥胖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厘清膏浊形成机理以及小肠在其中充当的重要角色作用,现从小肠的泻而不藏、受盛化物、泌别清浊3个方面探讨小肠的生理功能。小肠是肥胖发生的源头场所,过食肥甘厚味使小肠化生较多脂膏精微,是形成膏浊的重要环节,并提出通腑降浊消脂的治疗方法,为防治肥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脏与腑有着不同的阴阳属性,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可以行气于腑,协助腑的功能,而腑亦能蓄精于脏,使脏之精气得藏。《内经》认为,“肺合大肠,心合小肠,肝合胆,脾合胃,肾合膀胱”。说明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表里联系,这种密切联系指导着人们对脏腑的研究以及对治法、方药的合理运用,如脏病可从腑治,腑病可从脏治等。1 心合小肠在生理状态下,心火能敷布于小肠,小肠能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使水和精微得以吸收并转化成为气血而输布全身,令心主血脉的功能得到维持。《医经精义便谈·上卷》指出,“小肠中所盛者,只是食物,乃阳质也,饮主化气,食主化…  相似文献   

20.
庞勇  谭磊 《江苏中医药》2014,46(12):8-10
心肾不交型不寐主要是由于心火不降、肾水不升导致火炎于上,水亏于下,水火不济,心肾无以交通以致心神失养而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益肾调督疗法结合督脉与脑、心及肾的相互关系,通过益肾填精及通督调神使肾水上达于心以安君火,君火下临于肾以温肾水,兼以补养脑髓,从而实现心肾交通,水火既济,心神安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