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木通所致马兜铃酸肾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医中药逐步推广力求国际化的过程中,认为天然中药无毒或毒性很小的传统理念发生了变化,有严重不良反应的中药成分受到重视和研究。2002年6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宣布禁用关木通马兜铃等13味中药,在国际上造成了很大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主办的《国际公共卫生杂志》上发表了美国医生Chistie Aschwanden的文章“草药有益健康,但安全性如何?”  相似文献   

2.
含马兜铃酸中药引起的肾脏损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所致肾毒性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预防治疗措施。提示应正视中草药使用不当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强调合理应用中草药。  相似文献   

3.
刘景铎 《武警医学》2014,(9):865-868
IgA肾病( IgA nephropathy , IgAN )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肾小球肾炎[1],主要特征是免疫球蛋白A (immune globulin A, IgA)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并引发肾病。1968年, Berger 首先描述本病,故又称Berger病[2]。基于13519份肾活检结果的统计,在我国 IgAN 发病率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45.26%[3]。遗传、环境和地域与发病的关系尚在进一步研究中[4]。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马兜铃酸肾病尿毒症期维持性血透或行肾移植后泌尿系肿瘤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调查自2000年3月~2006年12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38例尿毒症期马兜铃酸肾病患者,在分别接受维持性血透和肾移植后泌尿系肿瘤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分析肿瘤发生与透析时间的关联.结果 38例马兜铃酸患者(血透患者15例,肾移植患者23例):随访11~85个月,肾移植患者中泌尿系肿瘤发生率13.0%(3/23)低于血透患者中泌尿系肿瘤发生率46.7%(7/15)(P<0.05),移植前透析时间与肿瘤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肾移植是尿毒症期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较好的治疗措施,移植前透析时间与肿瘤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5.
雄性Wstar大鼠 ,体重 180~ 2 0 0g。用阿霉素尾静脉注射建立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 ,观察红景天对尿蛋白、血脂、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及肾脏病理损伤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红景天治疗组和ADR肾病组。分别测定尿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 (CH)、甘油三酯(TG)、血清及肾皮质MDA和SOD ,并行形态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2 4h尿蛋白 ,红景天治疗组 (0 78±2 70 )mmol/L低于ADR肾病组 (5 9 6 7± 2 6 84)mmol/L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甘油三酯 [(0 95± 0 19)…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在马兜铃酸肾病(AAN)肾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6只,SPF级,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模型组(26只),模型组用含20mg/(kg.d)马兜铃酸(AA)的关木通浸膏灌胃,对照组用同体蒸馏水灌胃。于第4、8、12周处死动物,取肾组织行HE、PAS、Masson染色,病理学观察分析肾小管损伤和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分析PCNA、VEGF、TGF-β1蛋白表达,RT-PCR分析VEGF、ET-1、BMP-7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在第4周即可见明显的肾小管间质损伤,并随时间延长而进行性加重,第12周小管间质形态结构紊乱严重,纤维化程度达31.36%;第4周时肾组织PCNA表达明显增高,第8周时呈下降趋势,第12周时在基底膜裸露的肾小管很少有PCNA阳性表达;在第4周TGF-β1、VEGF表达明显增高,随时间延长TGF-β1呈持续高表达,但VEGF阳性表达逐渐下降。RT-PCR检测发现模型组从第4周起VEGF、ET-1mRNA表达明显升高,第8、12周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BMP-7随着病变进展表达逐渐减少,第12周达最低水平。结论肾小管严重损伤及快速进展的早期纤维化是AAN的特征之一;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再生修复能力严重受损,促修复和抑纤维化因子表达不足,而致纤维化因子高表达,可能是AAN纤维化进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铬银染色SDS-PAG定量电泳法对120例急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小球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等肾脏疾病尿蛋白组成构成比例特征的分析结果,提出了病理器质性蛋白尿的诊断标准,并介绍了正常尿蛋白和血清蛋白组份的参考值,对肾脏疾病的实验诊断和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马兜铃酸肾病(AAN)患者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并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2009年10月,28例AAN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并发恶性肿瘤发病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28例AAN患者肾移植术后并发尿路上皮癌8例(28.6%),肿瘤均发生于受者自体泌尿系统,男4例,女4例,年龄35~68岁,平均52岁,患者移植术前均有明确AAN病史,均行血液透析治疗。发现肿瘤距移植时间为11~72个月,平均31个月。以反复发作全程肉眼血尿为首发症状者7例,体检偶然发现1例。病理结果均为尿路上皮癌,其中膀胱癌4例,左肾盂及双侧输尿管癌1例,双侧输尿管及膀胱癌1例,右肾盂输尿管癌1例,右肾盂及膀胱癌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切除术后更换免疫抑制方案。对于膀胱癌患者术后予重组人α-2b干扰素+表阿霉素膀胱灌注化疗。结果本组8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肿瘤复发率为62.5%(5/8),术后随访8~72个月,平均32个月。除1例因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切除后恢复血液透析,1例因移植肾功能减退恢复血液透析,后死于脑栓塞,其余6例肾功能正常,随访至今。结论ANN患者肾移植术后...  相似文献   

9.
雄性Wstar大鼠,体重180~200g。用阿霉素尾静脉注射建立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观察红景天对尿蛋白、血脂、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肾脏病理损伤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红景天治疗组和ADR肾病组。分别测定尿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血清及肾皮质MDA和SOD,并行形态学观察。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及甲状旁腺激素(PTH)在急、慢性肾衰竭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急性肾衰竭患者18例(A组)和慢性肾衰竭患者30例(B组),另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C组),检测SF、PTH、血肌酐(Cr)及血尿素(BUN)水平。结果 A组SF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B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PTH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1),A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肾衰竭患者的SF明显增高,慢性肾衰竭患者的SF水平无显著变化;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清PTH水平显著增高,急性肾衰竭患者的血清PTH水平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间质微血管病变特点,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46只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26),用含20mg/(kg·d)马兜铃酸(AA)的关木通浸膏灌胃,对照组(n=20)用等体积蒸馏水灌胃;两组均在第4、8、12周末各处死动物6只,进行肾功能检测,取肾组织行HE、PAS、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分析肾小管损伤和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观察管周毛细血管(PTC)密度及VEGF、PCNA表达.结果 经马兜铃酸处理后,模型组出现肾小管浊肿、变性、脱落,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肾小管损害分值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进行性加重,12周时血肌酐/体重水平显著升高(P<0.01),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纤维化面积达31.36%;观察见模型组4周后出现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少数微小动脉管腔闭塞,部分血管壁玻璃样变,在部分病变血管周围有局灶性炎症细胞浸润,而肾小球病变不明显,8周后血管病变加重;模型组在小管损伤、炎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病变严重的部位,管周毛细血管腔明显缩小或变形,PTC密度明显下降.肾小管VEGF表达水平早期代偿性增高,随后逐渐降低并与PTC密度下降一致;PCNA阳性表达第8周开始呈下降趋势,第12周时基底膜裸露的肾小管PCNA阳性表达较少.结论 马兜铃酸可使肾血管发生明显病变,并导致PTC丢失,PTC密度降低与肾功能减退和肾小管间质病变、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VEGF表达相对不足可能与马兜铃酸肾病(AAN)肾间质微血管病变有关,肾间质微血管病变可能是AAN慢性化进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蛋白饮食疗法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导致的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肾功能进展的延缓效果。方法对54例CGN导致的CRF患者给予低蛋白饮食,通过检测24 h尿素氮排泄量计算实际蛋白质摄入量,观察不同的实际蛋白质摄入量对CRF进展的影响。结果实际蛋白质摄入量<0.7 g/(kg.d)者39例,CRF进展为(-0.09±0.20)ml/min/月;实际蛋白质摄入量>0.8 g/(kg.d)者15例,CRF进展为(-0.46±0.40)ml/min/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蛋白饮食疗法确实可以延缓CGN导致的CRF患者肾功能的进展,但应严格控制实际蛋白质摄入量。  相似文献   

14.
红花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肾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肾衰竭的疗效。方法68例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20ml/次,1次/d,14 d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观察临床疗效,检查肾衰竭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2%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检查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BUN、Scr、24hupq、空腹血糖与对照组治疗后相应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对于改善肾衰竭症状,延缓肾功能减退的进程,减少透析次数有一定的作用,用于临床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肾病对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高压氧(HBO)对糖尿病肾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55例糖尿病肾病按就诊顺序交替分为常规治疗组和HBO治疗组,疗程均为24d。另选体检正常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与HBO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肌酐(creatinine,Cr)及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id-binfing-protein,,RBP)、β2-MG、微量白蛋白(al-bumine,Alb);正常对照组只在体检后检测以上指标。结果 治疗前常规治疗组与HBO组的各项指标均比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升高,治疗后常规治疗组与HBO组各项指标比治疗前均有下降、但HBO组下降更明显(除血Cr和尿A1b外),尤其血浆内皮素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下降明显。结论 HBO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损害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理与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94~2003年507例PNS中并发ARF的47例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2例进行了肾活检,并对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本组PNS并发ARF发病率为9.2%,ARF治愈率为66.0%;转为慢性者为25.5%,死亡率为8.5%;病理改变以微小病变、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为多见;间质重度损害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纤维蛋白原、病程均显著高于间质相对损害较轻组,血浆白蛋白显著低于间质相对损害较轻组。结论:PNS并发ARF病理改变以微小病变、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为主;微小病变、系膜增生性肾炎治愈率高;间质损害明显的患者,蛋白尿及低蛋白血症严重,血浆纤维蛋白原高,需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终末期肾衰(ESRF)心肌结构和功能变化.方法:1.ESRF血液净化(BP)组120例(BP组):①糖尿病肾病组40例(DN组);②慢性肾炎组40例(GN组);③高血压肾病组40例(HN组).2.ESRF非血液净化组30例(NBP组).3.健康对照组30例(C组).超声心动仪检测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射血分数(EF)、二尖瓣部舒张早期及晚期最大血流速率比(E/A).结果:1.BP组:①DN组LVEDD、LVEDVI大于GN及HN组(P<0.001),E/A小于GN及HN组(P<0.001).②HN组IVST、PWT大于DN及GN组(P<0.001),EF小于DN及GN组(P<0.001).2.BP组左室肥厚92.5%,E/A<1者90.8%.3.BP组诸参数优于NBP组(P<0.05,P<0.01,P<0.001).结论:ESRF中左室肥厚发生率最高,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其次;DN以LVEDD、LV-EDV明显增大为特征,舒张功能差于HN及GN;而HN以IVST、PWT明显增厚为特征,收缩功能差于DN及GN;血液净化能改善心肌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