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心率变异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动态血压检测技术和心率变异性检测技术,对正常人及不同高血压组进行相关性比较研究。结果:高血压组昼夜血压变化程度下降(P<0.01);高血压组心率变异程度的24小时的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小时的5分钟正常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I)、24小时的5分钟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ANNI)、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心搏数所占百分比(pNN50)明显下降(P<0.05),高血压节律消失,心率变异(HRV)各项指标显著下降。结论:提示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HRV减低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具有内在联系,高血压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自主神经损害程度与高血压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心率变异性关系。 方法 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和动态心电图分析仪记录患者 2 4h的血压和心率变化 ,并设年龄相似的健康者作对照组。高血压患者 10 6例 ,分 3级 (1级 38例 ,2级 43例 ,3级 2 5例 ) ;对照组 3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昼夜规律分析 ,高血压患者和对照组行心率变异性 (HRV) (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 )分析。 结果  1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规律全部正常 ,2级 6例正常、37例消失 ,3级全部消失 ;3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异比 2级小 (P<0 .0 5 ) ;血压昼夜规律异常者 HRV降低 ,3级高血压患者 HRV显著低于 2级 (P<0 .0 1)。 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规律异常与心率变异性呈正相关 ,与靶器官损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减低与动态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旨在探讨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减低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按照1978年WHO 标准选取高血压病患者48例及正常人36例。所有受试者在一周内分别作动态血压监测及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 HRV 明显低于正常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在高血压Ⅰ期患者中占21.4%、Ⅱ期患者中占50%、Ⅲ期患者中占81.3%,高血压病患者平均动脉压与 HRV 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升高与 HRV 减低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具有内在联系。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自主功能损害程度与高血压病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肝阴虚和肝阳亢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模式对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主症辨证法将87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肝阳亢组和肝阴虚组,同期分别作动态血压监测及动态心电图HRV分析.[结果]肝阳亢组呈血压昼夜节律正常(杓型改变),肝阴虚组呈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非杓形改变).2组患者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肝阴虚组高于肝阳亢组(P<0.05);动态心电图HRV分析中,肝阴虚组全天24 h、日间、夜间等3个时段多项心率变异性指标较肝阳亢组均有明显下降(P<0.01),此组患者24 h平均动脉压与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呈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08(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HRV减低及其昼夜节律消失密切相关,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与自主神经功能严重受损有关.肝阴虚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且有一定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动态血压和HRV监测值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ABR)功能的改变及其与心、肾、血管等靶器官损伤(TOD)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SHR及WKY大鼠24 h动脉血压、心率、血压波动性(BPV)及心率波动性(HRV);测定ABR对心率及对血压的控制功能(ABR-HP, ABR-BP);按预先制定的评分标准对高血压TOD进行评估.结果:SHR的24 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收缩压波动性(SBPV)、舒张压波动性(DBPV)显著高于对照WKY大鼠,心率二者间无差异,但SHR的HRV显著低于WKY大鼠.SHR的ABR功能显著低于WKY大鼠(P<0.01).SHR靶器官损伤明显,TO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的WKY大鼠.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SHR的TOD得分与SBP及DBP呈正相关(P<0.05);与BPV也呈正相关(P<0.01);与ABR功能呈负相关(P<0.01);TOD得分与心率间无相关关系,但与心率波动性间呈负相关 (P<0.05).TOD得分与ABR功能间相关系数高于与血压、BPV等其他血流动力学变量间相关系数.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在血压、心率、BPV、HRV及ABR功能等一系列变量中,ABR功能对SHR的靶器官损伤影响作用最强,血压水平次之.结论:ABR功能与高血压TOD密切相关,ABR功能降低可能加重高血压TOD.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动态变化与心率变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体检健康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采用时域分析法检测所有对象心率变异性(HRV),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HRV指标差异性;根据观察组夜间血压下降分数分为节律正常亚组与节律消失亚组,比较节律消失亚组与节律正常亚组患者HRV各项指标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HRV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SDNN、SDANN、RMSSD及PNN50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节律正常亚组与节律消失亚组患者HRV各项指标SDNN、SDNN5、SDANN、RMSSD、PNN50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的自主神经反射机制障碍可导致血压与自主神经之间的关系成相反趋势变化,并且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在老年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患者中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24h动态血压监测揭示了血压的波动变化具有一定的昼夜节律。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是判断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状况的定量指标,一般以大于或等于10%为正常昼夜节律,小于10%提示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血压昼夜节律受脑力、体力活动,交感一副交感神经系统及体内体液一激素分泌节律的调节,发生一个或多个因素的异常,使血压节律异常。昼夜节律异常的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严重,反过来一旦靶器官受损,由于体内代偿机制,导致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昼夜节律异常的现象普遍存在于糖尿病人、高血压和脑卒中等患者。分析血压昼夜节律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注意时间间期的划分。  相似文献   

8.
关浩增  谢萍 《微创医学》2000,19(4):435-43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变化与心率变异的关系.方法根据60例老年高血压的24小时DCG,用时域分析法对心率变异性(HRV)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比较;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按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数分为节律正常组和节律消失组,并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HRV各项指标均低于正常组, 而节律消失组HRV各项指标低于节律正常组(P<0.05).结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在老年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患者中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并左室肥厚(LVH)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及其昼夜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心电检测仪,选取EH不伴LVH患者29例,LVH患者3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3例,进行HRV分析。结果 高血压伴LVH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比不伴LVH组进一步降低。HRV昼夜节律明显减弱。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心脏植物神经障碍,HRV指标及昼夜节律减弱,伴左室肥厚这种改变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变化与心率变异的关系。方法 根据 6 0例老年高血压的 2 4小时 DCG,用时域分析法对心率变异性 (HRV)各项指标进行检测 ,并与对照组比较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按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数分为节律正常组和节律消失组 ,并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组 HRV各项指标均低于正常组 ,而节律消失组 HRV各项指标低于节律正常组 (P <0 .0 5 )。结论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在老年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患者中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时血压变异性(BPV)在脑白质疏松(LA)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高血压患者209例,每月随诊测血压1次,随访12个月,根据头颅MRI结果采用ARWMC评分法,比较LA组与非LA组以及LA组内不同程度白质疏松患者之间的长时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 LA组长时平均收缩压(135.8±20.1)mm Hg、平均舒张压(79.1±15.4)mm Hg、收缩压标准差(13.0±2.7)mm Hg、舒张压标准差(9.7±2.0)、收缩压变异系数(9.1±2.1)和舒张压变异系数(11.9±1.5),均高于非LA组的长时平均收缩压(125.4±17.1)mm Hg、平均舒张压(74.5±7.9)mm Hg、收缩压标准差(9.7±2.2)mm Hg、舒张压标准差(7.8±1.0)mm Hg、收缩压变异系数(7.0±1.9)和舒张压变异系数(10.5±1.3)(P0.05)。不同LA程度患者之间比较,长时平均血压、血压标准差及血压变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血压变异性增大可影响L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任薇 《医学综述》2012,18(2):241-244
血压变异性(BPV)是反映一段时间内血压波动的指标,并不依赖于血压水平而独立存在。多种因素参与调节BPV的病理生理过程,以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神经反射及自主神经的调节作用尤为重要。现有证据表明,长时间的BPV增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其不良预后有关,对其有效干预为高血压防治的又一靶点,而针对不同药物对BPV的影响差异及其可能机制的探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血压水平和变异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Accutroker Dx型无创性全自动血压监测仪,对274例EH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将监测值和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1)随着血压级别的升高,反映血压变异性(BPV)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各参数均显著升高:(2)随着血压级别的升高,勺型发生率降低,而靶器官损害(TOD)及临床伴随情况(ACC)发生率上升;(3)在二级和三级高血压中,24小时和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与影响预后的因素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随血压水平增高,BPV增大,TOD和AOC发生率也增高。当血压水平较高时,BPV越大,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全因和心脑血管疾病(cardiac-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CCVD)死亡的关系。方法 选取MHD患者102例,记录临床资料、化验指标及连续10次透析前的血压数值,根据透析前收缩压变异系数(SBP-CV)中位数(7.4%)将患者分为低SBP-CV组(3.3%~7.3%)和高SBP-CV组(7.5%~15.6%)。所有患者随访48个月,记录随访期间MHD患者死亡时间及死因。结果 与低SBP-CV组比较,高SBP-CV组中糖尿病患病比例更高,透析超滤量更大,而血肌酐和血浆白蛋白水平更低(P<0.05)。而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透析龄、透前收缩压、透前舒张压、血红蛋白、Kt/V以及服用降压药物种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8个月的随访期内,102例MHD患者中死亡39例,其中CCVD死亡19例。低SBP-CV组和高SBP-CV组全因病死率分别为33.3%和4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CCVD病死率分别为9.8%和2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全因死亡生存曲线进行比较,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CCVD死亡生存曲线比较,高SBP-CV组生存率显著低于低SBP-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血磷(HR=3.287,90% CI:1.469~7.357)和高C反应蛋白水平(HR=1.026,95% CI:1.007~1.045)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同时高血磷(HR=4.175,95% CI:1.317~13.235)也是CCV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而高血肌酐水平是MHD患者全因(HR=0.996,95% CI:0.994~0.998)及CCVD (HR=0.995,95% CI:0.992~0.997)死亡的保护因子(P<0.01)。结论 高水平透析前SBP-CV可能与增加的CCVD死亡相关,但其并不是CCV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而高血磷是全因死亡和CCV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血肌酐是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粥样硬化与24小时血压变异性(BPV)(收缩压、舒张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根据血Hcy水平的不同,分为3组:A组36例(Hcy15.0μmol/L),B组62例(15.0μmol/L≤Hcy20.0μmol/L),C组22例(≥20μmol/L),分别测定其颈动脉厚度(IMT)及24小时收缩压及舒张压、脉压标准差(SD)。结果三组中血压变异性随着HCY的增高,变异性增大,IMT厚度也随之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血Hcy水平与24小时BPV(收缩压、舒张压)之间存在相关性(r=0.570、0.512,P0.01);IMT与24小时BPV呈直线相关(r=0.653、0.635,P0.01),IMT与Hcy水平也呈直线相关(r=0.1252,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可能与高Hcy、IMT相关,Hcy增高可能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张海燕  张虎祥 《浙江医学》2002,24(11):650-651,65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压变异性 (BPV)与早期心肌胶原代谢紊乱的相关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40例I、II期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血清III型前胶原 (PCⅢ )浓度测定 ,分析血压变异性的特征及其与血清PCIII浓度的相关关系 ;40例年龄相当 ,血压正常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 EH患者的血清PCIII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各时段的血压变异性亦均大于对照组。相关分析 :血清PCIII浓度与各时段血压变异性有相关性 (P<0.01~P<0.05) ,且与24h收缩压变异性显著相关 (r=0.6590,P<0.01)。结论 高血压病时血压变异性显著增高 ,与各时段血压变异尤其是24h收缩压变异与早期心肌胶原合成代谢水平指标 (血清PCIII浓度 )有关 ,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早期预测心肌胶原网络代谢失衡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探讨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动态血压和血压变异性。方法纳入40岁以上均在本院接受腹膜透析治疗3月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根据原发病分为糖尿病肾病腹透组(n=20)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腹透组(n=20),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腹膜转运特性和透析充分性指标,比较两组动态血压和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透析充分性和残余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肾病腹透患者收缩压变异性指包括24h和白天收缩压均值的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大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P<0.05)。结论 40岁以上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的腹膜透析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大于同龄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伴高血压的腹膜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19.
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早期肾损害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择37例原发性高血压作为实验组,19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监测高血压病在日间、夜间及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对早期肾损害时尿mAlb、血β2-MG、尿β2-MG进行测定,研究其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病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血压变异性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高血压痛患者血压变异性增大,反映早期肾脏损害的各指标差异也均有显著性,各亚组高血压病患者日间及24小时的血压变异性与尿mAlb、血β2-MG、尿β2-MG呈正相关,而夜间的血压变异性与各指标均无关。结论降低日间及24小时血压变异性可能阻止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发展,但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中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2例,按照血压变异值从高到低排列,将血压值较高的前37例患者编为A组,经检验A组患者血压范围为118~143 mmHg,将血压值较低的后35例患者编为B组,经检验B组患者血压范围为90~118 mmHg。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肾功能监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压差异性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 A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含量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24 h尿微量清蛋白含量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在老年人群中,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害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