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2 400例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者为本研究对象,采用尿微量白蛋白分析仪对UACR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男性与女性在吸烟、存在至少一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及UACR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以及吸烟)UACR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CR值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呈正相关,线性方程为y=17.262x+107.33(r=0.970 8,P0.01)。结论老年人群UACR值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呈正相关,通过检测UACR值,可为心血管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江苏省苏州市≥30岁人群尿微量白蛋白异常与肥胖的关系,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在苏州市金阊区8个小区抽取的2 889名≥30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尿微量白蛋白异常与肥胖的关联性。结果苏州市调查的2 889名≥30岁人群中,尿微量白蛋白异常者446例,检出率为15.44%;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组与正常组人群比较,体质指数(BMI:25.3 vs 24.4)、腰围(WC:84.0 vs 82.0)、腰臀比(WHR:0.88 vs 0.87)的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以这3个指标定义的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正常组(P<0.001);在调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饮酒、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尿酸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肥胖者(OR=1.610,95%CI=1.189~2.181)和WHR中心性肥胖者(OR=1.349,95%CI=1.078~1.688)均可增加≥30岁人群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的危险性;当BMI肥胖和WHR中心性肥胖者同时存在时,≥30岁人群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的危险性为无BMI肥胖和WHR中心性肥胖者的1.937倍(OR=1.937,95%CI=1.370~2.740)。结论肥胖是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肾脏损害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与踝肱指数(ABI)的关系。方法将20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按MAU水平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NAU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各100例。测定24h尿微量白蛋白含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踝肱指数(ABI)。检测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AB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等。结果①社区高血压并微量白蛋白尿组MAU水平高于正常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ABI低于NAU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平均SBP、DBP、FBG、TG、TC、LD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AU组的MAU与ABI呈负相关(r=-0.266,P<0.05)。结论 MAU和ABI密切相关,提示微量白蛋白尿和高血压肾脏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女性人群晨尿中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的关联性.方法 以苏州市金阊区1796名女性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和腰围,调查生活习惯、疾病史等情况,检测血糖、血脂、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UACR水平与血压水平的关联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高血压前期、血压正常组的UACR水平分别为15.54(7.67~32.53)、9.01 (5.45~18.06)、7.13 (4.60~12.50) mg/g,UACR偏高率依次为27.57%、13.42%、9.61%,三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ACR水平处于1、2、3和4分位者,控制其他混杂因素后,其收缩压分别为125.3、128.8、130.8和135.1 mmHg,舒张压分别为80.9、82.7、84.0和85.9 mm Hg;发生高血压前期或高血压的危险性随着UACR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与最低分位者相比,调整了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家族史、超重、腹型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高尿酸后,UACR水平处于第2、3、4分位者患高血压前期或高血压的危险性分别增加了0.32、0.72和1.37倍.结论 女性人群中UACR水平与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相关联.  相似文献   

5.
北京城区居民体质指数与慢性病危险因素关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 1 995~ 1 998年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老年与临床营养室在北京地区慢性病社区防治研究中积累的1 2 4 6例 2 5~ 74岁居民的部分体检资料进行分析 ,观察不同人群体质指数 (BMI)、腰围 (WC)水平与慢性疾病相关因素 血清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甘油三酯 (TG)、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血糖 (FBG)及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检出率的关系。结果 :该人群超重及肥胖率男性为 41 7%及1 4 6 % ,女性为 32 0 %及 2 0 4%。超重及肥胖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MI正常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BMI、WC与TC、TG、SBP、DBP呈显著正相关 ;与HDL C、HDL C TC呈显著负相关 ,WC与FBG呈显著正相关。提示为早期预防慢性病 ,应对BMI>2 4的人群给予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尿微量白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人选在本院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2例,同时人选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09例,两组人群均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尿微量白蛋白。比较两组人群各种临床指标,并分析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尿微量白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患者PwV和尿微量白蛋白分别为(9.74±1.38)m/s、(49.78±11.35)mg/L,与非高血压组的(8.36±1.49)m/s、(38.34±10.36)mg/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高血压患者PwV与尿微量白蛋白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O.521,P〈O.05);尿微量白蛋白的多元线性回归显示,PwV是尿微量白蛋白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尿微量白蛋白存在显著相关性,是影响尿微量白蛋白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柳州市干部人群中餐后高血糖的检出情况,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干部人群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柳州市713名干部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WC)、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同时检测空服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餐后高血糖的总检出率达34.9%,其中糖耐量低减(IGT)和糖尿病(DM)的检出率分别为21.0%和13.9%.男性IGT、女性DM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P<0.05).随着餐后血糖水平的增高,年龄、BMI、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G的平均水平均升高,而HDL-C水平则降低(P<0.01).2hPBG与WC、年龄、TG、DBP呈正相关(P<0.001).IGT、DM的检出率均随着BMI、WC的增大而增高(P<0.001).[结论]本组干部人群中餐后高血糖检出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腹型肥胖、高血压、高TG.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组分之间的相关性,为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代谢综合征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生化检测,分析GGT与MS组分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GGT升高检出率为25.02%,患者中超重或肥胖、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代谢综合征者分别占45.04%、23.45%、35.72%、19.04%和33.66%。GGT升高组超重或肥胖、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和代谢综合征检出率均高于GG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GT升高组发生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分别为GGT正常组的1.435倍、1.562倍、1.557倍和1.861倍。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个数的增加,GGT升高检出率呈升高趋势(χ_(趋势)~2=16.978,P=0.000)。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GGT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密切相关,血清GGT水平升高增加了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发生风险。GGT可作为代谢综合征发生风险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顽固性高血压(RH)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临床特点、患病率、相关危险因素,为老年RH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120例RH患者(RH组)和100例原发性高血压非RH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靶器官损害情况、治疗前后尿白蛋白及血脂改善情况,并对RH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RH组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为30.0%(36/120),对照组为19.0%(19/1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外周动脉疾病、高脂血症、肾脏疾病、冠心病与RH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外周动脉疾病及高脂血症是RH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10、0.020).结论 年龄、外周动脉疾病、高脂血症、肾脏疾病、冠心病是RH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潜在危险因素,外周动脉疾病及高脂血症为RH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RH原因多样,临床医师通过合理的思维方法,可降低误诊率,配合适宜的个体化治疗,常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肥胖指标和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探讨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的适宜肥胖指标。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 887例,按尿白蛋白/肌酐(尿A/C)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正常蛋白尿组,比较与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和正常蛋白尿组比较,男性患者中微量白蛋白尿组年龄、病程、收缩压、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身比(WHtR)明显增加,血肌酐、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明显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女性患者中,微量蛋白尿组年龄、病程、收缩压、WC、WHR、WHtR明显增加,TG、HbA1c明显增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校正了年龄、病程、收缩压、TG、HbA1c等影响因素后,男性患者BMI、WC、WHR、WHtR与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相关,OR值分别为1.097、1.043、1.348、2.212(P值均0.01);女性患者WHR、WHtR与微量白蛋白尿相关,OR值分别为1.448、2.432(P值均0.01)。男、女性WHtR ROC曲线下面积均最大,与WC、WHR及BMI ROC曲线下面积相比,男性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HtR预测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的切点:男性0.54(敏感性59%,特异性61%),女性0.57(敏感性58%,特异性67%)。结论 WHtR是预测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的适宜肥胖指标。合理减重,控制WHtR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病的防治及减少相关死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华 《中国卫生产业》2013,(15):147-147,149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分析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来该院进行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同时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血尿素氮、肌酐、总胆固醇等数值进行测定,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经分析对比得知,分析组60例患者,出现尿微量白蛋白者52例(86.7%),对照组出现尿微量白蛋白者7例(11.7%);分析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对高血压患者采取尿微量蛋白检测,可早期预防高血压肾损害,对治疗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与代谢综合征(MS)组分的关系。方法 选择3532例(男1622例,女1910例)年龄20岁以上的社区人群,测定其尿白蛋白、尿肌酐、体重指数、血压、腰围、臀围、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 h血糖、血脂谱、空腹胰岛素。尿白蛋白/肌酐比30~300 mg/g诊断为微量白蛋白尿。结果 (1)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01),微量自蛋白尿组的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无微量白蛋白尿组;(2)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随代谢紊乱的加重呈升高趋势(趋势分析P<0.001);(3)高血压和高血糖分别是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影响因素(前者OR值=2.15,P<0.00l;后者OR值=1.64,P=0.01)。与无代谢异常组相比,二种代谢异常组和MS组发生微量蛋白尿的OR值显著升高,分别为3.93、4.77(P均<0.001)。结论 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与高血压和高血糖独立相关,多种代谢异常集聚的个体发生微量自蛋白尿的风险显著增加,尤以MS为甚。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玲  华琦  王玮  周新  戴颖  王嵬 《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2):1411-1413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中代谢综合征(MS)患病状况及其特点.方法 随机抽选北京市宣武医院门诊体检人员429人,按原发性高血压定义分为血压正常者(134人)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95例);应用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标准(JCDCG标准)诊断MS.结果 高血压人群的MS患病率为47.1%;其他各危险因素中,腹型肥胖和肥胖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7.5%,64.1%;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患者发生MS的风险是仅有高血压、腹型肥胖2项之一者的8.06倍(95%CI=4.76~13.64);高血压组MS、腹型肥胖、肥胖、腰臀比(WHR)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危险分别是血压正常组的4.57,3.61,3.22,2.23和1.08倍(P<0.001);排除高血压影响以后,高血压组拥有1~4个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风险是血压正常组的2.83,6.86,7.59和10.29倍.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S和其他各危险因素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合并肥胖等多种危险因素的机会更大,应重视合并有肥胖或腹型肥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5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两组SU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组SUA水平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分别为(362.7±50.4)μmol/L和31.3%(21/67),对照组分别为(255.8±42.8)μmol/L和8.6%(5/58),高血压组SUA水平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原发性高血压不同临床分级患者SUA水平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UA水平高于女性[(392.4±54.3)μmol/L比(316.5±49.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UA水平升高,升高程度与高血压分级相一致,可作为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腰围及腰臀比对高血压、高血糖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调查20岁以上,在深圳居住5年及以上8 207名常住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病与肥胖相关数据,进行偏相关分析、交互作用分析,并在体质指数、腰围及腰臀比各切点上进行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比、人群归因危险比分析。结果按性别分层,控制年龄进行相关分析显示血压、血糖与BMI、WC、臀围、WHR呈正相关(P(0.0001)。交互作用分析提示,BMI与WC、BMI与WHR 对高血压、高血糖、二者聚集有交互作用。BMI、WC取不同切点,各自对高血压、高血糖及二者聚集的人群危险度及归因比分析提示,BMI切点在25及以上者约占23%,控制此切点,可改善总人群 34%的高血压,23%的高血糖,44%的危险因素聚集。而男性WC切点在85cm及以上,女性WC切点在 80cm及以上者占总人群的29%,控制此因素可改善总人群45%的高血压,33%的高血糖,59%的危险因素聚集。结论结合分析偏相关系数,高血压、糖尿病的危险度,及人群预防的公共卫生意义,筛选深圳市该类疾病高危人群适当的界点是:高血压取BMI≥25cm,高血糖取男性WC≥85cm, 女性WC≥80c...  相似文献   

16.
不同体重指数和腰臀比与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成人不同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与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性。[方法]选择重庆市两社区中老年人群2883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成人超重与肥胖标准,对BMI和WHR与血糖、血压和血脂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超重及肥胖总检出率35.73%,腹型肥胖率31.84%。随BMI升高,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水平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降低;且糖尿病、高血压、高TG、低HDL检出率亦升高。超重和肥胖人群高血糖、高血压、高TG和HDL降低的危险性分别为正常人群的1.70、1.87、2.99、2.29倍。与正常组比较,超重与肥胖人群有任意1、2、3、4种危险因素时的危险性分别是2.15、3.84、6.23和24.90。[结论]超重与肥胖增加成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性以及获得多个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控制超重和肥胖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量白蛋白尿与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标记抗原一步竞争法,检测8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6例冠心病患者及108例健康对照的尿微量白蛋白。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为54.3%,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为37.9%,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收缩压及高密度脂蛋白相关,尿微量白蛋白阳性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梗和尿微量白蛋白阴性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梗分别为40%和17.1%(P〈0.05)。结论:冠心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患者预后不良,提示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氧化物酶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研究其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3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8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氧化物酶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同时通过超声检测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研究血清氧化物酶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结果350例原发性高血压受试对象经测定确认颈动脉存在硬化斑块共为102例,为29.14%。健康对照组180例中,共有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者12例,为6.67%。高血压组与正常健康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组血浆氧化物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显著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尿微量白蛋白〉19.0mg/L为尿微量白蛋白阳性,尿微量白蛋白阳性高血压组共有斑块形成62例,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为39.2%,而尿微量白蛋白阴性高血压组有颈动脉斑块形成40例,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为20.8%,而且其MDA、MPO浓度也显著低于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清氧化物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及尿微量白蛋白可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的关系。方法:10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并选9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予24h监测动态血压、血压变异性及尿微量白蛋白,比较两组血压变异性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的关系。结果: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以及体重指数等指标方面比较无差异性(P>0.05),高血压组患者昼间SBPV、夜间SBPV和24h SBP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压变异程度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具有相关性,可预测高血压早期的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血尿酸(SUA)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的相关性,为慢性代谢性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来本院体检且资料完整的9 561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测量体重、身高、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测定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SUA)和血肌酐(SCr)水平,计算体质指数(BMI)和肾小球滤过率(GFR)。采用Spearman相关及logistic回归分析SUA与MS及其组分的相互关系。结果体检人群中HUA的总检出率为15.68%,男性为19.97%,女性为7.65%。高尿酸血症组(HUA组,1 499例)SBP、DBP、FPG、TC、TG、LDL-C、SCr水平及BMI均明显高于SUA正常组(NUA组,8 062例),年龄、HDL-C及GFR水平明显低于NUA组,高血压、超重或肥胖、血脂紊乱的检出率明显高于NU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UA水平与SBP、DBP、BMI、FPG、TG、TC、LDL-C和SCr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4、0.263、0.386、0.110、0.405、0.143、0.160和0.395),与HDL-C、GFR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41和-0.136),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或肥胖、血脂紊乱及男性均可使HUA风险明显增加(OR值分别为1.961、2.484、2.184,P0.01);HUA亦是MS的危险因素(OR=1.792,95%CI:1.541~2.085)。结论体检人群中HUA检出率高,且SUA水平与MS各组分关系密切,可能成为MS筛查及风险预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