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CT检查在乡镇医院临床肺炎患者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本乡镇医院接受诊断治疗的48例高度疑似肺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接受实验室检查、CT检查以及X线检查,以实验室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CT检查和X线检查的诊断结果,包括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以及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CT检查特异度为85.71%,敏感度为85.00%,准确度为85.42%,阴性预测值为88.89%,阳性预测值为80.95%,均较X线检查更高(p<0.05).结论:CT检查在乡镇医院临床肺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诊断准确率较高,加上其无创、便捷、重复性高、价格低等优势,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分析胸部X线和CT检查联合应用于早期肺部感染诊断中的具体效果和价值.方法 :对2014年8月-2016年6月收治的早期肺部感染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分别予以单纯X线诊断和胸部CT联合X线诊断;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予以胸部X线联合CT检查,对比两组诊断结果 .结果:观察组中X线联合胸部CT的诊断准确率为95.00%,显著高于单纯X线诊断的准确率水平(X2=5.85,P<0.05);观察组中存在磨玻璃影、结节影和线样影的例数相对更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意义显著(P<0.05).结论 :胸部X线联合CT检查对于早期肺部感染的诊断准确率高,能够更清晰了解到临床特征,具备应用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X线和CT扫描对成软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6例成软骨细胞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进行X线及CT扫描检查。术后也均病理确诊为成软骨细胞瘤。将X线检查的结果设为X线组。而CT检查结果设为CT组。比较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的结果差异。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术后经病理确诊成骨细胞瘤阳性42例,阴性4例。X线检查阳性38例,阴性8例,其中2例误诊为阴性,6例误诊为阳性。X线检查的敏感性为89.5%(34/38),特异性为12.5%(1/8);CT检查阳性45例,阴性1例,其中3例误诊为阴性。CT检查的敏感性为93.3%(42/45),特异性为100.0%(1/1)。CT检查敏感性稍高于X线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T检查特异性显著高于X线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及CT扫描对诊断成软骨细胞瘤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但CT检查较X线具有更高的诊断特异性。临床应结合两者的诊断优势对该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袁东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4):180-180,214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联合肺癌自身抗体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0例疑似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胸部X线检查、低剂量螺旋CT联合血清p53抗体检查,并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70例疑似肺癌的患者经病理诊断,阳性50例,阴性20例;低剂量螺旋CT联合血清p53抗体检查的准确率高于胸部X线检查,P<0.05;低剂量螺旋CT联合血清p53抗体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胸部X线检查,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联合肺癌自身抗体可用于诊断早期肺癌,且敏感度与特异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诊断新生儿气胸时X线及CT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嘉兴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8月-2012年8月间120例出现气胸的新生儿患者,所有患儿均拍摄了胸部前后仰卧位X线片,116例患儿随后又进行多次胸片随访,其中20例患者还进行了胸部CT扫描。结果:进行X线检查得出41侧为少量气胸,22例需要外科引流术或者穿刺抽气;79例有多量气胸,其中71例需要进行外科处理。结论:新生儿气胸进行前后仰卧位X线胸片基本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但如果仅为一侧肺野透过度增强,膈面和心缘非常清晰锐利,则可诊断为多量气胸,对于该类患者,应用CT影像学检查可以增加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刘炜 《中国卫生产业》2014,(17):109-1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急诊抢救室床上患者气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2例急诊抢救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胸部B超诊断,气胸诊断以“慧尾”、“肺滑行”征;比较超声诊断结果、平卧体位胸部X片、螺旋C T诊断结果。结果202例急诊抢救患者CT诊断气胸114例126侧,超声诊断102例108侧,X线检出气胸24例24侧,其中B超及CT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超、CT诊断检出率明显大于X线检出率(P〈0.05);超声诊断相应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0.0%、98.4%、85.7%、98.9%。结论超声引导技术在急诊抢救室创伤中能够保证较为敏感的检出气胸,有助于气胸治疗的更好进行,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部X线检查联合CT在早期肺部感染中的诊断效果,为早期肺部感染的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早期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进行胸部X线联合CT检查,并与单纯的X线相比观察肺部感染诊断情况;另选择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胸部X线及CT检测征象,并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60例患者经X线联合CT检查,确诊肺部感染55例,诊断率达91.67%,其中4例经胸部X线及痰液检查确定非肺部感染,诊断阳性率为85.00%,显著高于单纯X线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受试者对照发现,肺部感染的患者X线和CT检查可见肺部阴影密度、形态、范围、数量以及阴影所在部位与周围正常肺组织的关系显著不同。结论 X线因其低辐射、价廉、普及率高成为肺部感染初步筛查及治疗后随访的首选方法,而CT检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明显优于X线,对于临床高度怀疑肺部感染而胸片正常者,可以选择CT扫描,两者联合显著提高了早期肺部感染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X线平片及CT诊断胸部损伤性肺出血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闭合性胸部损伤性肺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伤后24h内先行X线平片检查,后行CT检查。统计2种检查方式下骨折性肺出血和肺损伤性肺出血的检出率。结果:CT检查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为75%,X线胸片为71.67%,2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CT对肺挫伤、创伤性湿肺、气胸、胸腔积液和血气胸、肺不张及肺萎缩、肺撕裂伤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平片(P<0.05)。结论:X线平片具有经济、操作简便等优点,其观察胸廓全貌、诊断骨折性肺出血的效果较好,但CT对肺损伤性肺出血的诊断更具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股骨颈骨折X线与CT影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09年3月—2014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和X线检查,对比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分析64例患者的CT和X线检查结果,X线的检出率为79.69%,低于CT检出率的100%;27例患者的CT检查图像显示存在明显的碎骨片,为总数的42.18%,而X线检查只显示出7例患者的骨折段存在碎骨片,为总数的10.94%。结论可将X线作为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初步诊断,CT可作为重度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诊断,并且CT的影像学诊断水平高于X线,可用于临床中的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X线和CT扫描对诊断成软骨细胞瘤的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3年12月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成软骨细胞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X线检查的结果设为X线组,而CT检查结果设为CT组,比较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的结果差异。结果患者术后经病理确诊成骨细胞瘤阳性42例,阴性4例。X线检查阳性38例,阴性8例。其中2例误诊为阴性,6例误诊为阳性。X线检查的敏感性为91.9%(34/37).X线检查特异性为11.1%(1/9);CT检查阳性45例,阴性1例。其中3例误诊为阴性。CT检查的敏感性为93.3%(42/45)。CT检查特异性为100.0%(1/1);CT检查敏感性为93.3%稍高于X线检查91.9%,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T检查特异性为100.0%显著高于X线检查11.1%,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44,P0.05)。结论 X线及CT扫描对诊断成软骨细胞瘤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但CT检查较X线具有更高的诊断特异性。临床应结合两者的诊断优势对该病进行鉴别诊断,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胸部创伤患者的X线诊断的效果。方法把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胸部创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X线、CT两种诊断方法,分析急性胸部创伤患者肋骨骨折、肺挫伤、血胸、气胸诊断的符合率。结果X线对肋骨骨折、肺挫伤、血胸、气胸诊断的符合率(94.44%、93.33%、93.33%、94.74%)比CT(83.33%、80.00%、73.33%、78.95%)高,其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X线对急性胸部创伤患者的诊断效果更好,与CT诊断相比较,具有更显著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采用低剂量CT扫描与X射线胸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对照组行X射线胸片检查,观察组行低剂量CT扫描,对比两种检测影像可见症状、准确率和漏诊率。结果:观察组影像可见症状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漏诊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采用低剂量CT扫描,其准确率高于X射线胸片检查,误诊率较低,且影像可见症状更为清晰,有利于临床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化道穿孔的X线、CT检查方法及不同的影像表现。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消化道穿孔患者96例,其中男60例,女26例,患者的年龄为22-68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6.2±12.4)岁。96例患者均先采取X线检查进行临床诊断,然后再进行CT检查进行临床诊断。观察记录患者采取X线检查的影像学表现、采取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并且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 CT检查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合的患者有89例,诊断准确率为92.7%,CT检查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合的患者有68例,诊断准确率为70.8%。术前X线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92,P〈0.05)。结论临床建议,对于消化道穿孔的诊断可采取多种检查手段综合利用,优先考虑CT扫描的方式进行诊断,以此来提高消化道穿孔的检出率和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魏芳 《现代保健》2014,(31):41-43
目的:探讨ⅠB至ⅡA期宫颈癌宫旁浸润应用CT及B超检查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经病理学明确诊断为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应用CT及B超检查对ⅠB至ⅡA期宫颈癌宫旁浸润的诊断准确率,评价两种检查对ⅠB至ⅡA期宫颈癌宫旁浸润的诊断价值。结果:CT检查及B超检查对ⅠB至ⅡA期宫颈癌宫旁浸润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存在显著差异,CT检查的灵敏度为83.33%,明显优于B超检查的50.00%(χ2=4.5000,P=0.0338);而CT检查的特异度为88.89%,明显优于B超检查的74.60%(χ2=4.3081, P=0.0379)。CT检查的诊断价值显著高于B超声检查(P〈0.05)。结论:CT检查及B超检查均对ⅠB至ⅡA期宫颈癌宫旁浸润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但CT的诊断价值较B超检查更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判断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9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患者90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胸部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在手术后对病灶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胸部CT和MRI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MRI扫描,灵敏度为88.73%,特异度为94.74%,阳性预测值为98.44%,阴性预测值为69.23%,高于胸部CT扫描的69.01%、52.63%、84.48%、31.25%。淋巴结转移分布中,胸中段最多,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所占比例分别为26.67%、60.00%、13.33%,胸上段中最上纵隔和气管旁淋巴结转移最多,胸中段气管旁、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最多,胸下段贲门旁、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最多,MRI诊断准确率高于胸部CT。结论 胸部CT、MRI均能够诊断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MRI诊断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优于胸部CT,MRI在胸段淋巴结各部位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胸部CT,能够更清晰显示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6.
王吉东 《临床医学工程》2013,(11):1340-1341
目的 比较在肋骨骨折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和DR双能量减影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82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DR双能量减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漏诊率为1.8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肋骨骨折临床中,相比DR双能量减影检查,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更高,误诊率更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X线与CT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6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同时接受了数字化X线摄影(DR)与CT检查,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最终确诊为股骨粗隆间诊断。评价两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有无差异。结果:DR明确诊断骨折46例、可疑13例、漏诊6例,诊断的准确率为70.77%(46/65);CT明确诊断骨折60例、可疑4例、漏诊1例,诊断准确率为92.31%(60/65);CT诊断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准确率高于DR诊断的诊断准确率,χ^2=10.016,P=0.00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检查应用于股骨粗隆间诊断的价值较DR检查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8.
刘梅枝 《职业与健康》2010,26(7):826-827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作用,为结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上半年确诊的肺结核患者的X线胸片及CT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T检查在肺结核早期诊断方面可以提高24.13%;CT检查与X线检查结果不一致率为56.25%;在肺部空洞形成的发现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2,P〈0.05)。结论CT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和及时治疗有重要价值,建议在有条件的医疗单位中得到重视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检查为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指导和管理依据。方法:对402例细胞学检查为ASC的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及定位活检,其中202例患者同时进行了高危HPV-DNA检测。结果:20~39岁患者高级别CIN(CINⅡ~CINⅢ)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ASC包含各级别宫颈病变,CIN的发生率为40.02%,高级别CIN(CINⅡ~CINⅢ)及浸润癌的发生率为9.70%,阴道镜诊断与病理学结果有较高一致性,Kappa=0.7(P0.001)。高危型HPV-DNA阳性组CIN检出率为78.38%,明显高于阴性组的17.19%(P0.05),高级别CIN(CINⅡ~CINⅢ)27例中26例HPV-DNA检测为阳性,鳞癌1例,HPV-DNA检测为阳性。结论:ASC中有较高的宫颈病变发生率,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诊断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以指导ASC的分流管理。高危HPV-DNA检测是有效的辅助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