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究针刺颈夹脊穴+艾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凌源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段:2017年3月~2019年2月,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颈夹脊穴+艾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显著较对照组(78.38%)高,P<0.05;两组治疗前症状评分差异较小,治疗后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艾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显著,更有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配合艾灸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在广东省连州市中医院2015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循环缺血患者78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9例,其中接受常规治疗+艾灸治疗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天麻素注射液配合艾灸治疗为试验组。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与临床疗效判断。结果眩晕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提升,试验组更高(P<0.05)。试验组症状消失时间更短(P<0.05)。试验组患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后循环缺血患者治疗中,以天麻素注射液配合艾灸治疗,可明显减少眩晕评分,缩短症状持续,提升生活质量与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灸颈夹脊穴联合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颈源性眩晕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颈夹脊穴联合推拿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颈椎活动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颈夹脊穴联合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可靠,能够提升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分析在颈性眩晕患者中采取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配合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中心医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中抽选7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8例,接受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38例,接受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评分、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治疗前后椎动脉(VA)(L)、VA(R)、基底动脉(BA)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9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评分、NP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评分为(22.51±2.35)分、NPQ颈痛量表评分为(18.99±2.58)分,对照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评分为(18.92±2.86)分、NPQ评分为(22.41±2.77)分,实验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P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龙氏正骨疗法联合“项4针”治疗对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9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配到观察组、针刺组、药物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龙氏徒手正骨后牵引下正骨,联合“项4针”进行针刀治疗,针刺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药物组给予口服倍他司汀+氟桂利嗪治疗。治疗10天后进行疗效评定。采用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及临床疗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在DHI评分及临床疗效方面优于针刺及药物组,针刺组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龙氏正骨疗法联合“项4针”治疗对颈性眩晕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热敏灸与养血清脑颗粒分别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评价热敏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43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2),治疗组采用热敏灸条温和灸体表"热敏化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药物治疗,疗程均为10天,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治愈率。结果热敏灸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7例,好转5例,无效0例,养血清脑颗粒组治愈3例,显效4例,好转4例,无效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颈性眩晕方法简单、疗效显著、总有效率高,操作简单,疗效明显,被患者广泛接受,可作为颈性眩晕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舒颈饮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中药舒颈饮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成药骨刺平片治疗,1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50例临床痊愈19例,显效27例,有效3例,无效1例,愈显率为92%。对照组分别10例,22例,13例,5例,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颈饮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半夏白术天麻汤在颈性眩晕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9月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眩晕残障程度[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和疼痛程度[视觉模拟法(VAS)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收缩期流速峰值差异。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两组眩晕症状、DHI、VAS评分均降低(均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收缩期流速峰值均升高(均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可减轻颈性眩晕患者疼痛,增加其躯体舒适度并其缓解临床症状,有利于椎-基底动脉血流加快,对颈性眩晕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总结针刺腕骨穴联合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对57例我院确诊为颈型颈椎病的患者进行针刺腕骨穴联合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总结治疗经验。结果:参加研究的57例患者经过1周的针刺腕骨穴联合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23例痊愈,18例显效,11例改善,5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是91.23%。结论:针刺腕骨穴联合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应该在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0.
方琴 《医疗装备》2021,(6):79-81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艾灸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宫瘤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刺联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症状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子宫不规则出血、盆腔疼痛及贫血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艾灸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比较两组干预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部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及整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H-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H-B评分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80.0%,对照组显效率为37.5%,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周围性面瘫,通过针刺结合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能有效的改善患者面部肌肉功能,提高整体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四子散热奄包热熨联合艾灸治疗风寒痹阻型项痹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62例于2018年7月—2019年2月医院收治的风寒痹阻型项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常规中医治疗)和观察组(n=31,常规中医治疗基础上应用四子散热奄包热熨联合艾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e...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观察,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疗程短、见效快、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4例2015年5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泉州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住院部、符合纳入标准并同意接受本研究治疗方案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方法,按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刀疗法治疗,以3周为治疗时间,在治疗前、首次治疗后、足疗程治疗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NPQ量表、McGill疼痛评分量表的测评和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治疗前后NPQ评分和McGill评分的组内评分,治疗组治疗前、首次治疗后、足疗程治疗后、治疗结束1个月后评分分别与前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首次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足疗程治疗后、治疗结束后1月评分分别与前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传统针刺法和针刀疗法均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有效。2组组间的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治疗组采用的针刀疗法优于对照组的传统针刺方法,两组NPQ评分和McGill评分值在各观察时点均有下降。在首次治疗后、结束后1月(P <0.05),表明两组效果具有差异性,治疗组具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效应。结论(1)针刀疗法、传统针刺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均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均能缓解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2)针刀疗法与传统针刺相比,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常规针刺联合隔姜灸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重庆市某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常规针刺)、B组(常规针刺+隔姜灸3壮)、C组(常规针刺+隔姜灸5壮)、D组(常规针刺+隔姜灸7壮),每组50例。比较治疗前后4组患者颈部平均温度;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颈部平均温度均高于治疗前,同时B、C、D组患者颈部平均温度均高于A组,C、D组患者颈部平均温度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和D组患者颈部平均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C、D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组和D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针刺联合隔姜灸5壮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可改善患者颈部温度,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改良无烟艾灸罐对比艾灸盒的临床疗效及使用感受。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孔艾灸盒艾灸大椎穴;观察组采用改良无烟艾灸罐艾灸大椎穴。1疗程后观察两组资料的临床疗效、灸感传导、治疗感受、操作难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效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灸感传导与治疗感受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操作难易方面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改良无烟艾灸罐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失眠患者通过联合采取针灸、推拿及宁心安神中药口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5月70例失眠患者并根据入院顺序来分组,对照组单纯应用宁心安神中药进行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推拿疗法,对比两组睡眠质量及心理抑郁和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睡眠质量优良率97.14%,对照组80.00%(P<0.05);两组入组前HAMA、HAMD分值均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HAMD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眠患者治疗中联合采取宁心安神中药口服与针灸、推拿疗法可取得理想疗效,有助于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并改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runnstrom技术联合针灸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软瘫期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Brunnstrom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与MMSE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8.16±2.4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80±3.14)分(P<0.05);观察组的MMSE评分为(27.23±2.5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14±3.74)分(P<0.05)。结论Brunnstrom技术联合针灸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虚寒型体虚易感患者应用穴位贴敷、脐灸联合中药香囊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虚寒型体虚易感患者70例,按照抛硬币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35例患者应用穴位贴敷治疗,试验组患者35例,应用穴位贴敷、脐灸联合中药香囊治疗,以患者临床疗效、症状评分、炎症因子水平、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为观察指标,对两组观察结果予以统计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7.14%)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发热、流涕、鼻塞评分分别为(0.40±0.08)分、(0.23±0.06)分、(0.50±0.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分别为(10.36±2.33)mg/L、(13.9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督脉灸联合缩泉丸治疗肾阳虚型尿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19年10月门诊收治的肾阳虚型尿频患者6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缩泉丸,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督脉灸进行治疗。观察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评分、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问卷表(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主证、次证、LUTS、OAB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证、次证、LUTS、OAB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督脉灸联合缩泉丸治疗肾阳虚型尿频疗效肯定,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体征,减少排尿次数,提升排尿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