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玮  范小兰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6074-6075
目的: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活性与血管性痴呆(vasctllar dementia,VD)的相关性,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用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VD模型,水迷宫测试,取脑匀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试TPA活性。结果:结扎后存活时间小于24h大鼠的TPA活性比结扎后存活时间8~31d大鼠的TPA活性高,结扎后存活时间小于24h的手术组TPA活性(5.535&;#177;1.119)比假手术组(5.348&;#177;0.848)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396,P&;gt;0.05);结扎后存活时间8~31d的手术组TPA活性比假手术组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4.120,P&;lt;0.05)。结论:TPA活性的下降在早期可能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移植神经干细胞于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大鼠海马,研究移植后大鼠的行为学疗效。方法:实验于2002-09/2003-12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进行。①利用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从新生大鼠脊髓分离具有单细胞克隆能力的细胞群并连续传代培养,获得大量克隆细胞。②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VD模型,结扎后饲养30d,以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来检测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③利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将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后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入VD大鼠海马内,饲养8周后以Morris水迷宫来检测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结果:神经干细胞移植后8周,假手术组平均逃避潜伏期为(25.61±3.21)s,痴呆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为(53.42±8.26)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82,P<0.01),移植组平均逃避潜伏期(36.93±6.24)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8.23,P<0.01),移植组平均逃避潜伏期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5.77,P>0.05)。痴呆组、移植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在平台象限的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8.21±2.90),(11.82±3.08),(13.48±3.35)s,痴呆组、移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9.76,P<0.01),痴呆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0.21,P<0.01),假手术组、移植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相关井穴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和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影响。方法:参照Pulsinelli4血管闭塞法(4-VO)造模,结合行为学试验筛选VD模型。用跳台法评价大鼠不同时期的学习记忆能力,测定治疗后血清及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电针治疗后VD大鼠行为学测试成绩明显提高(F=101.951,P<0.01);脑组织及血清中SOD活性升高(F=14.405和21.248,P<0.01),脑组织中丙二醛水平下降,假手术组、模型组、井穴组、西药组分别为(1.47±0.23),(2.12±0.41),(1.49±0.24)和(1.53±0.16)μmol/g)(F=35.653,P<0.01),血清丙二醛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电针相关井穴能显著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电针后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增强,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结构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结构特点,探讨血管性痴呆学习记忆障碍的神经病理机制. 方法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利用 Morris水迷宫和 Y型电迷宫检验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应用透射电镜和形态计量法分析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 Gray Ⅰ型突触结构参数的变化. 结果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 CA1区 Gray Ι型突触的体积密度、面积密度、比表面、面数密度、突触界面曲率、突触间隙宽度和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分别为 [0.051± 0.016,(0.298± 0.130) μ m2/m3,(5.884± 1.203) μ m2/m3,(3.285± 1.113)个 /85.05 μ m2,1.048± 0.060,(13.97± 0.386) nm和 (33.33± 0.86) nm],比假手术对照组 [分别为 0.088± 0.019,(0.712± 0.815) μ m2/m3,(9.020± 1.915) μ m2/m3,(6.330± 1.258) 个 /85.05 μ m2,1.103± 0.268,(25.40± 0.92) nm和 (47.73± 1.15) nm]减小,血管性痴呆大鼠与假手术对照组突触平均面积分别为 (1.573± 0.343) m2和 (1.202± 0.145) m2. 结论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使大鼠海马 CA1区 GrayΙ型突触数量减少和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导致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5.
背景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a,VD)是老年期痴呆中常见的一种.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是治疗 VD的常用中医治疗方法.而对这两种方法的比较研究尚少. 目的比较补肾益气方、活血祛瘀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机制. 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 地点与材料地点为浙江省中医院脑病研究室.材料为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 SD大鼠 75只,鼠龄 18~ 20月,体质量 (400± 30) g.由浙江省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并饲养. 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造成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并观察药物对该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海马 CA1区锥体细胞的形态及数量的影响. 结果①补肾益气组大鼠跳台测试成绩,造模前( 2.24± 0.17) s,造模用药后 59 d( 2.73± 0.34) s, 造模用药后 60 d( 2.35± 0.28) s.活血祛瘀组大鼠跳台测试成绩,造模前( 2.41± 0.57) s, 造模用药后 59 d( 2.62± 0.41) s, 造模用药后 60 d( 2.34± 0.44) s.补肾益气方,活血祛瘀方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②补肾益气方,活血祛瘀方有减轻缺血对海马 CA1区锥体细胞损伤的作用. 结论①中药补肾益气方、活血祛瘀方为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有效方,但活血祛瘀方的治疗作用更好.②活血祛瘀方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机制可能与减轻缺血对海马 CA1区椎体细胞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定量测定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同时观察海马半胱氨酸蛋白酶1蛋白在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实验于2004-01/11在中国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进行,取健康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正常对照组(n=28,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假手术组(n=28,仅麻醉,不做手术),和血管性痴呆组(n=44).采用血管阻断的方法,复制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每组随机取10只大鼠,采用水迷宫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定量测定其学习记忆成绩.每组剩余大鼠在缺血后24,48,72,96,120 h及7 d处死,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区半胱氨酸蛋白酶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00只大鼠死亡4只,进入结果分析96只.①水迷宫学习成绩血管性痴呆组大鼠游完全程的时间、进入盲端的次数及时间[(3.78±1.65)min,(5.21±1.56)次,(1.90±1.38)min]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0.68±0.12)min,(1.13±0.21)次,(0.21±0.08)min;(0.76±0.13)min,(0.98±0.32)次,(0.31±0.09)min].②水迷宫记忆成绩血管性痴呆组大鼠游完全程的时间、进入盲端的次数及时间[(2.98±1.05)min,(5.62±2.11)次,(1.78±0.84)min]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0.24±0.16)min,(0.48±0.73)次,(0.04±0.02)min;(0.35±0.20)min,(0.52±0.80)次,(0.10±0.02)min].③血管性痴呆组脑缺血后24 h半胱氨酸蛋白酶1蛋白表达,为(82±12)个/视野,第3天时达高峰[(198±20)个/视野],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17±3),(20±3)个/视野].结论血管性痴呆大鼠发生了明显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在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脑区有大量半胱氨酸蛋白酶1蛋白表达.作为一种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半胱氨酸蛋白酶1蛋白可能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内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移植神经干细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行为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移植神经干细胞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研究移植后大鼠的行为学疗效。方法:实验于2002-09/2003-12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进行。①利用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从新生大鼠脊髓分离具有单细胞克隆能力的细胞群并连续传代培养,获得大量克隆细胞。②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VD模型。结扎后饲养30d,以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来检测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③利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将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后的神经干细胞移植人VD大鼠海马内,饲养8周后以Morris水迷宫来检测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结果:神经干细胞移植后8周。假手术组平均逃避潜伏期为(25.61&;#177;3.21)s,痴呆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为(53.42&;#177;8.26)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82,P&;lt;0.01),移植组平均逃避潜伏期(36.93&;#177;6.24)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8.23,P&;lt;0.01)。移植组平均逃避潜伏期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5.77,P&;gt;0.05)。痴呆组、移植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在平台象限的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8.21&;#177;2.90),(11.82&;#177;3.08),(13.48&;#177;3.35)s。痴呆组、移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9.76,P&;lt;0.01),痴呆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0.21,P&;lt;0.01)。假手术组、移植组比较无显著差异(F=5.79。P&;gt;0.05)。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至海马,能够改善V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骨髓间质干细胞(marrowstromalcell,MSC)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成年大鼠MSC。利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利用穿梭箱、水迷宫试验、ELISA方法检测注射MSC后30,60dVD大鼠认知功能以及脑组织BDNF和NGF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VD大鼠主动回避反应、游泳时间、错误次数和盲端时间,在造模后30和60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静脉注射MSC后30和60d,VD大鼠认知功能显著改善。造模后30,60d大鼠脑BDNF含量犤(96±27),(108±26)ng/g犦,NGF含量犤(73±22),(89±24)ng/g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犤(51±13)ng/g,(36±11)ng/g犦,P<0.01;注射MSC后30,60d大鼠脑BDNF含量犤(180±46),(185±5)ng/g犦,NGF含量犤(115±29),(108±34)ng/g犦较模型组显著升高。结论:静脉注射MSC可显著改善VD大鼠认知功能,增加VD大鼠脑组织BDNF和NGF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造模方法建立的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在学习记忆能力、术后死亡率、海马组织学检查等方面变化,探讨改良颈部小切口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双重结扎血管性痴呆模型建立的可行性,为建立操作简单、死亡率低的血管性痴呆模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经水迷宫筛选的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小切口双重永久性结扎模型组及分期永久性结扎模型对照组,每组各12只。小切口双重永久性结扎模型组在麻醉下一次性结扎后剪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分期永久性结扎模型对照组在麻醉下先分离结扎大鼠一侧颈总动脉,1周后再次在麻醉下行另一侧颈总动脉结扎;假手术组操作基本同模型组,但分离颈总动脉后不予以结扎。在术后48h及30d内记录各组大鼠死亡率,30d后对各组大鼠行水迷宫测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水迷宫测试结束后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脑海马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小切口双重永久性结扎模型组与分期永久性结扎模型对照组术后48h内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前者大鼠死亡数量较后者少;术后30d内小切口双重永久性结扎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死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模型组大鼠与假手术组比较,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种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模型组大鼠大脑海马组织较假手术组大鼠均发生明显病理形态学改变。结论:小切口双重永久性结扎方法可以较好地复制大鼠大脑永久性慢性灌注不足引起的血管性痴呆模型,引起与记忆相关的大鼠脑海马组织损害;小切口双重永久性结扎方法与分期永久性结扎方法在造模效果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大鼠的死亡率却显著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皮下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于血管性痴呆(VD)大鼠,研究用药前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方法:制作VD大鼠模型.随机取用VD大鼠模型12只,分治疗组6只,痴呆组6只.另外,取假手术组6只.治疗组中VD大鼠皮下注射bFGF.治疗5周后,以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来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锥体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痴呆组明显提高,治疗组平均逃避潜伏期(36.93±6.24)s,比痴呆组明显减少(P<0.01),痴呆组、治疗组大鼠在平台象限的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7.43±3.11)s、(12.63±3.12)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皮下注射bFGF能明显提高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21-922,92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江市2所三级乙等医院28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依次来源于工作强度、职业需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其中来源于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护士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14.
15.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调查,探讨家属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参加系列教育的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和家属接受教育次数越多,对疾病知识了解越多;在患者的亲属中患者的父母参加教育比率较大。结论:家属教育对治疗疾病起着积极的作用,应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