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引起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 ICU 收治了140例需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本研究选取了其中发生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并分析引起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为25.0%。年龄、胃内容物反流、意识障碍、留置导管、抗菌药物使用、机械通气时间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密切相关(P<0.05),性别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归纳分析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对降低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CU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ICU病房收治的8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风险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分为观察组(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和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和卫生经济学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和花费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CU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积极意义,可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免疫能力,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并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早发及迟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表,对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295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研究,共有92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纳入病例组),将其他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20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早发与迟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上机时间、通气方式、吸痰、气道湿化、卧床体位、血糖和白蛋白水平为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结论: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强基础护理,重视呼吸道的管理,预防和减少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通过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指导在临床工作中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方法 对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和分析,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非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2受体阻滞荆和制酸剂的应用,留置胃管、通气时阃延长,重复插管和气管切开,深静脉穿刺和留置导管等相关危险因素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和预后有关。结论 相关危险因素的存在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邓湘辉  王允  周虎 《当代医学》2014,(32):63-64
目的:探讨ICU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病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ICU病房120例呼吸机辅助呼吸2 d以上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66)。统计分析确定与VAP发病关系密切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等9项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VAP发病关系密切的危险因素有4项,分别是有基础病变、两种以上抗菌素联用、鼻胃管肠饲、机械通气时间。结论有基础病变、两种以上抗菌素联用、鼻胃管肠饲、机械通气时间为ICU病房VAP的高危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重点防控,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该研究旨在初步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和影响因素,为VAP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0年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治疗的256例机械通气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VAP发病率为39.84%。单因素分析显示早产儿、低体重、机械通气时间、吸痰次数、再气管插管、头部位置、有无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等因素与VAP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机械通气时间、吸痰次数、再气管插管为VAP影响因素(P〈0.05),头部位置、有无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为VAP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VAP影响因素众多,是患者本身疾病状态与外部医疗环境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减少VAP发生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内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相关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 收集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重症监护室内行机械通气患者1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VAP的发生率为23.20%,病死率30.12%.共检出病原菌108株,其中G-杆菌70.12%、G+菌10.31%、真菌19.57%.非VAP组病死率15%.结论 VAP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机械通气时间、高龄、慢性基础疾病COPD、昏迷、使用抑酸剂、留置胃管是VAP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VAP的主要致病茵为G-杆菌;尽量缩短上机时间和避免医源性危险因素是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指导临床防治工作. 方法 回顾性研究本院新生儿科2012年全年收治机械通气时间≥48h的216例患者及病原学资料,使用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早产、低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上机次数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多因素分析发现机械通气时间和上机次数与VAP发病相关(P<0. 05). 结论 早产低体重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发生感染. 气管插管将外界及口咽部细菌下移. 气管导管停留时间越长,其表面细菌定殖越多,并以多重耐药菌为主. 临床防治VAP提倡从患者管理、呼吸机管理、病房管理及人员管理各方面加强的集束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气管插管患者ICU延迟转入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间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ICU收治的3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延迟组(n=87)与未延迟组(n=261)。应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ICU转入延迟对VAP的影响。结果:延迟组中发生VAP的概率显著高于未延迟组(χ2=21.426,P<0.001)。除延迟转入ICU外,在VAP发生的影响因素中,年龄、抗生素用药史、肠内营养、昏迷在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转入(OR=2.644,95%CI=1.494~4.677,P=0.001)、肠内营养(OR=3.419,95%CI=1.980~5.905,P<0.001)和昏迷(OR=2.681,95%CI=1.542~4.661,P<0.001)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延迟转入ICU会导致VAP的发生率增高,应尽早为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在转入ICU前提供规范化的VAP预防措施,以减少VAP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设计《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质量核查单》(简称核查单),指导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进行质量核查,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促进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的质量改进.方法 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2015年5-7月,将核查单应用于ICU的机械通气患者,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每日核查;将使用核查单的2015年5-7月患者作为干预组,未使用核查单的2015年1-3月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措施的总执行率、单项执行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使用核查单干预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措施的总执行率提高(31.8% vs 54.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下降(34.2‰ vs 14.6‰).预防控制措施中“手卫生”、“抬高床头30°~45°”、“口腔护理”、“镇静休假”、“深静脉血栓预防”、“人工气道管理”的单项执行率均提高,使用前后上述各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溃疡预防”的单项执行率未提高.结论 应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质量核查单》有助于提高多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率,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菌群分布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菌群分布及耐药特点,探讨其产生原因及临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总结本院ICU 2002~2004年间诊治的8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谱、耐药性及其临床特征。结果8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例共感染细菌27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05株(占75%)、革兰阳性球菌35株(占12.8%)、真菌33株(占12.2%)。革兰阴性杆菌中占前四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96株)、肺炎克雷伯菌(29株)、鲍氏不动杆菌(2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0株)。革兰阳性球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表皮葡萄球菌(10株)、溶血葡萄球菌(10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MRCNS)占75%,对万古霉素有100%的敏感性。结论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体构成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为多重耐药的条件致病菌,其致病与ICU患者特点有关,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为VAP的有效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综合ICU152例机械通气(MV)〉48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60岁)、昏迷、慢性肺部疾病、MV时间≥5d、留置胃管、抑酸荆及皮质激素应用等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肠内营养和镇静剂应用对VAP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VAP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针对VAP的各种危险因素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才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赵惠敏 《四川医学》2012,33(5):850-852
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我院ICU病房2009年7月~2011年2月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出现VAP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病原菌分布和药敏结果。结果本组共分离出致病菌31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213株(67.4%),革兰阳性杆菌(G+)91株(28.8%),真菌12株(3.8%)。VAP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检出率分别为24.1%、17.4%、11.7%。主要病原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噻吩、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均有较高的耐药性,而且均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性。结论我院综合ICU病房VAP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应加强对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的病原学和耐药性的监测,临床分离细菌的耐药性较强,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覆盖耐药菌。临床工作者应在本地病原学监测和耐药性分析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李贱  梁晶晶 《西部医学》2012,24(6):1125-1127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特点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为68.59%,革兰阴性菌的构成比为62.93%。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为敏感,敏感度达到100%。G+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有40株,耐药率为61.54%,均对万古霉素敏感,敏感度为100%。32株白色念珠菌中,对氟康唑敏感25株,敏感度78.13%。另外VAP患者组与未发生VAP患者组相比较,二者的年龄、COPD病史、侵入性操作、低蛋白血症、糖皮质激素及抑酸剂使用等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VAP致病菌大部分为革兰阴性菌,且多为混合性感染,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谱也有所改变;年龄、COPD病史、侵入性操作、低蛋白血症、糖皮质激素及抑酸剂的使用是临床上发生VAP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蔡立华  曾晖  温步优 《广西医学》2003,25(4):518-520
目的:探讨综合ICU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VAP患的下呼吸道细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44例VAP患均获得阳性结果,其中各类细菌混合感染30例(13例死亡,病死率43.3%),单一细菌感染14例(3例死亡,病死率21.4%)。共分离出68株细菌,其中G^-杆菌42株(61.80%),G^ 球菌16株(23.5%),真菌10株(14.7%)。其中主要G^-杆菌对各种抗生素耐药。本组28例治愈或好转,16例死亡,病死率36.4%。结论:G^-杆菌为主、混合感染、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是VAP的临床病原学特点。在获得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培养结果之前,采取最初经验性抗菌治疗的“猛击”策略可改善预后。在面对细菌耐药率上升时,采用抗生素干预策略可有效减少耐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的患者216例,其中发生VAP共50例,对VAP的发生进行相关单因素分析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意识状态、机械通气时间、实施气管切开与否、抗生素的联合应用种类及基础疾病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3 d及意识障碍、抗生素联合应用≥2种为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较多,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预防VAP发生的重要途径,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83例危重病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体及药敏试验分析,指导临床药物治疗,避免一些不良因素的存在。方法对83例各种危重病持续机械通气患者痰培养病原体检出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肺炎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对去甲万古霉素及丁胺卡那霉素敏感性高,而对头孢噻肟钠、舒氨西林等耐药;其次检出率较高的为费劳地枸橼酸杆菌,对泰能和舒普深等敏感,而对左氧氟沙星及阿莫西林等耐药。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呼吸机相关肺炎(附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医院ICU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病原学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54例VAP患者在病原学检查、细菌对抗生素耐药以及治疗等方面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VAP患者细菌培养均获阳性结果,其中各类细菌混合感染者37例(17例死亡,病死率45.9%),单一细菌感染者17例(5例死亡,病死率29.4%)。共分离出78株细菌,其中G^-杆菌51株(65.4%),G^+球菌16株(20.5%),真菌11株(14.1%)。其中主要G^-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治愈或好转32例,死亡22例,死亡率40.7%。结论 G^-杆菌感染为主,混合感染,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是VAP的临床病原学特点。在获得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培养结果之前。采取最初经验性抗菌治疗的“猛击”策略可改善预后。在面对细菌耐药率上升时,采用抗生素干预策略可有效减少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