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ER)在雌激素促进人甲状腺未分化癌FRO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0、10-10、10-9、10-8mol/L)的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处理FRO细胞不同时间(0、12、24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10-8mol/L的E2处理FRO细胞不同时间(0~24h),流式细胞术检测E2对FRO细胞周期的影响;设计合成针对GPER的小干扰RNA(GPER-siRNA)并转染FRO细胞;Western blot检测FRO细胞中Akt与ERK1/2磷酸化水平与GPER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0、10-10、10-9、10-8mol/L)的E2处理FRO细胞不同时间(0、12、24h),细胞增殖率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10-8mol/L的E2处理24h后,细胞增殖率为(16.5±2.1)%;10-8mol/L的E2处理FRO细胞不同时间(0、12、24h),细胞周期S/G2/M期细胞的比例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E2(10-8mol/L)处理FRO细胞不同时间(0、5、10、15、30min),ERK1/2与Akt的磷酸化水平分别在15min与10min达到最大;将GPER-siRNA转染FRO细胞48h,GPER的蛋白表达显著减少;E2作用于分别加入PD98059(30μmol/L)、LY294002(50μmol/L)以及转染GPER-siRNA的FRO细胞15min和10min,与E2处理组相比,ERK1/2和Akt的磷酸化水平降低;E2作用于分别加入PD98059、LY294002及转染GPER-siRNA的FRO细胞24h,与E2处理组相比,增殖率由(16.5±2.1)%降至(11.2±1.3)%、(9.6±1.5)%、(7.2±1.3)%(P<0.05)。结论 E2通过GPER激活ERK1/2、PI3K-Akt途径,促进FRO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3.
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信花  郝彦勇  王帅  武艳 《吉林医学》2008,29(22):2100-2100
甲状腺未分化癌又称间变性癌、肉瘤样癌、多形性癌、巨细胞癌,是全部或部分由未分化细胞构成的上皮分化的高度恶性肿瘤,约占甲状腺癌的5%。本文通过我院11例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临床病理分析,以提高此病的认识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重新认识甲状腺未分化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正确认识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临床特点,探讨提高生存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1年3月~2005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58例甲状腺未分化癌及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纯手术(SA)25例,手术 术后放疗(S R)33例,放疗剂量40~70Gy。结果气管受侵40例(69·0%),食管受侵32例(55·2%),颈总动脉受侵17例(29·3%),发生淋巴结转移19例(32·8%)。所有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7·8%、31·2%、25·9%。S R组5年生存率(37·8%)明显高于SA组(9·9%)(P=0·0000)。临床达到肉眼切除干净患者5年生存率(41·4%)也明显高于肿瘤残存的患者(12·4%)(P=0·0023)。术后放疗<60Gy组5年生存率(19·3%)明显低于≥60Gy组(53·7%)(P=0·0000)。原发灶复发或治疗后未控致死24例(61·5%)。结论甲状腺未分化癌预后很差,但根治性手术切除及术后≥60Gy放疗可提高其生存率。气管、食管及颈总动脉受侵是姑息切除肿瘤的主要原因,局部复发是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未分化癌和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成像特征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的7例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临床和超声特征,并以同时期内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1例经病理证实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对照,分析两组的超声特征差异。结果 甲状腺未分化癌的患者以女性为主(5/7,71.4%),平均发病年龄为(64.9±11.3)岁。分析超声特征结果显示,甲状腺未分化癌较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灶大[(5.17±1.26)cm比(1.85±1.89)cm,P<0.001]、纵横比<1的比例高(100.0%比47.6%,P=0.03)、微钙化程度高(100.0%比52.4%,P=0.03)。两组在形态、边界、回声、均匀性、囊性变、血流状况、被膜受侵与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老年女性甲状腺内最大径大于5 cm结节如具备常见的超声恶性征象,同时又存在纵横比小于1和微钙化,应高度怀疑未分化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未分化癌和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成像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的7例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临床和超声特征,并以同时期内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1例经病理证实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对照,分析两组的超声特征差异。结果甲状腺未分化癌的患者以女性为主(5/7,71.4%),平均发病年龄为(64.9±11.3)岁。分析超声特征结果显示,甲状腺未分化癌较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灶大[(5.17±1.26)cm比(1.85±1.89)cm,P<0.001]、纵横比<1的比例高(100.0%比47.6%,P=0.03)、微钙化程度高(100.0%比52.4%,P=0.03)。两组在形态、边界、回声、均匀性、囊性变、血流状况、被膜受侵与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女性甲状腺内最大径大于5 cm结节如具备常见的超声恶性征象,同时又存在纵横比小于1和微钙化,应高度怀疑未分化癌。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索肿瘤患者血小板(platelet,PLT)是否通过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参与调控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的转移。  方法  通过ELISA和Real-time PCR实验测定ATC细胞上清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通过Transwell迁移实验、划痕实验和Western Blot方法探究TGFβ1对ATC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结果  PLT与ATC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TGFβ1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 < 0.001)而mRNA水平不变;PLT或rhTGFβ1可使穿过小室的ATC细胞显著增加(P < 0.001),提示PLT或rhTGFβ1能显著增强ATC细胞的迁移能力(P < 0.001);划痕实验也证实rhTGFβ1可显著增强ATC细胞的迁移能力(P < 0.001)。  结论  PLT可通过分泌TGFβ1诱导ATC细胞EMT进程最终增强AT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表明TGFβ1可能成为ATC患者靶向治疗的潜在靶标。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未分化癌(AT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病迅速,预后差,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分子靶向治疗为ATC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乐伐替尼在治疗ATC患者临床试验中疗效良好;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BRAF)基因抑制剂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治疗BRAFV600E阳性ATC患者的有效性已在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2021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甲状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提出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可作为治疗BRAFV600E阳性ATC患者治疗的首选方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应用于高肿瘤突变负荷甲状腺癌治疗,可作为程序性死亡蛋白1高表达ATC患者的首选方式;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抑制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靶向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及新型血管阻断剂康布瑞汀磷酸二钠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本文综述了目前ATC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理检查对甲状腺未分化癌的诊断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例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10例患者的甲状腺肿瘤细胞进行了病理检查,观察这些甲状腺肿瘤细胞的生物特性。结果:经过病理检查,10这例患者的甲状腺肿瘤细胞均呈现出广泛侵袭性。经过免疫组化检查发现,这10例患者的肿瘤蛋白(p53)、波形蛋白(Vim)和细胞角蛋白(CK)均呈阳性。这1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的上皮膜抗原(EMA)呈弱阳性,有2例患者的上皮膜抗原呈阳性,有2例患者的上皮膜抗原呈阴性;有7例患者的甲状腺球蛋白(TG)呈阳性,有2例患者的甲状腺球蛋白呈阴性,有1例患者的甲状腺球蛋白呈部分阳性。结论:对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可以有效地提高甲状腺未分化癌的诊断率。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于未分化癌SW1736细胞,MTT法检测其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二甲双胍可显著抑制SW1736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于72 h达到最大抑制效果?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可阻滞未分化癌细胞周期至G0/G1期;并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随着二甲双胍作用浓度的递增,肿瘤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加,20 mmol/L二甲双胍作用48 h后,可使SW1736细胞凋亡率从8.3%增加至13.3%,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二甲双胍可抑制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的增殖活性,阻滞细胞周期进程,诱导细胞凋亡,为甲状腺未分化癌的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分化癌(DTC)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 对43例DTC(包括39例乳头状癌,4例滤泡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腺瘤及16例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进行ER 检测。结果:DTC、甲状腺瘤及正常组织中ER的阳性率分别为53.6%(23/43)、26.7%(8/30)及12.5%(2/16), DTC中ER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瘤及正常组织(P<0.05);DTC组织ER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45岁者高于≥45岁 者;与肿瘤大小、病灶多少、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DTC可能为雌激素依赖性肿瘤。  相似文献   

13.
1986年,Murry等[1]首次提出心肌在经受了多次短暂的缺血再灌注后,能在随后的长时间缺血中延迟并减轻心肌损伤,即缺血预处理(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这一现象在活体动物和离体细胞模型上都得到了证实,且预处理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不同种属的不同组织器官中。由于这种预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曲古抑菌素A(TSA)对甲状腺未分化癌DRO细胞株的体外作用,探讨TSA对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TSA对DRO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经TSA1.0μmol/L作用24、48、72h后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变化;RT-PCR方法观察经TSA1.0μmol/L作用48h后细胞内hTERT和p2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0.1~1.5μmol/LTSA作用下,DRO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倒置相差显微镜检测DRO细胞经TSA处理后形态发生明显变化;1.0μmol/LTSA作用于DRO细胞,48h后出现明显的细胞周期阻滞;hTERT经TSA诱导后表达明显下调,呈量效关系。结论:一定浓度的TSA可以抑制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DRO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hTERT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紫杉醇对人甲状腺未分化癌DRO细胞增殖、细胞凋亡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紫杉醇对DRO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经紫杉醇6.25μg/L作用24、487、2 h后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变化;RT-PCR方法观察经紫杉醇6.25μg/L作用48 h后细胞内VEGF、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紫杉醇能够抑制DRO细胞生长,72 h的IC50为10μg/L;可将细胞阻滞于G2/M期并诱导其凋亡,6.25μg/L紫杉醇作用48 h后凋亡达高峰,凋亡率为32.76%±1.54%;细胞内VEGF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表达没有显著性变化,而促凋亡基因bax呈高表达。结论紫杉醇明显抑制DRO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且能下调VEGF的表达,bax基因在紫杉醇诱导的DRO细胞凋亡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镉(cd)诱导猪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LLC-PK)凋亡及其对胞内蛋白激酶B(P13K/Akt)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I/2)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Cd(0、10、20、40、50μmol/L)作用LLC-PK:12h和40μmol/Lcd作用LLC-PK。不同时间(0、3、6、12、24h),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蛋白激酶B(P13K/Akt)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l/2)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镉可上调P13K/Akt和ERKl/2的表达:当加入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后对镉引起的ERKl/2上调具有抑制作用,但对镉引起的P13K/Akt上调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镉诱导肾细胞凋亡可能与活化P13K/Akt和ERKI/2通路有关。NAC拮抗镉性肾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抑制镉引起的ERKl/2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7.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核心治疗手段,再灌注治疗能迅速恢复缺血心肌的血液灌注,挽救大量濒死心肌,而再灌注损伤影响患者的预后,近年来国外大量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后适应可以减轻再灌注损伤,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在临床上显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组织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3例DTC(39例乳头状癌,4例滤泡状癌)、30例甲状腺腺瘤及16例正常甲状腺组织进行TSHR的测定。结果: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腺瘤和DTC组织TSHR均有不同程度表达,甲状腺腺瘤组织的表达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相似,而DTC中有88.37%(38/43)的表达与正常组织相似,11.63%(5/43)的表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DTC组织中TSHR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年龄有关(P<0.05);与性别、肿瘤大小、病灶多少无关(P>0.05)。结论:DTC可能为TSHR依赖性肿瘤,TSHR检测有助于提高DTC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抑癌基因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组)中的表达,分析其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PTC和32例良性甲状腺肿瘤(对照组,包括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2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对两组患者手术获取的标本提取RNA后,反转录为cDNA,进行PCR检测TSHR基因的表达情况;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上述组织中TSH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情况。结果PTC组患者中有34例(68%)TSHR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16例(32%)TSHR基因mRNA表达缺失;对照组患者中有7例(21.9%)TSHR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4例(12.5%)TSHR基因mRNA表达缺失。PTC组织TSH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及TSHR基因mRNA表达缺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6.61和4.02,P<0.05)。34例发生了TSH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PTC患者中,有14例(41.2%)TSHR mRNA表达缺失;16例未发生甲基化的PTC患者中,2例(12.5%)发生了mRNA表达缺失,二者mRNA表达缺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5)。TSHR基因mRNA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